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徐志勇

中央储备粮徐州直属库有限公司 江苏省徐州市 221116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有限空间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提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从有限空间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为出发点,本文首先分析有限空间的概念及分类,其次探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中的问题,最后就有限空间管理对策与建议进行研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关键词:有限空间;应急救援;标准化;安全管理

引言

现阶段,政府层面加大推进有限空间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力度,各类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事业单位需安设有限空间在线监测系统,同时对监测系统提出新的建设要求,主要包括事前作业报批、事中作业过程智能监控和告警,事后归档的闭环管理。新形势下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的一些新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意见,以期为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1有限空间的概念及分类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分为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和密闭设备三类。一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程、地下管沟、暗沟、隧道、涵洞、地坑、深基坑、废井、地窖、检查井室、沼气池、化粪池、污水处理池;二是地上有限空间,如酒糟池、发酵池、腌渍池、纸浆池、粮仓、料仓、煤层气储罐等;三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槽)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窑炉、炉膛、烟道、管道及锅炉等。对于贸企业来说,有限空间主要集中在密闭设备内,如反应塔(釜)、窑炉、炉膛、烟道、管道及锅炉等。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对贸企业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各类除尘设备、除烟设备、泻爆设备和新型环保处置型设备等不断应用,这就客观上增加了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类别和数量,对于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2.1有限空间制度制订及落实存在空洞化

在深入企业现场检查时,大多数的企业都制订了有限空间的相关制度,但仔细查看制度后便可发现,相关制度存在复制粘贴的行为,制度的内容根本无法与企业实际存在的有限空间风险相对应,造成了制度的表面化、空洞化、程式化现象。相关制度针对性差,根本无法准确地指导人员在有限空间内正确作业。正是由于相关有限空间制度的“形式主义”,造成落实制度作更多的是走形式、走过场,制度成为一种摆设物。

2.2有毒气体中毒风险

贸企业有限空间有毒气体中毒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有限空间内存在有毒气体,作业人员吸入后会引起化学性中毒,严重时可以导致死亡。其有限空间中有毒气体来源包括: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燃烧后有限空间内充斥的可燃油混合物,进行焊接、涂装等作业时产生的有毒气体,相连或相近设备、管道中有毒物质的泄漏等。此类有毒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再经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及肝脏、肺、肾脏等脏器造成严重损伤。同时通过事故案例统计分析可知,该类中毒事故如果救援不当,极易发生二次事故,造成伤亡的进一步扩大。

1.3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应急救援措施不完善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存在“走过场”等现象,思想上不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存在应付各级有关部门检查的想法,没有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把安全发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立起来,没有辩证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在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时,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处置措施,未按规定告知职工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可以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

3有限空间管理对策与建议

3.1强化培训加强实效

企业要想将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抓好,必须做到从一线作业人员到各级管理者都具备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识别的能力,熟悉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培训纳入新员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作上来,同时针对性地建立本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从理论培训到实践技能,做到涉及人员人人皆知,为有效落实安全措施创造基础条件。政府监管部门在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培训时,必须强制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与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尤为重要的是,要求企业会后一定要对所有基层骨干人员及一线作业人员开展全面的培训,特别是对班组长要加强重视,这些人既可能是有限空间作业的“战斗员”,也可能是“指挥员”,是有限空间各项措施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人。

3.2行政主管部门方面

一方面通过建立企业台账,开展属地主管部门巡检、平行部门交叉检查、上级部门督导抽检的形式, 不断常态化对企业有限空间风险进行监督。 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尝试逐步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深入终端的监管,逐步形成监管网络和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3.3有限空间作业结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