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句话,读懂孔子的"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关德才的句子 10句话,读懂孔子的"德"

10句话,读懂孔子的"德"

2024-06-29 1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治的时候,孔子的回答。季康子问,如果杀掉坏人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回答道:治理政治为什么要杀戮?你想把国家搞好,老百姓就会好起来。你的心向善,百姓也就向善了。在上的人的作风好像风,在下的人的作风好像草,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这其实是强调了为政者品德的重要性。

4、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这句话是说,有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伙伴。因为有德之人即使身处乱世,也会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居之有邻。孔子本身就是这句话的一个例证: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为贤人,虽处春秋乱世,亦不孤单。

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自己忧虑的有这些: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的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的却不能改正。其中“德之不修”居于首位,因为德必修而后成,必须要培养、并加以修养,才能有品德。

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这一则说的是为学应当如何做: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此四者是孔门教学的条目,为什么说“据于德”?道行在外,德修在己,若要想求道行于天下,就必须得先据守自己的德,以德为根据地,方可得道、行道而不失道。

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

这是子张问孔子如何去提高品德、辨别时,孔子的回答。就崇德而言,孔子认为,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就可以提高品德。若不以忠信为主,徒争在外的事业功名,就离德远了。而在樊迟问孔子如何崇德修慝辨惑时,孔子则说“先事后得”为崇德,先付出劳动,然后收获,不是提高道德了吗?两种回答,既是孔子因材施教,也是自己从不同角度对崇德的认识。

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这一则说的是君子小人的品格有所不同,所思所怀也有所不同。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9、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

骥,是古代的良马之名,日行千里。但孔子说,称千里马叫作骥,不是赞美它的气力,而是赞美它的品质。骥虽有力、能行千里,但重在其德性驯服善良。那么于人而言,德才兼备,所称赞的亦是在德,若有才无德,又有什么可以值得赞美呢?

10、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被抛弃的作风。德,是由内心修养而后成的。听闻嘉言懿行,就学习、思考潜心修炼,潜移默化,转化为自己的德行。而道听途说,听得容易、说得容易,不经思考,善言不为己有,恶言脱口而出,对品德来说,是应该抛弃的。另外孔子也说过“巧言乱德”,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可见巧言与道听途说,都无益于品德的修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