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月光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教学反思

2024-07-02 15: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语言应用:多种方式的自读、品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加深对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

思维能力: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课前解析】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关注对话:

课文总共有三段人物对话,分别是皮鞋匠和盲姑娘的对话、贝多芬和皮鞋匠的对话、贝多芬和盲姑娘的对话。这三段对话叙述了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原因,设计巧妙。

关注人物形象:

课文人物形象鲜明。盲姑娘是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贝多芬对穷苦百姓充满同情之心。

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人物形象对于理解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原因至关重要。

关注想象能力:

《月光曲》音乐的内容、情感,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借助皮鞋匠的想象表达出来。

这段文字十分优美,将读者带入了一片海上升明月的世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让读者觉得《月光曲》的无限美好。同时,这个段落也为学生的想象素养提供了支架,让他们也尝试“听的联想”。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月光曲》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意境优美、感人至深的文章。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将重点放在贝多芬情感的变化和文字描绘的音乐意境上。

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放在第一课时解决,主要通过人物的三段对话来感受。第一次对话时皮鞋匠兄妹,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手足情深,妹妹善解人意,哥哥为达不到妹妹的要求而感受抱歉;第二次对话时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贝多芬被兄妹的话感动,于是走进茅屋,是抓住读者眼球的场景;第三次对话时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这段对话体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是二人的“知音”之处。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为什么给盲姑娘弹琴后,还要通过朗读来感受盲姑娘心情的激动。

文字描绘的音乐意境放在第二课时解决,主要通过第9自然段解决。重点通过文章描绘的三个场面来感受乐曲的优美,其中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多种形式地读,读出画面的不同,读出画面的美丽。又将贝多芬音乐《月光曲》的三个部分打乱,让学生猜对应的画面,感受音乐的魅力。

“艺术之美”在于慢慢品味,仅凭一节课就扎实地培养能力是不现实的,课下还布置了听音乐想象画面的作业,进一步培养想象能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