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高法院图片 1978

1978

2024-07-12 15: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8年的年末收梢

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时间节点

回望1978-2018的法院岁月

既有司法改革的奋斗峥嵘

也有法院工作人员个人的岁月记忆

法信小编从法院近40年的历史长河中

撷取部分法院人记忆中的事件和影像

做一个管中窥豹的回顾

(本文内容及图片摘编自:中新网、正义网、中国法院网、最高人民法院网、中国长安网、全国人大网、央视新闻网、人民法院报、《人民法院改革开放三十年图集》等官方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1978年

复查纠正“文革”中的冤假错案第二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

1978年4月24日至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第八次全国人民司法会议,提出了按照“全错的全平、部分错的部分平、不错的不平”原则,处理刑事申诉案件,纠正冤、假、错案。1978年10月下旬最高人民法院在上海召开以复查纠正冤假错案为主要议题的第二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1978年至1981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对“文革”期间判处的120余万件刑事案件全部进行了复查,改判和纠正了其中的冤、假、错案30余万件。

1979年

首个经济审判庭成立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合议案件

1979年2月,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全国第一个经济审判庭。最高人民法院于1979年9月设立了经济审判庭。1983年后,各级人民法院普遍建立经济审判庭。

《刑法》《刑诉法》“两法”公布实施

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就贯彻实施“两法”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干部大会上讲话

197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布实施,标志着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进入了在实体和程序上都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1980-1981年

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宣判

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兼特别法庭庭长江华主持庭审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于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顺利地依法公开审判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十名主犯。地方人民法院、军事法院也先后审判了这两个集团在各地和军内的骨干,这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坚决维护了法律的崇高权威,具有除旧布新的重大意义。

1982年

汕头中院审理改革开放反腐第一案1982年8月12日,广东省汕头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王仲案。王仲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因贪污腐败被处以死刑的县委书记,因此,王仲案也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反腐第一案”。

1983年

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1983年8月,上海市各级法院积极开展“严打”

1983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通知规定:对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本院依法授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行使。

1984年

84式审判制服配发84式审判制服(中国法院博物馆)

1984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干部穿着统一制服的几项规定》。5月1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书记员开始穿着统一的法院制服。

1984年6月丽水中院全体干警合影

84款首发制服主要为军警样式,春秋装、冬装为藏蓝色;夏装是浅灰色长袖,面料为青灰色加厚的确凉布,有明兜和小翻领,小翻领下有风纪扣。大檐帽上国徽金光闪闪,肩章上两杆红黄相间的天平熠熠生辉。

审判人员着春秋和夏装制服时,肩章与大檐帽配合使用。84款肩章与苏式肩章比较相像,类似于那个年代军队将领授衔的肩章,穿着冬季制服佩戴的是军式棉帽。

首个少年法庭设立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旧址

1984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法院设立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少年犯合议庭”,后更名为“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

1985年

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宗专利纠纷案件资料来源:《人民法院报》

1985年,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宗专利纠纷案件,开启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时代。

创办《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第一号

为加强审判指导并对外介绍我国司法方面的重要官方文献,1985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创刊。

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成立

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毕业典礼

经中共中央书记处、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国家教委批准,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于1985年9月16日正式开学授课,这标志着新时期人民法院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始。

全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

新中国第一家破产企业——沈阳市防爆器械厂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法院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步全面受理各种所有制企业破产案件,为促进市场竞争,规范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证破产企业待业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6年

《民法通则》公布《民法通则》普法宣传

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公布,这填补了我国民事基本法的空白。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正式施行前后,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专门开展了学习培训、调查研究、普法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对于人民群众知法、守法、用法,保证法官正确司法,做好了充分准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民法院出版社成立

人民法院出版社成立于1986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直属出版机构,承担着最高人民法院法制宣传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的主阵地之一。30年后,人民法院出版集团正式挂牌

全国第一个行政审判庭设立

左:汨罗县文件 右:首任庭长杨霞保

1986年10月6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湖南省汨罗市(原汨罗县)同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中级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庭和第一个基层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庭。杨霞保是该庭第一任庭长。

汨罗法院行政庭建立后开审的第一个案件

1987年

告诉申诉审判庭成立1987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告诉申诉审判庭正式成立,信访工作纳入告申庭的职责范围(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撤销告诉申诉庭,成立立案庭、审判监督庭)。

1988年

新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图为浙江高院二审开庭审理该案的场景(当时案件由民庭审理)

1988年8月,包郑照诉浙江省苍南县人民政府强拆房屋一案,在新闻媒体给予深度报道之后,对各级行政机关产生较大触动,并使人民群众初步了解了行政诉讼制度。这不是中国第一起行政案件,但因为其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它唤起了公民依法维权意识的觉醒和政府对依法行政的反思,推动了中国的行政诉讼立法。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于1988年10月4日正式成立。

时任苍南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德余在庭审后与包郑照握手

1989年

普遍设立人民法院纪检监察机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

1989年5月11日,全国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在年内组建专门的纪检监察队伍和机构,严查害群之马,确保司法廉洁。多年来,人民法院认真落实党中央及中央纪委的要求,反腐倡廉工作成果显著。

1990年

《行政诉讼法》颁布《行政诉讼法》普法宣传

1990年10月1日,我国第一次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从此完备了社会主义诉讼法律体系,正式形成了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大诉讼制度。截至1990年底,30个高级人民法院全部建立了行政审判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也建立了行政审判庭。

1991年

最高法公布《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1991年1月26日,最高法公布《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该规定自1991年2月1日起试行。

本法规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间发布的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第九批)的决定》(发布日期:2013年1月14日,实施日期:2013年1月18日)废止。

1992年

创办《人民法院报》1992年9月28日,北京,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庆祝《人民法院报》创刊暨新闻发布会1992年10月1日,经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批准,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人民法院报》正式创办周刊,2000年改版为日报。2016年8月16日,“人民法院报社”更名为“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1993年

审结建国以来最大贪污案建国以来审结的贪污犯罪金额最大的海口市工商银行东风办事处原会计薛根和伙同他人贪污人民币3344万元的案件,主犯薛根和等4人被依法判处死刑。

1994年

开创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主持审判委员会讨论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1994年起,陆续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大力加强法官专业培训,开创了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严厉追究了一大批侵权人的民事法律责任,以全力确保国家顺利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原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1993年8月,该庭判决“五笔字型之父”王永民在东南公司侵权案中胜诉。

第一部《国家赔偿法》颁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工作

1994年5月12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颁布,它与宪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共同构筑了完备的国家赔偿法律制度。

1995年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1995年11月,全国法院系统首次“初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资格考试”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定法官制度的重要法律,也是法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该法于1995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1996年

第一次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召开资料来源:《中国法律年鉴1997》

1996年4月,第一次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997年

《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证据出示在庭上”是“阳光审判”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7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形成了控、辨、审三方权责分明的刑事审判方式新格局,同时标志全面改革和完善民事、行政审判方式的时机也已成熟。

国家法官学院成立

1997年11月,国家法官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1997年11月10日,在原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和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基础上,我国第一所培训高级法官的高等学府——国家法官学院正式成立,这掀开了法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篇章。

1998年

建立人大代表联络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征求全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座谈会

1998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的若干意见》,其中规定:人民法院要向人大常委会及其专门委员会汇报专项工作,主动通报重大事项;对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均要认真办理;要热情接受和主动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查工作,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

第一张旁听证

1998年6月10日,北京一中院率先推行审判公开制度,第一张旁听证作为法治进程的见证现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法院庭审现场首次向公众直播

庭审报道现场

1998年7月1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与中央电视台合作首次实现了庭审过程的现场直播。这是中国法院首次敞开大门,让百姓和媒体现场旁听庭审,从此按下了全国法院司法公开的启动键。

1999年

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公开招考高级法官1999年2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从社会高层次法律人才中公开招考并依法任用高级法官工作的实施方案》,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从社会高层次法律人才中公开招考并依法任用高级法官。

2000年

开展司法救助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死刑案件被害人家属发放司法救助金

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开展司法救助,对14类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减免,“让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

2001年

以证据制度改革为重点,完善诉讼制度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明确当事人的举证时限和审判人员调查取证的范围,更加方便当事人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法官查明案件事实,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

2002年

法官配备法官袍法袍红色胸襟上四枚塑有法徽的金色领扣象征着法官必须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忠于法律

200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法官袍穿着规定》,要求在审判法庭开庭审判案件、出席法官任命或者授予法官等级仪式时,法官应当穿着法官袍。法官出席重大外事活动以及重大法律纪念、庆典活动,可以穿着法官袍。除此之外,法官在其他场合都不得穿着法官袍。

完成法官等级评定

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向祝铭山颁发一级大法官证书

200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法官等级评定,并向41位大法官颁发了证书。

开庭审理案件时正式使用法槌

2002年6月1日,全国法院审判人员在审判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时开始使用法槌。

2003年

人民法院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 2003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新闻发布会

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组部、人事部发布《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实现了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为进一步实行法院内部各类人员的分类管理打下基础。

2004年

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第一次视频会议2004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第一次视频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通过人民法院一级专网视频会议系统,向全国法院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致新春贺辞。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一次完整系统地规定了人民陪审员的任职条件、期限、具体职责及待遇保障等,为民众参与司法、司法贴近民众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005年

主办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2005年3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中央政法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及北京和上海市政府等相关领导人组成的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中国组织委员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的主题定为: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致力于探讨法治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建立和谐的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

2006年

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在上海召开2006年9月21日,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在上海召开。

《中国审判》杂志创刊

2006年3月,以“权威报道中国司法审判活动,快捷传递世界法律文化信息”为办刊宗旨的法制新闻期刊《中国审判》杂志正式创刊。

电影《马背上的法庭》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大奖

2006年9月,由刘杰执导,李保田、杨亚宁、吕聿来主演的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一举夺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最佳影片大奖。影片讲述了云南山区的基层法官老冯,骑着马驮着国徽翻山越岭给山民们断案的故事。

2007年

最高人民法院重新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选调优秀刑事法官,充实复核力量,是完成好死刑核准任务的重要保障

1979年通过的有关法律规定,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为了尽快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及时严惩严重刑事犯罪,从1980年2月开始,部分死刑案件授权地方高级人民法院核准。2007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正式生效,它取消了授权条文,最高人民法院重新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为适应这一重大变化,最高人民法院分批从全国选调大批优秀刑事法官充实死刑复核力量。

规范和完善司法解释工作

2007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司法解释工作程序,促进了司法解释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法官夏装上衣更换为“月牙白”

2007年,审判制服夏服上衣改成浅月白色,下装改为黑色。

2008年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更名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2008年10月10日,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更名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

中国法院博物馆成立

2008年2月,中国法院博物馆建馆。中国法院博物馆是中国司法史上第一个全国行业性博物馆。

2016年1月,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开馆,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的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外景

2009年

《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2009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

2010年

全国法院全面试行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改革2010年10月,全国法院全面试行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改革,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量刑活动,规范法官裁量权,同时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引入量刑建议,增强量刑公开性与透明度。作为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以及《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于2010年10月1日起试行。

法官换发新式法袍

北京东城法院法官着新式法袍

2010年对2000年款法袍予以改进,增加了法徽、领徽和袖章。

2011年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201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第1批指导性案例

201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选定上海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诉陶德华居间合同纠纷案等4个案例,作为第一批指导性案例予以公布。

2012年

全国铁路法院全部改制移交地方根据中央关于铁路运输法院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全国17个铁路运输中级法院、58个铁路运输基层法院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今年6月底已全部移交地方管理,顺利实现了整体纳入国家司法体系。

2013年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可上网查询2013年7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查询随即在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上开通。

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开通

2013年7月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开通。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首次集中上网。

2014年

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成立2014年11月6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法院审判办公楼座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彰化路18号,集中管辖原由北京市各个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是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

2015年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成立在升国旗、奏国歌仪式后,胡春华、周强为巡回法庭揭牌

2015年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二巡回法庭相继在深圳、沈阳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面对面听取案件当事人意见、深入各地巡回办案成为工作常态。

2016年12月28—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于南京市、郑州市、重庆市、西安市设立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巡回法庭。

全国法院正式实施立案登记制

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同年5月1日,全国法院开始正式实施立案登记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接收起诉材料。

2016年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2016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时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2016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全力推进各项执行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在两到三年期限内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任务,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员额制改革

2016年,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全国司法改革试点法院普遍推开,各地法院科学设定考核、考试办法,严格入额标准,充分发挥法官遴选委员会作用,科学有序地从有法官职务的人员中遴选审判业绩、能力突出的优秀法官。

“法信”平台上线

2016年3月31日,“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在最高法院正式上线。2018年法信平台部署在全国30个省法院,注册用户达到80万人,成为中国最大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应用平台。

2017年

首批员额法官宣誓2017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首批员额法官宣誓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领誓。

全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成立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是全国第一家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试点法院。

法官夏服由“月牙白”换成“国际灰”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干警

法官制服第六次“换装”。全国各级法院法官换着2017版法官服夏装,2007款夏服“月牙白”改换为“国际灰”。

2018年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2018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深圳市、西安市设立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并正式办公。

全国首家金融法院成立

2018年8月20日,全国首家金融法院于上海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9日下午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罗东川,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王闯介绍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有关情况。

2018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8〕22号)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主要审理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上诉案件。

40年岁月如歌

从青丝到白发,从壮年到耄耋

(法官张亚豪,摘自中国长安网40年政法人专题)

变化的是办公条件、社会环境、法治进程

不变的是在法院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

作为法院人

还有哪些人物、事件、经历、体会

在40年时光轴的坐标上影响了你

或令你记忆深刻?

欢迎留言

共同回忆法院人的时代故事

文章来源:法信

推荐阅读

曝光

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生日

热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