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机器人,为何还没有大规模普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高档的机器人 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机器人,为何还没有大规模普及?

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机器人,为何还没有大规模普及?

2024-07-10 19: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界面新闻记者 | 袁文文

近日,国家邮政局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快递包裹业务总量约1892亿件,同比增长约9.84%,收入约4.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2.19%。面对不断上涨的快递配送需求,各大快递公司都在设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配送时效,降低配送成本。

以行业头部公司京东物流和顺丰为例,前者目前拥有超过37万一线员工,自有配送人员超29万人,2022年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达446亿元,而顺丰的人力成本也超千亿元。在这几十万人中,有大量快递员需要每天长时间往返于各个写字楼内。

“如果能省下这些人力成本,一年就能省下600个亿。”越凡创新CEO黄山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这样估算道。

不少创业公司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开始研发末端配送机器人,希望在一些场景中能以机器人代替更多人力进行快递配送。成立于2017年的越凡创新也是如此。

“末端配送机器人一天的配送峰值可达140单,实现1:1替代人力,但成本却低于西南地区快递员的平均薪资。”黄山表示。

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客户服务、配送、清洁、医疗等几大类,其中配送机器人主要用于餐厅、酒店、仓库、写字楼等场景,而像一些创业公司开发的末端配送机器人,主要用来解决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但商用服务机器人的技术门槛并不低,涉及传感器、GPS导航定位技术、路径规范算法、通用机器人底盘等一系列问题。具体到实际使用效果,需要机器人能自己过闸机、乘电梯、开门禁等等。

这也意味着,机器人的算力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相关场景使用方的接受度。通常末端配送服务机器人比酒店、餐厅场景的服务机器人在配送效率上的要求更高。送餐场景设计上相对比较静态,仅在用餐高峰期配送需求较多。但替代快递员的末端配送机器人需要长时间进行工作,每日配送量大约是送餐机器人的两倍。

据界面新闻了解,面向写字楼使用的末端配送类机器人因技术难度较高,价格多在4万元以上,餐厅酒店类服务机器人多为1万至3万元不等。

除技术外,用户和场景也是商用服务机器人能否成功实现商业化的关键性因素,像越凡创新目前主要选择高端写字楼作为突破点,服务于商务人群,同类型公司云迹科技主要选择酒店场景的智能配送服务进行拓展。

高端写字楼不仅仅是综合办公区,也有配套完善的商业设备和餐饮服务。黄山提到,为便于管理,很多写字楼都不允许快递、外卖员上楼配送,但可以让机器人完成此项工作。在越凡的机器人配送服务中,除了寄送快递,也可以配送咖啡、奶茶等现制饮品,后者的配送比例大致在50%以上。

目前该公司与写字楼物业合作时更多采取自营模式,物业负责提供场地,越凡创新负责机器人的管理和运营,这种模式下写字楼的接受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市场上也有一次性将机器人售卖给写字楼或物业的商业模式,靠销售产品赚钱,不过这种模式后续往往会产生很多管理问题。

实际上,配送机器人在写字楼内扮演着类似于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角色,也可被视为零售渠道商。用户在小程序上下单后,商家或快递公司便可将商品放置在机器人内进行配送,机器人开发商会向商家和快递公司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以此实现盈利,相当于是对平台外送业务的进一步延伸。不同的商家会有不同的结算价。

但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确定后,末端配送机器人仍旧面临着市场渗透率低,以及场景复杂、覆盖面窄等问题。

“中国有超过8万个符合我们要求的高档写字楼,超过18万个封闭社区,但其中分类是多种多样的,像地下停车场有可到达和不可到达的,有无障碍通道和没有的,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需求配置机器人。”黄山表示。显然,场景的复杂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配送机器人的快速普及。

不仅仅是写字楼,配送机器人要想做到全方位渗透市场,还需要突破社区业态,但社区地形通常比写字楼更加复杂,如小区内的交叉路口、斜坡等,都要求机器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确保安全配送。此外,机器人自身也需要更多人力来做维护。这种状况下,使用机器人的成本是否真能低于传统配送员尚无法确定。

在用户层面,社区业态面临着比写字楼更高的商业化推广难度,特别是公共场所的配送,还存在着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

也因此,市场对商用服务机器人的态度经历了较大起伏,投资热潮逐渐归于平静,投资人的心态也变得更加谨慎。据IT桔子数据统计,今年年初至10月下旬,我国商业服务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数量仅有3起,已经披露融资金额的为4.3亿元。同时据IDC统计,2022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总体规模为1.69亿美元,同比略降2.5%。

好消息是,亿欧智库在研报中统计,进入2023年后,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7.6%,结束了连续12个月的同比下滑。随着AI时代的到来,服务型机器人存在较大发展前景,只是短期内要实现大范围普及仍有一段路要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