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我看到了“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长的龙长什么样 在贵州,我看到了“龙”!

在贵州,我看到了“龙”!

2024-05-31 1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贵州文化和旅游厅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龙,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我们将龙视为文明象征、精神图腾。

龙,诞生于想象之中。自古以来,龙在我们的传统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

从古至今,从南到北,从没有人知道“龙”真正长什么样。

甲辰龙年,当然要看看龙长什么样子。

定位贵州,先来看看贵州龙的模样,从贵州龙化石上了解了解贵州龙,一起寻龙。

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兴义顶效镇的一个叫柳荫村的小山村里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保存精美的爬行动物化石。

后来,研究发现,这种生物是在贵州发现的以前还没见过的新标本,所以就按照产地命名成“贵州龙”的属名,前面的“胡氏”是为了纪念化石的发现者胡承志先生,因此,它的全名就是今天所说的“胡氏贵州龙”。

胡氏贵州龙 图片来源于贵州省博物馆

胡氏贵州龙化石距今约2亿多年。标本出露于浅灰色的薄层泥质灰岩中,显露形态为保存较完整的龙体背视。躯体呈“S”型保存,头颈弯曲向体右,尾弯曲向体左,身体的各部位特征清晰可辨。标本体长166毫米,头长16毫米,颈长47毫米,躯干长42毫米,尾长61毫米。

贵州龙特点是颈长探出,头近三角形,眼眶大而圆,四肢细长,前肢比后肢稍粗,爪短,体型酷似现代爬行类的蜥,体长10-30cm。体虽小却是龙族的祖先。

它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两栖于滨海环境,属蜥鳍类,生于中生代三叠纪中期,距今已有2.43~2.31亿年。在古生物分类中属爬行动物纲、双孔亚纲、鳍龙目、肿肋龙亚目、贵州龙科、贵州龙属。

2.1亿年前中三叠纪,兴义地区一带还是一片泽国,小型幻龙——贵州龙就生活在这里。经过地球的沧海桑田,当初的大海今天已经变成“地无三尺平”的崇山峻岭了,同时也造就了风景迷人的马岭河大峡谷的胜景。

我们乍一看“贵州龙”的名字,加上它所在的年代,你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说它是恐龙。实际上,贵州龙并不是恐龙,和恐龙最多能攀得上是“远亲”。

在中生代时,距离现在大约从2.3亿年到6500万年的那段时间里,地球上最繁盛的生物是爬行动物,但爬行动物的类型多种多样,有陆地上耀武扬威的形形色色的恐龙,也有在海洋里生活的水生爬行动物,如“贵州龙”,就连天上也有像翼龙一样会飞翔的爬行动物。

总之,那时候的爬行动物是占据了水、陆、空各方。其中,“贵州龙”是一种带有“龙”字而不是“恐龙”的爬行动物。另外,因人们的习惯性称谓,喜欢把爬行动物称做“龙”,所以,常常会在它们的名字后加个“龙”字。

“贵州龙”说来是个大家庭,由于它们生活在海洋里,所以,所有在那个年代出现的海洋生物应有尽有。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些“龙”“蜥”“鳄”。在兴义地区三叠纪海相的灰岩、页岩的地层里,层层岩石之间镶嵌着姿势优美、已经凝固了的贵州龙、鱼龙、湖北鳄、江汉蜥、兴义龙等化石,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们似乎还在闭目思考着昔日的辉煌。

600余件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最大的龙化石有1.55米,小的仅几公分,龙纹清晰,栩栩如生。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搏浪冲击;有的低首沉思;有的两两相抱;有的如在海滩幽会……每一件化石都再现了2.4亿年前贵州龙动物群的生活形象和生态环境。

在鉴定中,反复对比后,将胡氏贵州龙、意外兴义龙等中的226件各具特色的龙、鱼化石定为珍贵标本。其中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龙化石35件,三级龙化石112件。二级鱼化石28件,三级鱼化石34件。同时,发现了大量的贵州龙未定新属种、幻龙类新种以及全骨鱼类未定新属种。

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因动物群产地面积宽、品种新、藏量丰,而使兴义被誉为“龙的故乡”。1995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该化石产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在贵州的其他地区也发现一些龙的足迹。

孙氏新铺龙,属海龙目、海龙超科、新铺龙属,是关岭生物群中的重要成员,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本标本是孙氏新铺龙的模式标本,产出于贵州关岭地区三叠统法郎组地层的海生爬行动物,属小型海龙类。

孙氏新铺龙 图片来源于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孙氏新铺龙头骨顶视为长三角形,头骨侧扁,吻部向前突出略向上弯,上颌明显长于下颌,前部牙齿为尖的圆锥形,后部牙齿钝圆。颈部短粗,躯干短小,后肢比前肢略大,尾部长而笔直,约占个体长度的三分之二,四肢较短,略成桨状。

龙作为我们的文明象征、精神图腾,已经扎生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中衍生出了不同形态的“龙”。

起源于贵州省册亨县冗渡镇冗平布依族村寨的“布依山龙”,俗称布依草龙,是用稻草芯制作而成,迄今为止有300多年的历史。

图片来源于布依故里 生态册亨

每逢布依族传统节日,当地村名都会舞“布依山龙”,以诉求风调雨顺。舞龙者脸画图腾、身穿棕叶制成的衣饰,舞起用稻草扎成的山龙。龙头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翻飞盘旋,伸伸屈屈,隐隐现现,给人一种全新的原生态艺术享受。

从布依族到中华民族,如今,每逢过年佳节,人们也总是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以舞龙的方式来庆贺佳节的到来和祈求一整年的平安和丰收。

全国的舞龙有上百种,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舞龙舞狮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新的一年,来贵州,寻龙、看龙,一起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行龘龘、前程朤朤!

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创首发

资料来源: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布依故里 生态册亨、网络

原标题:《在贵州,我看到了“龙”!》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