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占富、张兴琼:“夫妻小学”托起大山深处明天的希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美教师报道材料 廖占富、张兴琼:“夫妻小学”托起大山深处明天的希望

廖占富、张兴琼:“夫妻小学”托起大山深处明天的希望

2024-07-14 1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四川省通江县的东北部,一条泥碎石公路蜿蜒通向崇山峻岭间的火天岗村。在这个海拔近1500米、盛产茶叶的小山村,有一所闻名乡里的“夫妻小学”。三十载寒来暑往,廖占富和张兴琼这对乡村教师夫妇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用质朴的双手托起大巴山明天的希望。他们清贫乐教、爱生如子的故事如同这山间清茶,丝丝暖人心脾,缕缕历久弥香。

  8月29日,张兴琼走出大巴山来到北京,因为和丈夫廖占富扎根乡村小学数十年,夫妻双双当选为2013年度“最美乡村教师”,获邀出席颁奖礼。

  为了孩子,他们“在一起”

  石庙子村全体师生合影。资料图

  山坡的空地上坐落着一排简单的砖砌平房,这就是2008年廖占富和张兴琼动员村民建起的火天岗村小学新校舍。“现在条件比之前好多了,而且公路也都修好了。”说起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得到改善,两位老师都很欣慰。25年前(1988年),高考失利的廖占富为圆三尺讲台梦,跋山涉水来到了偏远的火天岗村小学做代课老师。当时的火天岗村小学只有四间简陋的土木混合结构教室,不通水电,周围山高路险、杂草丛生。“这里太穷了,山外的老师不愿来,已经来的老师又留不住。”廖占富如今忆起当年的情景还满怀感慨。

  与廖占富一样,那时还有一位已在此代课8年的女教师张兴琼也在为让孩子们有学上而努力着。村里人为了留住这最后的两位老师,而极力撮合他们做男女朋友。廖占富开始觉得张兴琼比自己大8岁,不想答应,而身材高挑又有文化的张兴琼也认为自己“亏”了。但两人在工作中朝夕相处,逐渐地,廖占富感激张兴琼的帮带指导,张兴琼欣赏廖占富的踏实稳重,他们共同面对山里孩子对知识渴盼的目光,终在相守中收获了爱情与亲情。当年两人亲手种下的树苗,经过20多年的风吹雨打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也见证了他们的坚守与赤诚。

  2009年,廖占富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转正,被安排在对面山头的石庙子村小学任教。这是个只有十几名学生、由破庙改建的“袖珍小学”,条件十分艰苦。“石庙子村小、火天岗村小和家,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从石庙子村小出发到火天岗村小或是回家,都需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张兴琼心疼她的“小伙子”。

  学校离家太远,而廖占富又放心不下身体不好的妻子一个人在家既工作又务农,因此他每周都要长途跋涉回家。如果到了雨季,河水湍急,回家的路就更加艰难。“如果我不过去教书,那石庙子村的孩子就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到其他地方上学,我多走一些不要紧,不能苦了孩子们啊!”尽管很辛苦,但廖老师并不后悔这个决定。

  “夫妻小学”走出三十多位大学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火天岗村小和石庙子村小的墙上贴着同样的醒目标语。廖占富和张兴琼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陶行知的教育名言。

  现在,火天岗村小有21名学生,石庙子村小有13名学生,都是小学低年级段,三至六年级要到中心校去读。廖占富和张兴琼“一人一校”,要负责语、数、外、音、体、美和安全健康教育等教学内容。“这些课程都要开的,别的学校学生学什么,我们一样不会少。”廖老师说。

  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加上学校离家远,廖占富和张兴琼又当老师又当爸妈,在教学之余,还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给学生做午饭、洗衣服、剪头发、治疗伤口,还要在恶劣天气时送他们回家。因为廖占富的严慈相济和张兴琼的疼爱有加,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廖爸爸”、“张妈妈”。

  尽管学校条件简陋,但每周一早晨,火天岗村小全体学生都会在张兴琼老师的带领下举行升旗仪式。没有音响设备,国旗也是绑在一根竹竿上,张兴琼就打着拍子和学生一起唱国歌。廖占富会在课间同孩子们一起打乒乓球,球台是用几张木条桌拼起来的,中间以一排砖块为界,大家玩得依旧很开心。

  女孩乐乐(化名)是三代近亲结婚所生,智力发育迟缓,天生有语言障碍。廖老师每次上课都耐心地一遍一遍教她发音,直到她学会为止。廖占富告诉记者,为了让乐乐坚持练习学会说话,他还会每天教给接乐乐放学回家的乐乐妈一个字,让乐乐妈回到家后继续督促乐乐。“不求别的,只希望有一天,孩子能和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自理自立。”

  火天岗村的中年人,尤其是妇女中有很多文盲,经常会找廖占富和张兴琼代写书信、借据等。“甚至连恋爱信也要我们来写。”淳朴的张兴琼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有个学生家长将在外面务工挣的1500元邮回家,就是因为不识字,居然写成了105元。”两位老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决定利用休息时间给村民们上夜课,教他们识字、正确使用温度计和农药等知识。现如今,村民们已经学会了借条、汇款单等基本的文书写法,也不会再犯误用温度计将水稻秧苗烧坏的错误了。

  “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张老师教出来的。”“永安学区有八所中心校,听说是四村(火天岗村)出来的,这些学校都抢着要。”村民们提起这所“夫妻小学”,言语间满是自豪。

  时光荏苒,51岁的张兴琼脸上已布满了皱纹,廖占富也不再年轻,他们却将一个个孩子送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也用爱心改变着小山村的面貌。如今,火天岗已经走出了三十多名大学生,有17人考上公务员。廖占富和张兴琼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依旧忙碌在乡村教师教育的第一线,如同火天岗村小学门前的柳树,默默垂着叶的绿荫,诠释无怨无悔的教育情怀。

  用坚守和无私诠释两人的人生价值

  有奉献就会有牺牲。廖占富夫妇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教学任务繁重,还要送学生回家,两位老师只能将儿女留在教室,等一切忙碌结束,发现孩子们已经做完作业,趴在课桌上睡着了。“现在女儿已经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读大三了,儿子也上了高中。”廖老师提到一双懂事出息的儿女,感到非常欣慰。

  微薄的工资很难满足孩子的教育经费和赡养老人的费用,因此廖老师一家生活十分拮据。很多人都问过他是否后悔当年留下来的决定。“2009年之前,根本没想过要走出去,但09年两个孩子要读书,钱不够,我就去了上海打工。当建筑工人每天有400块,孩子他妈当清洁工月薪也有两千多。当时真的曾经想过不回来了。”可终究还是放不下学生们,廖占富和张兴琼的根早已深深扎在了大巴山深处的小村庄。

  前不久,廖占富夫妇来京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培训。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后,他们要马上返回四川。为了不让学生停课太久,两位老师舍不得在外多逗留一天。当问到在教师节将要到来之际,有什么心声想要表达的时候,廖占富哽咽了,“我说不出,只想哭。为什么?因为激动。这次的培训太精彩了,收获太大。可是和我一样的乡村教师有很多,而能有这种培训机会的人却太少太少。我希望其他的乡村教师也会有机会来参加,为了山里的孩子,为了老师自身的发展,这样的培训太重要了。”

  据悉,廖占富的网名叫“绿叶人生”。短短四字正是这对教师夫妇教育人生的写照:他们甘于寂寞,甘于清贫,20多年杏坛生涯,始终执着地付出、真诚地投入,呕心沥血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勤勤恳恳耕耘着他们的绿叶人生。(记者周志刚 实习生刘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