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早的百科全书是 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

2023-04-28 09: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世界地球日約翰·麥克尼爾為第一屆世界地球日設計的地球之旗意义倡導環境保護日期4月22日时长一天频率一年一度

世界地球日(英語:Earth Day)定于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最早的地球日活动是1970年代于美国校园兴起的环保运动,1990年代这项活动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环保主义者的节日和环境保护宣传日,在这天不同国籍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宣传和实践环境保护的观念。

目录 1 起源与发展 2 相关作品 2.1 地球之旗 2.2 地球日标志 3 紀念 4 参见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链接 起源与发展[编辑]

最初的地球日选择在春分节气,这一天是地球的生日,也就是地球誕生的日子,阳光可以同时照耀在南极点和北极点上,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时也象征着人类要抛开彼此间的争议和不同,和谐共存。传统上在很多国家都有庆祝春分节气的传统。早期联合国也在每年的春分举行世界地球日的活动。

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英语:Gaylord Nelson)在美国各大学举行演讲会,筹划在次年的4月22日组织以反对越战为主题的校园运动,但是在1969年西雅图召开的筹备会议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将运动定位在于全美国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草根运动。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各地总共有超过2000万人参与了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组织环保活动成为一种惯例,在美国地球日这个名号也随之从春分日移动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题也转而更加趋向于环境保护。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发生的第一届地球日活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催化了人类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而1970年活动的组织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们称为地球日之父。

由于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1990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协力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从此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相关作品[编辑] 地球之旗[编辑]

地球之旗的主要图案是將阿波罗17号拍摄的「藍色彈珠」照片放置在深蓝色的背景上,它是由约翰·麦克尼尔于1969年为首届地球日活动设计的,现在这面旗帜是环境保护运动的象征。

地球日标志[编辑]

地球日的标志是白色背景上绿色的希腊字母Θ:Θ

紀念[编辑] 2016年4月22日,Google首頁有五種不同版本標誌,以慶祝地球日。[1] 2020年4月22日,Google首頁推出蜜蜂授粉遊戲,以慶祝地球日屆滿50週年紀念。 参见[编辑] 联合国旗 火星旗 参考文献[编辑] ^ 2016世界地球日,google首頁的那些生態系面臨了哪些環境挑戰呢?. PanSci 泛科學. 2016-04-22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8) (中文(臺灣)).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世界地球日 Earth Day Networ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38个“世界地球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第45个“世界地球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422地球日 - 低碳救地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绿色和平 国家地理频道:2011地球日 - 国家地理频道 查论编全球变暖 纵览 近代气候变化的归因(英语:Attribution of recent climate change) 全球变暖的效应 减缓气候变化(英语: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适应气候变化(英语: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各国各地区(英语:Category:Climate change by country and region)  起因概况 近代气候变化的归因(英语:Attribution of recent climate change) 温室效应 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观点 来源 温室气体 化石燃料 森林砍伐(英语:Defores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英语: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  历史 气候变化科学史(英语:History of climate change science)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詹姆斯·漢森 查尔斯·大卫·基林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影响与议题物理 氣候突變 缺氧事件 北極甲烷釋出 干旱 海洋酸化 臭氧层空洞 物理影响(英语:Physic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自1850年以来的冰川融解(英语:Retreat of glaciers since 1850) 气候临界点 海平面上升 季节蠕变(英语:Season creep) 温盐环流停止(英语:Shutdown of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动植物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英语:Climate change and ecosystems) 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英语: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plant biodiversity)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英语:Human impact on marine life) 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影响(英语: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marine mammals)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英语: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errestrial animals) 物种灭绝风险(英语:Extinction risk from global warming) 森林枯死(英语:Forest dieback) 社会 农业问题(英语: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e) 生态问题(英语:Climate change and ecosystems) 性别问题(英语:Climate change and gender) 贫困问题(英语:Climate change and poverty) 全球变暖经济学(英语:Economics of global warming) 对健康的影响(英语: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human health) 对人类的影响(英语: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humans) 環境難民 渔业问题(英语:Fisheries and climate change) 工业与社会(英语:Climate change, industry and society) 国家或地区 北极地区 澳大利亚(英语:Climate change in Australia) 南亚地区(英语: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South Asia) 尼泊尔(英语: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in Nepal)  社会与气候变化普遍观点 全球变暖政治学(英语:Politics of global warming) 公众观点(英语:Public opinion on global warming) 各国态度(英语:Climate change opinion by country) 否定论 柔性否定论(英语:Soft climate change denial) 气候运动(英语:Climate movement) 媒体报道(英语:Media coverage of global warming) 流行文化(英语:Global warming in popular culture) 气候大罢课 環境倫理 国际协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巴黎協定  减缓方案(英语: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经济 碳税 低碳經濟 排放权交易 碳信用 碳补偿(英语:Carbon offset) 能源 可持續能源 低碳电力(英语:Low-carbon power) 可再生能源 核動力 碳捕集与封存 能量过渡计划 个人 应对气候变化的个人行动(英语:Individual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碳中和 其他 二氧化碳移除(英语:Carbon dioxide removal) 缓解气候变化的设想(英语: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scenarios) 气候工程 减少毁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英语: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林地復育  背景和理论测量 卫星温度测量(英语:Satelli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理论 反照率 碳匯 氣候變化 气候敏感性(英语:Climate sensitivity) 云压(英语:Cloud forcing) 气候变化的反馈(英语:Climate change feedback) 有效溫度 地球能量收支 全球暖化潛勢 輻射驅動力 研究 古氣候學 古风暴学 气候模型 词汇(英语:Glossary of climate change) 索引(英语:Index of climate change articles) 气候变化 全球暖化 专题(英语:Portal:Global warming) 查论编地球歷史 地球的年齡 生命进化史 年輕太陽黯淡佯謬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地球的未來 遙遠未來的時間線 地质年代 地球地质历史 地球歷史 生命演化历程 地理学 · 地质学 克莱罗定理 洲 地震 赤道隆起 地球極點(英语:Extremes on Earth) 太陽系類地行星地質歷史(英语:Geology of solar terrestrial planets) 地球物理学 板块构造论 地球構造 時區 生态学 世界地球日 全球暖化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英语: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数字测图 蘋果地圖 百度地图 梵文地球(英语:Bhuvan) Bing Maps 地球地圖(英语:Global Map) Google地图 Google地球 NASA World Wind Here地图 開放街圖 WikiMapia 遥感 雅虎地圖 搜狗地圖 藝術 · 文化 · 社会 文化中的地球(英语:Earth in culture) 科幻小说中的地球(英语:Earth in science fiction) “地球”的辞源 世界歷史 国际法 景觀藝術 國家列表 世界經濟 天文学地球的運動 黄道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地球轨道 地球引力 地磁场 太阳系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凌日 日食 月食 月球上的日食 行星凌日 金星 水星 卫星 月球 地球的其他衛星 地球特洛伊 2010 TK7 2020 XL5(英语:(614689)_2020_XL5) 忒伊亚 近地天体 阿波羅型 阿莫爾型 阿登型 阿波希利型 地球軌道穿越型 近地小行星 準衛星 小行星3753 小行星85770 2002_AA29 2003_YN107 小行星164207 2006 RH120 2010_SO16 2016_HO3 2020_CD3 其他议题 生物圈 地球之旗 柯迪萊夫斯基雲 活地球模拟器 地球科學分类 地球科學主題頁 太陽系主題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