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为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新讲道讲章精选讲章新年 与神为友

与神为友

2024-07-09 1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创世记18章

引言:

本章所记是神与人同在的欢乐,与创19章所记罪恶人间的黑暗成强烈对比。本章内容是满有神恩典的故事,17章有关割礼的契约之后,亚伯拉罕欣然顺从割礼的命令。神亲自率领两个天使访问亚伯拉罕的家,接受亚伯拉罕至诚的款待(1-8节),神启示了两个天上的秘密:一个是恩典的启示(9-15节),再次应许撒拉将怀孕;另一个是关于罪恶之城,所多玛灭亡的启示(16:21节)。

神把如此重要的秘密启示给亚伯拉罕,如何明白神的如此安排呢?首先,这是神的旨意,世人理当遵守顺服。同时,有几处经文可以提供一些答案,在(代下20:7);(赛41:8);(雅2:23),均称亚伯拉罕为“神的朋友”,他是旧约圣经唯一有此称谓的人。耶稣也曾称拉撒路为他的朋友(约11:11)。亚伯拉罕被称为与神为友的人,想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在与神的交通与关系定是胜人一筹。与神为友,朋友即肝胆相照、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挚友如异体同心——亚里士多德。圣经所记与神为友的亚伯拉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效法与学习呢?接着,围绕创18章经文,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看与神为友的亚伯拉罕。

一、对上帝,接神至心(1-8)

(创18:1)“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出来。那时正热,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

“幔利橡树”是在希伯伦,译为交通,预表神与人的交通。当亚伯拉罕在地上守住了作客旅的地位时,神就以他为朋友,向他显现,与他交通。(约壹2:15)“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雅4:4)“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淫乱的人原文作淫妇)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因此,惟有保守自己,对世界抱持作客旅的态度的人,才能与神作朋友,彼此有亲密的交通。

1、接神至心的态度

(创18:2)“举目观看,见有三个人在对面站着。他一见,就从帐棚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

这三个人中有一位是耶和华神(参10;16;17),荣耀的神降卑他自己,取了人的样式,站在与人同等的地位,为要作人的朋友。亚伯拉罕一开始并不认识这三位是谁,但用爱心接待他们,视为客旅,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13:2)。在当时,个人的声誉与是否殷勤好客大有关系,即便对陌生人,也会像贵宾一样来接待。真诚地款待客人、供应食宿。对于这些当时的文化、风俗即待客之道,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最直接和实际地表示对神顺服的方式,也是证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1)、甘心乐意

本章描述了亚伯拉罕接待客人的美好、真诚地态度。接待客旅虽是当时的习俗,但这个故事的含义远超过了单纯接待客旅的层面,它讲述了邻舍之爱,亚伯拉罕是用爱心招待客旅的模范(来13:1-2)。

亚伯拉罕虽然已是99岁的高龄老人,但他不顾烈日酷暑,一见行人便“跑过去迎接他们”,若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和热情,决不能做到这一程度,(约壹3:18)“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2)、谦谦卑卑

“俯伏在地”意指谦卑,亚伯拉罕又很谦卑地称自己为“你们的仆人”,又预备水给他们洗脚。

A、尊敬

(创18:3)“说,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离开仆人往前去”。《吕振中译本》:“我主,我若蒙你赏脸,求你不要离开仆人而过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这是表示他之所以能够接待他们,并非向他们施恩,反而是从他们蒙恩。

亚伯拉罕身为大部族的族长,在年龄和地位都在一无所知的陌生人面前俯伏在地,像仆人对主人所行的那样,以最高礼仪来迎接他们。

B、亲切

“容我拿点水”,他知道客人所需要的的是什么,因为当代的人都穿一种凉鞋,所以主人要用水洗客人的脚,不但是主人的义务,同时表示主人的爱心。

“在树下歇息歇息”表示在准备食物的时候,叫他们在树下休息下。

“我再拿第一饼来”,用水洗脚,只不过是序论,还要拿客人更需要的,是可以加添心力的食物。

2、接神至心的表现

亚伯拉罕对客旅的待客之道决不是停留在言语上,而是在行为和诚实上表现出来。有了接待的态度,还需要有接待的具体行动与表现。亚伯拉罕先是表达对客人的真诚态度后,当客人受邀后,就客随主便。紧接着就是亚伯拉罕好客之道的安排。

(1)、全家行动

(创18:6)“亚伯拉罕急忙进帐棚见撒拉,说,你速速拿三细亚细面调和作饼”。

亚伯拉罕得知有服侍的机会,立即跟家人(妻子)一起来接待客人,全家人尽地主之谊。表示夫妇都有接待的爱心,否则不要请客,免得暴露家里的缺点。

(创18:7)“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牵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来,交给仆人,仆人急忙预备好了”。若要接待客人,仆人也要合作。作客的人,对请客者的表情很敏感,连仆人也要客气,否则不如不请客。亚伯拉罕接待客人是全家人一同以最热情好客的的态度去对待客人。

(2)、殷殷勤勤

虽然食物只有几盘牛犊肉、几块饼、奶油和奶,但这一切都是亚伯拉罕精心挑选,又是撒拉亲手制作,并由年老的族长亲自服侍。这段圣经有几个词,很形象的描绘出亚伯拉罕全家人殷勤的接待客人,“急忙”(6)、“速速”(6)、“又跑到”(7)、“急忙”(7)、“又取”(7),一连串的动作,足以说明,亚伯拉罕对待客人是争分夺秒,尽上自己最大的努力,殷殷勤勤地把客人招待好。最后,客人就吃了所招待的一切。

这一章强调亚伯拉罕迅速的接待客人,慷慨的服侍客人,并与其他人一起合作接待客人,给予我们有生命的思考,面对属灵光景,今日的信徒,是否也同亚伯拉罕一样,谦卑俯伏在神面前,自称为仆人,并与他人一起同工来侍奉神。布道家穆迪说:“我宁可与十个人一起同工,远胜一人当起十个人的工作”。以亚伯拉罕尽一切所能尽地主之谊这股好客热忱转移到以神为中心,尽心、尽意、尽力、尽性的接神至心,以神居首位,与神为友,以神家的事为念。正如一首诗歌《主我邀请你》的歌词,让我回到那起初的爱,让我对你忠贞专一,为我再造一颗清洁的心,让我完全属于你。让我时常回到加略山,让我不负你的爱情,为我再次融化冰冷的心,让我全心爱慕你,主我邀请你,恭敬地邀请你,再登上我心的宝座。主我邀请你,忠心地邀请你,再登上我心的宝座。

二、对家人,传承信仰(9-15)

三位客人享受了亚伯拉罕所预备的大餐,并没有立刻离去,反而忽然向那站在旁边的亚伯拉罕询问:“你妻子撒拉在哪里?”亚伯拉罕说:“她在帐棚里”。当时的风俗不容许已婚女士和陌生客人会面或同坐。直到今日,游牧民族也只准许年长、不会怀孕的妇女和陌生人在帐棚同坐。

三人中有一位说:“到明年这时候,我必要回到你这里,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个儿子”。“明年这时候”直译“生命的时间”(thetimeoflife),《吕振中译本》译作:怀孕满期的时候。撒拉在帐棚里听到明年此时将要生一个儿子,这个消息难以置信,使得撒拉嗤笑并质疑,毕竟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在两名老人身上。(创17:17)亚伯拉罕得知神要赐他一个儿子,亚伯拉罕带着怀疑的态度“傻笑、苦笑”,然而神对亚伯拉罕的笑没有任何计较。同样的事情,换到了撒拉的身上,撒拉的笑也是因为不信。这次撒拉的笑,神似乎没有以对待亚伯拉罕的态度放在撒拉身上,而是声色俱厉的问亚伯拉罕:“撒拉为什么笑了”(13节),对撒拉的笑声表示很“生气”。同样地笑声,为何大相径庭。从经文的上下文,至少可以得知一点:亚伯拉罕没有尽上丈夫、一家之主当尽的本分,没有把神的应许告诉撒拉,或说没有把个人经历神应许的恩典传承下去。

1、消极方面

撒拉笑了,可能亚伯拉罕尚未告诉她有关神的应许(创17:16;19),或者亚伯拉罕无法让撒拉相信,可能撒拉听了亚伯拉罕的话也选择不相信。她从人的有限出发,纯粹从生理来评估,(创18:12)“撒拉心里暗笑,说,我既已衰败,我主也老迈,岂能有这喜事呢”?从撒拉的笑声,让人觉得她对约与应许的关心很肤浅。

撒拉对约与应许的认识十分肤浅,同时也显出她在怀疑神的诚信与能力。神会持守他所应许的吗?他说出的旨意,是否有能力完成呢?这些问题离不开撒拉本身的信仰根基,是否与神有生命的关系。同时,撒拉的笑声,亚伯拉罕也脱不了干系。因亚伯拉罕没有好好的教导撒拉,没有把从神领受的那份“坚定所立之约”的福份告诉撒拉,以致撒拉对神持着怀疑的态度。

2、积极方面

“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当然没有,(伯42:2)“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拦阻。”(弗3:20)“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神若应许了,你大可放心他一定有能力来完成他的应许,我们即使失信,他仍然是信实的(提后2:13)。

在这个事件中,神亲自宣告应许成就的时间表,他的话语被人暗笑,因为这个应许在人看来不可能。然而,神为超自然的出生定下时间,因为在神没有难成的事。神对撒拉的应许是宣告一个不可能的出生。当我们遇到这种非比寻常的宣告,反应、恐怕与撒拉一样。我们也怀疑这事怎么可能:我们从人的角度加以嘲笑,然后因着害怕,否认自己有嘲笑神的话。但是,如果我们对于神所要成就的事摇摆不定,神知道我们确实笑了。

神对亚伯拉罕说了“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之后,亚伯拉罕立刻发现自己在服侍家庭的成员,对家人讲述有关神应许与赐福的事情时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他的妻子,她将成为家庭蒙福的源头。当我们读创19章,我们将在罗得的身上看见一个对比:一个世俗的人,在他的家庭中没有丝毫属灵的影响力。反之,一个属神的人,他在家中属灵的影响力是非同小可。

(创18:15)“撒拉就害怕,不承认,说,我没有笑。那位说,不然,你实在笑了”。

“害怕”表示撒拉因神的话,敬畏神的态度。如此说来,她的信心就被神认可了,(来11:11)“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他以为那应许他的是可信的”。害怕神的话,表示相信神的话,撒拉对神的话有害怕,并且不承认自己笑过。神所讲的话(13-14节),是针对亚伯拉罕说的,为何紧接着是撒拉的反应。唯一能解释,那就是亚伯拉罕把神的这份应许、祝福告诉给撒拉了。亚伯拉罕把从神而来的信心,不仅提醒自己要有信心面对神,而且也鼓励与激励妻子(撒拉)相信神的话语与应许是安定在天,他的话语带着能力。亚伯拉罕把自己信仰经历的传承给家人,与家人一同蒙神赐福。

三、对世人,信心代求(16-33)

三位客人宣告完喜讯:撒拉必于明年同时候生一个儿子。他们随即离开幔利,到了希伯伦东面位置较高的山岗,从那里向南俯视,清楚看见死海和附近的城镇,包括所多玛。“亚伯拉罕也与他们同行,要送他们一程”,这是好客主人的另一种表现,陪客人上路。

接着(17-19节)乃神自言自语,并不是对着亚伯拉罕而说的。有释经者把(17节)“耶和华”译作“耶和华沉思”。创世记得作者描述神似乎在踌躇、犹豫:“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这也表明,亚伯拉罕和他的关系密切,与神为友,神愿意和亚伯拉罕分享他的想法和计划。

神把关于所多玛城命运的秘密告了亚伯拉罕,教导他蒙福的原理,作为神所拣选的民族,以色列的祖先,万国都必因他得福,亚伯拉罕有责任教导自己的众子和后裔“遵守神的道,秉公行义”(19节),这才是蒙福之路;教导他救赎的原理,没有审判,救赎就没有意义;没有救赎的审判也无法想象。因此神把救赎和审判、祝福和降祸两条路指示给亚伯拉罕,目的是为了他的一切后裔把所多玛城的灭亡作为警戒,选择救赎之路。所多玛和蛾摩拉位于西订谷的城市,这里的人极其堕落。”“声闻于我”指二城罪恶的声浪。”“察看”:神不是因没亲眼看见罪恶,不敢确认,而是指在到达所多玛城之前再给他们一次悔改的机会。

当神和两位天使离开亚伯拉罕的营地,朝所多玛城去,亚伯拉罕敬虔地在主面前站着,为罗得和所多玛城的人祈求。这段经文(22-23节)是全本圣经最为恳切、坚韧、充满爱心的代祷。从中可以知道,所多玛城的灭亡虽是罪恶的蔓延,但最终还是因为缺乏义人。亚伯拉罕祷告的特点:

1、对神——有信心的祷告

确信神对人类的大爱和公义,当神的使者离开亚伯拉罕之后,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单独留下来和神在一起,因对神有信心的呼求。亚伯拉罕并没有无条件地要求神的恩惠,而是承认神的审判是公正的,是以公义为基础的。我们是否常常单独与神晤对,与他成为良朋密友。与神晤对接触越多,我们的灵性便越丰厚和成熟,成熟刚强的生命能使我们勇敢站在时代面前作忠心的见证人。

2、对己——有谦卑的祷告

在神面前谦卑,把自己看作尘土(27节),我们与神晤对,认识他是无限永恒神时,我们就会察觉自己的渺小、卑微、软弱和无能,能像亚伯拉罕一样承认自己只是“灰尘”而已。(撒上2:8)“他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们与王子同坐,得着荣耀的座位”。

3、对人——有爱心的祷告

亚伯拉罕祷告不是只为亲属罗得而作的狭隘的祷告,而是为城中的所有人献上祷告(24;28节)。亚伯拉罕希望神因罗得的缘故而使所多玛城可以幸免于难。可见神的朋友(亚伯拉罕)对人一定有仁慈为怀的心,基于此种心怀,他以一种大胆的勇气向神陈情,首先建议也许在所多玛可以找到五十个义人,然后逐次递减数字,最后希望神答应若在所多玛找到十个义人就不毁灭这城。从亚伯拉罕身上看到一个祷告的功课,就是因神所赐的信心而产生的胆量,巴不得我们也像亚伯拉罕一样,凭着信心得以进到神施恩前的自由和胆量。

结论:亚伯拉罕能被称为神的朋友,因他与神有亲密的关系,也提醒我们如何与神为友,就是要与神有交通,与神相联系,与神建立生命的关系。与神有生命的联系,我们的信仰所带出属灵的生活就能够接神至心,以神为中心,让神居首位;与神有生命的联系,我们的信仰不会仅留在自身,而是有使命感,去传扬神的名,让更多人同我们一样同得福音的好处;与神有生命的联系,就有负担,为万人祈求,求神赐福世人,愿信主之人都能与神为友,活出生命的色彩,荣神益人。

相关文章: · 向神感恩 · 秋成感恩 · 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他的神 · 为你的自由买单 · 耶稣与罪人 · 他引导我走合适的路 · 渴慕耶和华的院宇 · 亚伯拉罕与财主的对话 · 今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手里 · 靠着耶稣进到神面前 · 公义威严的真神 · 务要谨慎 · 感恩所带来的能力 · 神为什么使属他的人遭遇失败呢? 相关搜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