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暖心“人生大事”,助力丧葬礼俗改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新殡葬改革方案 办好暖心“人生大事”,助力丧葬礼俗改革

办好暖心“人生大事”,助力丧葬礼俗改革

#办好暖心“人生大事”,助力丧葬礼俗改革|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砖墙镇从实际出发,出台殡葬改革两补一减标准:对散葬的硬质墓,在规定时间内搬迁安置于“福泽园”的,免除公益性骨灰存放服务费,每例再补贴400元;对不留坟头、办理生态葬的丧户,每例补贴2000元;凡是本镇逝世的居民,遗体接运、消毒、火化、骨灰盒等最高减免费用1510元。

全体村干部分头出动,深入村民家中,挨门逐户宣传殡改,做思想工作,讲政策。“迁坟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响应。”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11月23日迁入数达1542,成为单日迁入最大数。“总共完成了19507座散坟平迁工作(含原地深埋等),原计划2年迁完的工作量,竟在2个月内完成了。”

茅城村共有坟墓1875座(含合墓),截至2019年12月6日,已有2003名逝者骨灰迁入“福泽园”安放。迁坟结束后,释放土地约22.7亩。如今,茅城村河堤两旁重现绿树清水。“村民们都说,出门再也看不到那随处可见的散坟和河边高高的那堵墙,心里也舒畅了很多。”该负责人说。

“2020年,砖墙镇在全市乃至全省建成‘无散坟镇’。”2020年以来,该镇未发生私埋乱葬情况,新增骨灰正确处置率100%,累计入堂存放骨灰19213具。

“高淳区以散坟平迁、绿色殡葬、新增骨灰入堂安放等工作为抓手,加大了殡葬基础设施投入,努力实现‘镇域无散坟’目标,打造美丽乡村。”南京市高淳区民政局局长周凌云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高淳区发挥砖墙镇“节地生态安葬示范街镇”示范效应,以创建“无散坟村”为突破口,完成了阳江镇潦田村、保城村,淳溪街道邢丰村,漆桥街道中心村,古柏街道联合村5个“无散坟”村建设。

暖心身后事

实现一体化服务

政策宣传“零距离”,身后事项“少跑腿”,移风易俗再深化……为遏制丧葬礼俗不良社会风气,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近日,高淳区民政局制定《“暖心身后事”代办改革实施方案》。

“我村1位逝者,今天11点进园”“我村新增2名逝者,请办理入园证明”……砖墙镇民政办负责人的手机里,有一个殡葬改革微信群。该镇各村殡葬改革相关工作人员每天在群里发布辖区丧户动态,帮助办理身后各项事宜。

“家属办理后事要经历多部门、多环节、多手续的繁杂事项。”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很多丧户来说,亲人去世,情绪都比较悲伤,还要奔走各个部门,办理各种手续。因不熟悉流程,全部办理完需要好几天,“有的家属年龄有的大了,如今天气又热,身体会吃不消。”

如今,各村(居)明确1~2名代办员,与丧事承办人签订身后事代办委托书或给予指导,代办死亡证明、遗体接运、遗体火化、骨灰安置、丧葬补助、医保清算、户口注销等手续。

日前,高淳区已初步形成一套办好“身后事”的规范流程。丧事承办人通过拨打镇街辖区丧事服务电话,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携带相关材料,上门服务并宣传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等殡葬改革相关政策。

周凌云介绍,便民服务中心人员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对接所在辖区卫生机构和公安部门,协助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发送给民政、人社、医保、公安等部门所在“暖心身后事”信息群。“同时,代办人员及时为逝者家属与区殡仪馆、纪念堂或公益性公墓对接,安排殡仪运输车、火化时间、纪念堂(公墓)骨灰安放等事宜。”

他告诉记者,高淳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有效整合全区殡葬服务资源,依托街镇、村居工作人员参与,为群众实现钱款不多花、流程齐全化、服务再升级、殡仪暖人心的丧事服务代办机制,实现“暖心身后事”一体化服务。

树立新风尚

深化殡葬改革成果

在砖墙镇隆兴村,记者看到,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该村设置了红白喜事堂,制定红白喜事操办规章制度,张贴红白喜事文明倡议,“我们设定了红白喜事用餐标准、白事每桌不超过200元。”隆兴村河口红白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安华介绍说,该村倡议节俭质朴,崇尚“厚养薄葬”,建议将大操大办的资金节省下来,用于发展事业或子女的教育培养上。

“这几年,村里的红白事基本都交给村里红白理事会了,吃啥饭,用啥烟酒,几天办完,这些都有理事会给咱按照村里红白事办理流程走,省心又省钱。”隆兴村村民说起村里红白理事会,赞不绝口。

目前,高淳区116个村(社区)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丧事简办,宣传厚养薄葬典范。疫情期间,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使用鲜花代替传统纸钱祭扫。

2020年4月,高淳区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淳区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区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推动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

周凌云介绍,按照“丧葬礼俗改革日趋文明、节地生态葬渐入人心、殡葬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需求”的试点目标,高淳区通过“给党员的一封信”等形式逐步引导人们文明健康的丧葬行为,把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高淳区鼓励和引导群众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开展和推广林地、草地和公益性生态安葬地的复合利用,在公墓内或公益性骨灰堂周边划出一块单独区域,兴建树葬、花坛葬等方式的生态葬区。

在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上,高淳区加强监督指导街镇公益性纪念堂规范化运行管理,有步骤地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提档升级。“2019年,全区投入资金6600万元,高标准、全配套新建8座公益性纪念堂,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骨灰安放格位7.4万个,实现所有涉农镇街公益性纪念堂全覆盖。”周凌云表示,通过不断加大公益性安放(葬)设施建设,鼓励公墓区域以外的已有坟墓迁至公墓、骨灰堂安葬,建立健全殡葬全流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扎实推进殡葬工作向前向好发展。

记者:黄贤娟

通讯员:王玉珍 王兢

编辑:许艺捷

审核:龚贤 杨余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