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出现的并发症 如何救治与预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常见的栓塞脏器 骨折后出现的并发症 如何救治与预防

骨折后出现的并发症 如何救治与预防

2024-06-19 06: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伤筋动骨一百天”,在骨折后,常常是需要休养3个月。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折的病程也在被缩短。但骨折后会有很多并发症,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那么,骨折后会出现什么并发症?又该如何救治与预防呢?让我们一同来探讨一下。

骨折后的并发症

骨折后的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并发症与晚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有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脏器损伤、重要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晚期并发症主要有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创伤性骨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痉挛等。下面让我们依次来了解一下。

骨折后的休克

骨折后的休克主要是严重创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带来的失血性休克。当大出血时,需要通过补液、控制出血、放射介入性治疗(栓塞血管控制出血)、手术止血等进行治疗。出现休克时,需要进行抗休克治疗。休克主要跟出血相关,及时发现出血并进行止血才可预防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主要发生于成人 ,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人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治疗主要是:

(1)呼吸支持纠正低氧血症

(2)激素冲击疗法

(3)溶血脂类药物

(4)保护脑细胞功能, 脱水利尿

(5)加强抗感染治疗, 预防各种并发症, 特别是预防肺部感染

对于高危患者,需要高危患者急救关键是:积极抗休克, 纠正低血容量, 改善微循环;对患肢作妥善的临时固定;伤后及时吸氧治疗;早期下肢长骨骨折内固定。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骨折还可造成重要内脏器官损伤。如肝、脾破裂会导致出血、休克,肺损伤会导致气胸、血胸、血气胸、呼吸困难。

膀胱和尿道损伤会导致尿外渗、排尿困难。直肠损伤会引起下腹疼痛、直肠内出血。

这些都需要专科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内脏的损伤,应早发现,早治疗。此外,骨折还可引起重要组织损伤,如损伤血管会导致出血、休克;损伤神经会引起功能障碍;损伤脊髓会引起截瘫。这些均需要相关专科的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外伤病人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由于骨筋膜室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其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综合征。发生与骨折原因、固定情况及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当发生时,应及时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坠积性肺炎

坠积性肺炎主要是长期卧床不起引起的,表现为肺炎相关症状。治疗应早期足量、联合地应用针对性抗感染药物,鼓励患者咳嗽,咯出痰液并给予祛痰药,特别注意局部引流。多饮水,进食高热量饮食,维持能量、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治食道、胃返流,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应积极功能锻炼、及早下床活动。

压疮

压疮是因为局部缺血循环障碍,特别是截瘫病人容易产生。压疮可通过保证营养、体位变换和早期活动、支撑面等来进行预防。压疮的治疗主要有压疮的分类、压疮评估及愈合监测、疼痛评估与处理、清洗、清创、感染的评估与治疗、用于压疮治疗的伤口敷料、生物敷料、生长因子、生物物理疗法、手术疗法、生物膜的评估与治疗等方面。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是骨折后的一个远期并发症,栓子脱落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它的治疗主要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血管介入治疗、结合外科手术取栓等[6]。可以通过加强锻炼、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等来进行预防。

感染

当发生感染时,需要及时清创、规范换药,并早期、规范、足量、针对病原体的使用抗生素。为了预防感染,也是要及时清除,规范、及时换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损伤性骨化

损伤性骨化,又称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指关节骨折或脱位后,在靠近关节的软组织中出现骨化块,是关节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常因骨膜下血肿扩大所致,会引起关节活动障碍。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缓解和改善早期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症状;晚期伴有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手术切除是目前为止最好治疗手段。

创伤性骨关节炎

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和阻止疾病的发展三个方面。主要有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它的预防主要包括调整和改善生活方式、医疗体操、关节保护、抗氧化剂的营养素摄入、戒烟等。

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主要是因为回流不畅,关节组织蛋白渗出,导致了纤维黏连,引起了关节活动障碍。关节僵硬的治疗基于详细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年龄、病史、损伤后治疗方法和并发症,僵硬的程度、持续时间和病情进展。此外疼痛、神经系统症状、绞索或机械症状也应得到全面评估。关节僵硬主要通过康复治疗、麻醉下手法松解、手术治疗等进行治疗。当非手术治疗6个月不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为了预防,需要及时拆除固定,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急性骨萎缩

急性骨萎缩好发于手、足骨折后,多由于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骨折损伤后固定时间过长或者缺乏功能锻炼, 或主动功能锻炼不当所造成的。典型症状是皮肤呈暗红色、发亮而缺乏光泽, 肿胀长期不消退, 肌肉萎缩, 疼痛并有烧灼感, 其程度无法用损伤程度来解释。骨折后早期应抬高患肢,积极进行主动功能锻炼,促进肿胀消退,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治疗困难,以功能锻炼和理疗为主,必要时采用交感神经封闭。

缺血性骨坏死

缺血性骨坏死是因为骨折破坏血液供应造成的。常见的有腕舟状骨骨折后近侧骨折端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原因可能与复位质量、手术间隔时间、囊内是否减压等有关。治疗方法主要有理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

缺血性肌挛缩

缺血性肌挛缩是严重的骨折晚期并发症,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严重后果,可由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直接导致,更常见的是由骨折处理不当所致(特别是外固定过紧)。提高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认识并予以正确处理,是防止缺血性肌挛缩发生的关键。一旦发生则难以治疗,效果极差,常致严重残疾。

骨折后的并发症中有很多都是治疗困难,因此应以预防为重,在骨折后应重视营养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专家介绍:陈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修复重建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复杂创伤、骨折后遗症,创面不愈合、肢体矫形修复,骨不连,骨髓炎坏死,糖尿病足治疗以及骨科显微微创手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