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特雄:城隍庙和土地庙是怎么个来历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小的土地庙 王特雄:城隍庙和土地庙是怎么个来历的?

王特雄:城隍庙和土地庙是怎么个来历的?

2024-07-12 20: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王特雄

在中华大地上可以随处一个小地方就有土地庙,或是城隍庙。比方我这本地的土地就叫大江边土地。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土地庙都做得不高,一般都不超过3 米,甚至有的土地庙还不到2 米高,不同于很多大高山上的古刹大庙宇,有名气的大庙宇做得高大宏伟,这有什么说法吗?另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土地庙的来历又是什么?并且每一个土地庙的名字不同,这些名字的封号有没有来历的呢?

曾经有人说,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土地能生旺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因而人们祭祀土地神。期盼每年五谷丰登,物质丰富。土地庙作为人们保境安民的神,又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自然随之兴盛起来。按照汉族的习俗,每个人出生都有“庙王土地”——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每个人的籍贯;人去世之后行超度仪式即做道场时都会获取其所属土地庙。

但是有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中华大地上这么多的土地庙,并且每个土地的名字都不同,这有什么来历呢?记得在我小时候,听一位饱读诗书的老人说过,这些土地的封号是在周朝时期的姜子牙封神的时候封的。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新鲜,也是头一次听说,但听起来很是引人入胜,说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后,凡是记录在册有功之臣按功行赏加封领地。死后追封为小大小不等的神位。因为在远古时代的人很注重自己的名节和称号,那时代的人并不是比拼谁家里有钱富有,而是“君子忧道不忧贫”,谁为天下行道得多者为王。看重眼前利益者为“小人”。长大后涉猎更多的道家书籍,翻开《史记》只看到有《史记齐太公世家》,上仅仅记录了当年太公垂钓渭水,后如何辅佐武王登上王位的史实,没有提封神一事,再细读《封神榜》,才知道《封神榜》是在明朝某人的著作,这才知道封神一事,道教在明代得到了很大的传承和完善,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那个朝代有一位高人叫王明阳。

展开全文

王明阳是王守仁的别号,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在浙江都绍兴府余支姚县出生,汉族。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明阳的道家思想“知行合一”对后世的中华文明影响了500年,可见其修炼到了何等程度。

正因为在那个时代道教得到了发展,才有了《封神榜》现在对于土地庙封号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产物真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人崇拜的是人,不是神。现在大小庙里参拜的神都是以前活生生的人被神化的。

而神又分三层,最上层是仙,中层是神,而土地又是最小的神。管辖范围仅仅限定于一个小地方,管辖土地的上一层神是城隍,所以建城隍庙的高度要高于土地庙,这道理很简单,地位有尊卑之别,就好比古代士大夫或宰相府邸不能高于皇帝的皇宫一样。

所谓封神,封的不是活人,而是死人的魂魄。《封神榜》中他们大多是伐纣过程中死亡的双方将领或三教弟子或凡人,也有例外,比如封神榜第一位是清福神柏鉴,他是死于上古蚩尤之战。所有封神榜上有名的人,死后魂魄都会到一个叫封神台的地方聚合,等候听封。姜子牙完成伐纣大业后,就去封神台把那些魂魄按封神榜的规定都封了神。

总之,以上所叙的,无非是我国道家里的一些文化现象。而正是这种文化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文明。

分享:本文由王特雄编辑于搜狐平台,2010年7月9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