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谈说话:中国人说话委婉,却很少是用来骗人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曾仕强小孩是人不是禽 曾仕强谈说话:中国人说话委婉,却很少是用来骗人的

曾仕强谈说话:中国人说话委婉,却很少是用来骗人的

2024-07-04 0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说:“中国人说话委婉,却很少是用来骗人的。”

  事实的确如此,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我们的语言习惯不像西方国家的人们“一是一,二是二”,我们说话时,更注重是不是把话说好了。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在他的著作《说话的艺术》里写道:“我们的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我们的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丧身。”

  诚如林老所说,说话是一门需要仔细揣摩的艺术和技术。我们中国人自古就特别会在说话上用心,因为我们深谙这言语之中的利害,只有斟酌把握,才不会造成破坏性结果。

  莫说是我们常人,即便是古代的帝王也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秦始皇对魏国策士唐睢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狂言一出,最后还是被唐睢几句狠话怼得收住了嘴。

  编辑

  

搜图

  无独有偶,在《论语·子路》中,鲁定公问孔子:“一言而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鲁定公问孔子,君王一言堂的管理方式能令国家昌盛吗?能使国家灭亡吗?

  孔子回答说:“不全对,君王一意孤行的话,下面的臣子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可见,说话艺术是君王驭下之道不可或缺的部分,也能侧面反映君王的治国能力。

  放眼社会,那些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往往情商更高,也更容易获得人脉支持,做事当然更容易成功。这是外国人不能理解的,因为这与他们所熟知的口才、相声、脱口秀都不同。

  所以,外国人会经常觉得我们中国人说话不清不楚,模棱两可,有时甚至认为中国人说话欺骗性极强。其实,这都是对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化的误解,真真冤枉了中国人的语言思维习惯。

  01

  中国人不在乎你说什么,只在乎你怎么说

  

  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有人话特别多,且说得句句都对,字字都真,而且面面俱到,但就是不招人爱听。这到底为什么呢?

  心学创始人王明阳在《传习录》指出:“言不可尽善,善不可尽言。”说话时,不要激言巧辩占尽风头,要给他人留余地。

  夸奖别人的话,也需说得适度,不要太夸张,令人觉得虚假不可信。也就是说,言语要有度,尺寸要拿捏得准。

  事实上,在很多对话中,我们中国人不在乎你说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而更在乎你怎么说。这个怎么说就是说话的方式,包括说话时的态度和立场。

  毕竟,我们说话给别人听,就是想让别人愿意听,那么,说出来的话,既不能让别人反感,也不能让别人怀疑。需要我们做到换位思考,让对方听着舒坦,乐于接受。

  

  打个比方,高考过后,几个老同学一起聚会聊天,说着说着,就说起子女的高考成绩,子女成绩最优异的人如果大肆炫耀自家成绩,就会令其他人心里不舒服,让子女成绩最差的人倍感窘迫。

  这时候不妨这么说:“我家孩子考得跟平时模拟考差不多,正常发挥吧,他们班也都可以。”这样既模糊了分数,也降低了成绩的优越感。

  再比如,下班时,同事求你帮他改个文件,但你有约会。如果你直接回绝说自己没空,对方心里肯定会觉得,你没把他当朋友看。

  这时候,你可以换一种类似求助的表达方式跟对方说:“下次一定帮你改啊,帮帮忙呀,放我一马,要不然男朋友跑了,就追不回来啦。”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61%

  

  作家朱自清曾说:“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

  西方人说话是“就事论事”,中国人习惯“就事论情”。这个情就是人情。中国人经常从事件里提取出来对方心里对自己的定位,而且中国人的人情是圆融的,包容的。

  因此,中国人不会直接把事情中尖锐的、真实的东西,说出来给别人听,那样就不圆融,不包容了,会令对方尴尬、难受甚至受到伤害。

  02

  中国人不说实在话,但从不骗人

  

  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假话全不说,真话说一半。”真话说一半,给话留一个缺口,也能给对方情绪留一个缓冲地带。

  曾仕强教授在《易经中的管理智慧》讲座中曾说:“西方人说两种话,一种是真话,一种是假话,而我们中国人不说实在话,只说妥当话。”

  所谓妥当话,是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与听者之间的关系,来决定怎么说话。曾教授说,不说实在话,并不等于骗人,更不是所谓善意的谎言。

  

  比如,有人问你:“咱们是不是朋友?”就算你跟他不是特别熟的关系,也不要直接说我跟你并不熟。懂得说话的人会笑着说:“当然是朋友。”这话听起来就让人满意又舒服,更有跟你进一步交往的意愿。

  这话并不是假话,朋友本来就分很多种,范围可以涵盖很广。所以,回答是朋友,这话是真话,但却不是完完整整的实在话。

  无论跟亲近的人,还是陌生人,中国人都不喜欢讲实在话,因为实在话往往不那么好听,容易给人带来不好的感受。真话说一半,不是蓄意的欺骗,只是出于满足对方心理需求,也并非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认为,花言巧语,虚假颜色的人,是少有仁义之心的。但孔子并不反对美好和善良的言语,只要言语不是以个人获利为目的花言巧语,只要言语是出于“仁德”的表达,那就没什么不可以。孔子的弟子子贡很会说话,孔子从不觉得子贡虚伪没有仁德。

  在现实生活中,那种“瞎说大实话”的人,常被看成是情商低,也是最该忌讳的表达方式。

  往往这种人,在人际关系复杂的圈子里,很容易树敌无数,很难生存下去。就像在宫斗剧里,活不过三集的宫斗小白一样,说话不经大脑是非常要命的。

  对于每个社会人,无论在职场、交友、情感等人际交往关系中,情商往往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在无形中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情商是一道门槛,从你嘴里说出的话,不在于有多么真实,而在于如何说才更妥当更合适,不让对方尴尬,让所有人都觉得舒服。

  03

  中国人说话重在沟通,不为求真

  

  美国演说家戴普说:“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令人心悦诚服的交谈能力更能迅速获得成功与别人的钦佩了,这种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培养出来的。”

  事实上,在语言表达方面,西方人与我们中国人很不同。林语堂在书中总结时说:“西方人求真,中国人求美。”曾仕强教授也在讲座里说过:“西方人说话呈直线型,中国人说话呈现曲线多变的。”

  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如果我们采取西方人的“直线沟通”方式,就会显得公事公办,即便说的是真话,也容易使人受不了。而我们中国式的“曲线沟通”却能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编辑

  

搜图

  比如,有人问你:他的工作能力怎么样?”如果你实事求是地把人家的优缺点一条条地列出来,恐怕还没说完,人家心里已经有了不快。

  要知道,人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在向外界寻求认同感,而非一个工作能力评价报告。

  你不必事无巨细地把人家缺点也都抖出来,只需把人家的优点挑出来两样概括地说说,再外加几句自己的赞赏与佩服,那就能让人听起来身心愉悦,又不觉得你说的话虚假。

  中国人喜欢“唠闲嗑”、“聊家常”,这是外国人不能理解的。其实,我们中国人的语言没有一句是“闲话”,也没有一个对话是“平常话”。

  尤其是那种情商高,办事能力强的人,更是能在闲话平常话中,找到着力点,与人达成良好的沟通状态。

  

  说话的根本目的是沟通,并不是为了探究真相。当你的语言让人感到妥帖舒服,也就更容易拉近社交距离,那么沟通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孔子曰:“可为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可以同他讲的话,却不与他说,就会失去朋友;不能与他讲的话,却跟他说了,这就是说错话。

  现实生活中,那些有智慧的人就深谙此道,他们懂得如何说话才能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他们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巴,从对方内心感受出发,斟酌自己的语言,挑选自己内心的话,说得让对方心服口服。

  总之,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说话既真诚又和善,圆融又委婉,不会欺骗人,更不会给人压抑感,是最懂得如何说话的了。我们要引以为傲。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