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的宋画,宋画四大家,夏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暮色山水图 震撼人心的宋画,宋画四大家,夏圭

震撼人心的宋画,宋画四大家,夏圭

2024-07-16 1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夏圭以其笔精墨妙、苍古简淡的独创风格,和马远一起把南宋山水画推向李唐以后的另一个高峰,使南宋院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贡献是巨大的。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变革,在技巧上有着重大的发展,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作品欣赏:

《溪山清远图》,宋代,夏圭,国画长卷,纸本水墨,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清远图》描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清远秀丽景色。画面从雾景开始,近处的巨崖大石清晰可见。一片茂盛的松林在阳光下生机勃发,密林深处的楼阁院落若隐若现,院前有小桥流水和往来行人。作者非常重视墨色的浓淡对比,近景用墨较浓重,远景墨色清淡。从局部看,画树点叶用墨较浓,而山石用墨相对较淡较干,石上苔点用墨较重,这样在黑白对比中,显示出山石的明洁、清润。后人称夏圭为“夏半边”,而《溪山清远图》显然是全景,原图无款印,也许受了“半边”概念的制约,如此浩渺的江湖山色,竟被后人题称“溪山”。

《溪山清远图》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大约九十六公分左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迭迭的巖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里,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这种技法是从李唐的斧劈皴变化出来。画家以乾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著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

《溪山清远图》描绘江南晴日湖山景色,图中群峰、山石、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形象真实。山石用秃笔中锋勾廓,凝重而爽利,顺势以侧锋皴以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头鼠尾皴等,再加点,笔虽简而变化多端。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就是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墨色由浓到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空旷的构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营造了一个清净旷远的意境。

《溪山清远图》图中大刀阔斧的皴法和细小的短斫交替使用,浓淡干湿的灵活处理,使画中山石坚挺,树木润秀。全图生动活泼,意境深远隽永。中国画。宋代夏圭作。纸本长卷。水墨。画面上山势起伏绵亘,危峰如削;平丘如砥,岩树茂密,溪流回旋,草庐竹林边有高士徜徉;江上则烟波浩渺,渔艇轻泛。笔墨苍润,极尽山水淡远微茫之趣。

《溪山清远图》构图疏密相间,剪裁巧妙,笔法坚挺峭秀。笔墨苍古,墨气明润,点染烟岚,恍若欲雨,树石浓淡,遐迩分明。因为运用更多的水分(同马远相比),所以更具有“墨汁淋漓”的效果。其皴法为“拖泥带水皴”或“带水斧劈皴”,是先用水笔,再用墨笔渲染。

松林之后是一片浩荡的江水,江岸有几艘泊停的渔舟,远处山色迷蒙,依稀可见江对岸的绿树村舍。一座大山的一角有绿竹、草亭,几个文人在其间悠闲漫步,茫茫江水中帆影浮动。一段山坡过后,江天一色,显得幽远清旷,一座亭台式的竹桥,通向水边的农家茅舍。河边渔人撑渡,深山集市隐现。全卷最后一段以茂林村舍之景结束。综观全卷,可见作者布置景物经过周密思考。高远与平远、深山与阔水紧密相接,气脉通连。三丈长卷,并无堆砌拼凑之感,反而让人觉得空灵疏秀。

作者以其熟悉的上虚下实的构图形式来布置景物,所描绘的山坡、巨石、江岸、树木、桥梁等都集中在画面下部,画面景界显得开阔,给人一种登高俯视的感觉。画面上半部,或以清淡的笔墨表现远山,或留出大片空白表示江水、烟云。全图疏密关系处理,真正达到了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的境地,使画面产生一种轻松强烈的节奏感。悬崖直插江边,起伏险峻的远山,显得非常深邃雄伟。全卷用笔刚劲,沉稳,山坡用一笔长线画过,线条简洁、疏松,但由于作者在线条中加入了充沛的力感,所以画中并无轻薄之感。巨石山崖运用了斧劈皴,笔法沉着、纯熟,如匠人砍木一般,留下了一片片斧凿的痕迹,山岩坚硬凝重的质感顿时显露出来。

《洞庭秋月图》,宋代,夏圭,立轴,绢本设色,纵189.6厘米,横108.9厘米,美国费利尔美术馆藏

《洞庭秋月图》题:洞庭秋月。橘香浦浦青黄出,维舟日暮柴荆侧,涌波好月如佳人,争夸似弄婵娟色。夜深河汉正无云,风高掠水白纷纷,五更何处吹画角,披衣起看低金盆。

宋 夏圭 寒林对雪图 绢本 154x70cm 嘉德2009 成交价134万元

夏圭《寒林对雪图》是从日本回流的中国宋代名家作品。元代重要的鉴藏家袁桷题跋为:满林寒色冻云垂,正是雪深三尺时。两翁相对浑无事,门外风严知不知。

《寒林对雪图》以空濛的山林为背景,在笔法上,多用浓笔,转折方硬,富于力度感。山石用大斧劈皴,画笔峭拔刚劲,充分表现了夏圭独特的风格,墨色浑厚古朴,耐人寻味。左边的两棵树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之后,坚毅挺拔,山下悬壁劲树横枝,与远近重叠的峰峦相互辉映;山头茅屋、围栅信手挥就,线条富有变化和张力。树叶与点苔用赭色和墨色交替点缀,树干瘦硬如铁,多呈横斜曲折之态,与右边探头而望的小树枝遥相呼应,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山林中的茅庐里,两位长者促膝畅谈,浑然不知窗外的寒冷早已凝固。整幅画面宁静安详,神韵精致,气脉贯通,格局新颖。夏圭有意留出右上角的空白,整个画面中心靠左半边,进一步把北宋重峦叠嶂式的繁复构图改变为局部突出的描绘。画面留较多空白,“计白当墨”,虚中有实,使境界显得很开阔。他善于大胆地概括和剪裁,用精练的笔墨把观者引入诗一般的境界、开创了以少胜多、空灵深邃的格局。《寒林对雪图》体现了夏圭特有的风格,也是最富有特色的“夏半边”构图方式。寥寥数笔,表现出一个异常广阔、旷远的空间。作品个性鲜明,粗看意境深邃,细品回味无穷。《寒林对雪图》是夏圭雪景作品中的神品,也是中国绘画宝库中的神品,将久久留传,不朽于世。

南宋 夏珪 风雨行舟图 绢本设色 23.9x25.1c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作又名《雨江舟行图》、《风雨山水图》,南宋夏珪作。

有学者曾怀疑此画右下角“夏圭”的署名为后来所添补,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研究实验室对款字及其周边曾作详尽测验,证明署名的墨调和画中的墨调是一致的。通过高倍放大镜显示,画面和署名处墨和绢面的粘和方式也明显一致。这一证据至少证明了此画创作与落款应在同一时期完成,排除了后添之说。

南宋 夏圭(传) 捕鱼图团扇 页 绢本水墨 23.2×24.1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按《捕鱼图》团扇页题签,此画传为南宋画家夏圭所作。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明代画家的作品。夏珪腕力刚劲,运笔迅速,与此画文静秀逸的笔法不同;《捕鱼图》人物温雅的面容,简洁而细腻的衣纹,也不是夏珪的风格,反而与马远的画风一致。尽管《捕鱼图》可能不是宋代作品,但画得依然很出色,能妙笔入神,情景交融,表现出雅静虚和的韵味。

夏圭 古木雁阵图 团扇

《临流赋琴图》,宋代,夏圭,扇面,纸本设色,纵25厘米,横2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临流赋琴图》表现的是溪旁古树下一士人扶琴吟诵之状,笔法劲健,墨色淋漓,观之如闻铮铮然流水弹琴之声。董其昌在《画眼》中称赞夏圭的独创性:“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如塑工所谓减塑者。其意欲尽去模拟蹊径,而若灭若没、寓二米墨戏于笔端。”夏圭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善于用焦墨皴擦表现淡无而雄秀的景色,用类似焦点透视的平远法布局,大面积的使用空白,极简约地在空白中描写远山和对岸的空旷隐约,形成空旷秀雅而又空灵的神韵。

南宋 夏圭 钱塘秋潮图 团扇 绢本设色 25.2x25.6cm 苏州市博物馆藏

《钱塘秋潮图》描绘的是钱塘江秋潮初至时翻滚奔腾的景象。用色方面整幅画面用色都非常鲜丽。远处峰岫,黛青隐隐,近景崖石,杂树交织,中间则白浪滔滔,气势磅礴。图中的树、石、浪潮全用中锋勾勒,跳跃有力,且富节奏感,是马夏画派的典型代表。

夏圭是善于在绘画中“用虚”的大师,在这幅画中,他利用了留自来表现江山湖泊的辽阔深远,虽未着一笔,却能“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画中的人物也很有特点,没有过多地描绘细节,而是注重表现身体的动势,笔简而神全。抚琴者似在弹奏,让人不禁联想到琴声的悠扬。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云:“山以水为血脉”、“山得水一活”,水是山的眼睛,关乎画面的神采,最难画活。

宋 夏珪 山市晴岚图 24.8×21.3cm 大都会博物馆

《山水十二景图》,宋代,夏圭,长卷残卷,绢本设色,纵28/26.8厘米,长度不详,美国纳尔逊·艾京斯

《山水十二景图》,宋代,夏圭,长卷残卷,绢本设色,纵28/26.8厘米,长度不详,美国纳尔逊·艾京斯

《山水十二景图》,宋代,夏圭,长卷残卷,绢本设色,纵28/26.8厘米,长度不详,美国纳尔逊·艾京斯

《山水十二景图》,宋代,夏圭,长卷残卷,绢本设色,纵28/26.8厘米,长度不详,美国纳尔逊·艾京斯

《山水十二景图》为夏圭山水十二景中残存四景中的一部分,纵28厘米,一说26.8厘米,长度未知,现仅存四景残卷。从画面右起分别署有“渔笛清幽”、“烟堤晚泊”二题。图卷从右端出现的是平溪汀渚、湖水荡漾,渔舟出没。然后是浅滩湖岸、巨石峭壁,绿树成荫。此画山石用斧劈皴,先用水笔皴擦,然后落墨,具有水墨交融、淋漓酣畅的效果。

这里介绍的是其中的两段“烟堤晚泊”和“渔笛清幽”。这幅作品描绘了南方地区晚霜初降、行人暮归、柳艇栖泊的情景,画面齐整严谨,笔调稳健含蓄,秀媚苍润,与他另一种泼辣纵横的画法在相异趣。作者用拖墨带水之法,涂写出近处挺实婉迤的山崖,几个行人沿着曲曲山路肩担而归;画面的中间部位,淡泊的堤岸和丛林中的孤寺被笼罩在隐隐暮色之中,两、三艘柳艇静静地锚泊在堤岸,在一片寂静、安逸的气氛中,仿佛悠悠回荡着微微轻浪抚拍湖岸的声响。《山水十二景图》整个画面充满了大自然的无限优美和生活的清幽情趣,也是艺术家心灵境界的一种生动写照。明代有跋十二景图卷曰:“笔墨苍古,墨气明润,点染烟岚恍如欲雨,树石浓淡遐迩分明。”这卷作品不失为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瑰宝。

夏圭 山腰楼观图页

夏圭 水村图

《松溪泛艇》,宋代,夏圭,纨扇式小品画,绢本设色,纵24.7厘米,横2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松溪泛艇》为《宋元集萃册》中之一开,纨扇式小品画。左下松树间署楷书款“夏珪”。图中绘清朗的月夜,数人乘一叶扁舟畅游湖上,微风徐拂,月明如镜,水天一色,在一派澄净中,只有溪流与松风的和奏飘荡在水面上。作者以极为简括的构图和痩劲的线条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追求心灵自由、亲近自然山水的诉求,艺术风格朴素清逸,可称是夏圭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松崖客话图》,宋代,夏圭,绢本水墨,规格不详,收藏者不详

本幅《松崖客话图》是夏圭典型的取景一角创作的水墨山水画。夏圭,工山水人物,尤善山水,取法李唐,用秃笔带水作大劈斧皴、称为“拖泥带水皴”,简劲苍老而墨气明润,树叶有夹笔,阁后不用界尺,随手为之。景中人物点缀而成,多作“半边”、“一角”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夏半边”之称。

《梧竹溪堂图》,宋代,夏圭,绢本设色,纵23厘米,横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宋元宝绘册》,图画梧桐、修竹、茅舍、远山、栏杆,一人坐室内似有所思。所画竹树疏朗简洁、布局巧妙。夏圭在《梧竹溪堂图》中描绘山居景色。远山青翠如屏,山溪江流处水势平缓,水际丛竹新篁,清润可爱,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在极其逼仄的尺幅间,画家运用的构图的繁简对比和表现手法的虚实映衬,反映了极为丰富的物象与艺术内涵。此图以空蒙的山林为背景,并将溪堂及人物拉近,刻画至精至细,在笔墨上,多用重笔,转折方硬,富于力度感,墨色浑厚古朴,耐人寻味。其设色以淡石绿、花青为主调,充分显示了画家在控制浓墨与淡色的技巧上有高超的艺术造诣。

《西湖柳艇图》,宋代,夏圭,立轴,绢本浅设色,纵107.2厘米,横59.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湖柳艇图》柳堤回环,可以看到三层。但其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密而不乱,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岸边有游船停泊,水上小舟来往,近处柳梢上露出酒旗,都表现了这南都湖上春光的佳胜。

《西湖柳艇图》无名款,旧传为南宋院画家夏珪之作。画西湖湖滨一角,依水民居,阡陌间杨柳依依,桃花灼灼,两人乘轿游山,仆役挑食盒等物随於其後。上半幅尽在烟云漫漶之中,遂觉满纸空灵。西湖最盛为春月,一日之盛为朝烟,湖上由断桥至蘇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馀里,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幅或似之。

《雪堂客话图》,宋代,夏圭,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42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雪堂客话图》设色画江南雪景,笔法苍劲浑厚,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和短线条秃笔直破,从而取得了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夏圭虽师李唐,但又各有所长。马达用笔刚劲而偏于露,夏圭用笔刚劲而趋于含蓄,这一特点在此幅作品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此图画江南寒江雪景。山林房舍为皑雪覆盖,寒气袭人。二人于室内对话。一渔翁划桨冲寒而来,以打破画面的沉寂。图中山峦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直皴,以表现山石方硬奇峭而又苍润浑融的质感。天空和水略染淡墨,以烘托大雪的洁白和寒气袭人的气氛。构图采取“边角式”局部取景法。全图笔法苍劲深厚、豪放典雅。夏圭、马远同师李唐,但又各有自己的风格。马远用笔刚劲而偏于露,而夏圭用笔清劲而偏于含畜;马画“意深”,夏画“趣胜”,此画较多地表现了这些特色。画面左侧署有“臣夏圭”三字款。

这幅《雪堂客话图》是夏圭传世的一幅精品佳作,为其早期作品,绢本,淡设色,纵28.3厘米,横29.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远景用劲利方折的线条勾勒出远山一角的轮廓和纹理脉络,少皴多染,以显其阴阳向背和层次变化。坡脚则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霭之中。画面左下方的景物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山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水岸边,有一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清气袭来。屋内两人正在对坐弈棋,虽只对其圈脸、勾衣,寥寥数笔,却将人物对弈时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现出来。远处山顶与近处枝权之上有未融化的积雪零星点缀。由于经过近九百年的氧化,绢已发黄、变暗,使得用蛤粉点染的白雪历久弥新、晶莹璀璨。画面右下角为细波荡漾的湖面一隅,一叶小舟漂于湖面之上。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

夏圭的绘画风格虽与马远多有相类,然又不乏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曹昭《格古要论》评曰:“夏圭山水,布置、皴法与马远同,但其意尚苍古而简淡,喜用秃笔,树叶间夹笔,楼阁不用界尺,信手画成,突兀奇怪,气韵尤高。”他作画用水较多,故画面更显温润秀逸、水墨淋漓,人称“拖泥带水皴”,又喜在染后用秃笔焦墨点垛,所谓“泥里拔钉皴”是也。相对马远的峭拔犀利,夏圭则丝毫不露圭角,蕴圆浑于苍劲,于疏松中见俊秀。董其昌虽对“北宗”山水有偏见,却对夏圭十分折服,曾言“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如塑工之所谓减塑者,其意欲尽去模拟蹊径。而若隐若没,寓二米墨戏于笔端”。夏圭多少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以貌取神。夏圭的画缺少马远画中那种富贵、矜持的气息,却多了几分散淡、荒率的野趣,其中的宫廷气息相对来说已淡化了许多,但有时也失之于细碎、散乱。

南宋 夏圭 雪溪放牧图页 绢本设色 25.7x26.6 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晴空草坡,雪地溪流。水石清瑟,大树数株,傍立溪边。一戴笠童子,牵一水牛,上岸前行。这是南宋传世名画《雪溪放牧图》所描绘的田园风景,宁静而安详。作者用勾勒填彩法画树干,双钩或攒笔画树叶,用笔虽简,但树叶疏密、层次却表现得恰到好处用淡墨染天空和溪水,以烘托大地的皑皑白雪。

《雪溪放牧图》笔墨精劲,刻画细腻。牧童用力牵牛,水牛不想前行而顽固抗拒的神态以及绳子拉得很紧的细小动作,描绘得惟妙惟肖,不愧为南宋小幅山水人物画精作。作者以极为简括的构图和痩劲的线条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追求心灵自由、亲近自然山水的诉求,艺术风格朴素清逸,可称是夏圭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

夏圭的绘画风格虽与马远多有相类,然又不乏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曹昭《格古要论》评曰:“夏圭山水,布置、皴法与马远同,但其意尚苍古而简淡,喜用秃笔,树叶间夹笔,楼阁不用界尺,信手画成,突兀奇怪,气韵尤高。”他作画用水较多,故画面更显温润秀逸、水墨淋漓,人称“拖泥带水皴”,又喜在染后用秃笔焦墨点垛,所谓“泥里拔钉皴”是也。相对马远的峭拔犀利,夏圭则丝毫不露圭角,蕴圆浑于苍劲,于疏松中见俊秀。董其昌虽对“北宗”山水有偏见,却对夏圭十分折服,曾言“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如塑工之所谓减塑者,其意欲尽去模拟蹊径。而若隐若没,寓二米墨戏于笔端”。夏圭多少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以貌取神。夏圭的画缺少马远画中那种富贵、矜持的气息,却多了几分散淡、荒率的野趣,其中的宫廷气息相对来说已淡化了许多。

《烟岫林居图》,宋代,夏圭,扇面,绢本水墨,纵25厘米,横2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烟岫林居图》为《宋元集锦册》之一。近处山坡丛树,小桥人家,坡下溪水浅滩,一人策杖归庄。远处烟山云雾,奇峰突起。左下方署有“夏圭”二字款。图中画树干用双钩,用浓墨攒笔随意点染树叶,用笔虽简,意趣横生。远山及坡口很少用笔皴擦,主要用浓淡墨晕染,把山石的立体质感烟云变幻莫测的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全图笔墨苍润,水墨淋漓,构图洗练,层次分明,为夏圭小景画精作。本幅钤有明清收藏家项元汴、高士奇等藏印共五方,曾经《书画鉴影》著录。

夏圭作画善于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夏圭独特风格的水墨酣畅的艺术风格。此画作圆形,原为纨扇,左上方画烟霭远山,迷蒙深幽,下为林木坡石,后有茅屋两间,山涧溪水上架一木桥,一人弯腰策杖而行。此画山石用笔劲峭,林木简练淋漓,构图独特,将所画物象集中于画面的左下方,这也是“夏半边”的体现。

夏圭 遥岑烟霭图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夏圭《泽畔疾风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一般认为,夏珪山水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早期风格以藏于台北的团扇《观瀑图》为代表,多得力于李唐。中年的成熟画风,以藏于台北的《溪山清远图》为代表,笔墨布局脱胎李唐,已成自家面目。晚年创作的减笔山水画,以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所藏的《山水十二景》残卷为代表。从画风及笔墨分析,此作应系夏珪中年作品。

此作曾经黔宁王沭昕、阮元、完颜景贤递藏。左下方钤“朴孙心赏”,右上方钤“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右上方画面边缘处有一朱文印的边角,内容不辨。

感谢收看,阳阳说画致力于为您呈现精美画卷。

欢迎收藏转发,如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处留言。

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