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伏前灸开启!做好伏前排毒灸,三伏灸就成功了一小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暑伏天艾灸 2021伏前灸开启!做好伏前排毒灸,三伏灸就成功了一小半

2021伏前灸开启!做好伏前排毒灸,三伏灸就成功了一小半

2024-07-17 09: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通过艾灸,利用“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合力,能温阳驱寒,固本扶正,调整人的阴阳平衡,最大程度获得调治效果,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而错过一个三伏就要再等一年,因为时节在变,天地自然在变,人体随岁月在变,病邪和气血也在变。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伏前灸:7月1日-7月10日,共10天;

初伏灸: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灸: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灸: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伏后灸:8月20日-8月29日,共10天。

三伏灸的6大好处,不可不知!

在三伏天进行冬病夏调保健养生,往往能起到数倍于平日的效果,甚至很多平日难以调理的疾病也能因此而痊愈。

此时借助艾灸推动气血循环,打通瘀阻的经络,调理各种慢性病,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冬病夏治

中国有一句传统俗语叫“冬病夏治”,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时候气候炎热,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大盛。

如果此时使用特制艾草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

例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等疾病。

2、活血通经

对于上班族来说,经常久坐,身体血滞气凝,常常身体酸痛。

而艾叶有活血行气的作用,三伏天身体毛孔都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做个艾灸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温通经脉。

3、消暑排湿

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做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 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排湿的养生作用。

4、温阳补肾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身体阳气大盛,艾灸可以增强体质,帮助体质不佳的人群养护身体。

特别是阳气、肾气不足的人群来说,效果更是直接,可以温阳补肾。

5、修身养性

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

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纯净,身体得以轻松,宁静自然。

所以,三伏天艾灸既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是真正意义上的修心养性。

6、延年益寿

三伏天艾灸是中国传统项目之一,可以帮助身体化瘀,使淤堵的经脉重新畅通起来,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

对于身体免疫能力开始减退的老人来说,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伏前灸:夯实基础,不可或缺!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时间跨度大,一般初伏10天,中伏10天或20天,末伏10天。

显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仅仅艾灸三五次就想出效果是不现实的。很多病症要想真的调理好,必须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症状,制定详细的灸疗计划,这个计划往往贯穿整个三伏。

在初伏、中伏、末伏这3个阶段艾灸调理,固然可事半功倍。但三伏灸注重系统养生,因此除了这3个阶段,三伏的“首尾”也很重要。

“首”就是伏前灸,“尾”就是伏后灸,若要加强效果,必须把“首尾”都加上,“首尾相连”才算构成一个完整的圆,才能实现周期循环。

其中,伏前灸一般在初伏前的10天开始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毒,为随后的三伏灸夯实基础,它的作用就相当于中药的“开路方”。

伏前灸:毒不除,补不进!

为什么伏前灸以排毒为主要思路呢?

一则,夏季温度高,湿气重,人体阳盛于外,内里虚弱,脏腑极易被毒素侵袭。

而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等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影响五脏气血的运行,继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

二则,今年8月7日立秋,立秋是一年圆运动的起点,人体阴阳之气由浮转为降,气血也是如此。

如果不在立秋之前把体内毒素排出,等秋燥到来,燥热进入体内就会与毒素发生冲撞,不仅影响循环代谢,还会影响秋冬进补。

所以,针对五脏出现毒素的情况,此时艾灸的目的就是要养阳护阳、补足气血,阳气足则毒素除。艾灸时,艾叶的药性可“走三阴通十二经”,通过经络循行至五脏毒素瘀积处。

不然等到真正的三伏灸开始时,别人都已开始进入“冬病夏治”的阶段了,而你还处于补气补血阶段,相当于晚了一大步,见效当然比人慢,效果也没人家好。

这也是为什么年年都有人问:看到别人做三伏灸的效果很好,但自己在三伏天做了几次艾灸,却觉得用处不大?

要记住,付出与收获永远是对等的,你现在做的每一次艾灸,都是在为身体积蓄能量,就像“运动前要先热身”。

伏前灸的这10天,气温高,天地之间阳气足,此时艾灸集“天之阳”和“地之阳”的双重威力,可将潜伏在五脏深处的毒素“连根拔出”,给身体来个大清洗!

伏前必灸穴位

伏前补阳最为重要,阳气足则毒素除,它还可以为我们接下来的“三伏灸”打通经络。

此时我们可以艾灸大椎、关元、中脘、足三里、涌泉等穴位。

这样就可以在护住体内阳气的同时,顺势将多余的火气引到脚底释放,使我们由内而外地感受轻松舒适,身体不再有沉重感。

1、大椎——“诸阳之会”

主调: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2、命门——生命之门

主调: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3、中脘——专调脾胃之疾

主调: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4、关元——元阴元阳交汇处

主调: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5、足三里——后天之本

主调: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腎炎、腎绞痛、膀胀炎、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6、涌泉——肾经大穴

主调: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三伏天作为全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期, 人体阳气也相对旺盛. 此时乘天地之势调理身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伏前灸给身体探探路,做好伏前灸,三伏灸就成功了一小半! 三伏之“伏前灸”明天就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

手工艾条 丨艾灸教材 丨艾灸培训 丨艾田领养

戳这里,立即进入艾灸商城选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