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智能动感单车VS顽鹿智能单车:回归健身本质的灵魂测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智能动感单车 Keep智能动感单车VS顽鹿智能单车:回归健身本质的灵魂测评

Keep智能动感单车VS顽鹿智能单车:回归健身本质的灵魂测评

2023-08-25 17: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② 使用过程中及时有效反馈的能力。

这两个条件不但能作为同一健身器材品类多个品牌及产品的测评原则,甚至可以作为健身器材全品类所有产品的测评标准。因为无论你的产品在颜值、工业设计、硬件质量和价格层面表现得多么优秀,如果不能有效地培养用户的健身习惯,那一切将毫无意义。

健身最好是能像手游一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天天进行,并且在操作时只要指头点下去,你的人物即刻就有相应输出,给予你即时反馈。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像游戏上瘾一样对健身上瘾!

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两大测评原则为底层逻辑,对比Keep和顽鹿两个品牌的顶层产品设计,来做详细的测评分析。

本次测评的具体方法:

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套双线测评模型:

模型说明:

① 在维度侧重上,“1人1车”测评线之所以侧重使用频率,主要是为了保证参与者在不了

解本次测评背后的习惯养成机制的前提下,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这就要求参与者不能刻意关注产品的反馈机制。而其使用频率在无形之中受反馈机制影响的,也就是说反馈机制越好,理论上使用频率也应该越高。而“1人2车”测评线则要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反馈机制的有效性。

② 在综合判断上,“入手指数”是指2位参与者在经过14天体验后,对体验对象入手的愿

望强度。1~5分分别代表“白给都不要、愿意使用但不考虑自己购买、想入手但不值这个价、有优惠就入手、马上入手”。“分析得分”是指本人对反馈机制的整体分析,得出的综合得分。最终分数由“入手指数”和“分析得分”相加而成。

① Keep智能动感单车C1

先说结论:

接下来再通过测评人毛毛的自述以及本人的测评总结,来详细拆解测评结论。

Keep智能动感单车C1基本资料:

Keep APP通过WiFi连接 电磁控阻 自动调阻 死飞 直播+录播课程 会员缴费后可练习所有课程

测评人毛毛基本资料:

男 程序猿28岁 183cm 104kg 单身 基本不运动 但感觉该运动了

毛毛:先来说一下我的Keep单车初体验吧。第一次骑车首先要完成一个5分钟的骑行能力测试。这五分钟最大的体验就是累!骑完以后大腿都木了。因为整个测试的目标是把程序中所有灯泡点亮,而要完成这个目标基本是要全程冲刺的一个状态。所以对常年不运动的我来说,能完成这个测试是不容易的,回想一下,应该是程序自称“智能教练”的语音起到了很大作用。因为这个声音实在太亢奋太有煽动性了,再配上炸裂的音乐,整个人直接飞起。

虽然最后的测试结果功率只有110瓦(基本是女性选手水平了),但还是有点出乎意料的成就感。

不过到了第二次骑车时,我就有点打怵了。因为第二次我是体验当天的直播课。KEEP单车每天会有4堂教练直播课,分别是K1零基础级别的新手入门课、K2初学级别的燃脂课、K3进阶级别的燃脂课,以及K4强化级别的燃脂塑形课。而这个新手入门课就有足足35分钟。

想想当初的死亡5分钟,再想想疼了2天还在酸爽状态的大腿…...你懂的。

课程开始后,我的担心慢慢变成了现实,动辄110的踏频对我这个体重严重超标,懒癌重度患者来讲,确实太不友好。虽然期间我看着我的卡路里消耗数据一直在跳动,虽然我的实时排名一直在下降,虽然教练也点到了我的名,还不止一次地鼓励我,但在第21分钟的时候,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其实第一次的骑行能力测试只是为我做了一个初始数据的记录,而课程是固定的,并没有像我想象的,会根据我的实际能力推荐合适的课程(因为作为程序猿,本人的工作其实就是编写个性化推荐的优化算法)。

这时候其实我就有一点泄气了。

但既然参与了测评,我觉得这就结束也确实说不过去,虽然参与测评的第一条规则就是跟从内心,只要不想骑了,我有权随时结束测评。所以两天后我再次尝试零基础的录播课(其实就是往期直播课的视频点播)。这次我改变了策略,不再执着课程要求的目标踏频,按照自己的体力情况自行决定踏频,目标就是体验整堂课。结果也确实如我所愿,虽然骑行表现依旧垫底,但我好歹完成了课程。

之后我又参加了3堂零基础直播课,总算是在测评期之前完成了零基础的挑战,也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健身项目了。

总体而言,这款单车还是值得入手的,如果能赠送会员,我就会考虑买一辆。

本人:我也从骑行能力测试开始。

其实在测评之前,我就知道Keep单车5分钟的骑行能力测试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原因有二:

首先,和毛毛所说的一样,这个测试结果只是一个初始数据的记录,并不是个性化课程推荐的依据,课程还是由用户自主选择。

其次,真正的功率测试是专业自行车选手在安装有高精度功率计的智能骑行台上进行的,并要求选手以最大能力骑行1小时,这样才能完成有效数据的输出。而KEEP单车5分钟的骑行能力测试显然不能保证功率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我也请刚刚做过功率测试的自行车选手朋友做了一次KEEP单车的骑行能力测试,最终的结果是KEEP单车的测试数据比他的专业测试数据低49%。我想这也可能是毛毛的测试结果偏低的的原因。

因此,从反馈机制来看,骑行能力测试显然是减弱了用户进一步体验的动力,虽然在测试过程中也有点亮灯泡等即时反馈,但最终偏低的骑行能力数据以及很累的初体验,都无疑是给了用户偏负面的反馈。

再说到直播课。这绝对是Keep单车目前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直播界面上有3个即时反馈数据,分别是实时踏频、实时卡路里消耗数据、骑行表现实时排名。

其次,直播过程中有1个真人实时反馈机制,就是教练可以实时掌握所有学员的实时数据,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激励等反馈。

以上的反馈机制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骑行能力测试造成的负面反馈,同时为后期的习惯养成打下了很好基础。

在保证频次层面,Keep单车拥有8人教练天团,男女各半,全员颜值在线,且风格各异。这就使得用户在体验不同教练的课程的过程中,增加了初期的使用频次,对习惯的养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练让用户与Keep之间建立了人格化链接,这也十分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除了以上因素外,Keep的单车硬件还存在着一些“硬伤”。

一、 车把设计傻大黑粗。Keep车把接近长方形的横截面设计,以及接近直角的二手位折弯

是所有测评车辆中最傻最呆的,伴随而来的握感也是最差的。而且用料居然是硬塑料!你没看错,你骑车时握着的,就是一块长方形硬塑料!

二、 脚蹬间距过宽。在人体工学设计上,自行车脚蹬之间的距离应该在150mm~155mm之

间,这个数值也被称为Q值,而Keep单车的Q值达到了185mm!这会使腿部两个大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受伤风险大大增加,尤其是体格较小、髋关节较窄的人。

总结:

综合以上,Keep单车因为其产品设计的原因,初期体验对健身小白的友好度偏低,更适合有一定运动基础的用户使用。对于小白用户而言,只要挺过了使用初期的挑战,后期的习惯培养还是有较强的优势。另外测评中的使用频次数据也中规中矩,总体而言是可以考虑入手的,只要你能包容它的两大“硬伤”。

② 顽鹿智能单车

先说结论:

接下来再通过测评人微微的自述以及本人的测评总结,来详细拆解测评结论。

顽鹿智能单车基本资料:

顽鹿竞技+顽鹿动感单车2款APP 蓝牙连接 电磁控阻 智能调阻 ERG模式 在线直播团练 3D仿真大场景模拟 赛事模式

测评人小文基本资料:

女 美妆博主29岁 173cm 57kg 单身 没时间运动 有发福倾向 需要体重管理

小文:先告诉你,这辆车我已经决定留下了!所以,还需要我多说什么吗?

哈哈调皮一下!言归正传,就让我来聊聊这次顽鹿骑行之旅吧。

初见它,外形完全颠覆我过去对动感单车的认知。科技感代替了工业感,和它“智能单车”的定位很贴合。根据产品说明下载了两款App后,就开始了我的顽鹿初体验。

根据产品建议,我先是连接了“顽鹿动感单车”App。注册登录后,先是要求我回答了13个有关运动能力的问题,然后便是系统推荐的12分多钟的“首骑课”。课程安排非常明细,12分钟里你将进行几分钟的热身,几分钟的坐姿骑行,几分钟的坐姿爬坡,几分钟的站姿骑行,几分钟的站姿爬坡等,让你在开始课程之前就对课程环节和时长、难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课程开始后,界面是一个小姐姐骑车的动画,先是通过语音和动画演示,讲解了单车骑行的正确姿势以及呼吸方式,然后便开始了骑行。说实话这12分钟的课程对常年不运动的我来说强度还是有点大,在进行到第8分钟的时候,我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实在跟不上课程要求的踏频,但我还是放慢速度跟了下来。

虽然没有表现不佳,但是骑行里程、卡路里消耗、踏频曲线、功率曲线等一应俱全。虽然不知道9300多的训练总得分是高是低,但看着数字还是又满满的成就感。然后就忍不住一键分享,把自动生成的首骑课海报发到了朋友圈。看着朋友圈满屏的点赞,感觉更满足了。

更惊喜的是,半小时后就有顽鹿教练联系我,并把我的数据分析和下一步建议详详细细告诉给我,然后在App推荐了6周18节的个性化课程。关键教练小哥哥说话还那么好听!真是怒赞!!!

之后教练拉我进了用户群,并发通知说第二天晚上在另外一款App “顽鹿竞技”有在线直播团课,所以第二天一忙完,我就迫不及待换上了健身服,准备体验团课。

起初我以为直播团课就是教练视频直播课程,大家看着屏幕跟着教练一起训练,但当我登入“顽鹿竞技”App,发现这和我玩过的赛车游戏差不多啊。一开始先选好自己的衣服和车辆,然后进入当天团课,我控制的游戏人物就出现在屏幕中央,然后当我踩动单车,游戏里的那个我也开始骑动自行车了。

随后团课正式开始,总时长39分钟。当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有点心虚了。因为首骑课的12分钟我都没能按要求完成,足足三倍时长的团练我能行吗?但随着教练磁性又富有激情的声音开始调动大家,再配上超燃的音乐,我的情绪也被点燃了,开始努力跟着教练要求的踏频踩动起来。同时看着身边其他的骑友你追我赶,我的好胜心也被激发了。

就这样,经历了各种高难度站姿爬坡、坐姿冲刺,早已挥汗如雨的我,居然完成了第一次直播团练课!这可是上次3倍的时长,6倍的难度啊!这时我才发现人在独自运动和一群人一起运动时,潜能的发挥有多大的差别!虽然和上次一样没有完全按要求完成每个动作,但我也算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啊!

这种激动的心情,不再群里分享一下,不在朋友圈晒一下那简直天理不容!

其实从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完全爱上这款单车了。之后只要有空,我就止不住想要骑它的欲望。 14天时间,我不但体验了教练推荐的日常课程、在线直播团练课程,还尝试了实景地图自由骑行,小伙伴组团骑行小竞赛,甚至还参与了一段全国赛事,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骑行这件事原来可以这么好玩!

好了不说了,我要去骑车了。

最后总结:要它要它要它!!!

本人:首先,作为一个理性的测评人,我不应该太感性地表达我对这款智能单车的喜爱,但是,它确实是在本次测评两大标准上表现更好的产品。

先说保证使用频次的能力。

在通过“顽鹿动感单车”进行的日常健身课程中,首骑课结束后马上就有教练推荐未来6周的课程。相比其他单车用户自主选课,这种方式在第一时间就为用户制定了每周至少3次的课程,并且持续6周,这个保底的使用频次就已经是其它单车不能企及的了。再加上“顽鹿竞技”基于3D仿真场景模拟游戏的多种骑行模式,例如每周不少于3次的线上直播团课,以及单人ERG模式、小伙伴组团骑行模式、赛事模式等等丰富的玩法,让玩家光尝试每种玩法就已经能增加更多的使用频次了。

再说说反馈机制。

顽鹿不但有以上所有单车的基本数据反馈,还有教练及车友群的社交行为反馈。而在“顽鹿竞技”当中,更是形成了大型电竞游戏才能带给用户的虚拟现实反馈。当一群人你追我赶的场景直观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这个中反馈的冲击力是其它单车列表排名反馈的N倍,因为用户完全被带入了虚拟的真实世界,这完全颠覆了健身行为本身,已经将反人性的健身行为转变为迎合人性的游戏行为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形容为一次健身革命!

有以上两大杀器,用顽鹿智能单车培养健身习惯真的是分分钟的事。

其实如果了解了顽鹿母公司迈金科技的背景,这一点就比较好理解了。其实“顽鹿竞技”是被称为中国版Zwift的存在,是国内专业智能骑行领域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一款软件。而顽鹿智能单车的技术,则来自迈金科技自主研发的专业室内智能骑行设备。所以将迈金的硬件技术应用到顽鹿智能单车,再将顽鹿单车接入“顽鹿竞技”,其实是专业智能骑行领域的专利技术以及海量来自专业用户的运营经验,在日常健身中的降维应用。

例如前文中提及的Q值,其实只是一个来自专业骑行领域的基本原则。但只有拥有这样的产品研发基因,顽鹿智能单车的Q值才能做到完美的155mm。而其它大部分单车的Q值,都远大于这个上限。因为把Q值做小,是需要足够的技术积累和高额的研发成本投入的。以小见大,方显专业水准与科学精神。

总结一下,在今天这个消费品极大丰富和信息爆炸的年代,选择反而成了消费者面临的最困难的事。而作为产品方,让消费者清晰的知道如何去做选择,是更困难的事。因为当一件产品做到业内相对极致的体验时,需要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量也一定是业内最大的。这就需要我们这样的测评人将选择的标准总结得更简单,更深入本质,才能起到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选择的作用。

所以这篇测评,我们只让简单的两条标准和与之对应的事实说话。至于如何选择,我想您一定已经了然于胸了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