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 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2024-07-15 19: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发布时间:2024-02-18 17:24:21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景观给排水;绿地灌溉;人工水体;溪流;喷泉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开发中水景住宅渐成热点,景观设计理论日趋完善,而对景观给排水设计理论的探讨还不充分,为此,本文对景观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2.景观给水设计

2.1绿地灌溉

绿地灌溉方法有很多,相关手册均有阐述,不再复述。对灌溉水源的选择应首先考虑利用中水或地表水,地表水的选择中不仅包括地面天然水体,也可以利用人工景观水体,而后者是设计人员经常忽视的水源。目前人工水体在多数情况下均不做水质处理,只定期换水,这样景观水体中大量的水就浪费了。而将景观水体的自循环系统与绿地灌溉系统有机结合,将景观水用于绿地灌溉,无论对溪流水质的改善还是对绿地的生长均有利,也节约了灌溉用水。乌鲁木齐某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水体循环系统与喷灌系统部分管线共用,日间用做水景循环,夜间用做绿地喷灌的系统,如图1。

图1水体循环系统与喷灌系统部分管线共用示意图

该系统已竣工投入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可见,相对直接以市政水做为灌溉水源的系统,该小区水体能够长期处于水质较理想的状态而不必进行特别的水质处理。

2.2喷泉的设计

(1)喷头的选用

除应根据景观效果要求设计外还应注意尽量选用成品喷头,因成品喷头加工质量较高,水力条件好;还可做出空心或夹气的效果,能以最小流量达到尽量大的观瞻,因而能更好的节水、节能。

(2)喷头的喷高的计算

小区景观水景设计一般是不可能以喷泉设计做为先控条件的,而是先确定水池的大小、形状再确定设置喷头的数量、型号及喷高,因此喷头的喷高应满足在设计风速时水滴不致吹到池外。

2.3溪流、叠水、瀑布的水量确定

溪流循环水量的确定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溪流无明显落差,无流动效果要求,可尽量选小,以满足均匀水质,适当增氧的要求,每天循环4~6次即可。

(2)溪流有落差,落差处有流动效果要求。水量计算时应对几处落差进行流量计算,以最大者做为设计流量。落差处流量计算时,首先根据景观效果要求确定应达到的连续水膜高度,由此确定堰上水头高度,然后可通过查表或计算得出单宽流量,进而求出流量。

(3)溪流有落差,落差处溪流宽度相差较大或落差处为较大瀑布。如仍以前种做法确定流量,则在溪流窄处流速过大,因此应对其中最大流量跌水做局部大流量循环,而次大流量者做为整条溪流设计流量。

2.4水泵的选用

因普通泵需设置泵房,而潜水泵可就地设置,并可大大减少管道长度,所以除大型喷泉或瀑布外,景观水体用泵应尽量选用潜水泵。对于喷泉的要求是管道使用尽量少、给水反应尽量快,选用潜水泵更有必要。景观水泵的选用多是大流量、小扬程,在现有国产水泵中此类专用的水泵较少见,在无专用泵的情况下可用潜污泵替代。通过对已竣工项目的回访,潜污泵替代景观水体用泵还是可以接受的。潜水泵设置时应设置集水坑,且应在水深小于0.6m的水体中设置的集水坑口加装钢制防护网盖,防止跌入。

3.景观排水设计

3.1地下室大面积顶板排水

对于大面积的地下室顶板上有覆土的需考虑土层中积水排放问题,地下室顶板宽度不大于10m的可不考虑。具体方法如下:

(1)方法一:在地下室顶板覆设10cm~30cm的砾石疏水层,在疏水层上再覆设种植土层,疏水层覆设范围要扩大至地下室边界外1m~2m,以利下渗。该方法适用于地下室周边土层透水性较好的情况,否则疏水层内积水仍然不能顺利外渗。

(2)方法二:在地下室顶板土层内敷设渗排管,将土层中积水通过渗排管收集后排入雨水井。渗排管制作可采用DN50塑料管,在管壁均匀密布U5mm的小孔,外包玻璃丝布,在地下室顶板每平行间隔5m布置一条。该方法适用于任何环境,但管道易堵。

3.2景观水体的排水

(1)溪流放空可采用重力放空或排水泵强制排水,泄空时间可按12h~48h确定,相关说明可查阅有关设计手册,但应注意的是不同高差的溪流分段处应设置底部连通管以达到可全部放的目的。可采用预留孔洞,以橡胶塞封堵,适用于较小管径;管径较大时应安装阀门控制通断,阀门设置应兼顾美观与方便操控。

(2)溢流系统的设计通常是以水体面积做为汇水面积,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降雨量做为最大设计溢流量,但设计中发现这样的计算结果往往较大,在溪流较长计算汇水面积较大时更是如此。通过对建成项目的回访发现,多数溢流系统的设计均偏大。产生偏差的原因是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溪流全程流行时间和利用水体边岸超高部分的调蓄能力造成的。

4.在景观给排水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景观水体的水源应按以下次序优先选择:建筑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市政给水,并按用途执行相应的现行水质标准。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首选地下水,地下水具有造价低,施工简单,灵活,节省造价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2)设备选用应尽量简化,但应满足水景运行时的多种工况,可不考虑备用。选泵时能选一台泵不要选两台,但对有叠水、瀑布等景观要求的溪流循环泵应选用两台,两台同时运行时可保证最佳景观效果,平时可只开一台,满足一般景观要求。

(3)景观设计还应结合水景运行机制进行控制、管理等方面的优化设计,如:水体补水口一般设于终端最低水体处,初期注水时只能注满最低端水池,高端水池则需循环水泵从低端水池输送注水,在低端水池水位降至最低水位时只能停泵,待低端水池注满后再次开泵,可能反复数次才能注满所有池体。因此,应在最高水池设注水管,以便水体一次性注满。另外,溪流池体经停运较长时间后,通过蒸发、渗漏、漂失等原因使不同标高的水池均有水量损耗,此时开泵,高端水池的水量损耗均由最低端水池补充,低端水位下降而不能及时补水时,会造成低端水池水位过低。因此循环水泵开泵时应先开一台,待正常回流后再开第二台。

(4)景观水体的水质控制也是设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因牵涉较多,本文不再详述。

5.结束语

景观给排水设计技术探讨并不多,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可参阅的资料有限,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及理论均来自于个人资料收集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希望能给广大设计人员一些启发,同时也希望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纠正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第2篇: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车库顶板;绿化;排水处理;排水方案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车库顶板绿化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包装”建筑的有效办法,是建筑与绿化艺术的有机结合,也是人类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融建筑物的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完美结合和充分发挥的产物。因此,要在有限的土地空间解决并达到各类规划设计和建筑的指标,并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地下车库顶板绿化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车库顶板的排水问题也是现代建筑物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

1、车库顶板发展趋势

伴随着城市开发用地的日益昂贵和城市水平方向发展绿化环境越来越小这一趋势,迫使开发商向纵向空间开发绿化、提高绿化率发展,因此,在车库顶板上绿化就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屋顶绿化经过近10年的研究实战,已经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成功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景观和生态效果。与此同时,停车场的数量跟不上私家车增长的数量,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和社会问题。为了解决道路交通变拥挤这个问题,在居住区、广场、商业区、旅游景区的规划中,停车场的面积也逐步增大。因此,要在有限的土地空间解决并达到各类规划设计和建筑的指标,并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地下车库顶板绿化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2、车库顶板绿化设计及施工的主要问题

2.1 顶板绿化在满足荷载情况下进行设计

车库顶板绿化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顶板荷载问题。在荷载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绿化效果。顶板的荷载量包括种植基质层的重量、排水、滤水层的重量、各类植物重量、风雨雪等给建筑物增加的荷载量以及各景观活动场地、小品雕塑等对车库顶板的荷载量,同时也要求顶板的设计总荷载量要控制在建筑物的安全荷载量以内。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顶板的不同部位、承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柱子、梁、承重墙等地方的承载力较大。在进行景观绿化设计时,可以把重量大的景观部分例如亭子、花架、水景等以及大乔木放置在柱、梁和承重墙等主要的承重结构上。

2.2 注意植物种类的选择

地形可以让景观空间层次更丰富,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少不了地形堆砌,而地下车库顶板的荷载有限,覆土太多时,给地下车库顶板的荷载带来很大压力。而堆坡地形上的植物多以灌木和草皮为主,所需要的种植土厚度并不需要太厚,为解决这些矛盾,可以在种植土下面以轻质填充物来填充,然后以种植土覆盖。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对植物种植土层厚度的要求,种植层的厚度一般依据植物的种类而定:深根性乔木90~150cm、浅根性乔木60~90cm、大灌木45~60cm、花卉小灌木30~45cm、草本15~30cm。顶板覆土厚度应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以保证绿地的长期绿化效果。如同构筑物一样,大型乔木的重量也非常大,而且随着其不断的生长,对地下车库顶板的压力也在增加,因此大型乔木的栽植设计业应定好点,选择在柱点上,或尽量靠近柱点和梁;在保证达到居住区绿化乔、灌、草比例的前提下,降低大乔木规格,适当增加小乔木和灌木的数量,以便达到景观效果。由于植物在经过几年生长之后会超出车库顶板的荷载要求,因此,品种选择应避免深根性或生长迅速的植物,应选择浅根性或根系不能太发达的植株。如龙柏、红叶李、海棠、龙爪槐、爬山虎等;同时选择的植物要能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种类。

2.3 注重顶板的排水及防水

为了提高顶板植物的绿化率,防止因种植土积水导致植物成活率低、给顶板漏水带来隐患,顶板必须要设计适当的排水过滤层等一系列排水措施,在顶板土建结构施工完毕后,种植土回填之前,必须要做滤水排水措施,将水有组织的随排水系统排入雨水系统,从而达到车库顶板排水以及防水的目的。

3、车库顶板景观绿化的结构做法

3.1 过滤层

过滤层可以用极小砂石、细沙,在景观绿化实际运用当中,较多使用无纺布过滤层。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避免种植基质层的种植土直接渗透到排水层,以防止防水层堵塞,促使种植土层的多余水分能更加畅快的排到排水层。减少植物周边积水,既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也能消除对顶板的安全隐患。

3.2 排水层

排水层的主要是将绿地浇灌后及降雨较大时将种植土不能吸收的多余的水分给排出。强而有组织地、有效地排水能减轻雨水对顶板的强大压力。顶板绿化常用一种绿地排水板作为排水层,既能减轻顶板本身的重量,也能提高了蓄水及排水的能力。

3.3 防水层

一般顶板绿化的景观绿化单位在进场之前,室外土建已经在顶板做了一次防水,但是为了消除顶板将来漏水给顶板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还需要做二次防水结构。顶板绿化的防水层应采用耐霉烂、柔韧性好、耐水性好、持久性好的防水材料,以大大提高防水可靠度。

4、车库顶板排水材料情况分析比较

(1)在建筑工程中,渗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传统的技术和材料只能单纯靠防水进行堵水,人防车库、自行车库一般做法是在车库顶结构层上用1:2.5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涂抹防水涂料加强层,浇筑C20细粒式混凝土,内配置Φ6@200单层双向钢筋,上部再用细粒式混凝土保护层造坡,这种防水结构层属于硬质结构防水,受到温度和年限等相关因素影响,一旦防水层老化或出现细微裂缝,容易引起渗漏现象。

(2)塑料排水板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排水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二十多年了,排水板从材料和力学上两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組合,改变了传统建筑中单纯依靠防水结构层进行"堵"水的防水措施,改被动防水为主动排水,在建筑防排水、保温、节能领域域的构造原理上提出了比现有技术更为完善的理念,其结构具有的凹凸式中空立筋结构,可以快速而且有效导出雨水,大大减少甚至消除防水层的静水压,通过这种主动导水原理可以达到主动防水的效果。 但塑料排水板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1)后期综合管线、景观、绿化施工容易被损坏,一旦损坏不能修复这种情况,在大量的施工实践中存在。2)塑料排水板上面覆土一般为60cm,有工程施工车辆在上边经过,排水板在重压及水平力的作用下,容易起皱、臃起、变形,改变排水方向,致局部给水、水流不畅,不能发挥排水作用,本人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发现此问题难以解决。3)目前国内生产的塑料排水板主要有聚丙烯材料和HDPE材料,由于生产厂家鱼龙混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往往产生强调不够,被压变形或断裂的现象,在施工中较为常见。4)当雨水渗入排水板,一旦施工摊铺褶皱、臃起时,积水永远存留在此,防水层长期浸泡在水中老化后容易产生渗漏现象,积水造成树木根系腐烂,影响景观效果。

(3)在绿化工程排水中常用的砂石级配滤层排水是从自然界地质结构中借鉴过来的,一般是在底层铺设15cmΦ30~70mm卵石,中间采用Φ5~32mm石子,上次采用Φ0.5~2mm的粗纱或者无纺土工布,从下到上结构层孔隙率变密,来阻止泥土,渗水导流。其缺点是施工慢,卵石级配不均匀、施工质量人为因素影响大,优点是容易施工和整修简单、取材方便,造价低。根据此特点适应于后期被扰动的地方,效果比较好。

5、不同情况排水方案

(1)针对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压实,后期不再翻开挖的情况,适合采用硬质防水层+PE排水板的形式。其结构通常做法是: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厚聚合物防水涂膜1.5mm厚BS-p型自粘卷材(或SBS防水卷材、CHM-k11渗透结晶型防水浆料等)7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Φ6@200单层双向钢筋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低于30mm,双向排水坡度控制在0.5%~1%之间HDPE排水板无纺土工布。

(2)对于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压实,后期需要施工综合管线、景观、绿化时,适合采用硬质防水层+卵石滤水层的形式。其结构通常做法是: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2.0mm厚聚合物防水涂膜1.5mm厚BS-p型自粘卷材(或SBS防水卷材、CHM-k11渗透结晶型防水浆料等)7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Φ6@200单层双向钢筋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不低于30mm厚,双向排水坡度0.8%~1%150mmΦ30~70mm卵石100mmΦ5~32mm石子100mmΦ0.5~2mm粗砂,后期管线施工、景观施工翻开挖对掉滤水层后,采用人工按照其结构恢复非常方便,不会对排水产生影响。

(3)雨水靠重力从车库顶上流至四周,在四周设置排水盲沟,接入市政雨水窨井内。排水盲沟通用做法:开设宽300mm深约350mm沟铺设DN100~200的软式盲沟四周填充Φ30~70mm卵石上部铺设100mmΦ5~32mm石子100mm粗砂土工布。

(4)车库顶上设计景观,硬质景观排水设计有排水明沟接通市政雨水井内,绿化造地形后,雨水在草皮上排至低洼处,在低洼处设置排水盲沟,接通市政雨水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在车库顶板上作园林造景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开发地下建筑而不减少地面绿地面积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潮流。对多数城市来说,在车库顶板上进行绿化设计至今还是人们所忽视的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开发前景非常广阔。可以预见,若干年后,车库顶板绿化这朵建筑与园艺相结合的奇葩,将为我们的都市空间增添更绚丽的色彩。同时,在进行地下车库顶板绿化中,处理好车库顶板排水问题,完善顶板绿化,从而促进城市的环保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容毅艺.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构造探讨[J]. 广东科技. 2010.

[2] 谷文宏. 浅谈地下停车场的排水设计[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

[3] 卢艳红,肖斌.初探居住区绿化发展趋势[J].科学之友(B版).2009(10)

第3篇: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住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日益增高。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质量成为居民首要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建立现代居住小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居住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做好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工作,提升居住生态环境的质量,实现小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强调居住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住宅小区景观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为住户提供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因此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服务于人。例如,梦幻乐园居住区,它不仅建有功能性很强的大面积的中心绿地,而且在每栋楼宇间都设计了造型丰富、功能齐全的花园式绿地设施,住户可以在生产工作之余,尽情享受自然景观。值得一提的是,小区内所有的绿地之间没有设置高于人视线的分隔物,人们的视线毫无遮挡,绿地与绿地之间遥相呼应,传递出更多的绿色信息。此外,这里还设有各类活动设施,老人可以散步赏景,儿童可以游戏玩耍。因此,我们在小区设计时,可以结合环境,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区域,来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

2.2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优劣主要依据“绿量”(“绿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就,增加叶面积也就增加了生态作用,高大乔木的绿量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树木的绿量是草坪的4倍。而由乔、灌、草构成的复层结构的园林植物群落能够最佳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其生态效益和功能,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强调平面形态大变化特点,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与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在总体布局中亦应与整个大范围空间环境一致,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征。

2.3 注重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

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有史以来就始终坚持在以讴歌自然、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求发展,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之审美、游览、环保效果。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以形式美为框架,以内容美为核心,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主要以植物组景为主,追求颜色和季节相变,注重追求形象美、层次美、魅力美。强调生态景观相互借衬托,并注重和住宅楼的亲和力,融合,呼应,渗透。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美,才可以对住宅小区生态环境的创新和发展。

3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3.1小区概况

正恒・国际广场是南宁市五里亭四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位于大学路以北,明秀路以南,小区建筑以高层建筑为主体,配以幼托、小学、会所、活动中心及沿街商业等附属功能,形成以中低层消费者群体为主的配套完备的居住小区。

小区占地约166亩,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米,内部建筑以高层砖混住宅为主,地块设计了两条商业步行街。正恒・国际广场高层建筑底层沿街均设一~三层商业,地下一层局部功能为地下超市和商业步行街。容积率小预留绿化面积大(除小区内部绿化外西边贯通南北拥有30米宽绿化带),用地性质单纯,为创造怡人空间环境创造了条件。

3.2景观设计原则

(1)尊贵原则。景观设计着重强调城市的发展与繁华,创造一种高品位,上档次的贵族生活。

(2)发展原则。景观设计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与城市的总体环境相互协调与发展。

(3)舒适原则。景观设计将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的保护结合在一起,注重城市建筑与自然的环境相协调,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

(4)交通便利原则。在小区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性,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实现人,车和景观分流布置,避免人和车辆对景观的破坏。

(5)灵活原则。小区景观布置要充分考虑到灵活性的使用性和具有一定的审美性。

(6)人性化原则。小区景观采用简单的色彩设计,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并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保持人性的使用尺度。

(7)植栽原则。使用基地原有植物或多放置植物,并控制植物的色彩,以方便以后对植物的剪修和养护。

3.3景观设计目标

(1)营造一个新时尚的居住模式

(2)用现代化设计手法演绎出简洁时尚的优雅精彩。

(3)以适度的景观模式创造出华而不奢、唯美尊贵的超然天地。

(4)结合独特的建筑LOGO(符号),创造一个流动的自然环境。

(5)用可持续的科学观创造城市未来生活。

3.4 产品定位分析

项目开发以产业界的精品定位为先驱向导,着力打造商业一线楼盘。通过对商业一线楼盘的市场调查,分析得之,商业精品楼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定位:

(1)地处优越的区位,作用极好的景观视野。

(2)配套齐全的硬件设施,给予业主最贴心的享受。

(3)主张一种生态、自然、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享受。

3.5 风格定位

本项目景观极力营造出尊贵、大气的空间感受和绿城城市气质,利用石材、浮雕、铁艺、草地、雕塑等符号的质感,表现出一种庄重、内敛、大气的国际社区气质,从而打造出南宁高新区独一无二的标杆社区形象。

摘要:本文主要对城镇排水工程设计要点进行研究,延伸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得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程设计;排水;可持续发展

1、城镇排水工程设计要点

1.1排水系统布置。

按照分流制排水体制布置排水管道系统。排水区域一般根据地形按分水线划分,地形平坦的地区按一定的服务面积划分,使每根干管合理分担排水面积,尽量减少管道的埋深,少设或不设中途泵站,使污水以最短的距离自流排出。确定污水管道布置形式,主干管、干管、街道支管的位置和流向,并确定中途泵站、总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出水口位置。在一般情况下,城市地形多倾向水体,可将主干管沿河敷设,干管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尽量设在集水线上。在地形平坦的地区,为减少平行于等高线的横支管过长,应适当减少相邻干管的布设距离。污水干管与主干管应尽量避免和障碍物相交,如遇特殊地形时,应考虑特殊措施,并应在图上表明。为了保证污水在各构筑物之间能够顺利自流,必须精确计算各构筑物之间水头损失,包括污水流经处理构筑物本身的水头损失,污水流经前后两构筑物管渠的沿程损失、局部损失以及污水流经计量设备的水头损失,此外,还应考虑污水厂扩建时预留的贮备水头。高程布置时,还应考虑污水流程和污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污泥的提升。在确定污泥干化厂、污泥浓缩池、消化池等构筑物的高程时,应注意它们的污泥水能自动流入到污水处理构筑。高程的布置应考虑全厂土方量的开挖平衡。

1.2污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污水管网的设计计算包括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和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干管、主干管、区域干管及倒虹吸管等应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街道支管应合理地确定管径及埋深,以便于概算,不计算管段不必编号,最不利点应校核,对中途泵站或总泵站进行技术工艺设计。

1.3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的确定。

污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确定,应根据污水水质、处理要求以及设计处理能力等因素,通过分析研究并参考相似条件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经技术分析比较后确定。设计应结合工程和实际情况,尽量采用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以节约建设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1.4排水泵站设计。

完成排水泵站的工艺设计,设计内容应包括:泵站位置选择及说明;泵站设计流量和扬程的确定;选泵;泵站构造形式的确定及说明;泵站主要尺寸、设备型号与数量、技术性能等设计与说明;泵站辅助设施的设计与说明;关于泵站设计的其他说明。

1.5污水处理厂设置。

为了有效地对市政污水进行处理,对于生活区、污水处理区、污泥处理区等各区之间以道路相隔,生活区一般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在北方地区,并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污泥区一般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理构筑物的布置应紧凑,节约用地并便于管理。一般小型处理厂采用圆形池较为经济,而大型处理厂则以采用矩形池为经济。除占地、构造和造价等因素以外,还应考虑水力条件、浮渣清除以及设备维护等因素。连接各处理构筑物的管线(渠)要畅通,尽可能避免管线迂回,同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以减少土方量。构筑物之间应有一定距离,以便保证敷设管、渠的要求和运转管理的需要和施工的要求,一般采用5-10米。但消化池和其他构筑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米。储气罐与其他构筑物的间距应根据容量大小按有关规定安装。对于市政管线种类较多,应综合考虑布置,以免发生矛盾。管(渠)布置应紧凑、整齐,也应考虑施工、安装与维护的要求,保持适当的距离。承压管(如给水管、空气管、蒸汽管等)可考虑平行架空布置,以节省用地和便于维修,地下埋设的管道尽可能集中并设管廊或管沟。污水和污泥管道尽可能考虑重力自流。污水厂内应设超越管(全厂超越或构筑物超越),以便在发生事故时,使污水能超越一部分或全部处理构筑物,进入下一级构筑物或事故溢流。在污水厂内应有完善的雨水管道系统,必要时应考虑设防洪沟渠。

2、可持续发展的城镇排水规划设计

2.1以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为前提

城镇排水规划关系到城镇未来发展的大问题,为了保证城镇排水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长远习惯,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规划,把排水及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为了实现统一科学前面的规划,城镇应该成立专门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并把城镇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地表与地下水资源、城镇防洪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排水规划。在城镇进行排水规划时,还要坚持综合治理,要充分考虑城镇排水的长远发展。要严谨居民肆意乱泼乱倒污染城镇水体,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避免污水随意排放。

2.2把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

排水设施是城镇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个城镇,必须先搞基础设施,没有这些设施,城镇不能正常生产,就要影响生活。要想更好地贯彻城镇排水规划,必须要保证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前,很多城镇的排水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不能较好地满足排水需求,导致城镇排水诸多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意几点,要合理地设置排水出口,为以后污水处理提供便利,并提高排水出口的能力,还要避免城镇雨水、污水混流,实现排水管线雨水、污水分流设置。

2.3因地制宜选择排水体制

当前,城镇排水体制的选择一直是困扰城镇排水的突出问题,很多城镇采用的都是新建区实行雨污分流,旧城区通过逐步改造采用截流方式过渡,最终建成雨污分流排水系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城镇按照这个思路选择排水体制,效果都不理想,造成雨污合流的现象。由此可见,盲目的认为雨污分流体制是最佳模式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每个城镇规模不同,排水设施和城镇布局都不同,要根据各个城镇的特点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再确定采用哪种排水体制。我们建议对于一些正处在发展中的、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城镇,要尤其注意慎重选择排水体制。对于选择合流制排水的城镇,可以进行以下科学改造,努力解决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弊端。

2.4应加大对污水的治理,制定污水处理厂建设目标

在设计污水处理厂时,要针对城镇的涌水量、排水量做好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确定适合城镇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污水厂规模。另外,要针对城镇所选排水体制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处理工艺,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2.5重视城镇排水设施的管理和养护

要建立必要的排水设施管理制度,宣传和教育群众爱护排水设施,加强对垃圾的管理,防止垃圾倒入排水管道及排水渠道中,严禁私自接水管,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要经过处理后,才能进入排水系统。除此之外,排水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养护和清掏管理,保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其在城镇排水中的积极和重要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城镇的发展应以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城镇为目标,这就要求在城镇排水规划时必须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为城镇发展的长远考虑。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对待城镇排水建设中的问题,必须要可续地进行城镇排水规划,为城镇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凌云;关于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一些相关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第19期

第4篇: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水安全提升;景观整治;水质保障;广州市猎德涌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INTEGRAL FUNCTION OF LIEDE RIVER OF GUANGZHOU UNDER THE CONCEPT OF HUMAN &WATER HARMONY

Chen Kejian, Zhen Chengjun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510060)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measures of water safety promotion, landscape renovation and Water quality promotion to improve liede river’s Integral function. Control the water pollution as the premise, to discuss the method of promoting city river’s landscape and integral function comprehensive.

Keyword:Water safety promotion;Landscape renovation;Water quality promotion;Liede river of Guangzhou

广州市10 年河涌整治,成效甚微[1]。水是城市生命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带动了整个城市物流和营养物的循环过程。城市水环境问题是由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促成的,是人类的水事活动给水的自然循环造成伤害而造成的[2]。而过去对待水环境问题大多重视末端治理,而忽视人与水的和谐[3]。本文通过广州市猎德涌(黄埔大道至珠江口段)段的工程实例,探讨以治水为前提,综合提升城市河涌景观及整体功能的方法,营造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环境。

1、猎德涌现状概况

猎德涌位于广州天河区,起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内,途径五山文教区、天河商务区、珠江新城,在猎德村汇入珠江前航道,串连临江大道、花城大道、金穗路、黄埔大道几条主要干道,全长约4.3公里,区域位置重要,是天河区唯一流经珠江新城CBD中央商务区的河涌。

本次综合整治研究的范围为黄埔大道至珠江口段。

2、猎德涌现状存在的问题

2.1水安全

(1)现状堤岸及河涌断面存在问题

1)天润路~黄埔大道段河涌现状宽度一般为12~23m,小于规划断面23m;

2)天河路~黄埔大道段河涌断面突然由44m收窄至20~23m,同时受黄埔大道等桥涵节点雍水影响,致使堤岸及沿线标高达不到防洪标高。

(2)相关水工工程存在的问题

1)猎德涌涌口水闸建于五、六十年代,长期运行后存在破损漏水现象,且在景观上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

2)天河路和黄埔大道桥涵阻水严重。

2.2 排水系统

1)由于各种迫不得已的原因,猎德涌两侧的截污管道有不少敷设于河涌壁及涌底,由于其养护非常困难,使用多年后易出现淤塞和破裂漏水现象;

2)研究范围内排水管网雨污分流体系基本完善,但局部仍存在断头管及雨、污水管错接混接等情况;

3)研究范围之外个别区域未完成截污例如华工湖渠箱段,污水直排河涌。

2.3 景观系统

1)沿猎德涌整体绿化率较高,但缺乏色彩和层次,较为单调;

2)整体开敞空间较少,缺少必要的停留空间以及游憩人群的休闲活动场所,更缺乏集会、庆典空间;

3)堤岸空间形式太过单一乏味且缺乏亲水空间,自然感受和景观亲合力低下。

3 综合整治工程措施

针对目前猎德涌存在的三大类问题,本次综合整治以治水为前提,整体提升猎德涌景观及其它功能。

3.1 水安全整治措施

3.1.1改造阻水节点,夯实防洪排涝基础

1)本工程拟改造黄埔大道现有桥涵,拓宽过水断面,抬高桥梁底高,进一步降低水面线;

由于黄埔大道上游河道较窄,与远期上游河道拓宽相结合,将桥涵按照下游河道宽度拓宽至40m。该方案打通下游段阻水节点,可使涌口闸上水位降低0.13m,黄埔大道上游水位降低0.39m。

2)重建涌口水闸,改善水闸引水排水能力,提升水闸景观。

水闸设计规模为总净宽26m,设计底高程为2.0m,设计流量157m3/s,200年一遇设计防洪(潮)水位7.68m。

图3-1涌口水闸改造效果图

3.1.2实施规划珠江公园分洪道工程

根据1995版《广州市城市排涝总体规划》中在猎德涌下游珠江公园至前航道之间规划建设分洪道一座,本次拟实施分洪道尺寸为:20*2.5m,全长1134米,设计分洪流量52.4m3/s,可降低上游水位0.190~24米。

3.2 排水系统完善工程

3.2.1对工程范围内的涌底截污管实施上岸敷设,对工程范围外的涌底截污管提出改造建议

沿海居路―海乐路―珠江公园内规划路―海清路新建d1500污水管,替代工程范围内涌底管。拆除挂管,改接西侧岸边截污管接入周边污水管。新建管道长度为1638米。

对于本次工程范围外黄埔大道北侧涌底管,建议尽快完善猎德涌东线、北延线工程,并将原接入涌底管图3-1分洪道平面图

的污水支管局部改造,排入上述东线、北延线排水主管,以上工程的实施可大大减小排入涌底管的污水量,减少约7.2万m3/d污水量,大大缓解涌底管压力,为适时取消北部涌底管创造条件。

图3-2黄埔大道以北涌底管改造建议

3.2.2完善工程范围内的排水管网

对工程范围内存在的雨污水管错接混接点、断头管等实施改造,理顺排水系统。

图3-3工程范围内排水系统综合整治措施

3.2.3工程范围外改造建议

1)猎德涌上游暗涵尚未完成截污,对补水水质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猎德涌补水水质,本工程建议对猎德涌上游暗涵进行截污改造。

2)对排入猎德涌的雨水排放主管(渠)实行雨污分流改造,减少雨天污水进入河涌的量。

3.3 景观提升方案

3.3.1功能结构分析

本次方案功能结构概括为:一纵两点、三段多廊

一纵――沿猎德涌景观主轴线

两点――两个猎德涌景观节点

三段――现代都市景观段、滨水生态景观段、历史文化景观段

多廊――多条自然生态廊道和城市景观生长轴线

图3-4工程范围内景观功能分析图

3.3.2设计手法

(1)以猎德传统文化为设计本源,挖掘猎德村的文化资源及其特色,通过现代的艺术设计手法来诠释新时期的新猎德,表明猎德是广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和生生不息的象征。

(2)营造优美特色多元化的滨水岸线,提供以人为本的滨水环境,实现滨水地区的共享性、开放性、参与性,打造猎德涌成为人文、宜居新城的纽带;

3.3.3分段设计

1)现代都市段

现代都市段面向城市核心区,周边的居住、商业办公特色赋予本段现代,时尚的特点,设计中结合珠江新城现代化都市特点,为城市核心区营造近人尺度的水岸景观,使猎德涌成为区域内优质的景观资源

2)生态绿地段

生态绿地段位于猎德涌景观整治的中段,全长约630米,濒临珠江公园,使其生态特色突出,结合城市排洪及生态水循环的净化设计理念,本节点运用先进的生态景观理念打造的城市湿地景观,使该段除了具备基本的景观观赏功能外还具有河水净化功能,结合珠江公园的水体改造及引入,使其成为真正的功能生态性景观。

图3-5生态绿地段设计平面图

3)历史文化段

猎德涌景观整治规划的最南段,周边是猎德村原址及新规划安置住区,结合深厚的猎德村原有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节点以恢复原有人居水岸生活尺度为主,结合现代生活及娱乐打造新岭南水乡的景观格局。

图3-6景观综合提升总方案平面图

3.4 水质保障措施

3.4.1完善排水系统

通过完善排水系统的综合措施,消除涌底管对水质的隐患,以及通过工程措施完善排水系统。

3.4.2充氧曝气

(1)综合分析沿岸地块及景观,共选择三处设置人工瀑布:a)花城大道南右岸(现市政绿地地块),b)金穗路南右岸(珠江别墅沿岸),c)黄埔大道南侧右岸,瀑布宽度按15m考虑,在营造水景观同时,对水体进行增氧曝气;

(2)沿岸采用鼓风机(罗茨或离心)配置曝气器及潜水射流式增氧机方式,对涌内水体进行增氧曝气,其中鼓风机或射流泵考虑与景观涌泉相结合。

3.4.3清淤

对河涌进行清淤,清除河涌底黑臭底泥。

3.4.4补水

以猎德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补水水源。通过新建猎德污水处理厂三期尾水对猎德涌进行补水,一方面可以实现“中水回用”,节约了水资源;另一方面可在河涌水质达不到景观要求时可改善水质。猎德污水处理厂三期尾水水量为52万m3/d,且供应稳定。

根据《猎德涌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报告》(2011.01),从猎德涌涌口至黄埔大道其规划涌宽分别为26m和43m。猎德涌水面面积61110 m2按从猎德涌涌口至黄埔大道需补充水位1.5m计,则需补充水量为91665 m3。

Q=1.5×1140×26+1.5×(1780-1140)×43=85740 m3

图3-7补水工程示意图

3.4.5水生植物净化

在垂直驳岸区域,采用人工浮岛的形式种植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海芋,凤眼莲等。

通过上述五个措施,全面提升猎德涌水质,使其达到打造高品质景观的需求。

3.5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3.5.1珠江滞洪湿地公园管理体系

(1)日常景观水位0.5±0.5m,汛期保持低水位,枯水期保持高水位;

(2)旱季通过公园水闸、泵站调动湿地水体与河涌水体联动,形成水体循环。

3.5.2猎德涌出口水闸管理体系

(1)通过涌口水闸调度,利用外江低潮位时段,暴雨前预先降低内涌水位,腾出河道槽蓄容量,达到增加中下游防洪排涝调蓄容量,缓解排涝压力;

(2)旱季通过涌口水闸调度,在保证涌内景观水位的条件下,利用外江低潮位时段排出涌内多余水量及涌底淤泥,达到保持涌内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3)猎德涌的水闸、泵站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建成集数据采集、调度监控和行政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

3.5.3排水管理系统

(1)加强排水管道的日常清淤工作;

(2)加强猎德涌沿线排污单位的监管,杜绝污水直排河涌。

3.6 实施计划

根据改造资金计划落实情况,本次工程拟分段实施,目前一期实施历史文化段景观工程、涌底管迁改工程、涌口水闸及泵站工程以及排水管网完善工程。通过一期示范工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众和媒体对河涌问题的关注度,并以此为契机建立起科学的河涌管理体系,为后期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

4、结论

本工程通过对水安全、景观、排水系统以及水质保障等综合工程措施,以期解决猎德涌目前存在的相应问题,全面提升猎德涌的水安全、水质和景观,总投资约6.16亿元。

城市河涌整治是一项十分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系统考虑、科学分析。既要注重整治方案的连续性,也要强调方案的绩效;既要理念上顺其自然,尽量“亲水化”,走人水和谐之路,重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管理;城市河涌整治任重道远,而真正建立起环境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河涌整治体系和管理体系更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本次治理工程中尝试使用中水给河道补水,利用中水回用补充河道用水,节约了原水,为缓解广州市水资源缺乏起到积极作用,并能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降低用水成本。

参考文献

[1] 许冬晖. 十年成效甚微广州河涌整治困难重重[EB/OL].(2008-11-18)[2008-12-17]. news.省略/gdnews.

[2] 张杰,李冬.人类社会用水健康宣言[J]. 给水排水,2008,34(5):129-135.

第5篇: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景观规划;二维几何造型;视觉

景观结构中的点状要素有孤植树、孤赏石、亭、塔、楼、阁、台凳、汀步、石矶等。点状要素的聚集、线状排列、分散等多种组合方式,可产生不同的景观视觉。二维几何元素“点”在景观设计中是单独存在的,同时也与景观环境相互依存,例如,现代景观中常用的点状景观植物、山石、亭台,会使人们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聚焦于此。当环境中有大小不同的点时,视线就会由大点移动到小点,从而产生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错觉感受,例如,灯光、水池、雕塑与植物、山石、亭台的结合,从而使得景观结构的平面布局有了更多的功能性与装饰性。

点元素在植物景观中的运用更为常见,景观植物中的孤植、群植、丛植、片植都是以点元素的形式出现的,它是景观设计中极其特殊的元素,既具有功能性,又有装饰作用。

1点元素在景观结构中具有聚集性和焦点的特征

点既可以是抽象的图形,也可以理解为具有动词形式的聚焦,任何的环境景观设计都是和将要设计的土地进行对话。白墙上的一个小窗户,它就是环境的焦点,作为观看者,不知不觉把这个点的位置和墙的本身和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

这个道理同样应用于景观结构,只有和其空间环境相联系,每个点状景观对整体环境的干预效果才是可理解的。焦点的另一个特征被这样描述:相比环境,焦点可以是更大的、更小的、更暗的、更亮的、更圆的、更有棱角的、更清晰的、更空的形态。例如,湖面上只有一叶扁舟,这叶扁舟将成为视觉焦点,无论它是以什么造型出现,它都是最先捕获到的一个视觉。同样,一个特殊位置能从普通的形态特质中凸显出来。在开放的地形中,明显从环境中跳出来的是暴露的区域,如小山顶、陡坡上的平台。只要一个焦点的位置仍然是清晰的,并能从环境中根据方向及位置清晰地分辨出来,就能确定它周边相关的区域,寻找和环境的联系之后,就能加强独立空间的整体感。在景观设计中,正是利用焦点体验感的捕捉形式,形成景观形态中的点状态。

2景观结构中点形态的延伸分析

“点”的形成依托于大环境,更能快速地传达视觉效果。可分为2种:一种是内部充实的点,如孤植树、孤赏石等,另一种是内部空虚的点,如亭、塔、楼、阁等。点由于视角的变化会在三维空间中呈现各种状态,可以是垂直的、倾斜的抑或是水平的,再加以颜色处理,会使场景拥有更丰富的视觉效果。随着人对审美要求的提高,单独的点元素结合了构成艺术出现在现代景观中。景观设计中对点的要求可以借用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点给人造成的倾向性会使人对点的位置和所指代的物质形体产生关注。同样一个点和点的构成在左右对称的空间中传递给人脑的感受却有着不同的差异。

点状景观的维度扩展在景观设计中涉及园林规划、园林水体设计等学科。以园林的点形式为例来研究,圆形的点状花坛富有立体、统一感,既有静止的特性,又能给人以动感。景观设计中的圆形点状景观能给人张力感,有正圆与椭圆之分。其中,正圆形给人刻板、刻意的感受,在景观设计中并不常见。椭圆形的花坛、广场则补充了正圆点的变换感,使得静止的景观富有动感,在设计中经常看到椭圆形的点状景观。方形点状景观富有中规中矩的感觉,简洁方正、严谨规整,因而在欧洲古典园林特别是皇家园林的设计中尤为常见。正方的点,虽然严谨、方正,却容易产生单调乏味之感。矩形同样是常用的设计图形,具有平稳、规则的特点,适用于简约的景观设计风格,尤其是经过黄金比例分割的矩形,更加富有美感,更常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不规则点状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多运用于盆栽植株的装饰,例如,绿篱植株排列组成,行道树植株排列组成,广场上的树阵,这种以点构成间隔排列顺序,使观察者产生节奏感。

第6篇: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范文

目前的雨水管理通过地下管网将雨水迅速排离场地,直接排入接收水体或集中的雨水处理设施,或者由雨污综合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这种将雨水集中排放的做法引发了下游洪泛,河岸侵蚀,河道污染,栖息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技术通过从源头处理雨水径流,模拟蒸散、下渗、径流排放的自然过程,结合景观规划及策略性的场地设计,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将雨水由废弃变为资源化利用,而且创新性地将地下排水转向地面,形成可视化景观,将传统的人工基础设施采用了生态化的设计和改造,增加了场地的趣味性及价值。这种生态雨水管理理念是人与环境生态关系的产物,既遵循了自然水循环法则,又能满足人类发展需求,主要采用径流减缓、散播、渗透的策略,综合机械和生物的方法,结合雨水收集、运输、过滤、蓄存、下渗、利用的关键步骤,形成具体的径流流速控制、雨水滞留、雨水蓄存、雨水过滤、雨水渗透、雨水水质处理技术,通过系统规划和场地中的综合运用,使开发后场地水文特征与开发前保持一致,并创造出使人产生愉悦体验的景观空间形态。

1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视化内涵

“可视化”在维基百科中的定义为:可视化是指用于创建图形、图像或动画,以便交流沟通讯息的任何技术和方法。在历史上包括洞穴壁画、埃及象形文字等,如今可视化有不断扩大的应用领域,如科学教育、工程、互动多媒体、医学等[1],将测量、计算获得的数据信息转换为直观的图形、图像。文中将这一计算机领域的常用术语引入海绵城市雨水管理当中,内容涵盖数据信息图像可视化、场地景观水文功能可视化2个层面的内容。旨在通过可视化的手法完善现状调查评估、场地设计及施工建设、项目运行管理体系。首先,在数据信息可视化层面,对于设计、研究人员来讲,将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数据信息通过GIS、SWMM等软件录入并得出有助于规划设计方案前期分析的图形资料;对于政府、开发商和公众而言,结合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起政府、开发商、公众等相关利益人群之间的沟通平台。通过数字模型和信息化技术,一方面建立起可查询可视化的项目资料库,另一方面通过智能终端提供项目活动信息查询,以及客观的公众参与的时空行为研究,通过各类社交网络获取并分析公众主观的意见,作为项目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或者后期运行维护的参考依据。其次,在场地景观水文功能可视化层面,强调水文循环过程或水处理过程的景观可视化,提升场地审美体验,促进公众教育。为保障水文功能可视化的景观感知效果,设计过程中需要融入生态美学的原则,以期创造出集合生态、文化、感知于一体的可持续景观。雨水管理可视化尺度范畴涉及城市-社区的系统规划,以及邻里-场地尺度的设计,着力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土地利用及人工基础设施的结合,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征,以期建立发挥整体水资源管理、调控功能的绿色空间网络。(1)城市-社区尺度:主要是指流域内汇水和排水的战略系统规划,对其中自然汇水、储水区域的生态保护及修复,以及对系统的雨水基础设施规划。例如对自然河道、湖泊、湿地、河漫滩、生态敏感区、林地,以及城市森林、绿色廊道、城市蓝绿线等进行保护性规划,将上述大尺度开放空间作为绿色网络进行综合规划,平衡开放空间和城市土地使用利益间的冲突,维护水体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连通性。(2)邻里-场地尺度:主要包括建筑、居住区、停车场、街道、市政公共空间的雨水景观规划设计。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在场地和城市的尺度之间,通过分布式的网络连接,逐层消减、处理流向接受水体的径流(见图1)。这些设施的设置,能够增加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能够减少径流,促进下渗,蓄水泄洪;能够阻止水体污染传播;能够建立起健全的分布式水文网络[2]。通过雨水基础设施规划可将生态效益传递到城市中。在城市-社区尺度下的景观能够提供至关重要的生态服务;在邻里-场地尺度下的生态效果相对薄弱,但因处于人的感知领域,其美学性更强,设计结合自然,能提供休闲、审美的多功能场地,创造户外锻炼、社交联系的机会,改善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公平。

2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视化原则、价值

2.1遵循生态美学三原则

贾苏克•科欧(JusuckKoh)在关注生态学、现象学和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将建筑、景观和城市设计综合起来,研究建筑和景观的设计理论与美学[3]。在对传统形式美学扩展,以及吸收东方建筑美学基础上,他提出了“包括性统一”、“动态平衡”、“补足”美学生态范式三原则。(1)包括性统一:将客体或对象置于一个具体的“语境”中,将之视为这个整体语境中的一部分,强调它与人、场所的统一[3]。作为可持续景观的一部分,海绵城市可视化景观的营建中需要考虑雨水管理技术与可持续景观其他技术措施的融合,多种技术措施与场地属性、人文环境、公众需求、景观流线、景观节点、景观空间构成要素的融合,才能创造出包括性统一的多元化多功能景观。(2)动态平衡:该审美原理既指向源自创造“过程”的定性不对称,也指向隐含在审美“形式”中的形式不对称[3],体现了一种“过程”的秩序化。海绵城市可视化景观需要平衡降水期、非降水期及寒冷天气多种气候状况,降水期景观将雨水收集、运输、过滤、蓄存、下渗、利用的径流路径、形态、处理过程进行形象地动态可视化展现,亦可具有互动性,使雨水基础设施的选取、组合配置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形成具有秩序感的构成形式,并保障干燥期和寒冷气候良好的景观效果。(3)补足:“补足”观念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就是让自然和景观来补足人类与建筑,也就是麦克哈格所倡导的“设计结合自然”思想[3]。海绵城市可视化景观中采用自然材料或再生材料、选取当地植被及运用可再生能源可以达到节省材料及节能的效果,而且可以将自然的象征意义带入公众意识中。把空间(景观)与文化内涵相融合的过程,就是使人们适应场地、建构场所、形成场景的过程[4],通过场地、场所、场景构建,将传统元素或地域文化植入景观,补足现代生态景观缺失的主题感、历史文化感、集体记忆及认同感,将人与环境视作一个系统,使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和公众感知相互关联。

2.2融合四类景观价值

哲学范畴的价值,是对功利、道德、审美以及政治、法律、历史、社会活动、宗教和科学技术等具体价值共性的最高概括和抽象,成为“价值一般”。即泛指在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实践中,客体对于主体的某种意义[5]。价值观则是价值目标和尺度、准则的表现,反映了人们判断事物价值的评价标准。在信息时代,景观的价值观逐渐转为生态、社会、艺术、文化的综合体,景观的评价标准也呈现为可持续论的观点,即在保障人类发展的同时,也要协调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再生以及生物和文化多样性。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伴随自然和人类社会关系的转变,反映了当今时代人类环境伦理道德范畴的发展,也为当代景观实践提供了价值参考和方向。海绵城市可视化景观建设产生于上述价值观语境,在将高效用水、节水的生态原则和生态技术用于城市景观时,需要协调对自然的强调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将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融合起来,形成优秀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瑞典马尔默与城市雨水建设相关的出版物中,PeterStahre曾指出开放式排水系统有多重价值,包括美学、生物、动物、生态、野生生物、休闲娱乐、公众关系、教育、环境、经济、技术价值。文中将国外针对于雨水景观的评估搜集整理,可作为价值评定原则,借鉴用于指导国内海绵城市景观建设。在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urbandrainagesystems)规章中,将水质、水量和景观舒适性并行用于排水规划评估。其中景观舒适性倾向于提供开放空间及野生生物栖息地,并包括社区价值、资源管理、空间多功能性、教育、水景、栖息地营建、生物多样性规划。美国的可持续土地设计开发评价体系(SustainableSitesInitiativeTM,简称SITES)针对场地初步选址、现状评估规划、场地设计、场地施工、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建立了景观评分系统,并提出了相应指导原则。在场地设计阶段,SITES将场地降水管理、减少景观灌溉用水、基流下方降水管理、减少户外水使用、将功能性的雨水水景设计为舒适性景观、恢复水生生态系统作为场地水系统评价因子,并赋予相应分值。上述价值和评估标准运用于项目实践中,通过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设计,如在场地中将雨水进行地下水补给,或净化、收集用于灌溉、装饰性水景补充水等生态技术途径,进行水质、水量的管控及栖息地营建以保障其生态价值;通过提升场地的吸引力及满足公众的视觉美感、空间体验、社交联系等方面实现其艺术、社会、文化层面的价值。

3可视化运用于海绵城市场地景观

3.1可视化的技术措施

雨水基础设施集合了工程和生物作用,根据雨水水文控制步骤和技术产生了从硬质工程化到软质生态化的一系列环境友好型的可视化景观设施。按照水质和水量处理的功效由小到大,依次形成相应的雨水基础设施单元要素。这些要素可用于不同的尺度范围及用地类型,既可以单体形式存在,又可依据场地条件,将不同处理程度的适用设施综合运用形成网络,提供高级别的水质处理功能,从更大程度上减少径流量。文中将可视化的雨水设施单元要素加以整合,并对其功能特性做了详细的阐述(见表1)。可视化的雨水基础设施可以用于不同用地类型,形成具有生产力和可再生的多样化、多功能城市景观,使之不断更新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居住区、公园、广场等雨水基础设施可以设计为地下水补给和雨水收集再利用的生产场地。艺术化地设计雨水网络,将建筑屋顶和地表径流收集用于景观浇灌,还可以配合采用生物系统及机械设备等更高级别的净水设施,使集水用做水景使用、建筑中水系统等非饮用水质要求的用水。公园可以在边缘区设计种植沟、过滤带、植被树池、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对周边建筑、街道、场地边缘雨水加以处理,内部场地可以设计硬质或者软质的水景用于公园内部雨水处理、利用,如建造渗水池、袖珍湿地、人工水池等景观设施。街道可设计为公共街道花园,在满足机动车、步行、自行车通行及地面停车的功能基础上,通过最小化不透水铺装使用,结合有引流作用的路缘石,结合生物洼地的作用,形成道路雨水网络,进行雨水分流排泄。停车场结合透水铺装、生物洼地、雨水花园等设施,形成生态停车场。

3.2可视化的空间营造

景观规划和设计中所规划的是人的体验,通过空间设计表达、服务于功能,通过创造最佳的空间关系,给人带来和谐、融洽、趣味的感知,产生愉快的审美体验。宜人的景观空间应该满足审美体验及环境行为。美学中的统一、均衡、韵律、色彩、质感等符合人的视觉、活动和心理需求的合理尺度比例关系,可以作为创建景观空间的策略依据。人的审美体验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官系统及生理、心理系统进行,受到经验、社会文化系统及伦理道德价值的影响。对景观空间的设计能产生预期的感知速度、次序、类型和程度,给人带来预期的情感和心理效应。能传达出有过精心关照的景观能引发人的愉悦感,海绵景观空间营造中可将“野草之美”“湿地之美”诸类生态功能很强、人们受知识干预而认为的美,与精心设计的人工观景平台、栈道的美相结合,促进人的积极审美体验。这也充分说明公众教育不仅有益公众健康,也有益于环境生态。景观空间是集合技术、社会、经济、生物需求,并融合材质、形状、色彩、容量,以及空间的心理效应的综合产物,需要以联系的观点来构建。(1)主题、意境的构建:在契合用地属性的前提下,通过秩序、潜在的符号暗示及特定的设计语言表达空间主题,产生具有宁静开阔、刺激好奇、精神慰藉的不同空间意向,场地中创建模拟当地水文特征或反映地域文化的空间,增加场地地域性、场地精神。H.O.Smith植物园一处活动空间中通过流域水文图的设置,强化了场地特性。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艺术化的雨水景观设施,产生与人互动的多样化趣味空间。罗斯福社区中心屋顶径流过滤池被艺术化地设计为底部铺有卵石,表层是金属拇指螺纹,由混凝土座墙围合的曝气浅池,以及与流域水文图结合的玻璃水箱,形象地展示了集水、滤水的路径和过程,卵石、草地等自然材质与金属、混凝土等人工材质的组合对比,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雨水庭院中透水格栅的铺装设置使雨水自然渗透于雨水花园中,手动泵取通过装置进入集水桶的屋顶集水的设计又可增加人与场地互动的参与性。(2)景观序列布局:在序列布局上,道路、边界、节点、构筑物等有形、无形元素由路径连接,构成了人的空间体验、场地印象。雨水景观可以结合点、线、面的设置,引导人们按所设计的开始、高潮的秩序进行运动、感知。设置吸引人注意的入口或者路径,保证其可达性和可识别性。建立雨水收集池作为景点或者焦点,如结合含有植被和水的下沉、高起、垂直、曲线、自然、几何等尺度与形态不同的水池,建立视觉趣味点。通过落水管、沟渠、引水槽、生物洼地等形成轴线,引起人们对雨水流径线路的注意。通过水平和竖直面的设计,如设立水池、跌水等,增加视觉趣味性。自然或者人工构筑的水景可形成雨水景观中的重要节点,深度上可以从深到浅至表面水膜,存在形式与规模上有湿地、池塘、湖泊、水池、小瀑布、喷泉等,从驳岸形状、类型分为规则水体与自然式水体。从动态来讲,有静水和动水之分,动水有急流、涌流、跌落、喷泉、溢漫、水雾和渗流等形态,动水通过高差、抑水堰坝的设置形成不同的流速、状态,适用于视线焦点。设计上通过步道、桥梁、挑台,设置运动路线、休息平台等,创造人与水景的最适关系,满足人们沿水景停留休息赏景、探索穿过河流至对岸的本能亲水要求。(3)景观要素设置:将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构筑物等自然或人工微观元素的形体、线条、尺度、材料、色彩、质地,通过协调、对比的设计手法,设计空间围合、空间联系,使其适应功能用途,形成视觉层次丰富的立体空间,以及开敞或封闭、活跃或静态的空间。邂逅绿地竞赛项目中一处休闲空间观景台阶结合集水、滤水、用水、渗水的雨水设施,形成带有喷泉的开敞活动空间。在触觉上,使人们能触摸到流动、降落、飞溅、薄膜等不同形态的雨水,以及植被、卵石、浮木等软质、硬质景观。从声音上,可以结合水流高度、动态(流速、流量)和落水材质(石材、金属),形成不同音量、音高和节奏。

4结语

第7篇: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施工管理,细节处理,景观小品

 

1 引言

城市园林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和文明标志。城市绿化能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和改善生活环境,创造新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规划的布局效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园林绿化成为热门,城市绿化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广场绿地、景观大道、小游园、花园小区……层出不穷。因此城市园林的建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很重要内容。加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最主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施工方面的工作。博士论文,景观小品。本文主要是就园林施工管理以及施工细节谈一点感想。

2 施工管理

园林施工管理是城市绿化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因此,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园林施工企业被戏称为城市农民,忽视经营管理,更不重视施工现场管理,因而企业管理较为落后,在一些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技术不求进步等问题。从施工管理来看,主要反映在混乱,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等。因此,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力得不到较大增长,经济效益不高,工程质量不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博士论文,景观小品。当前,园林工程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用户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新产品,而生产一个优良产品,除了设计、材料供应等因素之外,主要靠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管理来保证。

一般来说,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对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工程中标后,首先组建施工项目部,由项目部统筹管理。施工工作主要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等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落实分包协作单位和施工条件;主要物资苗木的订购;具体落实施工任务。博士论文,景观小品。正式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组织综合施工;落实各项技术组织措施;跟踪检查计划的实施,及时反馈;加强组织平衡,保证供应;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等。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阶段的管理工作有:预检、隐检及签证工作;整理和审定交工验收资料,组织办理工程交工验收;负责编写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总结资料;做好工程的养护前技术交底,编写保养计划,落实养护任务。

3 施工细节处理

3.1景观建筑的细部处理

景观建筑是园林景观工程里最大的项目,包括门廊、景墙、假山、水池、亭台楼阁、景观桥、驳岸、台阶、栏杆、围墙、花基、树池、平台、铺装、花架以及挡土墙、堆坡造型等等,因此,景观建筑的细部处理是景观工程最主要的环节,决定了项目的景观效果。博士论文,景观小品。像压顶通常出现在景墙、花基、水池边缘、跌水等等部位,压顶的细部处理的关键在于线条顺畅,水平一致,模数合理,转角位及端头位收口细致,材料规格统一,色差均匀,与墙体相接处无明显缝隙,不露砂浆,不渗水(尤其是水池压顶)。檐口是指亭、廊、山门等的屋檐收口,有木作的、泥瓦的、板岩瓦的、琉璃瓦的等等,细部处理的要点是檐口外观平齐,模数完整,转折处收口精细,考虑滴水处理,防止雨水倒流。台阶:只要有高差变化的地方,通常都会有台阶,台阶细部的关键在于台阶的高度不大于15cm,宽度在25cm到40cm之间,台阶必须平整,踏面与踢面的模数最好相同,同一段台阶内要统一对缝形式。驳岸通常出现在人工湖边上,有自然放坡的,有景石砌筑的,有毛石或混凝土的,还有鹅卵石铺贴或散置的,驳岸的处理需注意湖体边的防水和泛水细部做法,做到既美观、自然又不漏水,另外,不同形式的驳岸交接处的处理尤为重要。平台的细部主要是考虑平台的周边收口处理、如临水的需结合环境和功能确定离水高度、平台与栏杆、过道等的交接细节。

3.2景观小品的细部处理

景观小品通常包括雕塑、花钵、水钵、指示牌、垃圾桶等配套设施,其中最引人关注和最具观赏性的应该是雕塑,而雕塑又可分为圆雕和浮雕等,雕塑的细部除了其本身的创作和制作必须精雕细作外,还要注意雕塑的安装位置、高度、工艺及基座的形式和材料的配合的细节,同时,雕塑与周围环境的细部协调也很重要。

3.3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

绿化种植就像是给模特穿衣服一样,而种植的细部处理也就像给穿了时装的模特,再搭配一些装饰品、提包、手袋之类一样,是锦上添花之作。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主要包括处理植物与景观建筑、小品及给排水照明等的协调、过渡和衔接关系,合理选择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质感,加上层次的变化,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3.4景观给排水的细部处理

景观给排水主要包括园林景观工程场地内的人工湖、水景、游泳池的给水(包括动力)、净化过滤和溢水、排水,以及广场、园路、平台的排水和种植区的灌溉用水等等,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游泳池周边的排水和广场道路的排水设施细部处理。博士论文,景观小品。

3.5景观照明的细部处理

景观照明包括园林景观场地内除市政路灯外的所有室外照明,需要特别关注细部的设施集中在特色景观灯、特色煤气或煤油火把以及埋地灯、泳池灯、射树灯等等,在设计和施工中,如何把各种照明设施巧妙地融入景观环境中,对灯具的选型、密度、光源的色温和色调、防眩目处理以及保安的需求等细节方面做出充分的考虑。

4 结论

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应该根据城市的建筑总体风格、居民的需求,合理安排功能上所需的硬质景观和生态上所需的软质景观以及生理上所需要的视觉景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赋予城市绿地空间多样性和功能的兼容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形成良性的城市绿色景观生态系统,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城市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在接近自然的环境。博士论文,景观小品。满足城市的功能要求,创造环境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一思想的体现和保持,必须得借助于合理精心的施工、长期良好的养护。如何使优美的园林规划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准确地体现出来,如何使建设好的园林能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江石萍,彭易兰.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03,(3):29-32

[3]刘华刚,肖大威.从小区绿化到景观生态--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发展[J].中国园林,002,(5):56-58.

[4]彭应运.住宅区环境设计及景观细部构造图集[M].北京:筑工业出版社.2005.

[5]莫天伟.建筑细部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篇: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住宅小区景观是城市居住小区乃至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住宅小区在城市建设中比重不断增大,个别城镇已经达到40%~50%。因此, 住宅小区景观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城市景观建设的水平,影响城市人们的生活居住水平以及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我国住宅小区观建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简单绿化阶段。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生产力的滞后导致人们对住宅小区的要求是有房可住,这一时期住宅小区景观建设以简单绿化为主。二是景观美化的阶段。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经济的大幅增长,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有房可住,还要求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一时期住宅小区景观的营建以美化为主,形式、风格多样。三是生态健康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态和谐概念的普及化,使住宅小区的景观建设目标逐渐从风景优美向生态健康过渡。目前我国住宅小区的景观发展正处于第3个阶段,人们不断对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居住小区景观的研究,提高住宅小区景观建设水平,势在必行。以下是对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施工与管理的几个要点:

1、施工的要点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颁布,为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提供了详细具体的标准。按照规范,严格按批准的绿化工程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施工,对各项绿化工程的建设全过程实施全面的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

1.1切实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掌握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对,编制施工计划书,认真做好场地平整、定点放线、给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准备工作,往往会加快施工进度。

1.2 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绿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艺术地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尽早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所以说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入手;如不严格按图施工,将会歪曲整个设计意念,影响绿化美化效果。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掌握、与设计单位的密切联系、严格按图施工,是保证绿化工程的质量的基本前提。

1.3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根据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确定各种需要量,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时落实施工进度的实施,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往往能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尽量缩短工期。在工程量大、工期短的重点工程施工上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招投标制度在园林工程上的实施,更加有必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 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

2、 养护的要点

园林工程竣工后,养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树木栽植是一时之事,而养护则是长期之事,即“三分栽,七分管”。各种树木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特点,要使树木长的健壮,充分发挥绿化效果,就要给树木创造足以满足需要的生活条件,就要满足它对水分的需要,既不能缺水而干旱,也不能因水分过多使其遭受水涝灾害。

2.1灌 溉

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是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能满足树根的吸收量,或地上部分的水分消耗过大的情况下,都应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措施就叫灌溉。

灌溉一般根据植物叶片内渗透压或吸收水分的大小决定。灌溉时,如叶片的吸水能力很大,则证明水分不足,就应及时喷水。抗旱灌木虽受设备及人力条件的限制,但必须掌握新栽的树木、小苗、灌木、阔叶树要优先灌水,长期定植的树木、大树、针叶树可后灌。夏季正是树木生长的旺季,需水量很大,但阳光直射、天气炎热的中午做好不要浇水,中午时叶面灌水也不好。 灌溉时要作到适量,最好采取少灌、勤灌、惺灌的原则,必须根据树木生长的需要,因树、因地、因时制宜地合理灌溉,保证树木随时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2.2排水

土壤含水过多,造成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不同树种、不同年龄、不同长势以及生长条件的不同,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会有所不同。常用的排涝方法有①地表径流:地表坡度控制在0 1~0 3% ,不留坑洼死角;②明沟排水:适用于大雨后抢排积水,③暗沟排水:采用地下排水管线并与排水沟或市政排水相连,但造价较高。保持土壤湿润是树木成活的主要条件,除在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外,还应根据气候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枝叶萌动、生长旺盛的季节,常绿树栽植后,干旱时除浇定根水外,对枝叶也应经常喷水,但是土壤中水分始终呈饱和状态,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树木生长发育。低洼地区会导致积水,应注意挖排水沟及时排水。对大面积的绿化要求比较高的地区,可以在绿化区设置自动喷灌设备或预埋水管,定时浇水。

2.3施肥

树木成活进入正常生长状况后,可以追加肥质较为淡薄的肥料。施肥工作应在多日未雨、土壤干燥、并经松土除草后进行。

2.4病虫害的防治

其方法主要有药物毒杀和生物防治2种,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掌握病虫的发生规律,利用综合防治,抓住有利时机用最少的人工和药物取得最佳效果。

3、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按园林绿化设计要求,进行植树、栽花、种草,并使其成活,尽早发挥绿化效果的过程。种植和养护是其中重要的两部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及养护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种植属于短期施工工程,养护管理属长期、周期性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园林工程原理,又要具备指导现场施工及养护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把园林绿化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造出既经济、又实用、且美观的园林作品。

第9篇:景观给排水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度假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226-03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为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尽管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是“无烟工业”,但这并不表示旅游业是零碳排放产业。旅游业也产生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减排空间,也将成为降碳和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项目建设、游人、交通、餐饮住宿以及休闲娱乐等耗能,笔者以正在筹建的“曙猿湾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例,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应用低碳技术与理念,把项目建设成“碳补偿”(零碳排放)生态旅游项目。

曙猿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是山西宜澜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垣曲县黄河小浪底湖畔投资建设的综合休闲渡假公园,是集旅游观光、自驾车房车露营、木屋住宿、水上运动、游轮(直升飞机)航线、餐饮娱乐与休闲度假为一体,以自驾车旅居车爱好者为主要客源,提供自助或半自助服务的综合性健身休闲观光度假区。建设原则之一是实现“碳补偿”(零碳排放)生态旅游项目。

2 低碳规划设计原则

如何达到“碳补偿”(零碳排放)的目标,必须把低碳理念在曙猿湾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中加以应用,在项目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2.1 开发保护先行

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留给人们最宝贵的遗产,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但同时这些资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坏,从而产生大量碳源。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各种资源的保护措施,尽量在不影响其现状的基础进行合理的开发。

2.2 碳源和碳汇基本平衡

每一个游人都会产生碳足迹,游人增加对景区来说可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会对景观产生损害,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产生大量的碳源。因此规划设计时,要考虑游人和园区设施的碳排放总量,该项目规划陆地面积33 km2,水域面积20 km2,陆地将大部分进行绿化和园林景观建设,这为提高项目的碳汇能力提供了保障,科学规划可使碳源和碳汇基本平衡。

2.3 节能减排

景区规划设计要突出景观的特色和个性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在园区的建筑、道路、游乐设施、灯影景观等设计时要保护植被,保持水土,谨慎动土,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材料和O备。

2.4 园林景观多样

景区规划设计要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景区应该能够提供优美的风景、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体、和煦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幽幽的鸟鸣等多样性景观,让游客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如果大肆修路、建设宾馆、饭店等旅游设施而减少林地,会引起水土流失,由于废弃物过多和不合理的处理也会导致水体污染、烟尘弥漫、湖畔污染等,直接影响到生态平衡,从而破坏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增加碳排放。

3 景区低碳规划设计

曙猿湾国际旅游度假区低碳设计内容有:建筑、道路、游乐设施、园林景观设计、节能系统工程设计等。

3.1 低碳建筑设计

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就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

园区内面向小浪底库区水面,背靠山体,建筑群依山傍水,地势高低不平,基本属坡地。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环境,坡地建筑在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特殊性,其生态敏感度更强,其对生态系统的变化做出反应的可能性比平地环境大得多,如果沿袭平原地区的景区规划理论和方法、布局、结构模式、经济指标体系等,使坡地建筑难于因地制宜,适应于不同坡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出现“建设性的破坏如:盲目追求平坦开阔的效果,依赖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削平整个山头,既增加了造价,又破坏了原有的地貌,丧失了坡地建筑的特殊韵味;有的建筑为了增加用地,不惜开山填沟,改变水道,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大大增加了碳源。

该项目本着低碳建筑理念,改变原有的设计观念,最大限度的降低碳排放,构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绿色建筑。项目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尽量采用环保节能建筑材料和保温的装修材料,如:低碳保温外墙材料、玻璃幕墙、太阳能利用一体化建筑、低碳型室内外环境控制营造技术、节电节水房屋、移动木屋、节能墙体、节能电器、节能电梯、节能屋面材料等。尽量把太阳能、地源热泵、风能热泵、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用在建筑上,力争在几乎不利用人工能源的基础上,依然能够使室内能源供应达到旅游者正常生活需要。

3.2 低碳道路规划设计

景区道路建设是总体规划和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低碳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的重要的建设措施。

3.2.1 景区道路与景区建设协调规划

景区道路交通规划应以低碳为核心,以方便游人观光和环境保护为目的,应建立在景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交通规划要充分考虑景区自然地理条件、游客密度等因素,重点考虑休闲、游览、观光景点等的衔接,将各要素纳入景区道路交通覆盖范围,为游客休闲、游览、观光出行、创建便捷和谐及低碳的交通网络。

3.2.2 公共交通规划设计

因景区面积大,必须做好公共交通规划。降低碳排放,首先要解决景区交通带来的排放,而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尽量降低交通的出行,规划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不仅有利于游客浏览观光,更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促进道路交通的低碳发展。

3.2.3 步行和自行车道路规划设计

步行与自行车,有利于游客健康,低碳出行。规划适合游客的休闲生活和出行习惯的慢速道路系统,尽量提高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的连通度,促进游客低碳观光。另外,人性化的步行道路系统也有利于游客间的交往,因而在规划时要合理处理道路集散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宜人景观。

3.2.4 低碳停车空间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景区以接待房车和自驾车游客为主,车辆较多,低碳停车场建设非常重要。低碳停车方式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减少地面交通对休闲、观光活动的干扰为原则,将停车空间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低碳方法,这样可以高效利用土地和空间,在同一地点满足停车的需要又相应增加了绿化覆盖率。

3.2.5 道路照明的低碳设计

景区道路照明应为集照明、装饰和景观功能于一体的环境空间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低碳理念的实践表达。低碳理念的道路照明设计,除采用太阳能和新型节能灯,如LED外,还可采用计算机布灯模式来节约能源,在不降低照明质量前提下,使单位路面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

3.2.6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低碳设计

景区道路生态路面设计,可采用降低硬质地面的面积,截留地表径流的方法。景区干道生态路面的铺装材料可选择透水性沥青和透水性混泥土铺装,这两种铺装均具有很大比例的贯通性空隙和较强的压力承载力,景区支道生态路面的设计可选择石子直径为2.5~5 mm的砂石铺装和碎石铺装材料。这两种铺装除了具有弹性和透水性外,还具有耐磨损和防止土壤飞散等优点。另外,配合景观功能,可以修建木质生态步道。

3.3 G化景观的低碳设计

园林景观是休闲度假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曙猿湾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陆地面积33 km2,将大部分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绿色植物具有汇碳的能力,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适地适树地选择的植物品种,并进行合理配置,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有效地增加碳汇能力。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采取以下方法贯彻低碳理念。

3.3.1 低扰动的园林施工方法

园林设计的要考虑适地适树,依地形设园林景观,进行低碳节能方面,尽可能减少大规模土地改造和土方工程,从而减少运输和污染,否则,将会增加园林建设的成本,而且会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增加碳源。植物种植施工时,尽量保持原有植被,整地时尽量采用低扰动方法。

3.3.2 在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中体现低碳理念

园林设计中,水体的作用能调节气温和增加湿度,对生态系统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该将景观水体的部分加入其中。第一,设计的地址应该选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依据自然水源进行景观水体的设计,不使用自来水或者开采的地下水。第二,景观水体的利用和排放设计应该考虑到水体的情况,再选择能适应水体环境的水生植物,美化景观的同时,能够净化水体。第三,在景观设计时可以适当加入灯光、音乐等元素进行装饰,使得水体设计不再单一,更加强调设计的互动性,但应合理运用这些素材,以减少碳排放量。

3.3.3 在园林植物设计中体现低碳理念

在植物材料应用上,选择多选择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既有较强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又易于今后的管护。其次,根据植被生长季节变化,合理搭配植被,能够满足人们在不同的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植被景观,做到季相分明,四季有景可赏,同时还要注重植被的空间结构的搭配,单一结构设计会让园林的景观单调而且不利于生态的稳定性。所以在植被种类的搭配时,应该选择乔木、灌木和花草等进行合理搭配立体种植。

3.3.4 园林施工采用径流集水措施

园林施工采用径流集水措施,积蓄降雨,减少人工浇灌,节约水资源。项目区有大量的荒山需要绿化,山体绿化遇陡坡,采用鱼鳞坑整地,缓坡采用水平沟整地;平地,采用回字坑。同时,修建集水池,积蓄降水,旱时用于浇灌。

3.3.5 园林小品的低碳设计

园林小品的设计在追求观赏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到低碳环保,在小品用料的考量上,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可再生的材料进行装饰,挖掘新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地融入园林景观之中,景观灯、标识牌的电能消耗上尽量选择利用太阳能的设施。

3.4 低碳游乐设施

建设低碳、新能源、节能环保游乐项目、设备和产品。如儿童乐园设计,可考虑木制玩具,木制玩具天然环保,用可持续发展森林的树木制造,能发挥出木制玩具独有的质感。木制玩具别具风格的设计及用料,不仅给予孩子截然不同的新鲜感受,还能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还有充气游乐设备,节能又环保。

3.5 低碳系统工程设计

(1)建立光伏电站、风力发电,景区内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2)屋顶设置空气源热泵机组,利用热泵装置解决宾馆热水供应,应用水源热泵系统,提供宾馆内部的温度调节。

(3)推广应用碳足迹计算器,建立全园区的碳足迹计量系统,清楚知道每一时间段每个个体或家庭单元的碳足迹和园区内碳排放总量。建立碳汇监测站点,对各种绿地产生的碳汇进行监测和计量,通过可以控制碳源碳汇的平衡,以求达到园区内低碳、零碳或碳平衡目的。

4 结语

从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建筑、道路、游乐设施、园林景观设计、节能系统工程等方面探讨了以低碳理念规划设计“世纪曙猿复合型休闲旅游度假区”,使景区建设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也为低碳旅游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与环境。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安 超,刘昌寿.低破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0(5):48~57.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