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设围“挡”住了谁的步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景区门票给谁了 景区设围“挡”住了谁的步伐?

景区设围“挡”住了谁的步伐?

2024-07-11 1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期,梅里雪山、黄河壶口瀑布、青海湖等知名景点周边部分路段修建围墙、设置围挡,让风景区沦为“封景区”,引发业内关注与热议。

自然景区修建围墙、设置围挡是否合法合理?倒逼游客买门票入景区,长此以往,这笔账真的划算吗?当下的景区该如何摆脱门票经济?

律师:要设置应先报备

今年“五一”节前,一名网友发布视频反映黄河壶口瀑布陕西一侧的公路旁有较高的围墙,山西一侧也有围挡物,该网友称:“修了围墙不让看瀑布,花100元买门票才能看。”

不久前,一位旅游博主曾发布视频,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金沙江大湾观景台附近的214国道旁,因修建着围墙导致游客无法在公路边欣赏景观,只能买门票后前往景区修建的观景平台游览,214国道途经的飞来寺观景平台附近也有类似情况。

除了上述景点,近来,梅里雪山、青海湖等陆续被曝修建围挡、阻挡游客观赏景区风景。这类现象引发了网友的不满,纷纷发出“凭什么”“根据何在”“吃相难看”等质疑。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圣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自然景区并不是私人财产,自然景区修建围墙、设置围挡于法无据。即使确有必要对自然景区修建围墙、设置围挡,也应当依法向相关部门申报审批或备案。”他表示,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条“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第七条“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新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相协调”之规定,风景名胜区是具有观赏、文化价值,可供人们游览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李圣进一步指出,设置景区的目的在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自然景区擅自修建围墙、设置围挡的行为并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其行为根本上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二条“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保护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规定,即使景区确实需要修改,也应当根据需要修改的情况,依法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或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景区修建围墙、设置围挡的做法极其不合理。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了游客的观赏权利和自由,剥夺了他们在景区周边欣赏美景的机会。这种封闭性的做法暴露了景区管理者对游客的不尊重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此举没有法律依据,是一种对游客权益的无视和滥用管理权力的行为。

算“大账”:并不划算

由于设置围挡一事导致舆论发酵后,部分景点陆续进行了回应。

黄河壶口瀑布两侧围挡被曝光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文旅局回应媒体称,壶口瀑布附近公路较窄,游客停车赏景容易导致堵车,修建围墙是为了保证游客安全。而山西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也介绍,壶口瀑布山西侧的围挡物不会影响观看瀑布,只是为了保证安全。

不久前,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文旅局也回应了媒体,表示由于当地经济条件不好,委托德钦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对景点进行日常经营和维护,把旅游收益反哺发放给村民。随着旅游环境发展,景点可能会“扩大化”,慢慢取消围挡,将来游客或无需前往观景平台付费即可赏景。

然而,广大网友对此并不买账,仍坚持认为这些围挡是景区为了促销门票而使用的“小手段”。

据记者了解,暑期来临前,部分景区已开始拆墙行为。比如,黄河壶口瀑布陕西一侧的围墙被拆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则早在6月26日就发布公告称,将诚恳抓好整改工作,金沙江大湾、飞来寺两个景点免费开放等。

给自然景区私设围挡的行为无异于竭泽而渔。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景区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但从长线来说是不划算的。短时间内的确能通过围挡、票中票这种隐性消费促进营收,但游客体验必然下降、口碑也会有所下滑,因而影响其后续获客能力。

“景区为了经济利益考虑而设置围墙、收门票的做法确实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从长远来看,过度商业化可能会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口碑,进而影响景区的持续发展。

既要拆除围挡

更要拆除落后的门票思维

实际上,破除景区门票经济早已是业内的老话题,切实降低偏高景区门票价格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

国家发改委早在2018年就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要求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并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关于开展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回头看”工作,确保偏高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切实降低,配套服务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景区价格行为进一步规范,中秋、国庆期间景区门票及配套服务价格平稳有序。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更是提出,鼓励制定实施旅游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票打折等补助政策。

其实,国内也有不少景区陆续踏上了“去门票化”的转型之路。早在2002年浙江省杭州西湖景区就取消了门票,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免费开放的西湖吸引了更多海内外游客,同时也延长了游客在杭州的停留时间,带来了更多的消费,为杭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产生的旅游收入大大超过了西湖在门票上的损失;2022年,海南省三亚鹿回头风景区、大小洞天旅游区陆续免费向公众开放;作为海南省最知名的景区之一,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于今年6月1日起面向国内外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三亚市副市长黄兴武表示,三亚逐步拆除国有景区“门票围墙”,并以此为契机,优化国有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大力开发多样化、普惠化、均等化的旅游消费产品,积极拓展旅游消费空间,推动形成发展全域旅游新格局。

此外,国内其他知名景区也在近年来陆续推出限时、限客群免门票,比如为了招揽学生客群,各大景区纷纷推出针对性的门票减免政策,6月16日—8月31日,贵州省遵义市94家A级景区推出面向全国在校中小学生、在校大学生的景区门票免费优惠;7月至8月,全国在校大中小学生(不含研究生)可凭学生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免费游览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大明寺、个园等21家收费景区等。

尽管不少景点已经开始去门票化,但仍有不少景区指望“圈地收钱”,大搞门票经济。该如何破解这道顽疾?

“摆脱门票经济的重要一步是多元化收入来源。”张雪峰认为,景区可以通过开发特色商品、提供特色餐饮等增值服务来增加其它收入渠道。同时,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旅游与农业、手工艺等产业融合,也可以为景区创造更多经济收益。另外,加强与其他景区的联动推广,合理安排旅游线路,也有助于降低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最重要的是,景区应注重提升游客体验,提供高质量服务,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来访。”张雪峰说。

安光勇则建议,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督促景区转变发展思路,实现可持续的旅游业发展。而设置围挡这一行为,最终会打击大众的消费积极性,甚至会影响整个旅游业。

“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以优质服务赢得口碑;另一方面,就是开源,即增加消费的场景、促进二次消费。”王鹏坦言,要用多元化的方式和优质服务让游客愿意花钱,而不是简单利用围挡提高收费。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