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扩员,是否意味着有更多的潜在矛盾需要管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普京说的很好的一句话 上合扩员,是否意味着有更多的潜在矛盾需要管控?

上合扩员,是否意味着有更多的潜在矛盾需要管控?

#上合扩员,是否意味着有更多的潜在矛盾需要管控?|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记得当时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印度领导人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大意是印度加入上合以后,解决中印关系问题又多了一个新的平台。“平台”这两个字,对我是有启发的。比如,有好几次因为中印边境形势紧张,两国国防部长、外交部长见面很不容易,但通过上合组织国防、外交部长会议,两国部长不但见面握手,还能举行会谈。这其中俄罗斯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还有一个专门的机制,叫做中俄印三国机制。像这几年来中印边境发生的洞朗事件、印度无人机事件、加勒万河谷冲突等,基本都通过这一机制实现中印高级别会晤。

所以,上合组织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上合本身也不排外;有时候一些问题通过双边很难解决,那么可以借助上合这个平台来缓和、调解,比如中印、印巴、中亚国家之间的矛盾等等,前两者主要涉及边界,后者则是飞地、水电能源等矛盾。

上合组织的进一步扩大,可以先发展一些跟现有成员国矛盾相对比较少的国家。这次刚刚加入的伊朗,实际上主要是跟以色列的矛盾,跟中俄印及中亚地区的关系都还不错。下一步的扩员方向,可能重点是海湾国家。

其实,伊朗加入上合,也是一波三折。2010年,时任伊朗总统的内贾德到访上海,他对上合组织不能接受伊朗感到很生气。但当时理由很简单,伊朗是被联合国制裁的国家。上合组织有一条规定,就是联合国制裁下的国家不能加入上合。到了2016年“伊核协议”达成以后,联合国取消对伊朗的制裁;但后来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所以伊朗现在遭受的制裁是美国发起的单边制裁。这种情况下,上合组织发展伊朗成为成员国并不存在规则上的限制。

同样的,俄罗斯现在也不是受联合国制裁,联合国是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但制裁是美西方和北约的对俄制裁。所以,像白俄罗斯,目前没有制裁问题,之后加入上合应该就比较顺利。

其实,以色列已经两次要求加入上合组织,但现在看来恐怕就很困难了。中俄印和中亚国家跟以色列关系都不错,但现在伊朗加入之后,肯定反对以色列进来,这一组矛盾目前是难以撮合的。最近,外媒传出消息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想要访问中国,其实他是希望中国能够帮忙解决以色列与沙特的关系,并不奢求中国帮忙解决和伊朗的关系。

上合扩员的最大意义,首先是增大了体量,无论从是人口、市场、面积,还是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上合组织潜力很大。第二,新增了平台。不过,现在各界一直在积极推动的上合经贸合作,进展不大,主要也是因为成员国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

观察者网:今年印度是上合组织的轮值主席国,7月4日的上合组织首脑峰会以线上视频方式举行。其实印度近期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也很引人耳目,莫迪访美期间的高规格待遇及两国签署联合声明,一定程度上让外界认为印度倒向美国一边;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中国和俄乌问题,但今后印度恐怕难以在美方压力下回避。所以,如何怎么看待俄印关系的变化趋势,中国在此过程中是否会遭到波及?

潘光:最近确实有很多人认为印度倒向美国,对此我是持保留意见的。我个人认为,印度没有倒向美国,它在很多问题上仍然跟美国保持距离。

从历史上来看,印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跟南斯拉夫的铁托、埃及的纳赛尔等领导人共同发起,所以印度一直提倡反对结盟,这是印度对外政策的传统。至少目前它不会明确倒向某个国家。

另一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战争,印度虽然没有参加对俄制裁,但也不得不跟俄罗斯稍微拉开一点距离。这背后不仅有美国因素,还有欧洲因素。

至少现在印度没有明确表示倒向某一方,它始终坚持“脚踏两条船”,或者说的好听一点就是不结盟。即便印度积极参加“四国机制”,也没有结盟意向,更不要说“亚洲小北约”。其实印度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关系变得密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印关系紧张,希望通过“合纵连横”牵制中国。

所以今年印度主办上合峰会,采用了一个很讨巧的办法——线上视频方式,以避免现场的尴尬和矛盾。

但今年印度还是G20峰会的主办国,相信G20不会采用线上方式,所以到时还是会面对不少问题。

比如,首先普京会不会出席峰会。以我的估计,普京应该不会亲自出席,因为G20峰会有很多美西方国家参会;但俄方肯定会派出重要代表参加,参照去年巴厘岛峰会的模式,比如由拉夫罗夫外长出席会议,或者也可以派总理米舒斯京。

无论如何G20峰会是一个很好的外交场合,俄罗斯不会放弃这个联络关系的机会。如果在会场边能跟美国、法国或德国的领导人或代表说几句话或是喝杯咖啡等等,对俄罗斯来说都是重要外交进展甚至突破。但现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看得很严,这种突破有一定难度。

峰会期间,俄乌议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除了西方国家之外,G20里面的非西方国家也占将近一半,中国、印尼、印度、土耳其等等都可以在俄乌问题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所以,我认为俄印关系未来不会出现大变化。印度在能源、武器等方面,离不开俄罗斯,这是从苏联时期就一直持续下来的传统。其实早年在中印之间,苏联是站在印度一边的,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苏联靠向印度,当时中国很愤怒,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你怎么支持印度?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印度也明显站在苏联这边。

未来俄印关系会不会出现变化,要看乌克兰战争的发展情况,印度一直在观察形势,它现在不会参加对俄制裁,也不会公开谴责俄罗斯,但形势发展对它不利,关键是俄罗斯国内会不会出现动乱,印度也会根据现实状况权衡利弊、调整立场。以最近的瓦格纳事件为例,即便是跟美西方保持距离、不参与对俄制裁的国家,也在密切观察局势,如果俄罗斯内部支撑不住,就会比较麻烦,其实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况且国内有一拨人的观点就是不要跟俄罗斯靠太近。

目前来看,俄乌问题在上合峰会应该会尽量避免提及,但到了G20峰会上美西方一定会谈。

印度新德里街头的G20峰会标识牌。图自AP

印度新德里街头的G20峰会标识牌。图自AP

观察者网:不过,现在有一点值得怀疑的是,因为俄罗斯处于战争中,自身武器供应不足,恐怕不一定能满足印度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印度过去也一直希望从美国购买先进武器,比如F35战机等,同时美国现在也希望拉拢印度,某种程度上美印互有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对俄立场会受到影响吗?或者如您所说,印度表面上奉行不结盟,但在台面下会有一些基于现实主义的选择?

潘光:不能说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现在印度对俄罗斯的依靠不仅仅是购买武器,还有武器配套的问题;它有太多的俄制武器,需要维修养护、零部件供应等,这一点上短期内离不开俄罗斯。当然,印度也向美国、德国等其他国家购买武器,但目前总体还有百分之六七十是俄制武器。

另外,虽然莫迪这次访美的规格很高,但双方还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美国民主党谴责印度国内的宗教、人权问题,这个想法并没有改变。早在2005年,由于当时莫迪所管理的古吉拉特邦未能妥善处理暴乱事件,被谴责“严重侵犯宗教自由”,莫迪被美国禁止入境将近10年,一直到2015年以后,这种境况才有所改善。

现在美国纯粹是战略考虑,为了拉拢印度围堵中国以及参加对俄制裁,所以这次给了莫迪一些荣誉性的待遇。

反之,印度也有些“心猿意马”,它现在象征性地参加美国提出的印太框架,但这些框架本身还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同时,印度还不会抛弃“不结盟”的这面旗子,至少与美西方、俄罗斯都保持关系,没有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即使跟中国关系不好,但中印也还同在上合组织内,而且经贸关系密切。

所以,总的来说,印度目前没有结盟的打算,结盟对它也没有好处,它现在的算盘就是跟各方面都想做生意、哪里都想捞点好处,拉拢一些国家支持自己对付中国。

观察者网:您前面提到G20了,今年印度是“双主场”,除了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新德里峰会之后,相信9月的G20新德里峰会是重头。首先外界肯定关心的是各国领导人是否全部出席会议,尤其是鉴于最近俄罗斯国内的短暂动荡,普京会不会现身新德里;其次,中印关系紧张,中国是否会“冷落”印度,还是借着G20峰会中印关系有所突破?您如何看待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对于俄罗斯政局的稳定性,无论是上合等国际还是区域内各国、包括中国在内,有预案吗?

潘光:其实,除了这两场峰会之外,已经摆在日程上的元首级峰会还包括8月下旬的南非金砖峰会和11月的旧金山APEC峰会。

我觉得无论如何大家都不会放弃参加会议的机会,但元首是否出席就要看具体安排了。就像前面讲的,普京大概率不会出席G20新德里峰会,但去不去约翰内斯堡参加金砖峰会,目前还不好说。

今年6月,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等非洲六国元首组和平代表团访问俄乌,应该讨论到普京是否出席峰会的问题。此前,国际刑事法院以俄罗斯对乌发起战争为由,发布对俄总统普京的逮捕令,而南非作为国际刑事法院成员,法理上有义务执行逮捕令。这是普京出席金砖峰会的很大麻烦。南非政府表示正在考虑可能的法律选项,前段时间南非外交部发布峰会期间外交豁免权公报,特意声明这是例行公事,不是专门针对普京。不过,有法律人士认为,外交豁免权对南非国内或国际刑事法院义务不适用。

6月17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举行会谈,双方就金砖国家发展等话题进行沟通。图自俄总统府网站

6月17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举行会谈,双方就金砖国家发展等话题进行沟通。图自俄总统府网站

关于中方领导人的参会情况,需要考虑几个可能的情况,比如G20峰会,那么东道主印度的表现就很关键,如果这段时间中印关系紧张,那么中国可能会“冷落”一下印度;再比如APEC峰会,如果习主席出席会议,是否会连带访美行程等等;毕竟拜登上台后,中美之间的元首级访问尚未进行,所以这也是目前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

至于针对俄罗斯内部问题的预案,说实话即使有,也是中央的决策。但我们能够清楚看到的是,目前国内学术界、舆论圈的两派意见已经很明显了,一派是呼吁尽快跟俄罗斯拉开距离,另一派则是继续坚决支持俄罗斯。

其实,这种观点分歧从俄乌战争爆发那一刻起,就非常激烈,甚至包括前外交人员、知名学者等都公开批评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我记得当时去参加活动时碰到美国驻沪总领事,对方直接问我怎么看这些不同意见。我说,这些说法代表了中国国内不同的观点。

但在我们国内占主导意见的是维护中俄友好,劝和促谈;不过即使持有这种观点的一派也已明确表示,不支持入俄公投,不支持吞并克里米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