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少女小圆 剧场版【新篇】叛逆的物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晓美焰为什么会变成魔女 《魔法少女小圆 剧场版【新篇】叛逆的物语》

《魔法少女小圆 剧场版【新篇】叛逆的物语》

2024-07-09 16: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周四趁着《魔法少女小圆》TV版完结十周年,撰写了一篇专栏,详尽地去分析《小圆》这部作品在叙事上的优秀之处,以及一个我所认为的《小圆》的核心冲突与主题。

但是,就如同我在专栏中所提及的那样,该专栏只专注于TV版,对于其续作剧场版《叛逆的物语》,我并没有进行非常深入地讨论。之所以切分开来,主要是因为TV版本身的故事就已经足够完整,如果把续作的讨论也涵盖进去,那也只会破坏文章本身的连贯性;再加上上篇专栏所花费的篇幅也已经足够长,所以最后就决定把续作剧场版的内容分割出来,单独地去进行分析与讨论。

我相信看过这部《叛逆的物语》的人,都会认可它是一部好作品;唯一的分歧在于,到底它的优秀,是超越了TV版,还是持平,又或是不如?

以理性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算是持平的。这部剧场版在叙事上,其实并没有TV版来得那么犀利、完美;但是在制作上、情绪上,都超过了TV版能够带来的体验。所以这样一加一减,对我来说就是维持在相同的水准之上。

但是,要为一部堪称神作的作品谱写续作,还能够维持在相等的高度,我认为就已经非常的了不起了;毕竟,续作拉胯的好作品,真的不在少数。

那么,到底这部剧场版在叙事上哪里做得不够TV版好?这个问题又是如何被消解的,以至于它的故事能够让人产生更强烈的共鸣?这部续作剧场版的核心主题又是什么,与TV版的差别又在哪里?这些,就是我这篇专栏想要仔细和大家聊聊的问题了。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注:这篇专栏也会有比较严重的剧透,还没看过本作的朋友,还请自行斟酌。

设定不够扎实的反转与揭示

虽然我在开头提到剧场版的叙事不如TV版那么完美,但事实上,TV版中叙事上的优秀之处,其实大多都是有继承到剧场版之中的。

也就是说,我虽然觉得剧场版的叙事有瑕疵,但这也已经是比较鸡蛋里挑骨头的挑刺了,并非是说剧场版的叙事就真的不行;甚至恰恰相反,如果我们不去做任何的比较的话,剧场版的叙事也绝对算得上极为优秀的级别。

举例来说,剧场版刚开篇的剧情设计,其实就和TV版前三集的设计思路是几乎一致的。同样都是以光明的主旋律中,夹杂黑暗的、令人细思恐极的、让人产生悬念与怀疑的元素,去让人在这顺遂的剧情之中,感受到一丝不安定。两者也都同样地在这段情节的最后,给出一个明确的转折,告诉观众:这个故事的主色调,并非光明,而是黑暗。

而这样的设计,都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反转为基础,去让观众在震撼之余,也能够迅速地捕捉到故事的核心基调,并快速地沉浸到故事之中。

另一个非常厉害的情节设计,是在剧情的中期,当故事步入黑暗基调之后,冲突的对象不断被转移的设计。

这有一点像TV版中,“对手”角色在故事中经历了好几次转移一样;在剧场版中,“对手”也从最一开始的梦魇、到中期晓美焰察觉异样之后,所怀疑的蓓蓓、再到沙耶香、再到自己、再到丘比、再最后轮到小圆身上。

每一次冲突对象的转移,都是一次剧情上的重大转折;而在剧情中后期采用如此大量的反转,观众的体验就像是坐上了更高速的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惊喜不断。

尤其是前几个冲突的转移,也就是从察觉到异样开始,一直到发现自己就是那个造成这一切的魔女的这个过程,间中每一次的揭示,都紧密的与TV版所架构好的设定相关。这样一系列对于已有设定的充分利用,绝对是这过程中的每一环推理,能够像现在这样征服观众,让观众能发自肺腑地发出赞叹,的关键理由了。

但是,随着TV版设定的完全利用,以及反转力度的不断加剧,再加上剧场版自身在前期并没有花费太多笔墨去详尽地搭建新的设定,使得剧场版后期两处重大的转折,反倒缺乏了比较扎实的根基,理性的观感反而不如前者来得强烈。

这两处转折,一个是当冲突转移到丘比身上,所揭示的隔离观测;一个是在故事的最后,晓美焰成魔的这段剧情。

我们先来聊丘比隔离观测的这段剧情。

这段情节中试图解释的内容其实特别多,包括了“如何在圆环之理的法则下形成魔女”、“如何在隔绝外界的情况下依旧诱捕外人”、“不存在的小圆如何存在于梦境世界(魔女结界)中”等等。

也因此,作品在此所花费的篇幅,是巨大的;它所提供的信息量,也自然是海量的。

我们可以拿这段剧情的信息密度去对标TV版中信息最大的两段剧情:第九集宇宙能量问题的揭示,以及第十一集与历史结合的揭示。TV版在这两段剧情中,给出的篇幅大约都是4分钟左右;但这次丘比隔离观测的剧情,占据了约7分钟左右,约等于前两者之和,由此可见这段剧情的信息量之多。

但是,超量的信息释出,不代表观众就一定能够完全地接收;甚至很多时候,这样高密度的信息量释出,它所带来的,会是观众的思考速度会跟不上这些信息,进而导致观众无从消化,反而促使观众根本无法理解这段剧情里所想要构建的设定。尤其,像本段剧情那样逻辑环环相扣的设定,哪怕只有一秒钟的失焦,后面所有的内容就可以用对牛弹琴来形容了。

换言之,相较起TV版那已经足够爆炸的信息量,这段剧情的信息密度显然超过,甚至超标了;这就导致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在电影院内观看,无法使用暂停键的观众,很难一次性接收并处理这段剧情,进而导致这段剧情所带来的效果与体验,其实并没有特别好。

再者,虽说现有的剧情信息量已经足够多,甚至多到观众很难正常消化;但即便是看懂了这段剧情的逻辑与细节,也不难发现它还是没有解决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丘比究竟是如何规避圆环之理——这个宇宙法则的干涉的。

为什么会说这个问题关键?

这是因为,剧场版中丘比想要隔绝圆环之理的做法,显然与“圆环之理作为世界的法则”这个设定有着本质的冲突;因此,它所需要承担的论证义务,也就变得更大了。

可是很遗憾的,在这段剧情的揭示中,它并没后很好地把设定背后的机理给完整地交代出来。虽然,作为观众的我们,还是能够透过脑补丘比种族的强大实力,还有这套隔离装置的一些特殊设计,去判断它的可行性;但是,如果一个设定多少需要观众自行的脑补才得以完整,那它本身在设定上,自然就没有那么严丝合缝、无懈可击了。

如果说丘比隔离观测的这段剧情,问题出在信息量过大以及关键设定的交代不完整;那晓美焰成魔的这段剧情,就更加直接地规避掉其中繁琐的细节交代了。

实际上,TV版中与晓美焰成魔相对应的小圆成神,作品其实也几乎没有给出多少细节上的交代,就让小圆成功地成神了;而之所以在TV版中这样的设计一点都不突兀,是源自于作品前期大量设定的铺垫所积累的结果。

但是,晓美焰成魔的桥段,作品其实在设定上是没有进行多少铺垫的;我们既不知道晓美焰为什么有成魔的能力,也不知道为什么仅凭一个魔女之力,就能够抗衡圆环之理的力量,对之后出现的黑暗宝玉的设定更是一无所知。

而当作品没有给出详实的前提作为铺垫,剧情的当下又不做过多的解释的时候,那这段“超展开”的剧情,自然也就显得更加牵强,甚至有那么一点点“吃书”的感觉在。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认为在叙事上,剧场版其实没有TV版来得那么完美的理由了。

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源自于剧场版想要在TV版那已经足够震撼的反转的基础上,建构出让人更难以预料的转折所导致的。毕竟,TV版的这些设定与结局,本就非常自洽与完整;想要从这个完整的故事之中,找出一丝缝隙,去凿出一条新的道路,去呈现出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本来就比起TV版那更有余裕的空间,来得困难得多。

所以,即便叙事上有更明显的瑕疵,但这样的尝试,我依旧是非常尊敬的。

就更别说作品虽然有着这样的问题,但是它依旧透过别的方式,去弥补它在观感上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对于部分观众而言,这样的取舍,反而是更加高明的。

堪称艺术品的情感烘托

看完前一段的部分观众,或许会不那么认同我的观点;尤其是对于晓美焰成魔这块,会觉得根本没我说的那样糟,甚至很可能恰恰相反,晓美焰的成魔之路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不会感到牵强,甚至还会觉得比起TV版中的小圆成神,来得更加震撼、更加感人。

对于这个观点,我也是认可的;事实上,对我个人来说,晓美焰的成魔的确也带给我更大的震撼与感动。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段剧情即便在设定上铺垫不足,也还依旧能够被大家如此接受与认可,甚至对其有着更为强大的共情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虽然有着设定铺垫不足的问题,它在情感上的铺垫,却是极其扎实的。

所以,作品比起提供冷冰冰的设定,它在剧场版所着重刻画的,是晓美焰的情绪与动机。当这个关键角色有着满溢出来的情绪,有着无坚不摧的动机,作为观众的我们,自然在情感上,就更能接受这样的剧情展开了。

而顺延这个思路向下挖掘,我们就不难发现,剧场版和TV版最本质的叙事差别,其实在于主角的定位设计。

TV版如同我上篇专栏所说的,它不断地改变着故事的主角,让小圆在TV版中的大多数时间都作为一切事件的见证者、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这样的叙事所带来的好处有很多,我也在上篇专栏中一一说明了;但是却也不能否认,这样的叙事方式,其实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其中影响最大的,我认为是对小圆这个角色的塑造本身,变得相对单薄了。

因为不是魔法少女,小圆在故事中绝大部分时候,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朋友受苦,自己却只能陷入无奈、悲伤、迷茫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直到最后,她找出能够突破一切的方法的刹那,她之前的所有反思,以及作品最初对她那良善的形象塑造,才瞬间变得富有意义。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得承认,小圆的故事本身,比起其他魔法少女而言,其实是没有那么巨大的起伏的、是相对客观的、是相对疏离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文章的末尾提到:作品这样的叙事方针,这种以故事主题去设计的冲突与剧情,会是去生活化的、不接地气的、且远离我们常人所能感知的。

因此,在TV版中,虽然这个故事极其工整,这个主题也表现得非常深刻;但是,确实也会有一小部分观众,就是对这样一个冰冷的叙事方式,而感到无感,而无法被打动。

反观剧场版,它的主角定位就非常明确,就是以晓美焰的视角出发所讲述的故事。

晓美焰这个角色,比起小圆来说,来得更加主动、积极、果断,这就让以她为主的这个故事,本身就饱含了非常丰富的个人色彩,而非小圆那样的客观与疏离。

随着晓美焰的视角,我们自然也能够清晰地感受着她的内心想法,自然能够在故事的过程中,理解小圆对她来说的意义。无论是对亵渎圆环之理的魔女的义愤、对自己无法拯救小圆的懊悔、对丘比妄想再次控制小圆的狂怒、还是对自己是否要接受小圆的救赎,所产生的纠结与矛盾,这一切围绕着小圆这一个人所产生出来的情绪,深刻的烙印在我们的内心之中;我们也自然对晓美焰这个角色,有着更高的共情。

而回到最初的问题,已经沦陷在焰的情感的我们,在这部剧场版中,又怎么可能会以理性的角度去评判背后的剧情逻辑呢?

也就是说,作品透过主观视角的叙事,以及足够强大的情感烘托,让我们观众轻易地代入到这个角色身上,让我们在故事的后期,会很自然地站在焰的视角上,认可她最后的这个决定。

当然,不只是主观视角的叙事有所帮助,剧场版还有一个我认为神来一笔的设定,那就是让半成品魔女的晓美焰,活在她自己所创造出来的魔女结界之中。

而实际上,这个魔女结界,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晓美焰的内心世界的写照。换言之,在这个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晓美焰当下情绪的直观映射;作品也就能过透过这个设定,更加明目张胆地在背景美术上,做出更加大胆的设计与巧思出来。

也是因为这样,作品到了中期,晓美焰察觉到异样之后,整个背景美术也随之越发怪异,不安定的要素与细节也在不断增多,整个故事也随着这些躁动的氛围,直观的把晓美焰心中的焦躁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精彩的一段,也是这个故事最关键的一处剧情,我认为莫过于焰和小圆的那段对话:透过失去记忆的小圆之口,说出她本人对于成神的不情愿。

“对你来说,那也是痛苦到忍受不了的事?”

这个表达,让晓美焰终于清楚地意识到,小圆这无私的大爱,其实就是建立在她的牺牲之上的;这牺牲的,不仅仅是小圆个人的存在,还是小圆也同样珍视的,与家人、与朋友之间的爱。这一瞬间,晓美焰对于自己当初无法拯救小圆,产生了极大地懊悔;而这段剧情,也成为了她在最后之所以选择成魔,最重要的导火索。

而当这个懊悔涌上心头的瞬间,整个背景里的花田,都从灿烂雪白的绽放,刹那变得暗淡,并转瞬枯萎,象征着希望的光芒,也在那之后逐渐散去。这一连串的画面表现,直观地将焰当下的情绪,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作品中这样利用背景来烘托情绪的例子,其实还有非常多,这里也就不逐一举例。也正是因为这样微妙的对应关系,剧场版比起TV版,其实有着更多的细节能够去进行考究与分析。

而这个透过整个世界去呈现情绪的构思,更是堪称浪漫至极。

所以对我来说,本作这样以情感作为主要线索的叙事思路,搭配上这样强大的美术、更加精致的制作、依旧相称的配乐、以及感染力十足的配音,绝对能够弥补它在设定逻辑上所带来的叙事缺陷;甚至,这样的演出效果所带来的观感体验,比起更强调叙事工整的TV版,或许会来得更加惊艳吧。

而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剧场版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会更像是一件艺术品的理由吧!

极端且自私的爱所带来的叛逆

最后,我们再来简单地聊一聊本作的核心主题吧!

在TV版中,作品的核心冲突,设置在极端功利主义所带来的压倒性绝望,以及以小圆作为希望象征的人文关怀之间。

当故事来到了剧场版,当我们以晓美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切之后,对她来说,她根本就不关心这个如此遥远的命题;她在意的,就只有小圆一个人,仅此而已。

而透过晓美焰这个角色,我们其实也不难看出,她所象征的,就是那被称为“恶魔”一般的,极端且自私的爱。

得到了这个象征意义之后,我们可以去比照剧场版中所着重描绘的两个冲突,并以此得出作品所想要表现的两个主题探讨。

与丘比之间的冲突,代表着极端的功利主义、极端的理性,与极端的爱、极端的感性,两者之间的对立。

与小圆之间的冲突,则代表着无私的博爱,与自私的欲望,两者之间的对立。

我们先来聊与丘比之间的冲突。

在TV版的结局里,小圆通过自我牺牲,架构了新的世界法则,阻止魔女的诞生,以此来阻绝丘比去利用少女的情感,让那极端功利主义所能够带来的绝望,一定程度上被断绝开来了。而这样的做法,虽然并没有从根源上斩断绝望,却让希望与绝望之间,达至一个相对可控的平衡;让爱与希望,不会成为空谈。

但是,丘比一族依旧存在,它们所奉行的极端功利主义,依旧主导着它们的举止。所以,他们才会在剧场版中,试图验证圆环之理的存在,并在证实之后,企图更进一步的加以利用。

也就是说,即便是小圆所代表的人文关怀,到最后也动摇不了丘比的理念,而圆环之理所带来的这个平衡,也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丘比的极端功利,所利用、所打破。

因此,作品在这里用晓美焰这个角色,去代表着比起小圆的人文关怀来得更加激进的极端感性,并以此来和丘比为代表的极端功利主义(又或者说极端理性),去进行对立。

从剧场版的结局的表面来看,这场冲突对立的胜利者,是晓美焰,以及她所代表的极端感性;但我认为,作品真正的目的,并非想要倡导晓美焰所具备的这份极端。

作品之所以要谱写这段冲突,并为之给出一个真正的胜负,而非TV版中的“平局”,我认为目的其实是在于表达“只有极端,才能够战胜极端”,的这个想法。

也就是在剧场版中,作品透过这样的处理,变相地承认了TV版中那温和的道路,其实无法撼动在极端状态下的敌人;中庸之道,在真正的冲突里,很可能只是一种未加验证的天真与理想,根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所以,剧场版的第一个核心主题,我认为就是透过两个极端之间的冲突,去对TV版那堪称奇迹的希望,所进行的一次检讨。

当然,前面这个核心主题,依旧是一个过于抽象且过于疏远的内核。

这部作品真正打动我们的,我认为更多的还是焰与小圆之间,那自私与无私之间的冲突吧!

这个冲突的背后,真正在质问的,是爱的价值与意义,到底应该建立在对所有人无私的奉献之上,还是应该重视其中那独有且自私的欲望。

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对错之分,甚至在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两者共有的。但,如果一定要争个对错,一定要去划分爱的定义的话,我认为作为人类的我们,还是更多的会偏向于后者。

毕竟,作为人类,爱一个人已经那么困难,我们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余力,去怜爱众人呢?而如果把这个爱理解为爱情,又有哪个人会乐意,将自己的这份爱,去与他人共享呢?

归根结底,我们人类,就是自私的。

在剧场版中,在焰得知了小圆也不忍牺牲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的时候,她做出了最后一定要“拯救”小圆的这个决定。

哪怕这个决定,并不正确;哪怕这个决定,会削弱圆环之理的力量,造成其他魔法少女无法得到救赎;哪怕这个决定,丝毫不顾及小圆真正的想法与感受;哪怕这个决定,会让自己变成恶魔;但,只要这么做,能够换来小圆的幸福与快乐,能够让小圆不再遭受到任何伤害,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神爱世人,但恶魔爱神”焰对小圆的爱,是她不惜选择叛逆,不惜成为恶魔,也要追求的。这是一份,极为浪漫,也极为浩大,的爱与追求。

而我想,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比起TV版最后的小圆成神,剧场版的这个自私至极的结局,却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让更多人与之共情的理由了吧!

《魔法少女小圆》的TV版,是一部堪称完美的“神作”。

剧场版则试图在这完美之上,开拓出新的道路,这本身就是极其困难的。实际上,这样的尝试,也确实为剧场版中带来了更加明显的叙事瑕疵,让这部作品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其实是略微比不过TV版的工整程度的;但是,剧场版不惜留下这样的瑕疵,也要换来的情感上的强烈描写与烘托,它所带来的共鸣,我认为也早已弥补那个瑕疵所带来的观感影响了。

而能够为一部堪称“神作”的作品,成功地开辟出新的道路,并讲述了一个在主题价值上,也丝毫不亚于前作的故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能够成为新的巨人,这不是一件值得我们去赞叹与尊重的事情吗?

所以,如果用相对客观的视角,去分别看待TV版和剧场版,我会对两部作品给出相同的分数;但是,考虑到续作编写的难度,情感上,我可能也会私心认为剧场版的表现要略好于TV版吧!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对你来说,这部剧场版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简单评分:9.6/10

ps:虽然我对本作结局的处理,给出了我的见解;但是说白了,从晓美焰最后那疲惫的身姿来看,作品其实也并非想要坐实晓美焰的“胜利”,显然后续还有更多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我当初在看完这部剧场版的时候,就觉得理应还有续作;只是等了那么多年都没有下文,我也逐渐地放弃了这个想法。而就在上周,续作《沃普尔吉斯的回天》也正式公开了,真的让人欣喜若狂。

但这里也还是要提醒,《叛逆的物语》要突破TV版的完美就已经足够困难,这部续作若想在两座巨人的肩膀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能否重回前两部作品的辉煌与高光,我们还必须冷静地去看待。

ps2:本作的配乐也一如既往的优秀;其中ED“君の銀の庭”真的强无敌,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主题曲之一,这里分享: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特别感谢大家在上篇专栏中的支持,如果喜欢的话也希望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同样的,本篇专栏着重讨论的,是剧场版的叙事与冲突所勾勒出来的主题,而这也只是分析作品的其中一个维度;如果你有更多想要分享的视角与看法,也欢迎到留言区中进行讨论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