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苦主”晏子的交锋,“仁者”与“智者”的生平较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晏子与景公 孔子与“苦主”晏子的交锋,“仁者”与“智者”的生平较量

孔子与“苦主”晏子的交锋,“仁者”与“智者”的生平较量

2023-10-29 08: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齐景公听说孔子来了,热情召见并请教他为政之道。孔子正值年富力量,思想体系已趋成熟,他给出的答案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对他赞许道:“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意思是现在天下大乱,“下克上”到处发生,如果不保持好等级关系,上下错乱,我这做国君的弄不好都会没饭吃。

当时齐国也存在贵族势力不断膨胀的趋势,孔子的建议无疑是切中时弊,说到了齐景公心里。

齐景公考虑重用孔子,准备把尼谿的土地封赐给他,“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有心封他为齐国的世袭贵族,留下来辅佐自己。

在《吕氏春秋》中的说法有些出入,说“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赐的土地是廪丘,而孔子推辞掉了。

不管怎么说,齐景公想用孔子,并赐给他土地。这是孔子仕途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孔子差一点成为齐国的重臣。

但这个时候,齐国三朝元老晏子出来说话了,他旗帜鲜明的反对重用孔子。他说:

“儒士凭借能说会道不遵法度,倨傲自负难以驾驭,崇尚厚葬不通世俗,到处游说求官不懂得忠诚。自从贤能的人士消亡,周室衰微已久,礼乐颇有缺失。孔子这人喜欢繁文缛节,不知道变通,他这一套早已过时,跟齐国风气格格不入,不能用来治理国家。”

晏子在齐国有深厚的影响力,何况他说的也有些道理(也有诡辩成分),齐景公对晏子的话当然要听了。

这之后,齐景公对孔子虽然还是以礼相待,但已经不再探讨请教治国理政的问题了。

后来为了不耽误孔子的前途,景公索性对他说:“我不能像鲁国对待季氏那样的规格对待你。”相当于收回了原来的承诺。

“我已经老了,不能用你了。”话已经讲得明明白白,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

此时的孔子也听说齐国贵族有人要谋害他。由于孔子不停游说景公强化君权,必然触犯了齐国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千方百计阻止孔子执政,并放出风声,威胁要杀掉孔子。

在这种不利态势下,孔子只有卷铺盖走人,回到了鲁国。

可见,在孔子一生不得志的人生经历中,晏子其实是他最大的绊脚石,在他年富力量的35岁之时,将他在齐国的大好仕途生生毁灭。如果没有晏子的阻挠,本来孔子将会是怎样的人生?我们不得而知。

孔子和晏子的第一次交锋,孔子铩羽而归。

孔子这一等,就是15年,人生有几个15年啊!

第二次交锋:齐鲁会盟中孔子的胜利

孔子50岁的时候,在子路的劝说下,拒绝了权臣公山不狃的征召。可能孔子在这件事上体现了很高的节操,加上声望日隆,鲁定公决定重用他,任命他为“中都宰”。

孔子的仕途如火箭般蹿升,他担任中都宰期间得到各方好评,很快被提拔为司空,不久由司空提拔为大司寇。

这期间,仅仅只花了一年时间。

孔子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人生巅峰。

鲁国在孔子的辅佐下,在很短时间内蒸蒸日上,齐国感到了威胁,齐国大夫黎鉏对景公说“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于是齐国主动请求两国国君举行会盟,要跟鲁国搞好关系。

在会盟之前,孔子建议带上武装卫队进行保障,“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这让鲁国在与齐国的会盟中占了上风。

鲁定公和齐景公在夹谷会盟,晏子、孔子作为双方的重臣都出席。

齐国的官员请求演奏夷狄的乐曲,景公同意。

孔子立即站出来反对,说堂堂中原大国会盟,岂能奏夷狄之乐?

景公赶紧命人撤下。

随后,齐国的官员请求演奏宫中的乐曲,景公同意。

一大帮倡优侏儒跑到台上进行表演。

孔子又站出来阻止说:“匹夫搞旁门左道迷惑诸侯的罪行当诛!”

于是,在鲁国卫队的胁迫下,主盟官员“严厉执法”,倡优侏儒们身首异处,齐景公吓得瑟瑟发抖,晏子也无可奈何,会盟活动就这样被鲁国强压一头而结束。

回到国内,齐景公对晏子等大臣说:“鲁国以君子之道辅佐国君,而你们却以夷狄之道教寡人,鲁国强大我们得罪不起,怎么办?”君臣商量下来,齐国主动归还了之前侵吞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等地区。

可以说,孔子和晏子的第二次交锋,政坛上冉冉升起的孔子力压晏子一头,为鲁国取得了巨大国家利益。

第三次交锋:晏子略施小计,孔子下野

齐国还交还了侵吞的土地,看似孔子赢了,实则也是晏子的骄敌之计。

当时,眼看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蒸蒸日上,齐国君臣都忧心忡忡,唯有晏子对齐景公说:虽然孔子水平好,但鲁定公太差,他们之间的关系维持不了多久。

孔子踌躇满志,为了加强君权,决定对鲁国三大强权孟孙氏、叔孙氏、季氏开刀,成功夷平他们的郈城、费城,只剩孟孙的成城。因为成城是鲁国北面抵挡齐国的门户,所以勉强保留。

这就是“堕三都”,也是孔子任内最大的功业。

因立下大功,孔子以大司寇身份代理国相职务,威望和权力到达了顶点。

这时孔子已经56岁了,接到任命的他不禁喜形于色。

他的学生子路比较清醒,提醒老师说:“我听说君子在灾祸到来的时候不害怕,在福气降临的时候不喜悦。”

孔子马上谦虚地说:“确实是这样,我是为了那些追随我的人有盼头而高兴。”

这段时间,孔子杀了跟他唱对台戏的少正卯,通过杀鸡儆猴,严以御下,鲁国国内秩序井然,路不拾遗,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正在孔子准备大干一番之际,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孔子的流言蜚语也越来越多,鲁定公开始觉得孔子权力太大,对他造成了妨碍。

这时,齐国的糖衣炮弹来了。

面对鲁国日益强盛,齐国国内人心惶惶,传言:“孔子为政必霸,霸则齐国最近,我们将会先被吞并。”在晏子授意下,大夫黎鉏提议选出80名能歌善舞的美女、30乘(120匹)好马献给鲁定公。

当然,齐国私底下也开出了条件,要求鲁国让阻碍两国友好的孔子立即下台。

这一招没想到居然灵了,季桓子换了百姓衣服多次偷偷去看美女,对着鲁定公称赞不已,定公很快沉溺于此。孔子苦劝无用,而且定公已向他暗示:你自己辞职吧。

这段历史记载非常蹊跷,仿佛齐国美女一献,孔子就忽然下台了。其实也很好理解,鲁定公要称霸,为的不就是美女、宝马吗?现在齐国均已献上,理想已实现,还要孔子干什么呢?

孔子的学生都劝老师可以主动卸任了。孔子说,马上要祭祀了,如果国君把祭肉发给我,说明我还没必要离开。

结果,孔子没有收到祭肉,孔子知道定公不留他了,终于心灰意冷,决定正式卸任,并开始周游列国,去实现平生抱负。

孔子和晏子的三次交锋,从他们的生平来看,晏子似乎取得了胜利;从他们之后的二千多年历史影响来看,无疑孔子笑到了最后。

@青史子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