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昨天今天明天小品是哪年春晚 为什么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

为什么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

2022-12-25 14: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知道你们现在每年是不是都能坚持把春晚看完,

  反正我是越来越难了。

  尤其是以前看春晚都等着小品相声逗乐,

  现在,很多语言类节目基本变成了“去年过时网络流行语大合集”。

  今年春晚,沈腾跟马丽主演的小品《走过场》,尽管结束的有些猝不及防,但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很多年没在春晚舞台看到这样集讽刺、幽默跟写实紧密结合的小品了。

  上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春晚小品还是2014年沈腾跟马丽主演的《扶不扶》,

  再往前,就只能怀念赵本山的春晚时代了。

  那么,

  春晚小品为什么越来越不好看了呢?

  (事实证明,不仅舞台上不让说,视频也不让评论,我上传了两次,每次视频审核都不通过,说是有不宜传播的内容。)

  (好吧,今天的微信依旧是没有视频的“清洁版”,如果大家想看视频版,麻烦移步微博吧)

  我有一点粗浅的认识,跟大家聊一聊:

  首先并非是造成现在这样结果最主要原因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情况就是观众娱乐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我们早就不是过去那样一家人守着一台电视抢频道的时代。

  现在大家看电影、追综艺、刷电视剧或者玩游戏…随便拿着手机就可以打发闲暇时间。

  当好笑内容看多了,观众就会期待特别好笑的内容,

  而很难在创新方面有所作为的春晚,的确带给观众越来越多的是失望。

  第二点是环境的变化。

  不得不承认,现在在春晚舞台上,能说的内容越来越少了。

  基本上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歌功颂德。

  不信?我们一起看看20年前赵本山经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开场是怎么说的?

  其实,赵本山的小品一直都挺主旋律的,但即使在主旋律的框架下,依旧可以有自己对时事的态度跟评价。

  黑土说的话,这是实情,说的也没啥毛病,

  而且从整个小品戏剧冲突上来说,一个来自东北农村的老太太张口闭口关心国家大事,这种反差本身就带着喜剧效果。

  但这样的话如今还能在春晚舞台上看到吗?

  答案是不能。

  那我们能看到什么?

  能看到闪现人性光辉的《风雪饺子情》,

  能看到体现领导无私的《机场姐妹花》。

  不是说传播正能量不好,但如果只提供千篇一律的颂扬,那还真是…索然无味。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创作力的下降。

  关于春晚舞台上的小品,咱就不回忆朱时茂陈佩斯时代了,

  那对于很多年轻观众来说太久远

  单从赵本山说起吧。

  不管是访谈类的《说事》《策划》《火炬手》还是《卖车》《卖拐》系列,

  记得那时候每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都排在靠后面,可是观众愿意等着…好像前面蓄积的精神就等着给赵本山鼓掌呢。

  而赵本山跟他的创作团队也确实奉献了很多经典桥段跟脍炙人口的金句,

  尤其当你现在回过头再重温赵本山的小品,依旧被他的表演所打动,即使过去很多年,听到他说:这鸡你抱是抱不走了,可以端走…仍然能笑出声。

  我个人最喜欢的赵本山小品是1999年春晚的《昨天今天明天》,那是白云跟黑土初次登上春晚舞台,朴实的黑土跟浮夸的白云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小品之所以被广为传颂,不仅因为好笑,更因为真实。

  你坚决相信,在东北一定是有像黑土跟白云这样的老夫妻,他们总是拌嘴却常常温馨。

  而且那个时候的小品没有套路可言,直白点说,你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可是再看看现在的小品,简直都有统一模板:先是误会—加深误会—解除误会—音乐一推—升华流泪。

  我强烈怀疑这些小品都是通过大数据测算后靠机器人写出来的。

  赵本山的小品自《不差钱》后,越来越差事,之后他也宣布退出春晚舞台…

  算来,没有赵本山的春晚我们已经看了十年。

  这十年春晚小品里,论好笑,论既不尴尬还偶尔能有所表达,那大概就是沈腾跟马丽的组合。

  他们的小品里也常常讽刺官场,讽刺社会现象…只是因为时代原因跟网络普及,他们已经很难引领流行语,而不可避免的要借鉴网络用语。

  2014年春晚,大家一定对《扶不扶》这个小品印象深刻,巧的是那年春晚语言类节目总监是赵本山。

  今年春晚看到《走过场》,我为什么激动?

  因为真的很久没在春晚舞台上看到这么赤裸裸的讽刺小品了。

  那感觉就像长期生活在温室里的花,你以为这世上一直风平浪静,可是突然有人在门上开了一条缝,一股冷风吹进来,你打了个寒战…

  原来这世上不是没风,只是在温室待得太久久,你忘了还有风。

  说实话,现在的环境很严苛,但更让人感到害怕的是创作者的自我阉割。

  长久的自我阉割必然导致创作上的倒退,

  长此以往,春晚小品陷入了我觉得你讽刺的太露骨必须咔嚓跟不用你咔嚓我自己给自己画了个圈这样的恶性循环。

  说真的,越来越不好看的远不止是小品,而是春晚。

  可是创新真的很难吗?

  也不见的…咱们抛开语言类节目能否讽刺不说,唱歌跳舞也是可以创新的呀。

  我记得2014年北京卫视春晚舞台上,杨洪基、刘秉义跟李光羲三位年过古稀的歌唱家,用美声演唱《不想长大》跟《冷酷到底》…

  画面十足反差萌,既可爱又欢乐,氛围特别好。

  这样的形式应该不涉及到尺度问题吧?

  所以,我觉得,比起观众品位提高跟环境更加严苛,其实创作者的懈怠才是导致春晚乏味最致命的原因。

  希望以后的春晚舞台上少出现一点我们已经听腻的网络段子,多出现一些精彩好笑的内容吧。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愿望,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有多难呢?就像我祝大家早日富可敌国那么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