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如何引进人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春秋战国如何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如何引进人才?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如何引进人才?

2024-07-16 17: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秦国自公元前770年起便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秦国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实现了东出之志。秦国的强盛不仅在于拥有贤明的统治者,历代秦王心怀鸿鹄之志,更擅于广纳天下贤才。张仪、范雎、商鞅等人都曾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秦国急需人才来完成东出

初时的秦国因养马出身而被其他各国所轻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都处在贫困不堪的境地。在西陲恶劣的环境下,秦国人励精图治,下定决心要向东边开疆拓土。

春秋时期,秦国的东边有楚国、齐国、晋国、燕国等已经发展壮大的国家,不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军事、经济实力,秦国都远不及已经发展百年的其余各国,秦国想要东出困难重重。此时的秦人意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就要先从自身开始改变。

改变一个国家非一人之力,秦国统治者知道需要更多的人才进入秦国来出谋划策,才能为秦国注入新鲜的血液。但要想招揽人才并留住人才绝非易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能人辈出,有学识才干的人也在权衡利弊,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出路。

只有这些人才能够心甘情愿地留在秦国就要拿出十足的诚意来。秦国的统治者在这一方面比其余各国要更为敏锐,因此他们用了种种方式令天下的有识之士向秦国涌入。

二、秦国如何留住人才?

1、赐予土地职务,支持变法图强

秦孝公时的秦国还处在偏僻的雍州,饱受歧视与不公。秦孝公刚接手王位不久,他迫切地需要一位贤士来辅佐他改变现有的局面。他随即开始广纳贤才,并颁布了一条法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条法令的奖励十分丰厚,自然吸引了许多人进入秦国。其中有一位从魏国而来的青年,他就是奠定了秦国强盛基业的商鞅。商鞅原本是卫国人,但在魏国不得重用,便前往秦国谋生。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大刀阔斧地进行变法。面对旧贵族杜挚等人的反对时,商鞅舌战群儒,提出了“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的思想。在秦国颁布了《垦草令》,削弱了贵族、官僚的权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大幅提升,抑制商业的发展。

同时施行了十二等爵制,依照军功来授爵,使得秦国军队的战斗力迅速提升。秦国从此开始依法治国,法家的思想成为了秦国的治国方针。在商鞅的辅佐下,河西失而复得,社会制度趋于稳定,秦国在孝公时期开始崛起。

因为商鞅为秦国所做出的贡献,秦孝公先是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后又赠予商鞅十五邑商于以表对他的肯定。秦孝公在时给予了商鞅绝对的信任和权力,使得商鞅兢兢业业地为秦国变法图强。

2、提供平台以施展才能

秦国所招揽的另一位贤士张仪,精通游说之术。然而在魏国时,张仪屡次碰壁,无奈之下张仪选择了求贤若渴的秦国。惠文君十年时,张仪成为了秦国的丞相,曾经饱受欺凌的张仪终于在秦国的支持下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张仪凭借谋略和精湛的游说之法为当时的秦惠文君献出了许多良策,并拥护他正式称王。面对秦国的势不可挡,其他各国开始警惕,合纵便在这时应运而生。而张仪应对合纵提出了纵横的策略,开始在各国之间游说,为秦国谋取最大的利益。

魏国、楚国、齐国、韩国等君主都被张仪的巧舌如簧所蒙蔽,向秦国纷纷献出城池。在张仪辗转于各国之际,秦惠文王不断给予张仪丰厚的优待,从韩国返回秦国后,秦惠文王又封张仪为武信君。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张仪为秦国四处奔走,以连横破合纵,让其他各国对秦国束手无策。

3、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秦国的统治者不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将高官厚禄只交到贵族手上,只要有才能便能在秦国占得一席之地。秦国对人才的重视一脉相承,从秦穆公时就有意将人才引进秦国。春秋时的虞国人百里奚在虞国灭亡后四处逃离,在楚国边境被俘,秦穆公听说了百里奚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便用五张羊皮向楚国人赎回了他。

当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起初对于秦穆公的盛情,百里奚百般推辞,在他看来自己是亡国之臣,并没有资格和秦王探讨国家大事,但秦穆公却并不在于百里奚的身份,反而说虞国的灭亡是因为没有任用百里奚导致的。因此百里奚打消了自己的顾虑,让秦国称霸西戎,成为了一代名相。

这三位在秦国的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都为秦国奉献了一生。这源于秦国统治者对人才的爱惜,给予了他们施展抱负的平台。良禽择木而栖,人也是如此。

秦国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来对待他们,所以百里奚为秦国的称霸打下牢固基础,商鞅有足够的信心来进行变法,张仪不论前往哪里游说最终都一定会回到秦国亲自向惠文王汇报。就像伯乐与千里马一样,百里奚、商鞅和张仪都遇到了能够真正赏识他们的人,秦国是值得他们为之奉献的。

三、鼓励举荐人才入秦

秦国吸引人才的方式除了给他们丰厚的条件外,还能够通过举荐选拔合适的人才。

1、推举好友共同辅佐秦王

百里奚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后,随即向秦穆公提起了他的好友蹇叔。《东周列国志》中记载百里奚想要投奔周厉王时,蹇叔告诫他:“丈夫不可轻失身于人。仕而弃之,则不忠,与同患难,则不智,此行弟其慎之。”

百里奚在蹇叔的帮助下少走了许多弯路,因此在得到重用后仍不忘蹇叔的情谊。于是百里奚对秦穆公提到:“蹇叔见识高远,胜我十倍,乃当世之贤才。请任蹇叔,臣甘当辅佐。”

秦穆公即刻便派人前往宋国请蹇叔到秦国。蹇叔原本不想再过问世事,早已携家人过上了农耕生活,想要推脱,但又想到百里奚终于找到了他的伯乐,被秦穆公和百里奚的诚意打动,便前往秦国相助秦穆公。蹇叔审时度势的谋略令秦穆公如虎添翼,此后百里奚为左庶长,蹇叔为右庶长,二人共同辅佐秦穆公,令秦国逐渐取得霸主地位。

2、推举别国贤士为秦效力

秦惠文王时期的名将甘茂原本也不是秦国人,通过惠文王的弟弟和张仪的共同举荐才得以辅佐惠文王。甘茂到秦国后帮助秦国与魏国、楚国周旋,助左庶长魏章解决了汉中地区的问题。

除此之外甘茂还带兵平定了宜阳,宜阳作为韩国的重镇,被秦国瓦解后令韩国受到了重创,加速了被秦国的吞并。甘茂因为立下了的功绩成为了秦国的左丞相。虽说甘茂在秦惠文王去世后陷入了权力的斗争,但甘茂在那一时期是继张仪之后另一个对秦国至关重要的人物。

3、从基层选拔人才

秦国另一位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起初也只是军队中的普通士兵,后经魏冉的举荐,白起成为了秦军的主将,得到昭襄王重用。白起用兵如神,令六国无计可施。在白起领导下的秦军如虎狼之师势不可挡,提起秦军六国皆怒不敢言。

上党之争中,秦军大破赵、魏、韩三国联军,并擒获了三国的统帅,魏国和韩国的军力被消耗殆尽。攻打楚国时,令楚国都城城破,使楚国被迫迁都。长平之战,秦军令赵国毫无还击之力,坑杀赵军四十余万。在战国末期,由白起统率的秦军令人闻风丧胆,其余六国在屡战屡败后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因此秦始皇时能够顺利地一统六国。

从秦国开始改革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的丞相中有近七成是从别国进入秦国的,其他的重臣也都是层层提拔而得到重用。这些贤能之人在其他的国家没有受到重视,那些国家的君主并没有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秦国给了他们足够的平台来一展宏图。

六国依赖贵族,而任人唯亲的现象在秦国鲜少出现,秦国不论出身与经历,只看重能力。许多秦国臣子也因为秦王对人才的渴求,乐于将各国的人才引荐到秦国。正因秦国的包容,才使各国人才齐聚秦国,用毕生所学来建设秦国,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

结语

正是因为秦国清楚地认识到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才会在人才引进上下大功夫。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秦国的统治者们都给予了他们权势和地位。秦国历经七代明君,将知人善任的品质代代传承,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

参考文献:

1、《史记》

2、《东周列国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