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形成了地域特征明显的度量衡制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春秋战国一尺是多少厘米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形成了地域特征明显的度量衡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形成了地域特征明显的度量衡制度

2024-07-11 1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度量衡是征收赋税、平准物价的工具,也随着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得以快速发展和完备。《幼官》说:“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就是说要修通道路,统一长度、容量和重量。这里说的都是检校和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表明当时齐国的度量衡制度已是非常成熟。

3、楚国的长度单位。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经济、政治、文化发达,是“战国七雄"之一。楚国手工业发达,冶铜、操漆和丝织业均很著名。楚国曾在康王十二年(前548年)任用司马蔦进行改革,他“书土田,度山林”,“量入修赋”,精密测算楚国可耕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楚国经济富庶,国都郢(在今湖北江陵纪南城)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商业城市•《太平御览》桓谭引《新论》说:“楚之郢都车掛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新而暮衣弊楚国除大量使用蚁鼻钱外,更以黄金作为“上币”参与流通。发达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促使了楚国度量衡制度的迅速发展。

楚国发现了两支战国时期的不等精“王''衡杆。两衡杆形体相同,甲衡长23.1、乙衡长23.15厘米。二衡正面均有纵贯衡面的十等分刻度线。乙衡除中间两寸外,每半寸处还有刻线。

甲衡背面纽下斜刻一“王"字,而乙衡背面中部和一端各有一横刻“王”字,均属楚器。这说明楚国在战国时期已经使用了尺、寸、分等长度单位,当时一尺约当23.1厘米。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4、秦国的长度单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春秋及战国早期时,经济、政治、文化均比较落后。进入战国后,在秦简公七年(前408年),秦国实行了“初租禾”,开始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改为封建领主的私有制。

前361年始,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变法,秦国各方面都得到了加速发展,一跃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为强盛的国家。商鞅(前3卯~前338年),姓公孙,名鞅,出身卫国,又称卫鞅,因秦孝公将其封赏于商地,故又称商鞅。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改变了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他改革农田亩积,将井田的10。方步为亩改为240方步为盲,严格土地的测量制度。而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统一并检校度量衡。商鞅除了制定严格的度量衡政策外,还督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以此来检校国内使用的度量衡器具。

《史记•商君列传》说商鞅“平斗桶、权衡、丈尺《战国策•秦策三》也说:“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商鞅对度量衡的统一和检校,为秦始皇最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国的长度信息反映于一件木制度器和商鞅方升。木制度器,1986年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墓葬中,此墓年代约在秦王嬴政八年冬或次年初(前239~前238年)。度器用一根长条方木截削而成,全长90.5、宽3.2、厚2厘米,前端呈圆弧形,后端为柄,末梢削成圆角,两端均有羡,木度可能为测量地形的工具。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首端10、尾端至柄5厘米,其间刻26条线级,间距为2.4厘米,表示寸,每五寸有“X”标示,正背面刻度相同,标称部分长60厘米,合二尺五寸切。依此器,则秦国一寸合2.4、一尺合24厘米。

器底刻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的统一度量衡诏书,右侧刻一“临”字,与诏书字体一致,当为第二次加刻虬“十八年”即秦孝公十八年,为公元前344年。“尊"假借为寸。据现代仪器测定,方升内口径长12.47736、宽6.97416、深2.323厘米,若以1尺为23.1厘米,方升则长5.4、宽3、深1寸,容积正为16.2立方寸,与自铭容量相合。

方升是当时秦国的标准器,所以秦国一尺应为23.1,一寸为2.31厘米。因此,战国时秦国使用着尺、寸、分制的长度单位。

从目前仅有的材料看,当时诸侯国都在使用统一的尺、寸、分制长度单位,且量值基本相等,一尺约合23.1厘米,一寸合2.31厘米。除此之外,一些生活中常用或专用的单位也逐渐形成了。

咫、仞、常、索、墨等是一组以人体为参照的长度单位。《说文•人部》则说;“仞,伸臂一寻,八尺。”文献中还有七尺和五尺六寸等不同的说法。清代学者对“仞”的尺度进行了一番研究考证,但其实只是对于古籍中几种说法的解释,终未得其要义。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仞其实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长度单位,应为一人之高,只表示高度或深度叫文献有“人长八尺”之说,故八尺为仞较为接近实际。仞与寻长度相等,仞表示一人之高或深,寻表示人伸开双臂之长。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达,面业繁荣,布帛、生活器具、车辆的制作均较规范。因此,除沿用成熟的尺、寸、分制单位外,人们逐渐借用了人体,以及具有确定尺寸的布帛、生活器具等人工制造物,来度量其他物体的尺寸,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常用或专用的长度单位。

列国间异中有同的容量单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容量单位,量值也有所差别,但容量单位又在个别国家范围内局部统一,形成了列国间异中有同的容量单位。

周、晋地区的容量单位

1、东周王室的容量单位。东周实行斛、斗、升制的容量单位。东周发现有一批刻容铜器。1928年,河南洛阳金村成周故城古墓出土了10余件刻容记重的东周铜怖,现仅有两件有实测容积。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一件刻铭“四斗……四导廿三家",实测容积为7990毫升,1斗合1997.5毫升,1升约199.8毫升。另一件刻铭“四斗……四寻十一冢”,实測容7700毫升,1升合192.5亳升。

1960年,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东周铜鼎。器上有两处刻铭:“十一年十一月乙巳朔,左自(官)冶大夫秋命冶意铸贞(鼎),容一斛”和“公朱左自(官)”,实測容2050毫升I虬因此,铜鼎虽自铭一斛,实则容一斗,1升约合205毫升。三件器物平均得1升为201.3毫升,1升约200毫升。

三晋地区的容量单位。晋国地处中原,是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春秋时期,晋文公励精图治,以致称霸诸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势力日益膨胀。晋岀公于前453年被迫出逃,韩赵魏三家分晋。

结语

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分封韩赵魏为诸侯。韩国建都阳瞿(今河南禹县),后又迁于郑(今河南新郑市)。赵国建都晋阳,后又分别迁于中牟(今河南鹤壁市)、邯郸。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附近),后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韩、赵、魏三国由于历史和地缘上的特殊关系,形成了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的度量衡制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