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无田食破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春日读书时墨砚是什么诗 居士无田食破砚

居士无田食破砚

2024-06-19 1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清砚谱》中“宋苏轼结绳砚”砚图及展览中的故宫博物院藏苏轼铭端石结绳纹砚

《西清砚谱》由乾隆帝钦定,编绘成书于乾隆四十三年。全书共收内府所藏历代砚240方。谱中所收“宋苏轼结绳砚”,材质为“宋老坑端石”,款式、铭文与此次故宫所展者全同。所不同者,谱中之砚尺寸略大(约4厘米),可见确实是今展之砚的范本。

此款结绳砚之题材应取意于《周易·系词》:“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查。”意思是上古先民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代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此砚铭文致命伤在于文不对题——铭文言“今又获此龙尾小品”,而此砚“高四寸九分”,以乾隆尺换算为今尺长16厘米有余,虽不算大材,但也绝非小品。而且此石为紫色端石而非龙尾歙石。铭文与砚牛头不对马嘴,显系移花接木之作。

砚虽伪,但铭文倒非全然虚构。晚明陈继儒《妮古录》记:“苏东坡有砚铭手迹:或谓居士:‘吾当往端溪,可为公购砚。’居士曰:‘吾手或先砚坏。’曰:‘真手不坏。’居士曰:‘真砚不损。’绍圣二年腊月七日。”

“真砚不坏”,只是物质不灭;“真手不坏”,却能精神不朽!这是一种超然物外之境界。此问答式“语录”,充满禅机玄理,可作禅语机锋看。铭句“江山风月之美”,疑从《前赤壁赋》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择出。“玉德金声”,东坡有多处咏歙砚诗文皆用之。作伪者或略通文墨,只是全不识砚,端、歙不辨。铭辞因从东坡原句拼凑而成,类似坡公语气,故颇能惑众。当然,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原铭确实题于端砚,谱中砚为仿品,故宫今展之砚则又为以仿品为母本之仿品。

流行主题影响下的墨妙亭断碑砚

“苏东坡墨妙亭断碑砚”,砚为残碑形,紫石,边角有缺损。砚面左边浅刻“身可污,心不辱,藏三年,化碧玉”12字,右边角刻“道周”款印。砚背刻“吴越胜事,书来乞持,尾书溪藤,视昔过眼”16字,内容出自苏东坡《孙莘老求墨妙亭诗》。砚盒盖镌晚清何震熙题其于宣统三年获砚之篆书铭。此砚曾经被康生收藏,康氏在砚侧题刻:“此真黄氏故物,朱书隶字者伪品也。一九五五年得于北京。康生”,并“康生”印。康氏鉴定砚为明末抗清死难的名臣黄道周(号石斋)原藏遗物。

苏东坡墨妙断碑砚 故宫博物院藏

此方“墨妙亭断碑砚”的原始出处:宋神宗熙宁五年,时任湖州知州的孙觉(字莘老)于州治北隅构建墨妙亭,用以收藏古碑刻法帖,并向好友苏东坡求诗题咏。时任杭州通判的东坡居士为作《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并亲手书写以赠。孙觉将苏诗刻石立碑于墨妙亭中。后亭中碑刻被元代湖州蒙古官吏用作砌城之石,诸碑皆毁。据清中期钱泳《履园丛话》的说法,墨妙亭碑刻最后“惟存东坡诗一石而已”“后此石亦断缺不全”,其中一石明嘉靖中为“心学”大师王守仁谪龙场驿丞时得之,琢为“驿丞署尾砚”;一石明天启初为黄道周得之,琢为砚,即是墨妙亭断碑砚。

综合清人文献看,墨妙亭断碑砚确有出处。但康生认为其藏即是黄道周原物,显然过于自信。实际上这款“苏东坡墨妙断碑砚”是和“苏东坡笠屐图砚”一样,传世比较多的一种“苏砚”题材。考诸清中期以来文献、报刊中刊出的十方"苏东坡墨妙亭断碑砚",不难发现其铭文字体有小异:或铭文个别字有所不同,或铭文名款有所不同,竟然并无两砚全同者,可见这款“墨妙亭断碑砚”传世仿品之多。

虽然仿品众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品原石系残碑所制,并非砚材,因此以砚石所制者定属仿品。故宫博物院所展此砚,铭字书法拙劣,锋芒全无,了无风神;字口包浆也很浅薄,显然也是一方并不高明的仿品。

苏东坡砚史佳话

“苏东坡大展”规格很高,可惜仅有的两方“苏砚”展品皆属赝品、仿品,这固然让人略感抱憾,但更从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真品东坡砚之珍稀性,可遇不可求。

东坡居士以其天纵之才,不仅是中华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图腾式人物,也是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砚史名家。国史爱砚名人数不胜数,唯有居士享有“东坡玩砚”之盛名,可见其在砚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东坡年方十二时,掘土洞玩耍,发现一块绿石温润凝莹,试以研墨,甚佳。其父苏洵认为是文运瑞兆,亲手为凿砚池,并取名“天砚”,东坡有《天石砚铭》(并序)纪其事。此后访砚、藏砚、刻砚、赏砚——东坡“我生无田食破砚”(《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爱砚情结终其一生,并留下不少砚史逸话——比如因写《凤咮石砚铭》赞美凤咮砚“坐令龙尾羞牛后”,引起龙尾歙砚界的公愤,再求歙砚被歙人拒绝,遂写《龙尾砚歌》盛赞歙砚,取得歙人谅解而获赠歙石佳砚。又因喜爱友人张近(字几仲)的一方龙尾歙砚,但生活困顿,便用家藏铜剑换取,张近感其癖砚情笃,慨然将砚举赠并送还宝剑。最能体现东坡爱砚情深的是一件砚史名案,堪称经典——米芾藏一紫金砚,东坡一见倾心,借走不还,并嘱家人在其去世后以砚为殉。米芾闻迅,疾速赶往苏家将砚索回,并作《紫金研帖》纪其事,该帖流传至今。

【北宋】米芾 紫金研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坡居士对砚文化的贡献,更在于对砚功用价值独到的见解,以及对砚审美价值精微的诠释,皆对后人的砚艺、砚学研究多有启迪。据统计,仅在今传的东坡文字中,只砚铭即有近30首,几占其全部铭文之半数,加上涉砚诗文,更是多达50余首。其辞,或游心寓意,或托物咏志,或咏赞纪事,或劝勉讽喻,文辞隽永,意趣高远,是东坡居士光风霁月之襟怀、风雅旷达之人生的一个写照。其中赞誉歙砚石质之美的“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龙尾砚歌》);描写端砚采石艰辛的“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端石砚铭》),皆为后世言及端砚、歙砚者所必举。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龙尾砚铭》),总结砚石材质对于功用价值的重要性,堪称经典,一语中的。两宋是中国古典文明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砚文化的一个高峰,宋四家“苏黄米蔡”及欧阳修、宋徽宗等皆名著砚史,其中苏、米更是双峰并峙。米芾的砚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所撰《砚史》中,东坡的砚学成就则体现在其丰富的涉砚诗文、铭文中。

所谓文物,以物载文,以文重物——砚也如是,砚因人传,铭以人贵。“东坡玩砚”名传砚史,其所藏、所铭之砚,皆被后世所百般求取,珍若球璧。但盛名之下,自然也赝迹倍增,这也是宋代以来,“苏砚”赝品最为多见的原因(次则米芾、朱彝尊、金农、纪昀等)。连东坡家乡四川眉山的三苏故居(今三苏博物馆)、东坡谪居海南的故居(今儋州东坡苏院),所藏两方所谓“苏砚”,也明显系后人托名赝作。最为离谱的是原乾隆内府旧藏、收入《西清砚谱》、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苏轼从星砚”,砚铭虽见载《东坡文集》,但铭文书法显系馆阁体,因此绝赝无疑。赝品“苏砚”中,浙江余杭出土的“东坡雪堂砚”几能乱真,铭字颇类苏体,但考铭文内容与东坡行迹不合,所以铭应不真。

虽然“苏砚”赝品不胜枚举,真品寥若晨星,吉光片羽皆难觅得,但不少人即便明知砚未必真品,也宁可信其真,不愿疑其伪。这固然说明了历史长河的无情、古贤手泽之珍贵,也体现了东坡居士的人格魅力,更印证了“东坡玩砚”之于中国砚文化史上的至尊地位。就此意义而言,“苏砚”无论真赝,皆是收藏者、观赏者借以寄托怀苏、慕苏、祭苏情怀的媒介,其借物寄情的性质,并无二致。

(作者系中国民协砚文化委员会主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