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 | 深圳美术馆藏四季主题作品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春夏秋冬插画图片 春夏秋冬 | 深圳美术馆藏四季主题作品展

春夏秋冬 | 深圳美术馆藏四季主题作品展

2024-01-03 20: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藏品普查”中诞生策展思路

2013年深圳美术馆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美术馆参加了文化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此次“四季”主题展览的策展思路及创意正是得益于藏品普查工作。在细致的普查数据整理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馆藏作品中直接以春、夏、秋、冬命名的作品数量不少,而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的作品更是非常之多。以秋为例,在深圳美术馆近4000件藏品中,画题中带秋字的作品就有近200件,而以秋天景色为主题的作品更有300余件。这些馆藏作品不仅有对全国各地四季风景的精彩描绘,也有借景抒情,对时代进步、祖国繁荣昌盛的赞颂;有国画、水彩、版画等不同的艺术门类,也有写实、写意、抽象等多样的表现方式,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画家对春夏秋冬四季主题的不同诠释,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常熟展览现场

以四季生活沟通传统与当代

“春夏秋冬”是古今中外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在中国古代称为“四时”,“四时”不仅作为哲学问题,表达了中国人对时间的感悟、对于宇宙生命的体认,而且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中积淀了诸多有关“四时”山水景物的法式,并成为了中国艺术理论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魏晋时期王微《叙画》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此画之情也”;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春景则雾销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乐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塚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郭熙《林泉高致集》讲:“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暗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

北京大学朱良志教授就曾指出:“中国文化中建立了以四时为主的四大生命板块。《史记•大史公自序》引司马谈云:‘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四时反映了自然生命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生命特征,中国人却从这自然顺序中得出了天地生命的重要启示。——四时模式作为一种生命模式,对中国人的时间观念、生命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在中国艺术和美学思考中烙下了深深印迹。其实,在中国艺术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四时模式’,由此表达一种生命的关注。如中国艺术中的‘四时山水’的问题,就是一个以生命为中心的艺术母题。”

历史上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当代,我们今天的生活从来没有与传统断裂。在当下,关于“四时”的思想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仍然密切相关,比如四季养生、四季饮食等等。绘画中的四季主题也仍然是当下艺术家乐于表现的。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研究四季,感受四季,对于我们弘扬传统文化、追寻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合肥展览现场

探索学术性与公共性的连接

在对馆藏作品特色的细致整理基础之上,展览结合深圳气候长年酷暑的特殊情况,分别以春夏秋冬为主题,将学术研究与公共推广、美术教育有效结合,策划了一系列轻松有趣、喜闻乐见的公共教育与推广活动,让馆藏作品发挥作用,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如我馆公教部就在相应的季节结合展览组织“师法自然”系列之“山花烂漫”、“清塘荷韵”等风景写生活动,接受不同年龄段艺术爱好者自愿报名,邀请画家现场演示指导。同时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我馆还举办了“夏日童画——深圳儿童优秀作品展”,与“馆藏四季•夏”形成互动对话等活动。这些公教活动及儿童画展的实施都是希望让观众在欣赏馆藏精美画作的同时,能够参与到艺术创作活动中来,从笔到纸,从眼到心,对四季流转、自然变化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在生活工作中珍惜时间、留住美好。

目前展览正在常熟美术馆展出,欢迎前往参观。

画里春天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尔雅•释天》

甘正伦 春雨江南 版画

万物生长衰荣,四季流转轮回,春天以其勃发的生命力展示着宇宙自然运转变化中一段段特殊的时刻。尤其在艺术的世界里,春天散发着神奇的魅力,引无数的艺术家争相为之吟唱赞咏。遍览古今中外艺术长河,不论是在文学、美术、音乐还是新兴的摄影、电影中,春天主题的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艺术家们描绘春天、歌唱春天、畅想春天,记录下春天里的交游、闲坐、冥想、寝食、寄情、思乡……作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似乎已把春天里的每一种体验每一种情感,甚至其中每一丝每一毫的细微差别都进行了精妙表达: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些春天的诗句挂在人们的嘴边朗朗上口;《春江花月夜》、《幽兰逢春》、《枣园春色》、《北国之春》、《春天的故事》……那些春天的歌谣在街头巷尾悠悠传唱,还有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巴金先生的小说,等等等等。

钱大昕 春早 36×54cm 水彩

在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中,春天主题的作品也是不胜枚举,其中不少作品还是载入美术史册、影响后世美术发展的经典之作。如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创作的《春》。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关于诸神唤醒春天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作品线条流畅、富于节奏变化,表现了波提切利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世界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现实主义大师米勒擅长于发现平凡自然界和普通劳动者的诗情画意,他的《春》以写实的手法描绘春季雷雨的乌云、雨后的彩虹、饱含湿气的泥土以及零星散布的花卉、果树,美不胜收的同时又透露出画家对自然神秘、幽深的敬畏。

在中国的美术发展历程中,也有大量关于春天的作品。我们所熟知的王羲之《兰亭序》就是记录了一场在暮春三月举行的群贤雅集,作品以其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行书的典范。迄今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此图描绘了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水波粼粼的早春二月春游之景,笔法细劲流利、线条富于节奏变化、敷彩单纯而丰富。《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阶段,此前富有装饰意味的图式,开始向较为完整的山水画创作过渡,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中国美术史上关于人物画的经典之作,其高明之处在于题为“游春”而不画春的环境,画家以“绣罗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现主题,以挺劲流畅的线条、红绿辉映的色彩表现轻薄鲜丽的衣衫。人物动作轻松,马蹄举步轻缓,展示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气息,充满了闲情与勃勃生气。宋代山水画家郭熙的《早春图》亦是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一件重要作品。作品描绘初春时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和瑞雪消融、大地复苏的欣欣向荣之景,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三法,细微处有呼应,大开合处相顾盼,气势浑成,情趣盎然,为观者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山水境界。又有如燕肃《春山图》、唐寅《春山伴侣图》等,描绘文人雅士于春山林泉之中寻幽访胜、交游晤谈之景,展现中国传统艺术天人合一的山水画自然观。

石虎 牛春图 国画

自然之春有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之景,易使艺术家沐身其中受到感染,而时代的进步与更新如同自然之春一般,同样使人感叹、倾述、赞颂、憧憬。在春天主题的美术作品中有不少借春天之名,抒发对社会进步、时代变革的情感,常常传达着特别的寓意。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中,对盛开的鲜花、嫩绿的秧苗、春播的机器……这些春天生活的描绘除了是对场景本身的再现,更多的是借以抒发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气和歌颂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建设。又如改革开放前夕,知青美术的代表作何多苓的油画《春风已经苏醒》,画家借鉴美国画家怀斯的感伤写实主义风格,刻画一位神情专注、若有所思的农村少女,似乎在期盼时代春风给她带来新的希望。同时期知青美术的代表作王亥的《春》,画面中梳妆的女知青,开花的仙人掌都暗含了对新时代到来的预示和憧憬。又如袁庆一的《春天来了》:阳光从窗户照亮了陈设简单的屋子,男青年站起了身,不再埋头读书,凝视着阳光照进来的方向,有些犹豫又有所思量。这些画面都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史中的经典记忆。

许川如 春衣 版画

深圳常常被誉为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唱着《春天的故事》,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如今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在这里春天主题的艺术作品更为常见。如陈宏新油画《春潮》,作品创作于1985年,时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不久,一大批建设者从祖国四面八方奔向这片热土。不少艺术家也在这场热潮中来到这里,他们深情地用画笔纪录下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春潮》就是这一时期表现深圳现代化建设之春的一件作品。画家并没有选择一种宏大的叙事手法,而是以一面招工信息张贴墙为着眼点,以小见大,反射出画面之外的时代变化。画中人物身上的工作套裙、牛仔裤、西装领带、小皮包、公文包、编织袋、自行车和墙上一层又一层的招工启示都作为这个改革开放时代最鲜明的符号被画家提炼出来。整幅画面被画家置于一片晨光之中,色调明丽,朝气蓬勃,透露出当时包括画家在内的人民大众对于特区建设的热爱与希望。骆文冠的水印套色木刻《春风》展现的是一棵根须交错的树桩,在春风的吹拂下,树桩上萌发出幼嫩的枝条和绿叶,这象征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固有的经济体制一旦开放搞活,立即就会呈现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摘自《画家骆文冠》)。

此次展览展出的三十多件以春天为主题作品是从深圳美术馆建馆40周年来积累的近4000件藏品中精心挑选的,其中包括诸乐三 《春风得意》、李宝林《江南春雨》、石虎《牛春图》、钟增亚《踏青图》、钱大昕《春早》、曹大庆《春雨》、徐仲平《江南三月》、郝伯义《春流》、甘正伦《春雨江南》、肖映川《锁不住的春光》等等名家之作,也有如田克盛《早春》、关玉良《望春图》、陈宏新《春潮》、骆文冠《春风》等在全国有影响的深圳本土画家的作品。衷心希望您在此次展览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在惠风和畅的春天播撒希望,开启梦想。正如朱自清在《春》中所写:“‘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诸乐三 春风得意 国画

夏日诗画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 《喜晴》

鲁慕迅 绿杨堤外水云乡 国画

深圳的夏天来得太快,又去得太慢。每年从4月到11月,有大半年的时间深圳人都会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暑气蒸人这样的夏日相伴。杜甫曾在《夏夜叹》中如此描绘夏天的热:“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飘吹我裳。吴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在夏天纳凉避暑成了所有人的追求,特别是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古代。于是也因而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诗句。如唐代孟浩然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代诗人杜牧诗《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云:“侯家大道旁,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在这些诗句里夏季也展现出可爱的一面:花草葳蕤,林木繁茂,一派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正如秦观诗言“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唐代高骈诗云:“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试想绿树浓荫下,满院的清香扑来,在这样的诗境中,一定会让人心中减轻几分燥热和烦闷。

其加达瓦 夏日 版画

夏天的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的虫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天的果是“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当然还有深圳特产:“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古人关于夏天的绘画也是非常的丰富。郭熙、郭思序父子在《林泉高致》中介绍关于夏天的绘画主题有:“夏山晴霁,夏山雨霁,夏山风雨,夏山早行,夏山林馆,夏雨山行,夏山林木怪石,夏山松石平远,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夏山雨罢云归,夏雨溪谷溅涨,夏山烟晓,夏山烟晚,夏日山居,夏云多奇峰。皆夏题也。” 除了夏日山水画,还有荷花、梅子、枇杷、荔枝、蝉、蜻蜓、蛱蝶这些花鸟草虫也是在传统夏景绘画中常见的。

郑爽 后院 版画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就曾创作不少夏景山水画。上海博物馆藏董源《夏山图》,以长卷形式描写夏日江南郊野,画中峰峦叠翠,云雾缭绕,芳草杂树,溪桥洲浦,展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江南夏日景色,画中还绘有劳作的山民和家畜,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米芾评董源山水“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在这件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辽宁省博物馆藏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亦写江南夏景。开卷处平沙浅岸,江河横陈,小舟往来其间,既而山峦叠起,丛林中间露村舍,卷末沙岸延伸,垂柳成行,岸头有人唤渡,又展现出平远辽阔的江景。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院体画家屈鼎的《夏山图卷》,开卷为江水沙岸,远山隐现,既而烟笼雾锁,崇山峻岭,点缀以舟桥、水榭、楼阁、寺庙及渔樵、高隐等人物活动,墨色明润,描绘了夏季山野多变的景色。北宋画家赵令穰,善作坂坡汀渚水鸟小景,“每做一图必有新意”。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湖庄清夏图卷》就是其代表作,作品画风工致细腻,笔墨柔润,表现了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一派清幽静谧、景色宜人之境。北宋画家赵士雷善画夏日湖塘小景,《宣和画谱》称其“作燕鹜鸥鹭,溪塘汀渚,有诗人思致,至其绝胜佳处,往往形容之不所及”,幽情雅趣溢于笔端。其代表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潇湘小景图卷》以横卷形式描绘夏季池塘边的动人景色。高松垂柳,池水明净,野鳬、鸳鸯、白鹭在池中飞鸣游戏,悠然自得。画卷融花鸟与山水为一体,境界优美,具有浓郁的诗意。

周刚 九八仲夏 水彩

在现当代艺术史中也有不少描绘夏天的重要作品,如四川画家程丛林的《1978年•夏夜》,描绘了恢复高考后,在1978年的某个夏夜,一间简陋的教室挤满求知若渴的学子上课的场景。那些穿着灰蓝衬衫的青年,那些火热希望与病态迷惘交相混杂的面容,生动无比地穿透时空的阻隔,让空气发出撼人的力量。又如刘大为的代表之作《晚风》,表现某个夏日的午后小平同志坐在藤椅上纳凉看报的场景,晚风吹来,他放下报纸和眼镜,若有所思。蔡若虹先生评价道“它一反浓重笔墨描绘革命英雄人物的惯例,把小平同志画得十分飘逸,十分潇洒,格调清新,艺术性十足。”

在深圳这个拥有漫长夏季的城市也一定有不少描绘夏季景物的佳作。如宋玉明《小梅沙夏日》,作品以传统笔墨技法表现现代城市风景,是“城市山水画”早期探索的代表之作。又如潘喜良《假日大梅沙》,画家融入了西画中的光线和色彩元素,以充满质感的独特笔法表现深圳大梅沙海滩之景,描绘几位深圳年轻人坐在沙滩上眺望海面,彰显了深圳这座海滨城市的青春活力。

其实“夏”从一开始就是成长、茂盛的代名词,充满了正能量。《说文解字》中云:“夏,中国之人也。 从夂,从页,从臼。 臼,两手也;夂,两足也。 ”就字形看,“夏”字象一个头身手足俱全的正面人的形象,其本义即威武、活泼、四肢敏捷的完美的人。崔恩《三礼义宗》讲述了“夏”是如何变成了一年四季中第二季的:“夏,大也。至此之时,物已长大,故以为名。”先民们以草木破土而为春,草丰林长而为夏。草丰林长在先民们看来就是大和美。所以中国人也把自己称为华夏民族,可见夏是一种多么积极向上的大美。

周兴华 姑苏之夏 版画

诗画秋天

秋天是丹桂飘香、五谷丰登的季节。《说文解字》中这样写道:“秋,禾谷熟也。 ”“禾谷熟”时,物象物色灼灼若火即为“秋”。“秋”字从一开始就展示出中国先民们面对金灿灿、火红红、沉甸甸的丰收景象的喜悦。“秋实”是人们耕种的愿望,秋季也理所当然成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季节,也就不难理解汉语里常常把一秋当做一年,如“千秋万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陈向迅 国画 晚秋图

秋季不仅是收获的季节, 还是寒霜凄苦草木凋零的季节。 在古人传统观念中,“秋”是西方之神杀伐收敛万物的结果。“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飞。”秋风萧瑟,草木摇落,预示着生命衰微,所以常常与悲凉、伤感、哀愁联系在一起。秋风秋雨愁煞人,“愁”即为秋心。我们熟悉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表现游子的彷徨愁苦与酸楚。还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诗人们在秋天叹别离、感时逝、思故乡、怀友人。有学者统计杜甫一生作了一千四百七十首诗,其中就三百六十四首用了“秋”字。可见秋是一个蕴含着复杂情感的季节,亦可见秋的文化内涵之丰富。

与诗歌一样,历代画家也常常藉秋景咏物感怀,创作了大量描绘秋景的绘画作品。如明代董其昌一人就画有《秋雨图轴》《秋林晚景图卷》《秋山高士图轴》《秋山图卷》《秋山萧寺图》《秋山平远图轴》《秋兴八景图册》《溪山秋霁图》《霜林秋思图轴》《江山秋霁图轴》《平林秋色图轴》《秋山图扇》《秋山落晖图扇》等各种形制的秋色山水。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也留下了很多描绘秋景而负盛名的精彩之作。

李焕民 版画 初踏黄金路

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五代画僧巨然的作品《秋山问道图》。此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叠的山峦,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大山深处,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问道”,整个画面气势空灵,超尘脱俗、境界清幽。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王诜《溪山秋霁图》以长卷的形式表现秋日雨过天晴后郊野的青丽风光,卷中忽而两山夹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岩叠嶂连绵而起,忽而江水横陈浩渺空阔,其中点缀高人逸士渔夫钓者,表现出一派可居可游的优美意境。宋代还有不少描绘秋景的重要作品,如范宽《秋林飞瀑图》描绘秋山栈道、瀑布流泉,画面气势磅礴景色宜人,令人神往。李成十分擅长秋冬之交寒林枯树烟霭雾气之境,如《晴峦萧寺图》《寒林平野图》《寒林骑驴图》。关仝《秋山晚翠图》描绘峭拔的山峰,山间丛生寒林秋树,涧水悬瀑曲折而下,气势壮伟。许道宁《秋江渔艇图卷》以丰富微妙的水墨运用表现山峦溪谷交错的北方山野,呈现清幽开旷的境界。南宋院体画家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以青绿山水的形式描绘秋景,画风精密不苟,设色艳丽和谐,体现出宫廷画院的艺术特色。

刘寿祥 水彩 秋韵

元代画家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秋亭嘉树图》皆描绘秋水嘉树,沙磺孤亭,山石用折带皱横笔点苔,树木取疏松之态,逸笔草草,展现天真幽淡荒寒空寂的意境。明代石涛的《淮扬洁秋图》描绘明丽净洁的淮扬秋景,水畔芦苇随风摇曳,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派空旷清寂之气象。还有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吴彬《云峦秋色图》、樊忻《秋山萧寺图》等等描绘秋景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也有众多描绘秋天景色的重要作品。如版画家李焕民创作的木刻套色版画《初踏黄金路》,描绘丰收的藏族少女在灿烂炫目的金色阳光下一路轻舞、一路歌声,一路欢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北大荒版画的代表画家晁楣的作品《北方九月》,热情地表现了北大荒丰收时的繁荣与宏阔。何家英的《秋暝》用细腻的工笔画法描绘一个秋日林中独坐的女子,画面静雅格调清新,在当代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上获一等奖,此后又参加了多项重要展览,成为当代中国工笔画最具代表性的视觉形象之一。

吴凡 版画 秋林

秋天题材的作品在深圳美术馆的藏品中同样占有很大的比例,画题带秋字的就有百余件,而描写丰收、菊花、果实、红叶等秋景的作品就更多了。出于展览场地空间的考虑,我们在众多的馆藏秋天题材画作中精选部分作品进行展出,其中包括周思聪国画《山村秋意》、舒传曦国画《黄菊烂漫艳秋先》、宋玉麟国画《秋江泊舟图》、陈向迅国画《晚秋图》、吴凡版画《秋林》、周兴华版画《姑苏之秋》、蒋跃水彩画《秋水》、刘寿祥水彩画《秋韵》等,力求呈现秋天题材作品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内涵上的丰富性。

周思聪 国画 山村秋意

冬日画语

冬,四时尽也。——《说文解字》

方济众 国画 小窗风雪

四季之中,冬是最“终”的一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中国北方草木凋零,景色萧条,不少动物开启“冬眠”模式,春夏秋冬一次轮回在此终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这是中国北方冬季的典型形象。汉代《乐府古辞》的“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晋陶渊明的“凄凄岁暮风,黔翁经日雪”,唐刘驾的“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都是对冬日的严寒凛冽发出的哀叹。唐孟郊的“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描写了冬天北风如吼、日短冰厚、天低云浓的肃杀和阴惨。在古人的诗句中,冬天的色彩多阴沉暗淡。

但冬天也有它美丽可爱的地方,那就是雪。当雪花降临时,冬天就有了惊艳和欣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而唐代柳宗元是在雪中流露出傲然独立的气质,“孤舟蓑笠翁,独豹寒江雪”。

郝伯义 版画 苇荡晴雪

在萧瑟寒冷的冬天里,古代诗人乐于咏雪,画家亦喜借雪为景。北宋郭熙、郭思序父子在《林泉高致》中对冬季画题的归纳中,绝大多数亦是画雪的题名:“冬有寒云欲雪,冬阴密雪,冬阴霞雪,翔风飘雪,山涧小雪,四溪远雪,雪后山家,雪中渔舍,般舟沽酒,踏雪远沽,雪溪平远,又曰风雪平远,绝涧松雪,松轩醉雪,水榭吟风,皆冬题也”。传王维在《山水论》中也强调了冬天的雪景:“冬天作雪景,天头黯淡,图墨色以为阴云,借绢地而成白雪,万木枯瘁,惟长松而擎留,但凡雪压之势……”冰雪之中,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成为了古人诗句与绘画中常见的“岁寒三友”。

清代沈宗蓦在《芥舟学画编(卷四)•设色琐论》中对冬季山水做出更为细微的辨别:“冬景欲其黯淡。一切景物,惟松柏竹及树之老叶者,可用老绿。余惟淡储和墨而已。凡写冬景,当先以墨写成,令气韵已足,然后施以淡色。若雪景则以素地为雪。有水处用墨和老绿。天空中用墨和花青。若工致重色,则可以粉铺其雪处”。

沈民义 版画 雪霁东郊

中国历代绘画中不少冬景题材绘画的经典之作。如五代荆浩《雪景山水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山峦,其间有行旅人物点缀,山形屈曲,设色浓重。画法以秃笔细写,形如古隶,苍古之甚。整幅画面以墨取韵,以笔取其山水的大体结构得其阳刚之美,以墨渲染见其仪姿得其阴柔之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五代画僧巨然作品《雪图》,表现奇峰积雪高出云表,松衫萧疏,山脚寒溪车马行旅。五代南唐画家赵幹仅有的一幅传世作品《江行初雪图卷》,表现朔风凛冽雪花飘飘的冬日江岸,渔夫们冒着严寒张网捕鱼的情景,全卷布置以芦苇、寒树、渔民撑舟、拉纤、撒网,或于棚中避寒,寒冷畏缩之状极为生动感人。

北宋画家范宽尤其擅于表现北方冬日雪景,其所作《雪山萧寺图》画白雪皑皑覆盖下的群山深谷,山顶密林寒树丛生,山间布置古刹、寒泉,以水墨晕染阴霾天空,气象雄浑,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作《雪景寒林图》,以三拼大立幅写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群山壁立,深谷危径,枯木韩柯,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气势苍茫。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北宋画家郭熙的《寒林图》,于双幅绢拼成的立轴上画古柏一株,旁衬以寒林枯木,古柏老干虬枝,寒树木叶尽脱。写出了柏树历经岁寒而不凋的品格。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王诜的代表作《渔村小雪图卷》写雪后渔村的清幽景象。画家在水墨山水中适当融入了金碧重彩设色,以泥金和蛤粉勾染山岭树木,表现雪后阳光闪耀的效果,显得十分和谐。此图行笔尖利,墨法秀润,画风清丽,显示出王诜独特的艺术风貌。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徐希 国画 瑞雪图

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卷》以长卷形式表现雪后郊野的江山景色。开卷平远空旷,中段景物渐趋繁密,层峦叠嶂前后交错,江河坡岸隐现,其间点缀楼观、村舍、桥梁、栈道及人物活动,用笔细劲似草草不经意而又妙合法度。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还有宋代佚名者创作的《寒鸦图卷》描绘冬日血厚寒塘林木之间群鸦翔集鸣噪的景象,构思独到,绘制精美,在中国山水画中寓有深意。元代赵孟頫评此图“林深雪积,寒气逼人,群乌翔集,有饥冻哀鸣之态,亦可谓能矣”。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雪是清净身,在画家的笔下,这不仅仅是外在清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清气洁韵。唐人司空曙有诗云:“闭门空有雪,看竹永无人。”琉璃世界,一片静寂,深心独往,孤意自飞。空灵中有清净,有永恒的宁静,透着玉一样的温润和暖馨。雪也是禅宗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喻象。传禅宗中的牛头法融开堂讲《法华经》,讲得素雪满阶,群花自落。茫茫的雪意是智慧的渊海,它沉稳、内敛、深邃、平和、空无。在众多中国画雪景中似乎都体现了对这大智慧的追求,那空明、清净的智慧世界。

深圳美术馆 李原原

赵云龙 水彩 静冬

展览链接:

春夏秋冬——深圳美术馆藏四季主题作品展

主办:深圳美术馆 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 常熟美术馆

展出: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 3月28日—4月6日

常熟美术馆 4月 13日—5月14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