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末清初之“过渡期”青花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清青花瓷碗 浅谈明末清初之“过渡期”青花瓷

浅谈明末清初之“过渡期”青花瓷

2024-05-29 2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海博物馆藏 青花题纪开光山水人物瓶

明庚辰纪年款(崇祯十三年) 1640年

大英博物馆藏 万历青花纹章盾碗

器身上绘有四个纹章盾,盾上有一只长着两个人头和五个怪兽头的多头蛇。盾两旁的飘带上印着一句拉丁格言“Septenti nihil novum” (知者知其不知)。其余的装饰图案都属中国风格。这种特别的设计大约在17世纪的葡萄牙、荷兰和伊朗出现,说明当时中国瓷器的销售范围更为广泛。

2、国内主要两种概念范畴:

①万历三十六年(1603)至康熙二十年(1681)着眼点在于御窑厂衰败停烧到复建复烧,民窑开始担当主角;该观点比较清晰阐述了这段时期瓷业整个发生发展脉络关系(承前启后),说明了这时期青花瓷“上品细料器”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由于瓷器风格的演变很难以某一确定时间点来作硬性切分,笔者更倾向于使用“明末清初过渡期”之说法,其范围为明万历后期至清康熙前期这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具体而言包含了万历(后期)、泰昌(基本可忽略不计)、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前期)等两代六朝;

②主要指崇祯顺治两朝,着眼点在于产品艺术风格特色比较成熟且突出集中展现;

扬州文物商店藏 万历 青花林和靖爱鹅图瓷板

构图疏旷,意境幽深,青花发色明艳,有色阶变化,渲染自然,画面颇具文人意趣。

故宫藏 天启青花高士图盘

构图分远山近水,采用线条勾勒加以平涂渲染,笔法简练,意趣活泼。

景德镇陶瓷馆藏 崇祯 青花牧马人物笔筒

南京博物院藏 顺治 青花写意山水人物盘

故宫藏 康熙 青花松石纹撇口笔筒

青花发色翠丽, 渲染层次分明 ,诗情画意,韵味十足。

3、时代人文背景:

明代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积累,到中后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形成了大小不等多个商业中心区,城市日益增多,于是便有了《明神宗实录》所载:“今贵臣大家,争为奢侈,众庶效仿,沿袭成风,服食器用,逾僭凌逼”。

晚明时局的动荡导致政治与宗教的束缚退化,文化思想上儒佛道三教合流之风的盛行,文人画方面或引禅入画,或泼墨大写意,古文方面则出现了晚明小品文的兴起,讲究性灵或神韵;文人士大夫整体之生活状态也有了更多的闲情雅致,使得他们有可能介入手工艺术品的设计与创作;而商品经济发达,重农抑商的传统也进一步被打破。随着商业手工业的繁荣,居于市镇的市民阶层日渐庞大,市井文化亦日趋繁荣,戏曲小说、版画插图等这些市民经济的产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明末清初青花瓷上的科举文化现象:构图设计出一个虚幻的丑八怪样的“鬼”,又叠加一只现实中存在的盛量粮食的“斗”,使抽象的“魁”字象形化了。加上天上的北斗星,鬼子高举的笔和手中托着的科举幸运者的花名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魁星点斗”图。

上海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布袋和尚童子图晚明道释题材盛行或与三教合流有关。

晚明清初时期伴随着西方传教士活动还出现了一股西学东来的思潮,最有名的莫过于1582年至1610年在华的利玛窦传教士了,西方艺术亦由此得到了传播;明末画家曾鲸,借鉴西洋绘画技法,采用淡墨渲染出阴阳凹凸之效果,其人物画开创了“波臣派”,这类风气自然也影响到瓷绘方面,刺激了对其固有传统技法上的融汇与创新。

总体说来,17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明清政权的更迭,走过了一条由乱而治的轨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而工艺美术和陶瓷装饰风格也随之烙上了时代印记。

故宫藏 天启青花罗汉图炉

通体绘十八罗汉于山水之间, 已融入透视绘画技法, 远山近水, 渲染层次分明, 青花有色阶变化。

二、明末清初青花瓷产生的特定原因

1、官搭民烧及至官窑衰落:

从嘉靖开始宫廷所需的御器大多就已由民窑的“官古器”户烧造,即“官搭民烧”,此法当时虽为苛政却也无形中促进了民窑的生产技术与竞争力。至万历后期,官窑已经衰落,及至明末清初政权更迭之际,官窑更是停烧,不排除部分技艺高超的陶工流入民窑,摆脱了官窑制瓷严格、呆板、单调的图案化纹饰窠臼,工匠们得以随心所欲,纵情发挥,无拘无束地从大自然与日常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使其各自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表现力。加之景德镇的民窑作坊一部分已从家庭小手工业作坊转变成了雇佣制的工厂手工业作坊,从这些因素上看,民窑瓷器无论质量还是款式都应该得到前所未有地提高,从此开启着以民窑为代表之时代。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五老图罐

2、民窑兴起:

晚明景德镇民窑瓷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成书于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中所谓“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制瓷手工业的细化,使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产量和质量提高更快。这也是景德镇民窑制瓷业之所以能够在工艺、质量、装饰艺术等方面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个原因。此时,民窑瓷器一度取代占统治地位的官窑瓷器而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主流。

高安市博物馆藏 天启 青花人物纹罐

天启人物刻划多夸张变形,笔墨粗放,给人一种古拙感。

3、民窑两大阵地:

①江西境内景德镇窑系(丰城、乐平、都昌等);

②沿海窑口(德化、漳浦、平和等)——本文以景德镇民窑为代表作研究阐述

德化窑 晚明青花 山水人物三足炉

漳州窑 晚明青花克拉克瓷盘

4、晚明外贸繁荣:

一方面随着隆庆元年海禁的解除和万历以后东西方海上航运与贸易的发展,景德镇瓷器大量出口到欧洲、西亚、东南亚、日本等世界各地,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拓宽了国际市场对景德镇瓷器的需求。从17世纪初起,荷兰等国的商船大量贩运中国瓷器至欧洲,仅据荷兰东印度公司记载,从1602年至1682年的80年间,通过该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就达1600万件,其中大部分是青花瓷。外销青花瓷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克拉克瓷”和“祥瑞瓷”。外销瓷的不断增加使得景德镇民窑瓷器出现了兴盛的局面,同时也促进和刺激了对固有传统技艺的创新;如此庞大的海外市场使景德镇瓷器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明代晚期景德镇民窑生产突飞猛进。另外,由于民窑从事的是不同于官窑的竞争性商品生产,民窑窑户之间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促进了景德镇瓷业的发展。

大英博物馆藏 万历青花花卉纹军持英式银托架改装执壶

此类军持或专为外销而烧制,主要是供应中东和东南亚市场,也有为数不多的销往欧洲。此器外壁饰有花卉和飞马交替出现的纹饰带,具有克拉克瓷的典型特征。日本研究者称之为芙蓉手,而国内通常称之为开光花卉纹瓷器。

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把杯

这种杯子是按照西方客户的要求定制的,是欧洲常见啤酒杯的造型。猎鹿图的画面充满动感,是较为典型的明末青花瓷器的表现方式。杯子的银质盖,是在欧洲销售以后,客户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由欧洲银匠制作加装的。

青花葡萄牙盾形徽章纹执壶 明末清初

约19世纪土耳其加装银饰,威廉•古兰特遗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222-1931)

南昌博物馆藏 天启 青花松鹿灵芝纹花口盘

此类纹饰在日本称古染付 ,是日本江户时期从中国进口的明末清初青花瓷,还包括当时日本仿万历、天启时期风格的祥瑞瓷。

明末清初青花果树纹油醋瓶

欧洲的订烧瓷器以餐饮器为主,并仿照欧洲当时流行的款式,形成与中国传统瓷器迥然不用的风格。这对双管瓶就是典型的订烧器,亦称调味瓶、油醋罐,是一种双口联体器,器腹中间隔断不通,故而可以同时盛放两种液体,是民窑外销瓷中的精品。

5、明末清初资本商品经济的发展蔓延至整个文化领域,官、商、文士阶层界限逐渐打破,出现了“士商合流”“雅俗共赏”之文化现象,商帮也应运而生。

由于地利之便,徽帮商人牢牢掌控着景德镇瓷器的生产贸易,毋庸其他帮派插手。与此同时,版画印刷业在万历年间进入黄金时期,徽派版画更是后来居上,独领风骚。这一时期又产生了一大批资产雄厚、趣味高雅、社交广泛的大收藏家。上等瓷器的消费人群由皇室扩大到更大的社会层面。士大夫官宦、富商巨贾、文人墨客订烧高质量民窑瓷器之行蔚然成风,势必影响了瓷器的设计风格取向,这就推动了青花瓷器艺术的长足发展及工艺美术与绘画、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的相结合。

明 陈洪绶 仕女图

体格高大,线条清晰,流畅有张力,不计较于外部形体的细微刻画,而是通过不同的神态、细节描写,尤其是以夸张的手法,使人物变形,更富装饰意趣与民间风味。其题材和画风直接影响了晚明清初的陶瓷艺术。

海口市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仕女梳妆图

人物服饰线条婉转流畅,衣纹转折浓淡晕染,这类融合了庭院、花鸟、仕女等元素的器物代表了上层社会的审美,从这件瓷器仕女服饰来看:团领衫、褙子、膝裤,典型明代女性服饰。衫袄合领对襟大袖,富裕人家女性惯用款式。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及审美取向。

上海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仕女起舞笔筒

器外青花绘画一仕女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山水交融,喜鹊停枝,双雁南飞。画面山水和人物都有明末清初青花的典型特点。仕女起舞的题材,在明清中国传统绘画、版画中有不少实例。

三、明末清初青花瓷的工艺改进和风格特点

1、工艺的改进——成熟地掌握了浙料与珠明料的呈色技术,同时对胎釉原料精细淘炼与焙制:

①胎的二元配方改进(加高岭土)和采用沉降法淘洗——胎体厚重坚细,成就“上品细料器”。

出土瓷片 :白中略显浅灰色,胎质坚硬细腻平滑,几乎不见杂质,胎体厚重。

②釉的改进(减少釉灰配量)——釉面效果与特征:光洁莹润,白中闪青,俗称亮青釉;

出土瓷片:釉色白中泛青,绘图寓意高官厚禄,石子青料浅蓝泛灰,呈色稳定。

③青料的煅烧法提纯(拣选、淘洗、煅烧、研磨)与配比(不同青料混合与使用添加剂)以及绘技的改变(皴染):青料处理工艺技术的革新和成熟,即从原先物理的水选法改为化学的火煅法,石子青经煅烧后钴含量提高,铁含量降低,有利于发出亮丽鲜艳的色泽;

出土瓷片:石子青料发色深蓝泛紫,绘意为秋江诵读图,采用分水平涂法绘制山水人物,留白处为湖水,笔法简练,减笔写意。

出土瓷片:游鱼图,浙料青花发色深青蓝色,较为鲜翠,略有晕散;鱼尾部线条夸张,描写生动传神。

据崇祯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漆匠煎油,亦用以收火色)。此物不生深土,浮生面,深者堀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认上料、中料、下料。用时先将炭火丛红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上者每斤煅出只得七两,中下者以次缩减。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风等,皆以上料画成,故其价每石值银二拾四两,中者半之,下者则十之三而己。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为下也。凡使料煅过后,以乳钵极研(其钵底留粗,不转锈),然后调画水。调研时色如皂,入火则成青碧色”。

故宫藏 天启 青花人物纹钟龙钮部

石子青料发色细腻淡雅,天启青料主要为石子青,少量回青。

广东省博物馆藏 崇祯青花达摩炉局部浙料青花发色纯正淡雅,笔意疏简。崇祯青料主要有石子青,国产浙料和江西青料。其次者为丰城青料。

故宫藏 康熙 人物盘

浙料混合珠明料 青花发色艳丽青翠

④窑炉(蛋形窑)与装烧方式的改进(瓷垫饼装匣仰烧):窑炉的结构改进和高效的热工技术提高了明末清初青花瓷品质;

《天工开物》瓷器窑插图

⑤器足处理工艺:器足高深,足际露胎较多,或修整齐平,或宽圆足和双圈底足。

出土瓷片:尖状形圏足,有粘砂,底中心见乳突

巴特勒家族藏带纪年款崇祯笔筒 平底 见旋纹

景德镇陶瓷馆藏崇祯青花赤壁赋碗玉璧底,有跳刀痕。

高安市博物馆藏 天启 青花人物纹罐底足

高圈足和花押兔纹款

2、风格特点:

①总体构图舒展自如,布局疏密有致,工笔酣畅,写意天然,俊逸活泼,颇具水墨风韵!题材广泛,主题突出,意境深远,瓷绘画风至此为之一变:或豪放粗犷、或苍古浑朴,或细致工丽、或泼墨写意,雅俗并存,彰显了艺术的个性化;

上海博物馆藏 明崇祯 青花“三酸图”人物故事笔筒

画面山水交融,空旷灵秀,云雾缭绕,景致幽雅,青花发色明快,笔意洒脱。

典故出自宋话本故事的《三酸图》——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与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佛印禅师共同品尝唐代名醋“桃花酸”,三人尝醋后的表情分别代表儒、释、道三教对人生的态度:儒家以人生为酸,须以教化自正其形;释家以人生为苦,一生之中皆是痛楚;道家则以人生为甜,认为人生本质美好,只是世人心智未开,自寻烦恼。这幅图画意在表达三教合一的思想,三教代表人物从同一醋缸中舀取桃花醋,显示三教殊途同归、本源一致。侧面反映了晚明清初三教合流之现象。

另一说,三个文人围着一口大缸,旁立两名书童,寓意三纲五常。这种谐音的表现手法在这个时期也是常见的。

②纹饰由传统的符号化图案装饰走向独立的山水人物花鸟主题画以及特有的中西结合纹饰;摒弃了过去官窑皇室的束缚,不再以龙、凤、藩莲等固定的图案为主题,而多见山水、花卉、禽鸟与人物故事的题材,并出现了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装饰新风格;山水必有意境,人物必有故事,花鸟必有情态,着重表现世俗社会生活,另外由于明末文人阶层的介入,使民窑瓷器在绘画上更增添了不少文人审美情趣”的艺术风貌。

明末清初 八大山人 鳜鱼图

出土瓷片:万历回青料发色浓艳带紫,描写生动传神,八大山人之作或源于此。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徐渭《菊竹图》

图写菊花昂立,菊叶垂聚,花朵簇拥,生机勃勃。菊叶以大笔刷写,挥洒自如。,奔放淋漓,追求个性的解放。在他那随意挥写的花草上,都可见笔墨的微妙变化,具有秀逸情趣。

广东省博物馆藏 崇祯青花菊花莲子罐

晚明青花瓷上的花鸟画,偏向于大写意之美,以简练流畅的笔法、粗放的笔墨著称。有些就受到当时画家沈周、林良、吴伟、徐渭等人的影响。

③造型风格特点与常见器有:

a.外销大盘(外销瓷与内外同产同销)

万历 青花开光菱口大盘

外圈饰有交替出现的纹饰带,中间开光为主题纹饰,是克拉克外销瓷的典型特征。

b.筒瓶(象腿瓶):为万历朝首创器型,并一直沿袭至康熙朝,风行一时,但各朝略有变化。

朱丽雅及约翰•柯蒂斯藏 万历 青花山水人物筒瓶

明末清初时局动荡,筒瓶谐音寓意“天下一统”。反映由乱思治、分久必合之愿望。

江西省文物商店藏 崇祯 青花人物故事纹筒瓶

福建省博物馆藏 康熙青花深山藏古寺筒瓶

c.莲子罐:为崇祯朝创新器型,常见于崇祯顺治两朝; 罐直口,溜肩,长弧腹。盖子口,盖面隆起较多。整个器形崇祯较顺治浑圆而饱满。罐内保留较宽的拉胚痕迹。在制作时,只对器外修胚,器内不修坯。罐的口沿,足端和盖子口部无釉。通体釉层较肥厚,器内的釉层明显薄于器外;

扬州文物商店藏崇祯 青花山水人物莲子罐

d.净水碗:为崇祯朝创新器型,与底座合称为海灯,属佛前供器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人物净水碗

故宫藏 顺治 青花 带座净水碗(即海灯)

e.笔筒:为崇祯朝创新器型,有撇口直口两种;崇祯筒身比和清初笔筒较为古拙。中部稍收敛,有束腰。这种形体的笔筒在以后很少出现,是明末的典型风格——口沿端部或一圈无釉。内口沿一周下凹。器外口一圈有暗刻花边饰。平底,底微内凹,底部露胎,有放射状跳刀痕。

中国国家博物馆 崇祯 青花商山四皓图笔筒

明末清初,战乱四起,人们有避开乱世,归隐山林的愿望,使得隐士题材的图案在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上十分流行。

故宫藏 顺治 青花暗刻花鸟诗文撇口笔筒

融王维诗意、奇思巧构、水墨丹青于一雅器中

f.香炉:天启朝开始多见,撇口内收,鼓腹下敛,高圈足,足沿宽而斜削,细砂环形底,明末较清初古拙稳重。

广东省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达摩香炉

g.花觚:上口下足外撇,口底大小相若,中部束腰,崇祯朝新创器型,流行至清初康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八仙祝寿图花觚

作为当时民间和宫廷皇室的的庆寿剧的“八仙祝寿”,也成为瓷器装饰的流行题材,反映了当时的世俗情趣。

h.缸:通常都是平沿,平底内凹,底外沿内削,底有密集旋纹。器外口沿下内收。

上海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山水人物图缸

外壁绘青花山水人物图。在湖光山色的景致映衬下,一名农夫手牵一头水牛,面对一位朝廷官员,官员身后有执旗幡和扇,牵马,捧物的三名侍从。画意为“朝为田舍郎,暮等天子堂”。为世俗化之仕官文化的表现。

④传统的绘画、戏曲、小说、版画等相关的内容主题(市井文化的表现)和艺术因素运用到青花瓷画上;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真本》明 罗贯中撰 明苏州宝翰楼刊本

扬州文物商店藏 崇祯 青花人物故事图莲子罐

画面选自《三国演义》水淹七军的故事:一群军士被淹没水中,岸上有人举弓向水中射箭,旁边有扛旗、牵马人物,山间云气中隐现一堵城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借东风图花觚

纹饰取自三国演义故事《借东风》。花觚分三段装饰,中部为诸葛亮乘船出使东吴,上部为诸葛亮设坛施法借东风,下部为诸葛亮施法后借着月色乘船回归。

版画仕女与青花仕女之比较

上海博物馆藏 青花人物故事盘

版画构图虚实相映的时空扩展:在明末清初,青花瓷上常会出现这种表现风格。除了水汽(如下图),连梦中的景象也会有类似水汽的画面来表达。这是以当时的国画和版画题材为蓝本。

上海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青花人物主题为文人闲适图。竹林树阴边,四雅士围着石桌。一童子身背画卷随伺,一童子烧火煮茶。热气腾腾的开水从壶嘴中冲出,水蒸汽直冲云霄,在旷野中徐徐飘扬。整个画面山水相连,云雾弥漫,图景十分写实,用笔细腻流畅。

这一时期描绘品茗香茶,观画读书,吟诗对弈,高谈阔论等场景的画面很多,表现了明晚文人士大夫闲情雅致的生活境界。

明末文人画与青花瓷画之比较

清初 王原祁 山水画

故宫藏 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花盆

青花浓淡相宜,颇具四王意境;这一时期的山水瓷画重视摹古,均以模仿元四家、明末董其昌等南宗山水画风格以及清初“四王为主流。

明 陈洪绶《高士持莲图》

陈老莲画人物,多以不同的神态、细节描写,尤其是以夸张的手法,使人物变形,更富装饰意趣与民间风味。其题材和画风直接影响了晚明清初的陶瓷艺术。

故宫藏 顺治青花人物盘 从人物神态刻划中可见陈老莲之笔意

⑤品种多样:除了青花,青花五彩,还有同时代风格之单色釉和彩绘瓷(超出本文探讨范围,有待另辟专题,今举图一例,余暂按不表);

巴特勒家族收藏 崇祯 五彩伯夷叔齐故事图花觚

⑥出现大量寄托款,堂名款,书写永乐、宣德、成化、嘉靖等年号款的现象极为普遍,本朝款反而少见;复古意识外化之表现;

景德镇陶瓷馆藏 崇祯 青花赤壁赋纹碗

出土瓷片:寄托款

出土瓷片:堂名款

⑦书法装饰独立出现:书法装饰开始于唐长沙窑,多见于宋磁州窑,但真正独立出现在明末清初时期之青花瓷,其特点多以楷书为主,书法端庄秀丽,清新脱俗,别具一格。

景德镇陶瓷馆藏 崇祯 青花赤壁赋纹碗

外壁绘四分之一东坡夜游图及行书四分之三赤壁赋文,书法装饰作为青花主题装饰艺术已初见端倪。

故宫藏 康熙 青花文字书法笔筒

以文人名篇诗作多见,器型以文玩为主

四、明末清初青花瓷艺术成就试探

由于制瓷工艺的改进和瓷绘技法的创新,“混水法”(又称分水法)的演进应用,及至清初之画染分立,改变了“一笔点染”、“双勾平涂填色”技法之青花层次相对单调的现象,以更多的浓淡层次营造出水墨彩般的世界,使得在之前的沉稳遒劲(元青花及永宣青花)和素净淡雅(成化青花)的两种艺术成就之外又凭添了富于变幻多端的灵性。它在表现技法上除了用笔的堆砌(皴擦)、水墨的干湿通透(渲染),还可以借鉴西洋绘画技法之阴阳光感和立体透视(远近疏密),版画构图虚实相映的时空扩展等等,青花这种灵性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并且追求笔墨的趣味与意象也同样是青花的精神所在!简而言之,其成就在于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及笔触线条来描绘和表现对象,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上海博物馆藏 顺治 青花题纪山水人物筒瓶局部图

山水以“斧劈皴”绘画, 山石的描绘具有浓淡层次上的变化,以波折的铁线描刻画山石轮廓,并以不同层次色料点染。近处浓深,远处恬淡,层次分明。这种山石肌理的笔墨呈现显然是通过分水皴法之技艺达到的。其他装饰组成,如云气、苔藓、花木等的表现也不同于之前的程式化图案, 而更具有绘画的随意灵动性和笔墨意趣。

故宫藏 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瓶局部图

山水图中的笔墨线条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远山青花线条勾描后,用影淡色阶的淡青花平铺,从而拉开了近景处长披麻皴的浓重苍翠山石与简淡画法的远山之距离,加之潺潺云气虚实得当,营造出了黄公望那种静穆幽深的境界,整个器身装饰共同显现了一种和谐的文人意趣。

故宫藏 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瓶局部图

勾描点染皴擦诸法兼备,追求真实感,讲究“水路均匀":画面的虚实穿插不仅要通过笔墨表现纹饰美,而且通过“水路”的留白,既显示出瓷器晶莹玉润的材质美,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并且制造出光感和透视感。

海口市博物馆藏 崇祯 青花仕女筒瓶局部图

构图简洁明朗,画工精细传神,采用斧劈皴表现山石形态及分水法器物明暗阴阳向背。

故宫藏 康熙 青花仕女戏鹦盘局部图

先勾勒轮廓线条,再用笔的堆砌(皴擦)、水墨的干湿通透(渲染),发展为画染分立:画法上,勾线融合了较为自由的写意笔法,在粗细变化中一气呵成;渲染上,青花在水色滋润的感觉中浓则浓矣,淡则淡矣,任凭韵律节奏美的需要而作漫意的挥洒,使分水法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2015年佳士得香港春季拍卖品 康熙

青花米芾山水图棒槌瓶局部图

采用米氏山水雨点皴法,其虚实关系通过笔墨来体现。笔墨繁聚处为实,用笔疏散简略处为虚。从透视立体角度上看,近景为实,树木楼阁,用料较浓。远景为虚,山水苍茫,用笔疏淡。

2015年佳士得香港春季拍卖品 康熙

青花米芾山水图棒槌瓶

线条弱化,青料的浓淡渲染来作为造型和明暗体积的主要手段。分水皴法将涂、染与各种皴法巧妙结合以表现山石,并充分塑造了景物的空间层次及立体感,传统绘画的远近、干湿、虚实得到了生动地体现。无论是远山近水、飘渺云雾,还是疏林茂丛,其绘制手法不亚于纸上山水。

参考书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

2,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

3,谢小铨《过渡期青花瓷》

4,马希桂《中国青花瓷》

5,陈润民《故宫藏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明清青花瓷器》

6,张浦生《青花瓷器鉴定》

7,汪庆正《中国陶瓷研究》

8,台北艺术家出版社《景德镇陶瓷大全》

9.江西藏瓷全集(明下册,清上册)

10.孔六庆 《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

11.梅亚民 陈玉文《中国古陶瓷鉴定标本参考图典.青花瓷卷》

精彩回顾

《猛虎文化》众号子版块

tigerarts∣猛虎文化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欢迎来稿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