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金(清)辽东之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军服装 明金(清)辽东之战

明金(清)辽东之战

2024-07-17 08: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楯车

由于明军战斗力低下,又无力短时间内组建一支能与八旗骑兵相抗衡的重装骑兵,只能从进攻转为防御,但到底是固守关外还是收缩兵力防守山海关,明朝内部又发生了争论。最后在督师孙承宗的主持下,明军于1625年将防线推进到了宁远以北二百里,陆续收复了后金军放弃的锦州,松山,杏山,右屯与大凌河,小凌河等城,宁锦防线初步形成。但因为魏忠贤与孙承宗不和,在前者的谗言下,孙承宗被迫离职,继任的高第是保守派,竟然下令收缩防线,放弃关外之地,主守山海关。这一弃地的行径遭到了驻守宁远的袁崇焕的抵制。就在明朝内部分歧加剧之时,后金军又开始南下,本来努尔哈赤以为宁远

孤城,一战必下,但没想到这一次却遭到了惨败。袁崇焕坚壁清野,并将兵马全部撤入城中,避免与八旗兵野战,后金军在大批楯车的掩护下想要靠近城墙凿墙,但还未摸到城墙砖就被打得粉身碎骨——原来城上的明军祭出了大杀器,那就是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是欧洲人制造出的先进火器,明朝通过澳门的葡萄牙人逐渐获取了此种大炮和技术,宁远城上的11门大炮将敌兵打得鬼哭狼嚎,面对坚城利炮,八旗骑兵也排不上用场,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几乎攻无不克,这次却受挫于宁远城下,无计可施之际只得退兵。而明军在长达八年的血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才摸索出了对付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那就是袁崇焕所说的“凭坚城,用大炮”的防御战法,并“用辽土养辽人”,对宁锦防线实行军事化管理,提高士兵战斗力,再徐徐屯垦收复失地。

努尔哈赤死后,继位的皇太极卷土重来,于1627年再次来犯,但这次后金又碰了个大钉子,在锦州和宁远城下遭到挫败。明军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列兵出城,背靠城墙与八旗兵野战,八旗兵忌惮城上的红夷大炮,不敢猛冲。双方在城下短兵相接,城上大炮不断轰击敌军,八旗军始终未能击溃明军,连城墙都未摸到,最后只得退兵。由于后金缺乏红夷大炮这种攻城利器,从辽西走廊向山海关进军之路受阻,而明朝已经对后金形成了一个弧形包围圈,从藩属国朝鲜起,经辽东半岛沿岸(如在皮岛东江镇的毛文龙,骚扰后金的后方)到宁锦防线,向北延伸至蒙古左翼的察哈尔部(林丹汗),战局进入了相持阶段。

既然正面进攻行不通,皇太极只好另辟蹊径,这时恰好林丹汗西迁,为后金绕过宁锦防线经漠南入关提供了机会。

雄心勃勃的察哈尔部大汗林丹汗一直想统一整个蒙古部落,再现祖先的辉煌,但他简单粗暴的吞并手段遭到了许多部落的反感与抵制,有些部落甚至投靠了后金。林丹汗无法与咄咄逼人的后金对抗,于是准备走为上计,撤离原先在辽河上游的牧地,夺取蒙古右翼在宣城大同北部的地盘。趁着林丹汗西迁,皇太极趁虚而入,占据了蒙古左翼的故地。

本来蒙古右翼作为明朝北部的屏障,现在林丹汗的西迁使得皇太极可以从此处绕道入关,不必再正面进攻宁锦防线了。1629年,皇太极分兵三路从长城喜峰口附近突入塞内,关内明军毫无准备,后金军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攻城掠地,直捣北京。崇祯皇帝大惊,急忙下诏勤王。袁崇焕得知敌兵绕道入关,急忙率9000骑兵紧急从关外回援。最终在德胜门与广渠门外凭借城上大炮的支持击退了敌兵。但前来救驾的袁崇焕最后却被下狱处死,一种说法是多疑的崇祯皇帝中了后金的“反间计”,皇太极故意向一个被俘的明朝太监泄露“机密”,称袁崇焕与后金大汗有密谋,共图大事,再将这个太监放跑,向崇祯皇帝报告,崇祯皇帝对早先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一事早已心存不满,现在更疑心他勾结后金,通敌卖国,于是将其打入大狱,凌迟处死。

由于明朝没有财力将关内像宁锦防线一样全部军事化,无法坚壁清野,处处设防,所以对后金绕道漠南入塞毫无抵抗之力,皇太极此后又先后四出入关劫掠,明朝被动防御疲于奔命,元气大伤。

在不时绕道入关骚扰明朝的同时,皇太极仍未放弃对宁锦防线的正面进攻。1631年,皇太极举兵来攻大凌河堡,由于守城明军“凭坚城,用大炮”防御,他干脆不直接攻城 ,而是采取了挖深壕“围而不攻,长期围困,围点打援”的战术,经过三月的围困,最后导致大凌河堡的祖大寿粮尽而降(祖大寿投降后毛遂自荐向皇太极声称要去锦州做内应,里应外合夺取锦州,结果一去不返,放了皇太极鸽子)。但此种战术耗时漫长,对围城军队的后勤要求极大,所以不能经常使用。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由于朝鲜反对其称帝,所以他决定先发兵征讨朝鲜,消除这个征明的后顾之忧。朝鲜一直在明金之战中支持明朝, 萨尔浒之战中还曾出兵助明,但随着后金实力的逐渐强大,被迫于后金结为了“兄弟之国”,但仍暗地里支持明朝。1637年皇太极亲征朝鲜,占领其首都汉城,俘虏了朝鲜国王李倧,将“兄弟之国”变为了“君臣之国”,朝鲜也就此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剪除了明朝的两翼后,清军又攻陷了东江镇,拔掉了这个钉在后方的钉子,现在可以毫无顾虑的进攻明朝的宁锦防线了。

1640年,清军围攻祖大寿防守的锦州,准备围点打援,因为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明将的投降,清军得到了许多红衣大炮,打破了明军的垄断,所以在战场上开始占据优势。明朝方面也洗去了教训,事先在锦州囤积了够用9月的粮草,杏山,松山等地也储备了大量粮食。但由于此时关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朝内外交困,已经在辽东打不起长期消耗战了,在崇祯皇帝的催促下,主持辽东战局的督师洪承畴率军从出发解锦州之围。洪承畴在关内镇压农民起义军时颇有战绩,但他用对付农民军的战术来对付关外的清军就不太灵了。

吸取了萨尔浒之战分兵导致失败的教训,洪承畴采取了集中兵力推进的战略,率六万大军前进至松山附近与清军交锋。清将济尔哈朗将阵营布置在了山地上,将明军拖入了他们擅长的山地战中,双方火器弓矢对射,前线一度呈现胶着状态。在沈阳的皇太极得知后立即冒着鼻子流血不止的病症领兵来援,绕过松山包抄明军后路,被包围在嵩山的明军战不能胜,洪承畴又不愿突围逃走,在粮草不济的情况下许多明军士兵丧失斗志,突围向杏山逃窜,但只有吴三桂等少数逃回了后方。洪承畴只剩下两万兵力,被清军挖壕沟重重围困,为了困死明军,清兵不仅挖了壕沟,还在沟里设立了木桩,木桩上拉着绳子,绳子上拴着铃铛,铃铛旁蹲着恶狗。到了第二年的二月,走投无路的松山明军被迫投降,洪承畴也沦为了俘虏。

松山的陷落令锦州的守军丧失了信心,坚守了一年多祖大寿第二次投降,再次沦为俘虏。接着皇太极又用红衣大炮轰塌了塔山与杏山,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明朝的宁锦防线被清军摧毁了一半,只剩下了宁远等几座孤城。崇祯皇帝受困于关内四处流窜的农民起义军,不得已私下同意与清朝讲和,连年征战的清朝也需要喘息休养,于是皇太极也有和谈的意愿,提出双方以宁远双树岭间的土岭为界,但最后由于主张议和的陈新甲不小心泄露了谈判资料,遭到了主战派的弹劾,不愿承担责任的崇祯皇帝于是将陈新甲当做了替罪羊,将他打入大牢,后来斩首,和谈也付诸流水。

和谈破裂后,皇太极第五次绕道漠南入塞,大肆掠夺,令明朝损失惨重。但不久皇太极就于1643年暴亡,而明朝也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了,崇祯皇帝也于次年上吊自杀。明清在关外的厮杀也暂时告一段落,不过更血腥的逐鹿争鼎之战也即将展开,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南明悲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