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49日” 环顾西安的钟楼和鼓楼 探寻明代西安府的皇制建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代的西安城 “长安49日” 环顾西安的钟楼和鼓楼 探寻明代西安府的皇制建筑

“长安49日” 环顾西安的钟楼和鼓楼 探寻明代西安府的皇制建筑

2023-11-03 04: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二零二零年八月及九月記

了解“西安府”在明朝时期的历史地位以及“西安钟、鼓楼”的前世今生

西安,一个充斥着中华历史年轮的名字。自华夏文明发迹于黄河流域以来,其周遭的关中以及河洛地带就是接下来的几十个世纪里,文明发展中大放异彩的舞台。曾作为“丰镐古京”的西安,自周王朝时期直到唐朝末年,其都和相距不远的洛阳“平分秋色”。“长安”这个让世人永记在心的汉唐名号,随着唐朝的覆灭,自五代十国时期起,曾经的关中京畿地带就再也没有做过帝国的中心了。

明代西安城墙及护城河

经过了五代十国、南北两宋、大辽、大元大蒙古国(元朝)的接连统治,曾作为“长安”的西安,其市容市貌已经和当年的唐朝京师有了天壤之别。而今天所遗留下来的西安古城墙,则是明代西安作为“西安府”时期所修建的产物,其与唐城墙有重合的部分,但也只是很少的结构而已。整个西安城墙之内的市区被称为“明清西安”,而其中最出名的历史建筑则是位于其最中心地带的“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了。

明代西安城墙之内的古迹分布图

从唐灭亡之后的五代十国至明朝之初的长达几个世纪的岁月长河里,“西安”一直都是北方边地的一个地区级别的行政中心,且不被接下来顺势诞生的帝国所重视。直到南宋在蒙古帝国的铁骑之下,被迫打开了中原的大门,跟随着的是草原统治者所带来的种族以及文化的更迭,渐渐地让中华大地萌生起了已被淡忘许久了的“民族主义”。大元大蒙古国(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所建,在其最后一任皇帝元惠宗(元顺帝)妥懽贴睦尔的统治之下,逐渐走向了灭亡之路。

元惠宗(元顺帝)妥懽贴睦尔,元朝最后一位皇帝

1352年,时年25岁且出身贫农家庭的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1356年,朱元璋领军一举攻陷了现在的南京,命名为“应天府”,并且将其作为中心政权的根据地,一统江南。

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建立明朝,并且责令北伐。同年9月14日,明朝军队从元大都(今北京)的齐化门攻城而入,而元顺帝携带宫眷早在四日之前就已出逃,从此元朝正式退出中原,回到了蒙古草原,史称之为“北元”。

明朝开创者明太祖朱元璋御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朱元璋夺取了大元大蒙古国(元朝)的天下以后,曾一度想把新帝国的都城“应天府”(今南京)搬到承载着汉唐辉煌的“西安府”。当时他派自己的太子朱标(明兴宗)去往西安进行实地考察,朱标考察结束回到南京后不久就去世了。

如此,朱元璋便心灰意冷了,没有再提及迁都至西安的想法。但在朱标生前考察回来后,却曾给予了父亲“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的感受,于是把建造符合帝王气势的“西安钟、鼓楼”,早早就放在了帝国的日程表上。

明兴宗朱标与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

明代西安钟楼

在西安的建城史上,其最辉煌的部分早已被历史尘封摧残至地表之下。但可能正是因为它在中华大地上曾屡次三番地扮演着不朽的角色,即使在距离今天较近且亦不作为京师的明朝时的它,依旧保留下来了这样一栋承载着六百多年前,一位新帝国开辟者的祈愿和哀思并存的皇制建筑,不禁不得不为之而感动。西安钟楼是中国遗留下来的众多古代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在西安钟楼创建之初,它原本是按照朱元璋对唐长安城的崇敬之意,被放置在了唐长安城曾经宫城正中央的位置(具体参考《“长安49日” 中国最美“京师”西安的历史年轮:西安城墙 》),高36米的西安钟楼与西安鼓楼对峙而立。在大明建国以后,经过了两百多年扩建后的“西安府”,其城郭和正中心早已经和隋唐时的长安宫城大为不同。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在当时从广东监察御史“升职”为陕西巡抚御使的龚懋贤上任的第一年,他主持将西安钟楼整体迁移于现在西安市的中心位置,成为一座壮观的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城轴中心建筑。而这项工程的缔造者,也在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在石碑上刻下了纪念性的碑词《钟楼歌》。

“西安钟楼,故在城西隅,徙而东,自予始。楼维筑基外,一无改创,故不废县官而工易就。无何,予告去,不及观其成。漫歌手书,付咸、长二令,被撰记者采焉。歌曰:羌兹楼兮谁厥诒,来东方兮应昌期。挹终南兮云为低,凭清渭兮衔朝羲。鸣景阳兮万籁齐,彰木德兮奠四隅,千百亿兮钟虡不移。万历十年,岁在壬午,春人日,蜀内江病夫宁澹居士龚懋贤书。客有谓余,歌可作钟楼铭者,观铭,非予敢任也,故仍以歌铭。”

—— 龚懋贤(明)《钟楼歌》

这首碑词的大致核心意思是这样的。

西安钟楼,原来在城的西边,迁移到东边来,是从我这里开始的。除了修筑钟楼的楼基之外,没有半点的改动和创新,所以并不会荒废了西安县署的公务,建筑工程是非常容易完成的。不久之后,我辞去职务离开,没有等到亲眼见证它的完工,随便地写了个歌,交给了咸宁和长安二位县令,供给写“记”的人予以参考,歌词如下:

钟楼啊,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它迁到东边这来,象征着兴旺繁荣!登上钟楼瞭望,仿佛可以引首终南山,云彩低矮地在脚底飘荡。下临清幽的渭水,上迎灿烂的朝阳。听啊!在楼上大钟敲响之时,各种音调都一应俱全,声音是如此嘹亮!大兴土木之下,宣扬“木德”,奠定四角,楼基坚实,经过千百亿年之久,挂钟的木头支架也丝毫不会摇晃!

西安钟楼是一个三重檐四面攒尖顶的建筑,在中国目前现存的古代建筑里,类似于这种且较为出名的,就是北京的“天坛祈年殿”和明清故宫的“中和殿”了。在遵循严格等级制度的中国皇权社会,西安钟楼的建筑形制、级别之高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明朝国都南京,堪称不可思议。西安钟楼的构造技术是应用了唐宋建筑的建造法则,又有明代建筑技术的革新。

西安钟楼的三重檐

钟楼的四个檐角攒顶上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其上各层都有彩绘,四周有廊柱、彩窗以及雕花门扇等等美轮美奂的构造,尤其是每个构件上所附着的古典优美图案,真是一个无论是在外在还是内涵上,都称得上精美绝伦的宏伟建筑。

西安钟楼的其中一个檐角

据相关史料的记载:“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中国各城市兴建钟楼,以镇天下。” 钟楼这个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用钟声为普罗大众报时,西安钟楼之名,即源于此。而现在西安钟楼西北角悬挂着的大钟,却已经不再具有报时的作用了。但是遇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大钟依旧会被敲响,寓意祈福平安。

仿制“景云钟”

最开始西安钟楼悬挂着的并不是当今的这口大钟,而是铸造于唐代的,名为“景云钟”的一口大钟。景云钟在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被铸成,唐朝的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亲自为它撰书铭文。景云钟高二米,它的直径达一点五米,重达万斤,一直被唐朝皇家道观“景龙观”所使用。

在后来的安史之乱中,景龙观被战火化为灰烬,景云钟也同时被废弃不用。现在摆放在钟楼外侧的是仿制的景云钟,而真正的原件被安置在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内。

西安钟楼第二层内景

站在西安钟楼之上,眺望远方,可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看得见不远处的两座城门。首先印入眼帘的第一道城门是“永宁门”,它是西安城墙的正南门,也是西安城墙最恢宏、形制最齐全的城门了。其由吊桥、闸楼、箭楼和正楼共同组成,在西安钟楼上看到的是永宁门的正楼部分。在西安城市中轴线的两侧,高楼大厦林立,其中不乏镶嵌着的仿古屋檐的楼宇。

远眺永宁门

与永宁门相对着的,则是西安城墙的北门——“安远门”了。安远门也被叫作西安的“后门”,现在它仅存箭楼,而正楼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中被起义军焚毁了,在西安钟楼上看到的也仅是其箭楼部分。

远眺安远门

夕阳西下,余晖中的西安钟楼,就好像一位被套上了一层橘黄色薄纱的舞者。在暮色的晃影之下,摇曳生姿,显得格外迷人。

2020年8月份,刚被施工团队重新安置了金箔的屋顶,在余晖的光晕之下,分外璀璨夺目。

夜晚的西安钟楼,在金黄色灯光的映射下,无疑是整个西安城中最显眼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底,考虑到过度的灯光亮化会使古建筑受到损坏,西安钟楼内部的主题照明已被关闭。曾经玲珑翡翠般夜景不复存在的同时,却是对西安钟楼更好维护的开启。

最早影像中的西安钟楼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西安钟楼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西安钟楼

明代西安鼓楼

在距离西安钟楼两百米的西边,又是一栋建于明代的非帝王使用过的皇制建筑,“西安鼓楼”。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比西安钟楼早建了四年,也是中国现存众多的古代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得最完整的鼓楼之一,和西安钟楼并尊为中国最大“钟、鼓楼”。

西安鼓楼总高36米,是长方形的歇山式重檐结构建筑,建造在巨大的台基之上。和西安钟楼相似的是,西安鼓楼的建造技术,也在应用了唐朝风格以及宋代建筑法则的基础之上,又有了不少的创新,比如整个楼宇没有使用铁钉一类的固定物。

作为中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鼓楼,西安鼓楼的两块蓝底金色大字木匾,也以其面积之巨而闻名于世。南部木匾“文武盛地”,北部木匾“声闻于天”,道尽了豪情万丈的长安情怀,只不过遗憾的是这都不是原来明代的原物了。

西安鼓楼南面及“文武盛地”木匾

西安钟楼在全中国所现存的明代建筑中,规模仅次于北京明清故宫的“太和殿”和明长陵的“祾恩殿”。在其东南西北四面,一共设置了24面大鼓,鼓面上写着24个节气,象征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鼓,也是扩大声音的传导装置之一。为了能使鼓声传遍全西安城,就必须建造足够高的高楼,在其中高处安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或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官方办公场所和其四周的街坊居民的生活都离不开鼓声的陪伴。鼓声作为当时时间的通报,也是当时的人们最熟悉的声音。

和西安钟楼同样具备着登高望远功能的西安鼓楼,在视野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有西安市的古迹周边一定范围内不得建造高层建筑的相关规定,西安鼓楼的周遭被规划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宽阔广场。

登临西安鼓楼的第二层,对其南部面向的广阔区域一览无余,当时(2020年8月份)还没有修缮完毕的西安钟楼就像一个巨大的粽子,被脚手架搭建起来的巨大帷幕给遮挡着。

在西安鼓楼的正北部,则是一条以贩卖各式各样小吃为主的“回民街”。在西安鼓楼上面俯视回民街,只能看到一条由绿色树梢遮掩着的大道。

林荫下的回民街

如果讲到西安鼓楼以外的部分,我个人对西安市的城市规划非常赞叹和欣赏。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它更是我们民族历史的浓缩和融合,对它的建设应该是每一个中华人的必要责任和历史承诺。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充斥在西安鼓楼北部的回坊之内,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西安鼓楼无论是从远看还是近看,的确都和明清紫禁城的“太和殿”有的一拼。在尺寸上,如果把北京市的鼓楼与其相比较,则更突显了西安鼓楼的“鹤立鸡群”了。

雨过天晴下的西安鼓楼,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格外动人。

夜幕之下,西安鼓楼磅礴的气势,在灯光亮化的效果之下,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充满着市井气息的回民街,在比肩接踵的人群和店铺灯光的点缀下,露出了西安这座城市最质朴且最亲和的一面。

西安回民街

最早影像中的西安鼓楼

1907年的西安鼓楼

1921年的西安鼓楼

结语

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作为中国明代建筑中的精粹和代表,同样也是西安这座悠久古都在唐后的时间表中,能证明其历史地位的最重要的古代建筑,能被完整地存留至今,实则不易。

明代的西安府,虽然已经逐渐走出了秦汉隋唐“黄袍加身”时的辉煌,可处在岁月蹉跎下的这座古老城市,让我们有了机会去站在曾经历史的高点,去俯瞰中华文明历久弥新、世代传承着的华夏精神,这让曾在这座城市中度过了连续49个日日夜夜的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长安49日” 我爱西安,爱这座城市值得被回忆的一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