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要素”为抓手,梯度探究“备忘”昆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昆虫制作备忘录三年级下册 以“要素”为抓手,梯度探究“备忘”昆虫

以“要素”为抓手,梯度探究“备忘”昆虫

2024-06-12 2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猜对了,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昆虫,作家汪曾祺爷爷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写下了一篇关于昆虫的文章——《昆虫备忘录》,板书课题。

2.了解“备忘录”。

(1)齐读课题,录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生字,可以怎么组词呢?目录、录像等。

(2)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备忘录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备忘录?

(3)朋友圈、记事本、便利贴、手机上的备忘录等。是啊,原来备忘录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生活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以免忘记。

3.激发探究兴趣。

这份昆虫备忘录记录了哪些昆虫?记录了昆虫的哪些秘密?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跟随作者去课文中探究探究吧。

(二)整体感知,发现特点

1.浏览课文,引导发现。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认真、细心地观察,想一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小结特点。最大的区别是这篇课文有小标题,作者抓住了昆虫的名字或特点来取小标题。看,像作者这样,给课文配上4幅昆虫插图,它们和文字一起组成图文式昆虫备忘录。

3. 小组讨论、交流:加了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1)使文章的结构层次更加清晰。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三)理解字词,明确要求

1.多种方式,理解词语。

(1)出示词语:凡是距离款款瞎点益虫约有黑稠衬裙膜翅蚂蚱黑斑

(2)指名读。强调多音字“蚂蚱”的“蚂”读mà,另一个音是mǎ,组词“蚂蚁”。

(3)理解词语。

①出示句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稠衬裙——膜翅。用红色标记出词语。

②播放小视频:一只瓢虫在空中飞行并款款落在一片树叶上。学生通过观看小视频理解“款款”的意思是缓缓的、慢慢的。

③出示图片:瓢虫张开翅膀露出膜翅。让学生分别指出瓢虫的“膜翅”“黑稠”“衬裙”“黑斑”,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的黑稠衬裙是怎样的。

2.明确阅读要求。

(1)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需要我们以自主阅读为主,看看阅读提示中有什么要求?

(2)根据学生回答,明确要求:默读课文,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板块二:触摸昆虫,品味生动语言

(一)默读课文,触摸昆虫1.认真默读课文,根据《昆虫备忘录》目标串联卡完成三个学习任务,相信你一定能做又快又好!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去探究昆虫的秘密吧!

2.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进行圈点批画,初步探究昆虫,触摸昆虫的样子、特点等。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阅读、探究情况。

(二)交流分享,探究昆虫

“非静无以成学”,看同学们认真阅读、仔细圈画、动情朗读的样子,实在太美好了!相信大家已经都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昆虫的世界,去探究它们身上的秘密吧。

1.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初步探究昆虫的秘密。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分享的流程如下:

①由组长当主持人,请小组同学按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画出的最感兴趣的句子;

②朗读完句子后,要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对这个句子特别感兴趣。

③其他同学听完后可以进行讨论和补充。

(2)小组内交流完后,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组员可以帮助汇报的同学把句子朗读好,把要说的话讲具体讲生动。

2.集体交流,体会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深入探究昆虫的秘密。

同学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表现得很团结,组长组织得规范、有序。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是什么呢?

(1)引导学生关注表现昆虫的样子或动作等容易让人联想画面的语言。

预设1: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花大姐中的第一段,我感兴趣的原因是觉得作者描写得很生动很具体。

教师追问:这个句子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味语言。

预设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它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美丽的瓢虫缓缓地、慢慢地从半空中落在一片绿叶上。

预设3:我用“折好它的黑稠衬裙、收拢硬翅”体会到作者的语言描写很生动很准确,我仿佛看到了瓢虫折叠、收拢翅膀的画面。

小结:对呀,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瓢虫款款落下来的过程写得生动、具体,充满画满感,其中“落、折、收拢”又抓住了瓢虫的动作来描写,一只美丽又可爱的瓢虫就这么优雅地落在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2)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如“噌——”“呜——扑”,可以边读边表演,体会昆虫当时的样子。

预设1:我最感兴趣的句子是:“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我觉得“噌”字写出了蜻蜓和苍蝇它们的视觉很灵敏,还没走前它们就发现了,这复眼果真厉害!

预设2:我发现这样的句子在“独角仙”中也有,“吃晚饭的时候,呜——扑!”

小结:是的,原来作者是运用了“噌、呜——扑”这些拟声词来描写。瞧,我们从“噌”的声音中能感受到复眼昆虫的机警,读的时候,可以读得快一些、急促一些;读“呜——扑”的时候,“呜”要读得长些,“扑”要读得短促些,仿佛看到独角仙“呜呜”横行霸道地飞来,然后“扑”的一声笨拙地摔在灯下的滑稽情景,这样我们可以感受到拟声词带来的具体形象的画面感。

(3)引导学生关注能让人发笑的语言,如作者充满童真童趣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品味感悟作者语言的丰富性。

预设1:我最感兴趣的句子是“复眼”中的最后两段:“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当我读到这里时,我觉得作者很幽默,也很善于联想。

预设2:我最感兴趣的是“蚂蚱”的最后一句话“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我从“顶讨厌”这个词语中感受到作者不喜欢蚂蚱,而且感觉很口语化,很有意思。

预设3:我觉得“花大姐”中的最后一句话也很有意思。“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当学生说到这个句子时,出示下图,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风趣性。

(三)总结提升,积累语言。

1.同学们很会发现,这些句子充满了童真童趣,读起来给人感觉非常亲切、自然,富有幽默感,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这些昆虫的喜爱之情。

2.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我们来回顾总结一下:一是抓住昆虫的外形特点;二是动作描写细致贴切,很有画面感;三是使用“噌”“呜——扑”等拟声词;四是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

板块三、探究昆虫,制作备忘录

(一)探究昆虫,挖掘特点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汪曾祺爷爷是大概多大年纪写的这篇《昆虫备忘录》?是童年时呢?少年时?青年时?还是老年时呢?估计很少有人能猜对,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在73岁时的作品,这时候他的写作水平已经炉火纯青了,所以他笔下的这四只昆虫真是特点鲜明呀。接下来,我们聚焦“花大姐”,一起来探究它身上的奥秘。

1.探究昆虫“花大姐”,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2.小组合作,认真探究。(引导学生从段落入手,研究每一段描写的是什么内容?例如:外形、动作等)

(二)概括梳理,小结方法

1.集体交流,指名汇报。

2.概括梳理,小结方法。

师:老师根据同学们汇报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梳理,画上了几条线就能变成表格,瞧,一份表格式的“花大姐”备忘录诞生了!你们看,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花大姐”姿态、名字、外形、种类、感想,把它们一点一点的记录下来,形成了一份“花大姐备忘录”。

1.激发想象,拓展方法。

(1)这是一份表格式的备忘录,其实备忘录还可以有很多的形式,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形式吧!

(2)播放“花大姐备忘录”的其他形式(枝丫式、图文式、树形……)的图片,让学生学习制作备忘录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1.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2.出示昆虫备忘录制作步骤和要求:

(1)先概括,找出描写的是什么?

(2)再思考,用什么方式做备忘录。

(3)根据具体内容,动手制作备忘录。

3.交流展示,互动评价。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介绍制作好的“昆虫备忘录”,并相互评价,总结提升。

板块四、爱护昆虫,寻找生灵奥秘

(一)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认识、探究了四只昆虫,感悟了作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并动手制作了一份昆虫备忘录。

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有关昆虫的书。一是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可以说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堪称一部“昆虫的史诗”。二是《昆虫的奥秘》,作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昆虫世界的神奇与奥秘。希望你们阅读后也能爱上并保护好大自然中的昆虫生灵!

工作单位: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