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昆曲的音乐是什么体 干货

干货

2024-07-13 23: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音区

注意:

1、 工尺谱从古至今书写方式很多,正体和草体是运用比较普遍的字体。

2、 读法用拼音以相似音标注。

3、 低音区在书写最后一笔时向下钩,代表低音。中音区的「六」和「五」在低音区写作「合」、「四」,中音区的「乙」在低音区写作「一」。

4、 低音区的读法「上」、「尺」、「工」、「凡」和中音区相同,后两个中音区的「六」和「五」到低音区变成了「合」和「四」。

5、 高音区的书写,正体在每个字加“亻”,表示高音;草体书写在最后一笔向上挑。

6、 高音区读法和中音区一样

7、 高音la和si在昆曲中运用很少,这里不做收录。

调式

昆曲调式依笛色而定,又称笛调,俗称调门,共有七种。

昆曲的主奏乐器是传统的平均孔曲笛。以小工调为基调,以小工调的七音各为「工」音而定。

以小工调的“上”作「工」音,即为上字调,以小工调的“尺”作「工」音,即为尺字调,以此类推。

以前昆曲的主奏乐器是传统的平均孔笛,一支笛子就可以奏出七个调,现在不同调式有不同的笛子。

平均孔笛的优点在于只需要一支笛子,而缺点在于变调时音准有误差。

注意:因为中西音乐是两个不同体系,只能相当于对照理解,不能严格等同。

板眼

头板:又叫迎头板、劈头板、正板、实板,特点是随字而下,即每个字出口腔正值板位的时候用头板。

腰板:又叫掣板、虚板、枵板,因写在两个工尺之间而得名,腔过而下。在唱腔中间出现板位,且腰板本身位置没有工尺。

底板:又叫截板,腔尽而下。即一个字唱腔结束的时候,如果正值板位,就会用底板。在散板曲中,用底板表示句读,并不表示节奏。

以上三个板归于一个体系的,是最主要的三种板式,在昆曲所有的曲子中,都会出现这三种板。

赠板:随字或随腔而下,作用类似于头板,一定有对应的工尺。

腰赠板:随腔而下,作用类似于腰板。

出现:昆曲是曲牌体,格律非常严谨,是不能随意增减板的。但是昆曲唱腔非常细腻,擅于抒发感情,节奏缓慢。当一支曲子在曲牌中的板不够用,这时就出现了赠板。

如一般三眼,一个小节四拍,十个板位40拍;这时出现赠板,一个头板四拍,一个赠板亦四拍,这时一个板位从原来的4拍变成了8拍,曲子容量变大,可以更好地发挥唱腔抒情。

赠板扩充了节奏,但是不破坏原有板位,所以不可能单独出现,会依附头板之上。

不是每个曲牌都可以加赠板,有的曲牌可以加赠板,也可以不加,有的曲牌绝对不能加赠板。

加正板/加底板

正板和赠板之外另加之板,通常用于唱腔之中上板的念白或叫头。不破坏原有曲牌的板位。

这两种板式不多见,首先曲子中加念白或叫头并不太多,运用并不广泛;并没有特殊作用,很多曲子都用头板底板取代。

中眼:因在头眼和末眼中间而得名。随字或随腔而下。一板一眼曲子,只有中眼。

侧中眼:又名腰中眼。在两个工尺之间的中眼。

小眼:又名头末眼,头眼和末眼标记方式相同,在中眼前的就叫头眼,在中眼后的就叫末眼。随字或随腔而下。是一板三眼的第二拍和第四拍。

侧头末眼:头末眼的另一种写法,在两个工尺之间。

拍板

用手打拍子,拍是一个动词,就是要求我们在唱曲时一定同时要用手打节拍,以保证节奏稳定。

拍板以手掌为板,食指为头眼、中指为中眼、无名指为末眼。

板眼符号和音符时值的关系

一拍多音

两个板眼符号之间的所有音符,全部属于前一个板眼。

一拍一音

一个拍子上一个音符,是四分音符。

一拍二音

是八分音符。把一拍分成两个半拍,如「上」为前半拍,「尺」为后半拍。

一拍三音

三拍如何区分?先把板分一半,前半拍和后半拍,如「六五」属于前半拍,「仩」属于后半拍,即「六五」共唱半拍,「仩」唱半拍,「六」「五」为前16分音符;反之亦然,「五」「仩」为后16分音符。这里曲谱对节拍的规定不是定死的,需要演唱者根据对曲子的理解自由处理。

如果是叠腔,在标记的时候,叠腔标记紧贴前一个音,表示前16分音符,如果标记在中间,表示后16分音符。

一拍四音

前两个音为前半拍,后两个音后半拍,是16分音符。

音符延长

一眼板

将中眼位的「六」与板位的「六」合并,在写法上板不变,在中眼的位置变成了侧中眼,工尺与前面的音符合并。这时「六」是一个2分音符,唱两拍

将位于板位的「六」和中眼位的「六」合并,写法上眼不变,将板改写为腰板,其余同上。

将位于中眼位的「上」和板位的「上」与前一个板位的「上」合并,写法上前一板不变,将中眼改写为侧中眼,后一板在句末改写为底板,工尺合并,这时「上」唱三拍。

三眼板

将位于头眼位的「六」和位于板位的「六」合并,在写法上板不变,头眼改写为侧头眼,工尺合并,这时六为两拍。

将位于板位的「六」和位于末眼位的「六」合并,写法上末眼不变,板改写为腰板,工尺合并。

将位于中眼位的「工」和位于头眼位的「工」合并,写法上头眼不变,中眼改写为侧中眼,工尺合并。

三眼板加赠板

将赠板的「六」和末眼的「六」合并,写法上末眼不变,赠板改写为腰赠板,工尺合并。

其余同上。

当一拍中不止有一个音符

在这个例子中,第一个「仩」为一拍,「仩伬」合为一拍,这时将「仩」的工尺合并,写法上板不变,头眼改写为侧头眼,「伬」写在侧头眼的下面。这时「仩」唱一拍半,「伬」唱半拍。

在这个例子中,「五」下面的点示意叠音,重叠前面一个音符,这时末眼一拍唱「五五六」三个音。将音符「五」与位于中眼的「五」合并,末眼改写为侧末眼,这是「五」唱一拍半,叠音的「五」和音符「六」共唱半拍。

在这个例子中,「工六五」合为两拍,「六」是一个切分音,唱前一拍的后半拍和后一拍的前半拍。这时将「六」的工尺合并,中眼改写为侧中眼,将第二个「六」的工尺合并,侧中眼标记在「六」和「五」的两个工尺之间。

音符时值减少

如「四」,书写字体小于其他工尺,标记位置偏右,表示这里「上」和「四」并不是平均分唱一拍,如这里可以「四」唱1/4拍,「上」唱3/4拍。

用削角符号来表示音符时值的减少,即休止符。如在这个例子中,「上」唱前半拍,「尺」唱1/4拍,另外1/4拍以削角表示停顿。

削角表示气口,作停顿吸气,昆曲中没有过门,靠在腔格里作腔偷气,谱子里标出来的气口是可以吸气的。

腔格符号

板式

散板

散板曲子节奏自由,仅在每一乐句末尾加底板来表示句读。

上板的曲子前面一般都会有一句散板。例如【颜子乐】最后一句句末是底板加侧头眼,“画墙西”从中眼上板开始唱。

流水板

每拍都用板或强拍符号标记的一种板式。即1/4拍

流水板是出现在西皮中的一个板类,在昆曲唱腔中很少见。这个名称在昆曲里不能完全表示板式的内含,这里只是借用名称,来表示节奏特征。

但是上板的念白中这种板式很多,在锣鼓经里被称为数板。

一板一眼

一个强拍(板)和一个弱拍(眼)组成一个节奏单位。2/4拍

这里的眼一定是中眼,没有头末眼。

一板一眼加赠板

通过加赠板,使得曲子速度慢一倍。即(2+2)/4拍。

注意:这里的意思不是唱曲速度慢一倍,是说这个曲子是一板一眼,加上赠板以后,曲子加长了一倍,其的容量增加了一倍

一板三眼

一个强拍(板)和三个弱拍(头、中、末眼)组成一个节奏单位。

这三个弱拍中,相对于板,头、中、末眼都是弱拍,演唱时中眼比头末眼要强一点。

一板三眼加赠板

一板三眼加赠板:通过加赠板,使得曲子速度慢一倍。即(4+4)/4,曲子容量大。

因此这种板式多用于南曲,南曲缠绵悱恻,适用于抒情,节奏较慢。相比之下,北曲节奏较快,不需通过加赠板放慢曲子速度。

在小生的曲子中,有一个特例是《荆钗记·男祭》的【折桂令】,这是一支加赠板的北曲,非常有特色。

一板三眼加赠板的北曲中,在《曲苑缀英》的记录中提到这样的曲子共有三支。

记谱方式

玉柱谱

玉柱谱为竖式谱,大多不具小眼,乾隆前刊行的曲谱多为此式样。如今吹打曲牌的工尺谱,因为无唱词,也多为这种记谱样式。

一字谱

一字谱为横式谱,此式很少用,仅见于《遏云阁曲谱》。

蓑衣谱

蓑衣谱为斜式谱。

蓑衣谱比前两种式样都合理,即不影响唱词的连贯,又不会混连,看谱时亦可以兼顾看唱词。记谱多用这种曲谱。

传统曲谱

清工谱

《纳书楹曲谱》书影

清工谱只标记板和中眼,不标小眼。不标小腔,只有最基本的腔格,小腔要靠自己来唱。对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唱曲者必须深谙曲律。是一种文人谱。

eg:《天韵社曲谱》:每个字的四周标有四声和收音归韵。

戏工谱

《集成曲谱》书影

记录有念白,腔格比较丰富。

eg:

《集成曲谱》:以折子戏的形式记录,4集32册,共收入88部传奇里的 416出折子戏,是现存曲谱里收录剧目最多的一本曲谱。

《粟庐曲谱》:是俞粟庐之子俞振飞对俞派家传的代表剧目进行编订整理所成的昆曲工尺谱。《粟庐曲谱》准确而细致地体现了昆曲的俞派唱法,书中还附有俞粟庐的《度曲刍言》和俞振飞所著的《习曲要解》,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曲谱。

《曲苑缀英》:详细标出了四声阴阳和口法,适用于初入门学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