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80万人次观看直播!她将中国环境治理的智慧推广到国际舞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昆明生物多样性会议是说什么 超180万人次观看直播!她将中国环境治理的智慧推广到国际舞台

超180万人次观看直播!她将中国环境治理的智慧推广到国际舞台

2023-07-05 1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比如一谈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自然保护区要做的工作,但大多数人其实是生活在城市中。为什么不能就近,将人人都有切身感受的城市生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作为一个议题来做推广呢?

单诗尧毕业于英语专业,跨界进入环保领域。环保涉及的学科知识又专又精,她首先要跨过的是知识壁垒。

单诗尧是个有心人,刚工作时,她不会写工作邮件,就去看前辈怎么写,试着抄下来、背下来,她还会记下不同人的想法,对议题的观点,一步步地丰富自己的视野。

单诗尧在广西南宁参加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主持青年分论坛讨论环节。

2019年9月,单诗尧发起“WWF生物多样性青年大使”项目,希望以青年为抓手,提升青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动青年参与环境事务的积极性。

在这个项目中,她面向不同背景、不同兴趣导向的青年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青年参与生物多样性倡导活动,比如借鉴模拟联合国的辩论模式来讨论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关键议题,提出中国青年的立场和建议。

这个模联项目的特别之处是在国内首次设计了模拟《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多边谈判机制,高仿真地模拟了当时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模式,显然,这个项目对参与者的要求更高,也是项目的创新所在。

单诗尧在规划项目时,正好赶上一个有利的时间节点。

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确定将于次年在昆明召开。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该会议,因而各方关注度都很高。

单诗尧意识到,“WWF生物多样性青年大使”项目正好可以借这一窗口,为大会做预热,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她相信,这个活动可以吸引一批有志于投身公共事务领域的青年,借助这个平台,未来可以在外交、公共事务和科学等多个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干。

单诗尧在云南省昆明市参加COP15第一阶段会议。

有了基本的想法之后,单诗尧和团队成员开始着手编写模拟《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能力建设手册,帮助参会代表和社会组织科普相关知识,比如《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历史进程、核心议题解析、各国立场以及谈判技巧等。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些基本工作刚刚落定,疫情就席卷而来,原计划在2020年二季度举办的线下活动全部取消。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单诗尧赶紧调整方案,找到国内顶尖学府合作,终于在2020年10月底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模拟全球环境谈判青年峰会”。

之后,2021年的“青年峰会”吸引了十余国60多所高校的180多位青年代表参与,这些代表分别扮演80余国的外交官,在线上参与模拟《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谈判。

经过历时三天的磋商,模拟环境谈判的代表们最终达成一份反映多方共识的成果性文件。

而这一活动不仅成为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青年平行活动的官方预热活动,还邀请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以及来自中国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委的高级官员前来致辞。

“WWF生物多样性青年大使 ”项目前后组织了7次不同主题的大型活动,累计召集逾1200名青年参与,为他们提供与一线高级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最终推动青年的政策倡导行动。

而这些都是单诗尧在获得上司的充分赋权后,带领一个不超过三人的顾问、志愿者团队与传播同事合作执行完成的。

活动线上直播观看量超过180万人次,获得数百家媒体平台报道转载,单诗尧以自己“无中生有”的能力创造了一个事业的小高潮。而这不过是她环保工作的其中一项成果。

PART

02

求学的意义

大四毕业前,单诗尧曾经在读研还是工作之间纠结。好在这一年她有幸成为WWF的实习生,能够在这家有国际影响力的组织中工作,她决定先抓住眼前的机会。

有了在WWF四年的积淀,单诗尧择校的目标变得明确,她希望接受环境相关学科的系统训练,而她对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也早有耳闻。

她在择校前,看了昆杜的课程设计,为期两年的课程学习要比一年期的硕士课程更为扎实,她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包括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由于她不是环境学科班出身,以往她在从事环境政策的分析中,常常只能通过事后的事实来了解政策造成的影响,缺乏前瞻性的视角和对原理的把握。

在昆杜第一年的学术训练中,一上课她就抢第一排,跟老师积极互动。而教授们也会及时发现学生知识面的薄弱点,引导他们做阅读,写分析。

这一时期,她阅读了大量的政策研究文章,从而对环境政策导致的结果从事后观察变成早期预判,从学理上有了深入了解。

在高丽娜(Coraline Gordon)教授的《政策制定流程(803k-Policymaking Process)》课程的学习中,约翰·金登(John Kingdon)的“多源流框架”给单诗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源流框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机会窗口”。当问题与/或解决方案同有利的政治力量相汇合,“机会窗口”会被诱发,实现机制创新、推动政策转变的宝贵契机来临,然而“机会窗口”的开启具有随机性,窗口开启的时间可能很长也可能稍纵即逝。

单诗尧和昆山杜克大学iMEP同学一起去春游,在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的合影。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单诗尧复盘此前的工作时,已经颇有心得了。

“机会窗口的出现可遇而不可求,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要想推动政策的转变,需要在机会窗口开启前的漫长时间里持续地、有策略地、不计“得失”地以实践推进倡导,用科学赋能治理,这样才能够及时抓住机遇。”单诗尧说。

PART

03

从昆杜走向国际舞台

2017年,还在读大四的单诗尧有幸作为观察员参加了联合国波恩气候变化大会,还在会场中协助WWF同事的工作。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国际多边会议。

五年后,单诗尧和讲授环境政策课程的高丽娜(Coraline Goron)教授则是作为昆杜的代表,一同前去蒙特利尔参加COP15大会。

一路上,她看到老师白天忙会议、参加谈判,晚上还要批改学生的作业,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尽管如此,高丽娜教授(Coraline Goron)还是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找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

单诗尧真正感受到了昆杜的学风,通过教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体会到治学的严谨。

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DKU代表团的合影(右一 单诗尧)

经过系统的学习,单诗尧这次参加COP15大会时,不再仅仅是个观察员,而是作为昆杜学生代表,在中国-魁北克环境合作论坛上参与圆桌讨论。

在中国角的青年论坛中,她还担任环节主持人,通过意见交流,让各方人士了解全球青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在论坛中,一个加拿大女孩提出疑问:

“对于青年来说,在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时,会不可避免地考虑不同行业的薪资待遇水平。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工作薪资水平都不甚理想,使得很多人最终选择了其他职业。请问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如何发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单诗尧分享的想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需要社会的变革性转变(Transformative Change)。

这不只是科学家、一线保护工作者等人的职责和任务,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基于各自的行业特性,寻找可持续解决方案,协心聚力,从而实现全社会向“自然向好”范式系统性的转型。即在理想状况下,未来人们的工作将兼容经济效益和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单诗尧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的青年论坛主持圆桌讨论,摄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PART

04

未来可期

有了昆杜的学术训练,单诗尧更加有信心在未来努力讲好中国“生态文明”的故事,将中国环境治理的智慧推广到国际舞台上。

“NGO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它具有带动社会多方沟通、合作与交流的桥梁作用,并且在社会治理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单诗尧说。

-END-

▲向上滑动

昆山杜克大学

dukekunshan

昆山杜克大学

Duke_Kunshan

关注我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