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旱柳观赏特性 旱柳

旱柳

2024-01-25 0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旱柳

旱柳

 亦称柳树、立柳,柳属,落叶乔木。 树冠广圆形;树皮粗糙,深裂,暗灰黑色;小枝黄色或绿色,光滑,幼枝有毛;单叶互生,批针形,边缘有明显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极小、暗褐色、具极细丝状毛;花期4月,果期5月。 阳性速生树种,不耐阴,耐寒,喜湿润的土壤,耐干旱,抗SO2和烟尘,对土壤要求不严,耐重剪;正常条件下是深根性树种,侧根庞大发达,固着土壤。 常用扦插繁殖,育种用播种繁殖。 喜生于沟谷湿地及河边,适宜河、湖岸栽植。作行道树、防护林及绿化树种,也可作用材树种。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旱柳根系发达,深根性,侧根庞大而扩展,三年生旱柳根幅达10余米,可有效地吸收土壤水分。它适应性较强,耐水湿,也较耐干旱和瘠薄。当树干被洪水浸淹时,被淹部位能萌发出不定根悬浮水中,辅助或代替原有根系机能,维持生长。

  旱柳为速生树种,树高速生期为6~8年,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达12~14年;材积速生期在12~24年,30年生以后,生长缓慢,寿命一般在50~70年间,也有超过200年的老树。

  旱柳在华北一般4月中旬到下旬开花,然后长叶,5月上旬果实开始成熟。种粒饱满、光滑,能和种絮自然分离,种子成熟应立即采集。千粒重0.167g。

  旱柳是阳性树种,喜光,不耐荫蔽,要求阳光与水分、养分条件较高,所以,旱柳不能形成密林。疏生为好,过密则易分化或形成“小老树”。旱柳较耐寒,以休眠芽越冬。在年平均温度2℃、绝对最低温度-39℃情况下,无冻害,仍能安全越冬。

  因其喜湿润,故在北方也称它为“湿柳”。河流两岸滩地及低湿地的旱柳比在梁地上的生长快。在水分条件好的生境能成林、成材,而在水分不足的生境,生长不良,往往形成“小老树”。特别是在干旱的山梁地和沙丘上造林,成活率低,成活的植株也易于干梢死亡。而在湿润的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高,生长也快。例如,原中国科学院治沙队磴口治沙综合试验站,于1959年4月中旬在引水灌沙的丘间低地扦插旱柳条,到7月中旬成活率达70%,新生枝平均长26.3cm,最高的达75cm,三年生植株高240cm。适宜生长在通气良好的沙壤土上,在粘土地或长期积水的低湿地,容易烂根,引起枯梢而逐渐死亡。

  在风沙区,旱柳喜沙埋,沙埋后可长出大量不定根,增强对水、养分的吸收,故在流动沙丘前方丘间低地生长的旱柳,沙埋后长势格外好。但当沙丘不断前移、旱柳已被置于迎风面时,它即受到风蚀,随着根系不断被暴露,它的长势就逐渐衰弱下来。

  旱柳的繁殖以插条育苗为主,也可用种子繁殖。由于它萌芽力强,造林主要用插干(高干和低干)和插条,有时也用植苗。在河岸、渠边、河漫滩地、丘间低地、“四旁”,或地、下水位在1.5~3m的冲积平原、缓坡地,水分条件好的沙地均可造林。在干旱沙丘、山梁、排水不良的粘土地、未经改良的盐碱地以及草根稠密盘结的草甸或沼泽地均不宜造林。

饲用价值   旱柳嫩枝叶的适口性与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相近似,但因系高大乔木,家畜不便采食。在我国北方一些农牧交错地区,群众多对旱柳施行头木作业(又称萌芽作业),使旱柳既便于收取椽材,又便于收取枝叶饲料。在9月下旬至10月份用特制的长柄利铲将较细的枝条修削下来,扎捆风干,以备冬春补饲之用。用时以嫩枝叶饲畜,粗老部分充柴。风干的嫩枝叶是牛、羊和骆驼的优良补充饲料,群众尤喜用风干柳叶饲喂羊羔,认为柳叶可促进羔羊生长。生长良好的旱柳,枝叶产量很高。据在内蒙古乌审旗调查,一亩22株17~20年生的旱柳林,可产风干枝叶饲料达240kg。

  旱柳的营养价值在青饲料中是比较良好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而富含无氮浸出物,这就使它比较易于消化利用。就其蛋白质品质言,旱柳含有较丰富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其含量比小麦麸中的还多些。在9种必需氨基酸中,除蛋氨酸和组氨酸外,其他7种的含量均较一般谷类饲料所含者为高。它所以是羔羊的优良补充饲料,这是一个原因。旱柳总评为良等的饲用植物。

其他用途   旱柳还是营造用材林和农田防护林的优良树种之一。木材可作建筑、桩木、矿柱、包装箱板(无气味)、胶合板、家具、小农具和薪柴之用;枝条可编筐,柳干可烧木炭。花期早而长,为蜜源树种。其花、絮、果、枝、叶、根均可入药,用于预防及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止血、疔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肿大、牛皮癣、湿疹等。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