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台湾绘本教父”郝广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早教绘本0――3岁一般哪里有的卖 独家专访“台湾绘本教父”郝广才

独家专访“台湾绘本教父”郝广才

2024-07-09 18: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独家专访“台湾绘本教父”郝广才 爱阅公益 2020-08-31 10:45 进入爱阅公益阅读更多内容 订阅

受访嘉宾丨郝广才

台湾格林出版社发行人兼总编辑,著名绘本作者。他被誉为“台湾绘本教父”,也是第一位担任“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展的亚洲评审。代表作有《巨人与春天》《一片披萨一块钱》《好绘本如何好》等。

作者丨王欣婷

爱阅公益童书专访负责人,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曾出版长篇小说《蓝茧》。

台湾图画书创作者、出版人:郝广才

郝广才作品

《写作教练在你家》

入选2018年 爱阅童书100

文丨王欣婷

图丨郝广才

“我不想只做一棵树,我想造一座山,甚至一条山脉。”郝广才说。

“出道”三十多年,集出版人、作者、编辑、译者于一身的郝广才做到了。不论是与世界各地插画家合作出版的作品,还是自己的创作,那些书都已像山脉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

台湾的儿童绘本出版和儿童阅读推广比大陆开始得早,但在35年前,24岁的郝广才无意中接触到儿童绘本时,哪怕是在台湾,绘本也还是个新鲜事儿,连书店里都见不到踪影。

机缘巧合,学法律的郝广才被绘本深深吸引,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绘本出版和创作的道路。后来他创立格林出版社,并广泛地与全球插画家合作,把远离国际舞台中心的中文绘本推向世界。连续多年,格林出版社都是入选博洛尼亚童书插画展数量最多的出版社 。郝广才也成为该展有史以来第一位、也是最年轻的亚洲评审。

在网络上搜索“郝广才”,我们很容易找到他分享绘本和儿童教育的视频和文章,他十几年前出版的《好绘本如何好》如今已成为海峡两岸的经典阅读指导书,他的《写作教练在你家》让不爱写作的孩子在玩乐中得到高分。郝广才从不吝啬于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在这次电话采访中,他同样是倾囊相授。

推动华语世界的绘本发展,郝广才是探路者和领路人。

作为一名绘本创作者,郝广才同样开辟出了别样又广阔的天地。我们知道,儿童都喜欢听有节奏和韵律的童谣和童诗,但用韵文写故事并不容易。郝广才决定试一试。“把珠穆朗玛峰放在面前,我能登上去吗?登上去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郝广才说。

他登上去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郝广才轻快有趣、耐人寻味的语句吧:

“两个人是日日晴天,是夜夜月圆,是满天星点,都可以许愿!

一个人吃饭,不是太淡,就是太咸,盘盘没新鲜,道道都吃厌!”

——《更少得更多》

“一条河,两只熊,一说西,一说东,

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不通。

吵过春夏秋冬,吵到天寒地冻,

吵得忘记冬眠,直到河冰消融。”

——《鱼之乐》

“茶与热水相遇,化作一室蒸汽。

茶汤与杯盏相遇,倒映一团绿意。”

——《茶》

郝广才1986年完成了他的第一个绘本故事,至今仍以每年数本的速度创作着。我十分好奇他的秘诀是什么,他有哪些源源不断捕获灵感的不二法门。没想到郝广才这样回答:“当这是一份工作的时候,就不能靠灵感了,因为每天都要有。灵感也有方法。灵感就像打猎,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打猎需要的是技巧和经验。”

用这些技巧和经验,郝广才不停歇地创造,让华语世界以及全球的孩子在丰富的精神滋养中成长。

1

把中文作品推向世界的出版人

“格林出版社一开始就抱定国际化的路线,到现在合作过接近500个插画家。”

爱阅公益:您毕业于大学法律学系,后来却成为了童书出版人、绘本作者、译者。您最开始是怎么接触到绘本,然后投身到这个事业中的?

郝广才:这是因缘巧合。1985年我在台湾服完兵役后,本来计划去加拿大或美国读法律硕士,我的父母当时在加拿大。我8月退伍,打算圣诞节前去加拿大,这中间有三个月空档。

因为我以前都没有打过工,就想找个工作,我想工作经验可能对申请学校有帮助。可律师事务所不要短工,签约至少两三年。刚好那时候汉声出版社在招人,他们原来是做民俗文化的杂志,那时候也在做儿童书。三个月以后有个大项目要结束,正好需要短工。

我就这样进去了。到汉声才真正接触到外国的绘本,以美国为主。这时候才看到原来世界这么大。学法律的人总归有一点理想,有一点改变社会的期望。当时我就想,人家从小看这么好的书,所以社会比较美好,我们从小看差书,所以社会的发展也不如别人。我就这样栽了进去,开始做绘本。

△青年时期的郝广才

现在回想当时的决定,其实跟理想没关,还是跟兴趣有关。我从小就喜欢画图,曾立志要做画家。我也喜欢故事。人生有很多偶然和必然,我可能偶然到了汉声出版社,但我必然会走入这个行业。即使我当时真的出国念法律,可能也不会做法律的工作。偶然并不要紧,如果你必然往那个方向去,每一次偶然的机会你都会抓住。

爱阅公益:您在汉声出版社工作3个月后,是继续在那里工作了吗?

郝广才:对,在那边大概待了两年。然后就到了远流出版社,开始做自制的绘本,做台湾的民间故事、童话、风土民俗、台湾历史的漫画等等。在远流做了快4年,后来就自己出来创立了格林出版社。

爱阅公益:当时为什么想自己创立一个出版社?

郝广才:我在汉声和远流待得也挺愉快,老板都很器重我。但是慢慢地我发现,有时候个人的目标会跟团体或者老板的目标不一致。在汉声碰到的问题是,我当时想要做原创绘本,可是老板不相信台湾有好的画家或者能做出规模来,所以我就跑到远流去了。远流当时没有儿童书,老板王荣文先生和总经理詹宏志先生愿意支持我做这件事,我就组织了一群台湾的年轻插画家开始做。

但后来我跟王先生有不一样的看法,我觉得我们可以用国际的插画家来做有国际市场的绘本。台湾只有2000万人口,如果只是在这个市场里折腾,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同时因为台湾市场小,相对培养出来的插画家也不够。可是,老板很难相信在台湾可以做出国际性的作品。所以我就自己出来做了格林出版社。

格林出版社一开始就抱定国际化的路线,到现在合作过接近500个插画家,台湾和大陆的加起来也就10人左右, 大部分都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等,连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都有。

爱阅公益:为什么一定要用国际的插画家?

郝广才:第一,台湾插画家本身不够。第二,要有国际的市场,就要生产国际性的题材,不能老写自己的故事,《老鼠娶新娘》别人不一定看,做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可能更容易被接受,运用西方插画家的时候,他们在考据等各方面也可能做得更准确。

能生产国际性的题材,就会有国际的舞台。市场、题材、人才,这三者是铁三角,抓住任何一个都可以。我们就这样做起来了,取得了一些大师的合作,书卖到了国际版权。这样我们的池子也就大了,不仅仅在池塘里游,还有机会到大海里去。

爱阅公益:国外的插画家为多,但文字的创作者还是以台湾本土为主?

郝广才:文字是以本地的作者为主。还有很多经典的作品是不用版权的,比如安徒生的童话、莎士比亚、王尔德、海明威等等,都可以直接拿来用。文字不像图画,很难做到国际性。

△格林出版社线上网站

爱阅公益:您说的国际性问题,我们在大陆也经常在讲中国原创绘本的国际化和走向世界舞台,纯中国的故事和绘画也有不少成功输出多国版权的例子。

郝广才:对,单本作品没有问题。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他也是以哥伦比亚为蓝本,写偏僻小镇的魔幻现实主义故事。

做出版社就不是这样了,做出版社不能只出一本书,以前我们一年可以出到120本书,那就不能只有本地的题材。台湾当时在世界上属于很边陲的地方,那个时候大陆也还没有绘本的市场,所以如果不国际化,我们面对的市场很小。

现在的中国大陆跟以前不一样了,本身的市场这么大,一本书在中国卖得好,会吸引别的国家也想来试试看。

爱阅公益:一开始找外国插画家合作困难吗?

郝广才:比我想象中容易。我们把以前做过的作品寄给这些插画家,告诉他们我们现在想做什么故事,询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合作。运气不错,一开始就有一些有才华的插画家愿意跟我们合作。只要做得好,信用会快速累积,而且信用的累积是呈指数增长的。

△部分格林出版社出版的国外绘者绘画、台湾作者写作的绘本

爱阅公益:您选择和策划出版书籍时,有哪些标准?

郝广才:先是要找到好的故事,找插画家的时候,在精湛的技术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风格是否能搭配故事,以及我们有没有办法运用插画家的风格把故事做得特别。风格越清楚,作品的能量越大。

爱阅公益:您1996年就受邀至“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担任童书插画展的评审,成为该展有史以来第一位、也是最年轻的亚洲评审。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段经历吗?

郝广才:我被邀请做评审,跟格林出版社大量运用了国际插画家有关。博洛尼亚有一个插画展,我们连续六七年都是入选作品最多的出版社。他们觉得我们很特别,这么小的出版社竟然可以运用这么多插画家,所以就请我去做评审。以前没有请亚洲的评审,主要原因是经费比较高。

△郝广才在“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展上担任评审

当时博洛尼亚的执行长叫弗朗西斯卡·法拉利(Francesca Ferrari),现在已经退休了。打造出来整个博洛尼亚书展,她的功劳最大。她非常注重培养出版家,比如她觉得我的出版社做得不错,就邀请我去做评审,然后把我介绍给其它出版社,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做成更多生意。大家的生意做得越好,书展也就越成功。博洛尼亚书展做的是联结的工作,插画展也是为了联结插画家和出版社。

△2014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郝广才创立的格林出版社被评为“亚洲最佳童书出版社”

当时担任评审的情景我还记得很清楚。1月份的意大利很冷,早上7点就起来了,8点多到会场。我们的时间很紧,5个评委在3天的时间里要从3000组作品里挑选80组。这3000组作品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插画家,是当年度的新书或是未出版的绘本,每组作品里有5幅插画,它们都必须来自同一作品。

△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由博洛尼亚会展公司创办于1964年,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少儿出版物博览会

爱阅公益:您挑选插画的时候,是以什么标准去挑选的?

郝广才:弗朗西斯卡当时请的大部分评审都是出版社的老板或者总编辑。因为画展的目的是要让画家跟出版社合作,她需要的是出版社和编辑的观点,并不是学院的观点。学院要做的是大胆、创新、前卫,可能不在乎市场。出版社的观点就不一样了,我们要看到市场的需求。(当然,并不是说市场上就不需要大胆、创新、前卫)

我们挑作品基本上有一个共识,看一幅画的时候,不是看画得好或者不好,是看它是否能传递最多的讯息。如果画得很好,但不知道在讲什么故事,这就放到一边去了。插画最重要的是要传递讯息,它为故事存在。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都是illustrator(插画家),他们都在讲故事。

作品挑出来以后肯定比入选名额要多,我们要继续筛选。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是风格,有时候会有一点点政治,比如一位南非和一位美国的插画家水平相当,但只能选一位,就会选南非的,因为南非有这样机会的插画家比较少。

爱阅公益:当我们在欣赏和评价绘本里的插画时,是不是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比如像《菲菲生气了》这种经典,初看并不觉得画得很漂亮,但是能够很好地表现故事。

郝广才:对,看能不能表现故事,看风格特不特别。比如说《好饿的毛毛虫》,它的厉害之处在于不只插画有风格,它把书变成了玩具。毛毛虫变蝴蝶这么简单的故事,可以做到这么好玩,它就永垂不朽了。

每一个叫的出名字的插画家就是一个风格。

爱阅公益:您觉得绘本插画家应该找到自己的风格,然后每一本作品不断延续,还是尝试使用不同的风格去创作不同的作品?

郝广才:应该这么说,画家能找到一个风格就很不容易了。艺术家里像毕加索这么厉害的很少,他可以进入每一个风格,并在每一个风格里做领头羊。其他人一辈子能画出一个风格就不得了了。

我觉得也不用刻意寻找风格,画就对了,慢慢的,你的风格一定会呈现出来,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但不要刻意说要创造一个风格,这样可能会忽略做故事的基本元素。每一本书一个风格当然可以,但这太难了。

2

像打猎那样用技巧获取灵感

“我不想只做一棵树,我想造一座山,甚至一条山脉。”

爱阅公益:您自己也是绘本作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

郝广才:我大概25岁的时候,在汉声出版社的一位同事李汉文是做纸雕艺术的,他做得非常好,想要参加信谊幼儿文学奖的绘本创作比赛,希望我能帮他写一个故事。我就根据他的风格创作了《起床啦,皇帝》,这是我的第一本书。

△纸雕绘本《起床啦,皇帝》内页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创作。我的工作大概是一半时间创作,一半时间做编辑。

爱阅公益:您创作时非常注意文字的押韵和节奏感,作品也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能跟我们聊一聊这方面的思考吗? 

郝广才:我第一次读到苏斯博士的书很惊讶,他运用很简单的英文单词,大概两三百个字之间,就能创造非常复杂的韵律,同时还能讲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我想既然英文可以这样做,中文也可以,只是需要花更多力气。那我就来挑战吧,把珠穆朗玛峰放在面前,我能登上去吗?登上去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有韵律的文字还有一个好处,小朋友听故事之余,也能感受文字韵律的美感和音乐性,这让他们更容易融入到文字里。

△《更少得更多》内页

我一直努力这样做,一本、两本、三本,越做越顺,找到了越来越多方法帮助我完成音韵的部分。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要这么做,别人不这么做也能写出好作品。

爱阅公益:您的不少作品改编于国外已有的故事,比如《巨人与春天》、《小红帽来啦》、《皇帝与夜莺》等等,您为什么喜欢改编故事?

△郝广才部分改编作品

郝广才:我们当时在台湾以卖套书为主,如果成套卖,这些故事就要有相同的主题或特征,所以我们选了20个童话来改写。

爱阅公益:改写经典童话有哪些挑战?

郝广才:比如改编自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的绘本《巨人与春天》,我希望用不同的观点也能达到和原作一样的效果。跟王尔德来比试比试,这并不容易,我有可能被巨人踩在脚下,但我也有可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王尔德的故事里说,自私的巨人不让小朋友来他家的花园里玩,等外面的世界春暖花开,可他的家中依然冰天雪地。原来,只有分享自己的花园,春天才会来临。王尔德的故事有点惩罚味道。

我换了一个角度,我说如果巨人只是自己一个人拥有春天,而外面的世界冰天雪地,这样他会快乐吗?我想他也不会快乐。人们的幸福快乐必须建立在周围人也幸福快乐的基础上。孩子读《巨人与春天》还有一个好处,他们会发现原来故事是可以改编的,这也可以鼓励他们去做出自己的诠释和改编。

△《巨人与春天》内页

爱阅公益:您改编的童话很多原本并非绘本故事,改编成图文结合的绘本形式,在文字创作上,需要有哪些不同的思考?

郝广才:做绘本跟只写故事不一样,做绘本就要想到画面。我们把故事写出来后交给画家来画,等画家画完了,我们会把故事重写一次,已经画出来的东西我们会删掉。

爱阅公益:您之前改编很多外国童话,但我看这几年您主要的关注是在中国传统文化?

郝广才:对,我们现在正在改编中国的童话。比如说很快要出的《老鼠娶新娘》,我们不会只把故事做出来,我们会设计成老鼠村长举行比武招亲,但他比的是做菜的功夫,煎煮炒炸样样都有,等于《舌尖上的中国》童话版。老鼠娶了新娘以后还要请客,请客的时候就有四冷盘、四大碗、四大碟、四热炒等等。透过《老鼠娶新娘》这样一个童话,孩子不止读了故事,还了解了结婚的习俗和中国菜的概念。

现在的改编跟之前《巨人与春天》的改编不同之处在于,之前改的是内容,用不同的角度说故事,现在是把文化放到童话里。

爱阅公益:您也改编了不少类似《论语》《庄子》这样的经典,把它们变成了孩子更能理解的故事。想请您聊一聊改编的过程和思考。

郝广才:我们从小让小朋友背《论语》,但他们并不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我们把论语变成《伊索寓言》的故事,比如鹤跟狐狸的故事,只是换成中国古代的服装,这样他们就懂了。通过故事来讲道理,将来孩子们读经典的时候就没那么痛苦。

△以《论语》为蓝本改编的《夫子说》

再比如我们的绘本《鱼儿水中游》是把《庄子》里的道理集合在一起讲。而《熊梦蝶 蝶梦熊》讲得是庄周梦蝶的故事,在原本故事的基础上,我们还做了更多的延展。

△《鱼儿水中游》&《熊梦蝶 蝶梦熊》封面

爱阅公益:我看您有不少绘本是跟2018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欧尼科夫合作的。

郝广才:我们已经合作好多年了。有意思的是,在他获奖的前两三年,他已经慢慢不画童书了,他想做一些小说的插画,结果后来就得奖了。

△伊戈尔·欧尼可夫( Igor Oleynikov )俄罗斯插画家

欧尼科夫有一个很妙的地方,他能把中国的古代服饰和环境画得很可爱。有些外国人画古代的中国,就会把中国人的眼睛画得细细的,再加上两撇胡子。欧尼科夫没有这个问题,他能够画得很可爱、生动。一直以来,中国人都不太会画可爱风的东西。

爱阅公益:欧尼科夫画中国是需要自己去查找资料做研究吗?

郝广才:这很大一部分是编辑的工作。我们会给他一个固定的时空,因为中国不同朝代的服饰完全不一样,比如说《夫子说》是在春秋时代,然后我们会给他很多资料。

△欧尼科夫、郝广才合作作品《夫子说》内页

爱阅公益:我看到您还写了一个“中国基因”系列,涉及到茶、瓷器、豆腐、陀螺等很有中国特色和传统的东西,能请您跟我们聊一聊这个系列的创作吗?

△“中国基因”系列绘本

郝广才:中国文化有很多非常特别的东西,比如瓷器和茶,在以前只有中国人才有。这些东西背后都有很深的底蕴,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要对瓷器有些了解,可是大部分人只会用,完全不知道怎么做。久而久之,我们对这个东西没有了感情,也就没办法讲究。我们是Chinese,却不懂china,这不应该。

△《瓷器》内页

在日本专门出产茶叶的宇治,那里的小学有一个特别的课程,就是喝茶。小朋友从小就要在学校喝茶,不同品种的绿茶一喝就能喝得出来。这么做并不是让全宇治的人都做茶叶,而是如果这里的人对茶叶没有感情,文化就传不下去,这份执着也传不下去。

我想我们可以把中国特有的文化做成故事,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这样他们才有雅趣。我们的这些故事里通常都有亲情,让文化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文化和亲情合在一起就是传承。

△《茶》内页

中国的文化我们自己不做,外国人不会帮我们做。中国市场这么大,如果等到有一天,外国人真的来做,我们就失去了自己诠释和解释的机会。比如说《功夫熊猫》或者迪士尼的《花木兰》,它们已经非常深入人心,我们之后去做相同的主题,都容易跟着这个基调走。我不是说好或者不好,但我们一定希望能多一些自己的基调。

爱阅公益:不论是改编还是自己创作,感觉您喜欢写有一定教育意义、人生思考的故事。

郝广才:我们写作都是想要传递某些概念,我们有话要说,才会想写东西,如果无话可说,就不会写了。

爱阅公益:刚才您提到,小时候很喜欢画画,还曾立志要当画家,为什么您只是写文字,没有自己画插画?

郝广才:我当时也很努力想画图,后来发现我贪多,我不想只做一棵树,我想造一座山,甚至一条山脉,这样的话自己画就太慢了,我需要和别人合作,来成就山脉。也有可能我画得不够好,如果我一画就成功了,我可能也不用去想其他的事情了。

爱阅公益:您既是出版人,也是很优秀的作家了,而且还特别高产。您的灵感一般来自于哪里?

郝广才:当这是一份工作的时候,就不能靠灵感了,因为每天都要有。灵感也有方法。灵感就像打猎,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打猎需要的是技巧和经验。

爱阅公益:猎到灵感有什么方法?

郝广才:那太多了,我写过一本书叫《写作教练在你家》。里面有一半是讲写作技巧,还有一半是在讲灵感。书里有很多练习,比如说让孩子把故事倒过来说,把故事放在不同地点说等等。这些故事游戏,就是找到灵感的方法。

△《写作教练在你家》封面&内页

爱阅公益:您自己的作品也跟全世界的插画家合作,您是如何选择插画家的?

郝广才:第一是看谁的风格最能诠释故事。第二是插画家得刚好有空,这就跟挑演员一样。

爱阅公益:我看您好像跟欧洲的插画家合作比较多,跟美国的很少合作。

郝广才:对,因为美国市场非常大,对插画家而言,最重要的是跟美国出版社合作,到了美国,就站上了世界的顶峰。所以美国插画家当然优先跟本地出版社合作。很多最好的欧洲插画家,他们最大的市场也是在美国。比如画《铁丝网上的小花》的意大利插画家罗伯特·英诺森提,他所有的书都是先在美国出,然后再卖回给意大利的出版社。

3

好绘本到底如何好

“我写这本书,以及出版一本又一本书,都是希望孩子有结构性的思考。”

爱阅公益:想要更好地了解绘本,您写的《好绘本如何好》可以说是必读书目之一了 。十几年前您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好绘本如何好》封面

郝广才:绘本慢慢流行起来后,很多绘本专家就冒出来了,介绍绘本的书也多了,可是我发现大部分的书讲不到要害。他们都在讲书的“意义”,却从不谈“技艺”,也不说书到底怎么好,是怎么样让孩子喜欢的。他们找不到通则。

所以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插画家、编辑和家长。当家长知道书是怎么做的,就会知道应该怎么讲给孩子听。

爱阅公益:好绘本很多,书里面介绍的这些绘本,您是如何选择的?

郝广才: 我看了这么多绘本,发现它们大概都有几个原理,然后我会选择最能够体现这些原理的绘本,用它们做范例。有一些书会牵扯到版权的问题,别人不给我用,那我就得换一本。原理用很多绘本都能阐释,但有些绘本是奠定这个原理的,那就要特别介绍了。

△《好绘本如何好》内页

伟大的艺术家并不仅仅是作品创作的好而已,而是开创了一个新的风格。这就是为什么贝多芬比莫扎特伟大。巴哈奠定了很多伟大的规则,莫扎特把巴哈的规则运用得特别漂亮,而贝多芬突破了巴哈的规则。

爱阅公益:从这本书里,还能看出您很强调结构,而绘本作为有结构的一组图画,对建立孩子思考的结构至关重要。

△《好绘本如何好》内页

郝广才:让孩子阅读,或者让他们学习任何东西,一定要让他们学会结构。学习结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阅读最好的作品,来理解结构的美和奥妙。

比如说读诗不应该只是背而已,里面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也应该教给孩子。心中没有结构,学习学得很费力,但学得一塌糊涂。我写这本书,以及出版一本又一本书,都是希望孩子有结构性的思考。

爱阅公益:如果让您用简单几句话去描述什么样的绘本是好绘本,您会怎么描述?

郝广才:好的书有点像鼎泰丰的包子。没有吃的时候会想起来,每次吃的时候都觉得很好吃。好的绘本就这样子,没读的时候会想起来,每次读都很感动。

爱阅公益:您也经常来大陆参加活动,进行绘本的推广。您如何评价现在大陆绘本出版行业的状态?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郝广才:也谈不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像大陆这么大的市场,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而且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在大陆现在听到很多人说会不会引进外国的绘本太多,我觉得不会,市场这么大,本来就应该出这么多书。为什么现在感觉很多?可能是因为以前出得太少了。有人问引进绘本会不会压缩原创的空间,我认为不会,因为空间这么大。我不相信中国大陆的出版社都没志气,引进外来书就不出本土的,他们一定会想做出自己的东西来。

有人说有些并不好的书也引进来了,那是那个出版社没眼光,不是故意要出一本差书。过一段时间,质量差的书就会被市场淘汰。应该让每一个出版社去经历市场的考验,这样才能筛选出真正好的作品,顶尖的人才会冒出来。

4

像球类教练一样教写作

“没有创造,就只是巨婴。”

爱阅公益:之前了解到您每个星期教6个8岁的小朋友写作,现在还是这样吗?

郝广才:现在没有了,我教了4年。当时找了几个小朋友来试验我的写作方法,4年做下来差不多成功了,就停下来做别的事情。

爱阅公益:《写作教练在你家》这本书算是您教小朋友写作的经验集结吗?

郝广才:不只是教小朋友的经验集结,也是我自己写作的经验集结。

我写这本书的目标是希望一个本来不喜欢写作小孩,读了以后或许开窍了,在学校得到了好成绩和很多的鼓励,人生因此有了改变。我收到很多小读者给我的反馈,他们有的以前作文从没得过满分,读了我的书后得到了。而且他们用的不是传统的方法,而是好玩有趣的方法,生活变得更有乐趣了。

△《写作教练在你家》内页

爱阅公益:您把自己称为“教练”而不是“老师”,也是有特别意义的,对吧?

郝广才:在现在的教育之下,老师的工作是让每个人都一样。每个人都要语文100分,数学100分,英文100分,品行要良好,运动要发达等等。而教练不同,他们只管专长。

有人说离婚律师会看到人性最恶的一面,刑事律师会看到人性最好的一面,因为哪怕是杀人犯,刑事律师也要找到他们可贵的地方,而离婚律师则要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起点不同,终点也不同,过程也会不同。

教练选人来打篮球,不会告诉你篮球要会打、足球要会踢、棒球也要会打。教练会让适合的人打前锋,适合的人打后卫,不会说你个子矮,你来打前锋或者中锋吧,因为这不适合。

我想用这个态度来提醒自己,也提醒家长。我希望写作能够像球类运动一样变成一种play,是一个玩的过程。在游戏中学习,学得不苦,还能学得更好。

爱阅公益:您还很强调学习写作是一种学习思考的过程。您写道:“写作的能力代表思考的范围,思考的界限等于是人生的极限。”

郝广才: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范围。读得书越多,人生思考的范围越大。而写作是整理思考,然后创作出来。创作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这就是一个人的范围了。爱读书、爱写作的人,他们的人生更丰富,因为他们的思考更多。

爱阅公益:带着“学习写作也是学习思考的过程”这种观念去教孩子,和很多其他语文老师的教法会有什么不同?

郝广才:差别在于一般老师希望孩子变成别人的样子。你能变成李白、杜甫或朱自清就好了。我不是,我要他们超越朱自清,超越李白、杜甫,我要让他们创造。我们学校的问题是,因为要学的东西很多,学会就好,没有时间让学生创造。可是我们让孩子学习,或者我们自己学习,是为了创造。鲍勃·迪伦讲过:“人生的重点并不是寻找自我,或寻找任何东西,人生的重点是创造自我。”没有创造,就只是巨婴。

我们的学校还有一个问题,学生只学会了回答问题,从来没有学会问问题。如果没有问问题的能力,就没有创造的能力,所有有创造力的人都是提出问题的人。爱因斯坦说,如果只给我一个小时拯救全世界,我会花55分钟想问题。

我教学生写作就是这样,让他们先想我有什么问题,有哪几个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怎么解决,有什么基本的模式和方法,用同样的模式和方法能不能去解决别的问题等等。掌握了规则以后,就可以应对不同的变化。这种教法前面可能比较花时间,但当孩子掌握原理后,他们的写作就更轻松自如了。

爱阅公益:绘本有关儿童阅读,而儿童阅读又是教育的一部分。您在TED的演讲“激发孩子的潜能,给他们最大的翅膀”流传甚广,我看了后也深受感动。我们一直在说教育里的问题,但教育改革又是最困难的。您觉得有哪些方式能让我们的教育更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翅膀”?

△郝广才TED演讲:《激发孩子的潜能,给他们最大的翅膀》

郝广才:我觉得大家都把教育想得太大了。一说到教育,就是几亿中国孩子……这么一想,就有心无力了。但如果你的教育目标只是一个孩子,这样一想,目标就容易了。

可能很多人会说学校的体制有问题,社会的因素不让我改变等等,那我们就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部分,其他的先不管。只会抱怨大环境的人,就是不愿意负责的人。愿意负责任的人,才对社会有贡献。不要总是说教育环境没办法改变,你手上的20个学生,你自己的孩子,把他们教好就成功了。

写作就是最容易改变的部分,既能改变孩子的思考,扩大他们的丰富度,还可以帮助考试。有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担心孩子读小说会耽误学习,我想一个孩子如果读得懂《红楼梦》,他的中文成绩不会差。一个孩子喜欢爱因斯坦传,他怎么可能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他喜欢爱因斯坦传,但是不喜欢数学课,那一定是数学老师太差。

我们一直在说希望教育可以自由开放,但是我们没有教老师能够让孩子心灵自由开放的方法。我们现在说不能体罚学生,这没有错,但我们要教老师怎样不体罚孩子也能够维持秩序。有的父母不打骂小孩一样教得好,有的父母又打又骂,孩子依然教不好。这些都是有方法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还要知道,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也要成长,因为世界在变,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

爱阅公益:演讲里我看您还提到一种阅读机,家长可以自己在机器里录故事让孩子听,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长没时间的问题。但这样的机器您会不会担心让家长变得更懒惰?

郝广才:不会。因为会看我演讲的人,买格林出版社的书的人,自己把故事录到机器里的人,都是关心孩子的人,不是懒惰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录了故事,就不陪孩子。

机器里也有专业主播讲的故事,因为小朋友需要听到专业的声音。但除了专业的声音,孩子也需要爱,需要他们熟悉的声音,而且根据我们的经验,孩子一定会先听父母录的。父母现在不可能无时无刻陪在孩子身边,用这种方式多一些陪伴也是好的。家长发现孩子每次听故事都先听他们的,还会受到鼓励,花更多时间为孩子讲故事。

爱阅公益:爱阅公益基金会是一家专注儿童阅读的公益机构,您觉得我们,以及其他类似的公益机构,有哪些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郝广才:阅读这件事情,要把它看作跟打疫苗同等重要。

做阅读推广可以多把力气放在婴幼儿身上,并且和医疗结合。这样父母的观念就会改变,不再认为阅读是风花雪月,吃饱以后才想的事。人生的成长和学习不是从幼儿园或者小学开始的,孩子人生最重要的成长导师是他们的父母。把0到6岁的事情做好,后面的事情就好解决了。

0到3岁是孩子大脑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大脑每秒生长100万个神经元连结,很像在放电。透过外部刺激,才能让连结留下,否则电就白放了,消失了。80%的大脑在0到3岁成长,6岁以前会成长到95%,如果这个时间的阅读不够,孩子就失去了成长最快的黄金时间。美国曾有研究发现,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的孩子到3岁时,接收的词汇差距就达到了3000万之多。(相关文章:早期阅读与词汇发展:儿童最重要的语言能力)

我们需要教导父母怎么给婴幼儿做阅读,比如读到有动物的时候,我们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鸡来了就是“咯咯咯”,羊来了就是“咩咩咩”。这些原来的故事里可能不会写,但家长可以加进去。

跟孩子互动也很重要。我们可以问孩子“狼在哪里呀?”“猪跑到哪里去了?”“如果你是乌龟,看到兔子睡着了,你是爬过去,还是叫醒他?”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想问题,学会问问题。

—END—

郝广才作品

《写作教练在你家》

入选2018年 爱阅童书100

本文将收录在即将出版的《寻找童书的真生命--世界童书创作者访谈录》中

本文首发爱阅公益公众号,未获得授权,请勿转载。

“爱阅童书100”每年汇集整理首次在国内出版的童书,由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儿童阅读研究、儿童心理、少儿科普、美术等专业领域内专家组成评委会,以公正、科学、专业的标准评选出当年适合6-12岁儿童阅读的100本优秀童书、10本教育类图书,为学校、社区、公益组织、家庭提供高品质图书的专业选择。

 

准确丰富的新书数据、专业科学的书单结构,严谨的评选机制、通读全书后的专家评荐,是决定“爱阅童书100”品质的四个关键因素。

 

年度爱阅童书100入选图书来自当年首次在国内出版的新书。由项目组委会分四个季度梳理筛选适合6-12岁儿童阅读新书数据;初评委员会按照一定的结构、比例初步确定四个季度入选图书;终评委员会每个季度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确定当季入选童书;最后经过激烈的现场辩论,终评委员会从四个季度的入选童书中评选出100册优秀童书。为了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开拓视野,了解前沿的教育思想,还评选出10本教育类图书。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孟广宝否认“掏空”海润 称目前仍被海润欠款 财经 那些人这一年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