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早恋”?对话青少年性教育专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早恋导致危害的案例 如何正确看待“早恋”?对话青少年性教育专家

如何正确看待“早恋”?对话青少年性教育专家

2023-12-19 0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胡珍从事性教育已有30余年,在她看来,男孩的性成熟年龄的确晚于女孩,但不意味着男孩的性好奇、性探索也晚于女孩,此外,粗暴地打击“早恋”也并不科学,老师和家长要有能力通过全面的性教育引导孩子性健康成长。

全文3585字,阅读约需7分钟 

新京报记者 左琳 彭镜陶 编辑 彭冲 校对 吴兴发

青少年性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话题。日前,湖北一特级教师出版的书中因提到“女生应该是早恋的主要责任人”而引发争议,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广泛讨论。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早恋”?老师和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处理青春期情感?9月10日教师节,新京报记者联系到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四川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校性教育推行第一人”胡珍,聊聊性教育对青春期孩子的重要性。

胡珍从事性教育已有30余年,在她看来,男孩的性成熟年龄的确晚于女孩,但不意味着男孩的性好奇、性探索也晚于女孩,此外,粗暴地打击“早恋”也并不科学,老师和家长要有能力通过全面的性教育引导孩子性健康成长。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四川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校性教育推行第一人”胡珍。  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与胡珍的对话:

━━━━━

性成熟早不等于对性的探索早

新京报:从专业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理解“早恋”?

胡珍:我认为“早恋”这个词本身是不科学的。孩子们在性生理成熟后,伴随性意识的萌发,会被异性所吸引、也会吸引异性而萌发爱的情感,我们通常把它称作“青春期情感”或“青春期情愫”。这种情感的萌发并没有固定时间,就像百花园的花朵,有的开得早、有的开得晚,每个人的花期不一样。因此,当这种情愫产生时,不能界定它是早、是晚还是正好,更不能把它当作一个问题来“围追堵截”。

新京报:人们习惯把“青春期情感”称为“早恋”,原因是什么?

胡珍:我在培训中小学老师的时候问过他们:“你们觉得学生什么时候恋爱不早?”他们普遍认为在考进大学之前都算早,“早恋”背后对应的潜台词是“要影响学习”“现在主要任务是考大学”“还不应该”“还处理不了”。

他们事先设定的是,青春期孩子心智不够成熟,一旦老师或家长认可了青春期情感的合理性,孩子们就会更加大胆地去爱,进而难以控制荷尔蒙导致的性冲动,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也就是“过分行为酿成大错”。他们也担心孩子们处理不好青春期情感,影响学习,考不进大学,也就意味着没有前途。

可孩子们的情感伴随着性成熟产生,在处理情感的过程中势必会伴随性冲动,我们不能以学业为理由,约束、控制、规避他们的情感和身心发育,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不人性化的。

▲2020年,胡珍在书店为家长做性教育讲座。  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湖北那位教师的争议言论提到,女生比男生发育早,而且女生应该是早恋的主要责任人。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胡珍:家长和老师才是青春期孩子缺失 “爱情关系教育”的主要责任人。

女孩的初潮和男孩的初遗是性成熟的标志。一般来讲,女孩平均初潮的年龄确实比男孩平均初遗的年龄要早一两年,但这不等于孩子们对性的好奇、对性的探索也受性成熟的影响,更不等于男孩子比女孩子晚熟。

事实上,孩子们对性的好奇和探索比“早恋”更早。孩子们在2-3岁的时候就会问“我从哪里来”,也会问“爸爸的精子怎么就跑到妈妈身体里去了” ,家长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就算是性启蒙了。但目前没有研究表明,男孩比女孩更晚提出这类问题。

相反,我们的文化比较鼓励男孩在性方面进行探索,很多男孩在小学阶段就通过网络“懂很多”,而女孩一旦对性有一点好奇苗头,就会遭到扼杀,很多家长都会说“女孩子不要问这个”,所以不能因为男孩在生理上性成熟年龄晚于女孩,就说男孩性启蒙、性好奇、性探索也晚于女孩。

━━━━━

全面的性教育,赋予孩子们爱的能力

新京报:老师和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处理青春期情感?

胡珍:我认为最科学的做法是,通过全面的性教育让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讨论。老师和家长应该首先达成一种共识——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是所谓的“早恋”,而是他们“没有早恋的能力”,担心“早恋影响学习”,在交往中会有“过分的行为”,甚至“酿成大错”。

老师和家长自身要有能力去和孩子们“谈性说爱”,通过全面的性教育赋予孩子们受益一生的爱的能力,而不是回避,或是简单贴上“早恋”的标签、一味阻拦、恐吓,这样有可能会把孩子们的“早恋”从“公开”推向“地下”,没有成年人的指导,任由良莠难辨的网络信息教唆,风险更不可控。

▲2023年,胡珍为四川省成都市中小学班主任开展性教育培训,讲解怎样设计性教育主题活动课。  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老师和家长具体该怎么和孩子们讨论?

胡珍:如果我们简单地扣上“早恋的孩子都没有好结果”的帽子,孩子们肯定抵触、逆反:凭什么说我们会影响学习?什么是“过分的行为”?会酿成什么样的“大错”?他们不但不服,甚至会一意孤行。

其实,老师和家长无需羞羞答答、半遮半掩、说得含蓄,而是应该把“早恋”需要面对的所有问题都直白讲出来: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处理好情感与学业的关系?如果做出不一样的决定,可能会有哪些好的结果或不好的结果?引导孩子们一起探讨,寻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讨论的目的,是要赋予孩子们处理情感的能力——让孩子们懂得爱情的真谛,让两个人更加向上、更好地发展,知道人生除了爱情,还有其他课题。如果“早恋”让两人学业一落千丈、女方意外怀孕、两人成长发展受挫,那就不是爱而是“害”,就说明现在还不具备处理感情、控制性冲动等爱的能力,还需要成长学习,需要等待。

比如,我们可以问孩子,如果你表白被拒,你是否有能力去面对?如果没有,那你最好等到有能力接受拒绝的时候再去表白。如果表白被对方接受了,在约会中,两个人该如何对待亲密的行为?可以拉手吗?可以拥抱吗?可以亲吻吗?是否有能力承受这些行为可能带来的性冲动?性冲动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当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去面对这些问题,明白爱的行为需要尊重,这些行为会有什么后果,当在危急关头他们还能理性分析、做负责任的性行为决定,性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我们的性教育实践中,当家长和老师把这些人生课题教给孩子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其实是很理性的,他们很会分析,甚至给出的答案比我们教育者想得还要到位。

▲2023年6月,重庆市南渝中学开设初中生性教育课堂。  受访者供图

━━━━━

性教育应该具备制度性

新京报:您认为家庭和学校在性教育中各自承担什么责任?

胡珍:一些家长会很抵触这个问题,另一些家长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也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基于生活场景的家庭性教育。而我国老师在师范专业教育中,也基本没有接受过如何开展性教育的训练,毕竟,性教育不像数学、物理、化学等这些有标准答案的自然学科,在不同宗教、信仰、习俗的文化背景下,在不同人的理解中,都会有很大差异。

但是,性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无论你是否承认、进行性教育,孩子的性发育都在悄然进行。他们都会在荷尔蒙的释放、同龄人的交流、网络性信息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去探索性的真相,去面对性成熟带来的性好奇、性情感的萌发、性渴望的躁动。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整个社会,都要在性教育的宣传科普上下很大力气。可喜的是,现在投身性教育的老师越来越多,我们也很欣慰。

▲2023年4月,胡珍在成都四十九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主题讲座。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目前我国的性教育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胡珍:目前来看,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很多老师都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性教育。

现在中小学的性教育内容分散在班队活动课、心理健康课、科学课、道德与法律课、生物课、体育与健康课等学科中,这些老师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培训,不敢讲、怕讲过了度,就只有跳过,或者让学生自学。还有些老师会将性教育演变为一种说教,甚至传递错误的观念。

十几年前,我在成都推行性教育的时候,曾经将一所农村中学作为试点。当时的校长非常开明,他早就发现性教育对青春期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他会让学校的相关学科老师接受培训,班主任、体育老师、思想品德课老师、心理课老师都参与进来,不同老师各司其职,将性教育融入不同学科,家长也好、孩子也好,非常喜欢这些课程,可惜之后校长调走,课程也停滞了。

其实,孩子们很容易从网络中、传统观念里接触到错误的信息,产生很多困惑,我们理应给他们传递更加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所以,我认为性教育应该具备制度性,纳入各个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中,有教学目标、有知识点、有技能训练、有价值观传递,同时确保性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和认知发展。

值班编辑 康嘻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