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传奇的弄堂,旧时名人汇聚拥有“半部民国史”,如今回归市井草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旧上海名人名事作品的作家有哪些 上海最传奇的弄堂,旧时名人汇聚拥有“半部民国史”,如今回归市井草根

上海最传奇的弄堂,旧时名人汇聚拥有“半部民国史”,如今回归市井草根

2024-07-13 05: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淮海坊在1924年由比利时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与陕南村、克莱门公寓、以及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大胜胡同一个开发商),占地1.7公顷,共有3层砖木结构房屋199幢。属老上海典型的新式里弄房,里弄宽阔,取消了石库门,改用铸铁大门,使用钢窗,围墙也改低许多,采光更好。由于地形狭长,总平面布置采用行列式,也被称为“上海最规整的弄堂”。特别是采用仿法国式住宅,将30个单元拼接在一起的联排式住宅,在上海里弄住宅中也是不多见的。

由于当年淮海中路陕西南路一带就属于繁华的商业街,周边的万兴食品店、公泰水果店以及美心酒家都近在咫尺,生活设施极为便利。属于完全符合上海人需求的那种“闹中取静”的居住空间,因此深受中产人士的青睐。

这里曾是名流荟萃之地,至今都为人所津津乐道。比如淮海坊内的9号,是知名戏剧家、编剧家阳翰林笙的旧居;26号,知名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居住过的地方;33号,是上海滩电影皇后胡蝶的脂粉居;59号,是当年巴金的创作室;64号,则是鲁迅逝世后,夫人许广平搬来的新居;99号,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蛰居之所。199幢楼房,几乎一半的居住者都是那时的风云人物。

当时的新式里弄,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居住方式。相对于老式里弄的逼仄狭窄,它更加宽敞明亮;又没有豪华独栋老洋房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室外是清一色的清水红砖墙,就像传统的缸瓮瓦罐被誉为“会呼吸的容器”一样,这种红砖是“会呼吸的”建筑材料。室内已经开始布置壁炉烟道和抽水马桶间,厨房内安装管道煤气。

随着市政建设,这里被拆除了几幢老楼,但是剩下的其他每幢楼房里,依旧有人生活着。虽然处于闹市,但只要一走进弄堂,却是鸟语花香,林荫夹道,顿时将外面世界的嘈杂统统关在弄外了。一排排红砖墙的房子,像是历经了岁月洗礼的迟暮美人。这里的居民早已从曾经的各界名流,变成最市井的“72家房客”。他们云淡风轻地住在这处传奇弄堂里,对像我这样举着相机的拍摄者早已司空见惯。

淮海坊里,一些名人故居并未对外开放,我们只能在门口望着说明牌,这才知道,此地曾经住过谁。虽然有些许遗憾,可我更喜欢这种“活着的纪念”——依旧有人在里面延续着生活,这似乎比摆设成专供人参观的故居更有意思。屋脊上的烟囱、精致的铁艺阳台、混乱交错的电线,仍然诉说着当年的生活方式。而远处矗立着的摩天大楼,仿佛割裂了时空。

几十年前的传奇,为淮海坊添了一份神秘与厚重;几十年后的寂静,却幸运地让它保留了生活的气息。

淮海坊地址:有两个入口,一个在淮海中路美臣大酒店附近,一个在茂名南路南昌路路口;因为是居民区,入内请保持低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