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日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语第一部分怎么说 初中日语

初中日语

2024-07-10 04: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笔记基于日本中考国语教辅(Gakken出品),不足之处欢迎在评论区指正、讨论)

一、日语的文字和表记

1. 日语文字的历史:

这里介绍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日本以前只有音声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表记,在引入中国的文字语言后,以汉字为基础演化出了「平假名(平仮名)」、「片假名(片仮名)」以及「和制汉字(和製漢字)」这些文字。

1.1 汉字的传入:

时期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古坟时代(五世纪左右)随儒教等文化传入日本,但也有一世纪的文物上留有汉字的例子。

1.2 假名的大致演化:

万叶假名 → 草假名(平假名)・片假名 → 现代假名

1.3 万叶假名「万葉仮名(まんようがな)」:

万叶假名只借了汉字的音,不论汉字的意思,用汉字来读日语,把汉字作为表音文字使用。奈良时代推广开来,尤其『万叶集』中多是这样的用法,故得名「万叶假名」。『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歌谣的训注也都用了万叶假名,分别展现了吴音和汉音。(吴音、汉音、唐音等略,比如「明」分别为「みょう、めい、みん」)。万叶假名也叫做「真仮名(まがな)、真名仮名(まながな)、男仮名、借字(算是假借字的一种)」。其中,「真假名」是因为,所谓「假名」的「假(仮)」表示非正式的,对应的汉字是正式表记所谓「真名」,所以用了汉字作为假名的万叶假名是「真名假名、真假名」。

1.3.1 训读:

或者说训,即汉字发音为对应意思的日语固有词发音,如「夏」训为「なつ」。

1.3.2 音读:

或者说音,即汉字保持传入日本时的读音,如「夏」音读为「げ」(吴音)和「か」(汉音)。音读、训读之后还会有说到。

1.3.3 万叶假名分为借用汉字训读的「训读假名(訓仮名)」和借用汉字音读的「音读假名(音仮名)」,发音和表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词语可以对应有很多表记。

1.3.4 例(音读假名):

一字表一音:以(い)、呂(ろ)、波(は)

一字表二音:信(しな)、覧(らむ)

词例:奈都可之、奈都可思(なつかし):全都是音读,但是发音和表记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只要读出来的音对即可。

1.3.6 例(训读假名):

一字一音:毛(け)、蚊(か)、石(し)

一字二音:鴨(かも)

一字三音:下(おろし)

二字一音:可愛(え)、嗚呼(あ)、二二(し)

二字二音:十六(しし)

三字二音:八十一(くく)←「九九(くく)」=「八十一」

三字四音:三五月(もちづき)

四字二音:馬聲蜂音(いぶ)

词例:名津蚊爲 = 夏借 = 夏樫 = なつかし:均为训读。

1.3.7 例(训读 + 音读):

夏香思(なつ + か + し):「夏(なつ)」为训读,「香思(かし)」为音读。

1.4 平假名「平仮名(ひらがな)」:

平安时代(794-1185年)诞生了将万叶假名的字体草书化的「草仮名(そうがな)」,进一步草化得到了「平假名」,有说是空海创作。早期主要被用于女性为作者的作品、贵族私用或者「和歌」、消息之类不问性别的场合,也叫做「女手(おんなで)」(相对于楷书、行书的万叶假名的「男手」)。平假名所写的东西,一般私用性强、地位低,但是由于与中国的外交断绝减少了汉字使用,天皇所作和歌也开始使用平假名。作为表音文字,平假名展现了自由记述日语的能力。

下面是一个草书化的例子。但是这样也导致同一个音经过不同的草书化可能有多种写法,平安末期大概就有300种,相当于异体字。经过时代的迁移,在明治33年(1900年)「小学校令施行規則」的「第一号表」中规定了一音一字为准的平假名写法,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平假名(如图1)。当时的规则中「え」「お」写法稍有不同,「ゐ(wi)」「ゑ(we)」则作为历史假名用法,只出现在特定的地方。其他未被规则收录的假名写法则被称为「変体仮名」。

图1 平假名的五十音图(部分演化)

1.5 片假名「片仮名(かたかな)」:

同在平安时代,将楷体万叶假名的字,取出部分使用的就是片假名,如「加 → カ」「多 → タ」「保 → ホ」等。一般用于佛教典籍、汉文的训注(训读注音),由于文本行间训注的空间较小,所以只取了汉字的一部分来用。训注使得在保持汉文原本顺序的同时可以读出日语语序,这部分在古文部分会碰到。

下面是一个生成片假名的例子(如图2)。同样片假名也有很多异体字,不过由于符号性较强的缘故,12世纪左右就已经和现在所使用的相近。1900年「规则」中同样规定了一音一字的片假名写法,也就是现在所用的片假名。其中,为了表示「v」的发音「ヴ」,「u」采用了「ウ」的写法,而战后的文字改革使得「ヰ(ゐ)」和「ヱ(ゑ)」不再常用。

图2 片假名的五十音图(部分演化)

平假名由于“长相可爱”,现在故意使用平假名的场合一般是“为了留下亲切、柔和的印象”。而片假名更加“硬朗”、符号性较强,一般用于注音、表示外来语、专业用语等场合。

2. 日语的表记:

现代日语的表记基于「现代假名用法(現代仮名遣い)」使用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以及英文字母、希腊字母、数字等。

2.1 现代假名用法的基准(「現代仮名遣い」):

现代假名用法,区别于「历史假名用法(歴史的仮名遣い)」,是基于现代发音的假名用法(两者的具体区别、比较等,暂略),原则是“怎么读怎么记”,除了一下5个场合读音和表记不同:

 助词的「を・は・へ」发音为「オ・ワ・エ」。

「オ」列的长音,后加う。例外:「多い、大きい、おおやけ、おおかみ、氷、凍る、こおろぎ、とお、通り、遠い、ほお、ほおずき」长音加的是「お」,因为以前除了「とお(十)」写成「とを」之外,其他的例外都是写成了「ほ」,故统一留下变成「お」表示长音。

「エ」列的长音,后加い。除「ねえさん、ええ」长音不是加い。

 动词「言う」读作长音「ユー」,「そう言うもの」中的「言う」也是,读作「そうゆーもの」。

 复合语连音浊音化时,或者同音连读的时候,「ち・つ」变为「ぢ・づ」,读作「じ・ず」。

复合语连音的浊音化(连浊「連濁」),是常见的语音现象,日语中一般指复合语中的后词开头为清音(k、s、t、h 行)变为(g、z、d、b 行)比如 てがみ(手紙)、まきずし(巻き寿司)、はなぢ(鼻血)、ひとびと(人々),其中「ち・つ」变为「ぢ・づ」的时候读作「じ・ず」,其他的读音和表记相同。连浊也有浊化停止的条件和例外等等(连音规则复杂的可以参照梵语等,安利赵老师、潘老师等的印欧语教程https://space.bilibili.com/15413866、https://space.bilibili.com/24486177)。

同音连读的情况有ちぢむ(縮む)、つづく(続く)等。虽然要吐槽的是,我好像发不出「ぢ」和「じ」的区别。

连浊停止的一例:浊化是一般发生在有声音和鼻音存在时的音韵变化,但词意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山(やま)」+「川(かわ)」=「山川(やまかわ)」或「山川(やまがわ)」前者表示「山和川」,后者表示「山中之川,谷川」可见表示并列关系的时候并不发生浊化,这是导致部分浊化停止的原因之一。具体情况也需要具体分析。还比如「時時」浊化为「ときどき」的时候是通常的表示频度的词,而「ときとき」则是表示时间点的词。

2.2 汉字假名混写文「漢字仮名交じり文(かんじかなまじりぶん)」:

指汉字为主体的,同时使用假名的文章,也是现代日语的书写体系。

这里总结一下汉字和日本固有语的合并过程。首先日本原无书写系统,只有表音的口语。随着汉字的传入,借用汉字的音,把汉字当做“拼音”拼写日语,就是万叶假名。此时使用汉字和万叶假名的混写文章类型有二:中国人看得懂的「汉文」,以奈良时期(710-794年)『日本书纪』为代表,全文汉字,但用万叶假名(后演变为片假名)来注音、加助词,使得可以用日语读出来(见图3),这种注音方法大量用于佛教典籍等;

图3 『日本書紀』巻一(神代巻上)的写本(吉田本、2巻)京都国立博物館蔵 国宝 鎌倉時代・弘安9年(1286年)卜部兼方奥書(卷头部分)

还有中国人一般看不懂的「和文」,以奈良末期『万叶集』为代表,全文也是汉字,但是包含万叶假名,即使识得汉字也无法通读,图4是现存最早的写本11世纪的桂本万叶集,已经加了平假名(草体万叶假名)的注解,以右起第三列开始的歌为例:第三列题名『 天皇賜海上女王御歌一首(小字:寧楽宮即位天皇也)』;第四列词体「赤駒之 越馬柵乃 緘結師 妹情者 疑毛奈思」;第五、六列假名解说「あかこまの こゆるむまおりの しめゆひし いもがこころは うたがひもなし」;第七、八列解词「右今案此歌擬古之作也。但以時當便賜斯歌歟」。第四列就是和歌的主体,可以推测原本全文如此,能读解者甚少,故流传后世之本都或多或少加了各种注解(摘录的桂本万叶集可见https://www.hakubi-koubou.com/hakubi/katurabon-mannyou-2.html)。

图4 『桂本万叶集』昭和初期模写本,原本只留下卷四

同时期(奈良时代)利用汉字和万叶假名混合写成的文章还有宣命(せんみょう),即天皇的勒令(平安时代之后祭祀的祝词等也有使用)所谓宣命体、宣命书,体言、用言用大的汉字,助词等用小的万叶假名写在右下角(比如「を」→「乎」、「の」→「乃」、「は」→「波」是固定的用法),宣命也称为「汉字万叶假名混写文」,见图5,是天平勝宝9年(757年)3月25日孝謙天皇的宣命收录在「正倉院文書・正集第44巻」,右数两列的转写如下(小字助词的平假名写在括号中)「天皇 我(が) 大命 良末等(らまと) 宣 布(ふ) 大命 乎(を) 衆聞食 倍止(へと) 宣。此 乃(の) 天平勝宝九歳三月廿日 天 乃(の) 賜 倍留(へる) 大 奈留(なる) 瑞 乎(を) 頂 尓(に) 受賜 波理(はり)」(有推测宣命体是朝鲜古时的「吏读」传来,这里暂不做讨论)。

图5 天平勝宝9年(757年)3月25日 孝謙天皇宣命的转写 正倉院文書・正集第44巻

到了平安时代,随着万叶假名演化为平假名、平假名以及和文、汉文的融合,同时受汉语训读、口语的影响,平安末期开始诞生了很多包含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各种混用的文章。其中最早的物语作品『今昔物语集(こんじゃくものがたりしゅう)』便是汉语和片假名的组合:图6是现存最早的写本「鈴鹿本」1996年成为国宝存放在京大图书馆,图中所示为卷2第一、二话的内容,这里把右数第一、二列写出(其中起助词作用的片假名用平假名转写)「羅二人候ひ給ふ かくて葬送の時に 佛 末世の衆生の父母の養育の恩を報ざらむ事を誡しめ給はむが為めに 御棺を荷はむと為 」。(全部电子版可见https://rmda.kulib.kyoto-u.ac.jp/item/rb00000125、转写见https://yatanavi.org/text/k_konjaku/index.html)

图6 『今昔物语集(鈴鹿本)』 卷第二 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渐渐地,小字所写的假名变得和汉字一样大,所谓的「和漢混淆文」成立,基本形成了汉字假名混写文的形态:基本以和文的形式,但是加入了大量汉语词汇。这样的书面语的使用一直持续到明治时期的公文,导致和口语的严重脱离,故明治时代产生了「言文一致」运动,各种文体按照口语习惯重新规整,最后统一成了现代假名用法。比如说2004年的“民法现代语化”,为了提高民法典的可读性,将书面语的民法口语化,将一些不常用的语汇改成了现代日语口语,如「僕婢」→「家事使用人」、(没有对应词汇的)「生死分明」→ 「生死が明らかであること」等。至此,经过假名、汉字假名混写、言文一致等等,形成了现代日语的标准形式,不过也基本是在战后、本世纪初才逐渐确定的。

混写原则:事物、状态、性质等,文中有实质意义的部分,使用表意文字的汉字。表示词语形态变化(活用、变格等)、助词等附属语的时候,使用表音文字的平假名。外来语、动植物名、拟音词等,用表音文字的片假名。

二、日语的音节

1. 为数不多的日语音节

「音节(syllable)」是组成语序的语音单位,一般由单独的元音(「母音」)、元音和辅音(「子音」)的组合构成。日语中的母音有「a・i・u・e・o」,辅音有「k・s・t・g・z…」等,他们组成了百来种音节,包括用来表示外来语的「ファ・ティ・ウォ…」等,相比于上万种音节的英语等来说非常少。组成音节的是单音,单音是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单音有元音、辅音之分。元音(母音)是声带振动、口腔鼻腔共振发出的声音,根据舌头位置、嘴巴开合的不同,音色不同,现代日语有五种,也曾有过六个、八个的时候。辅音(子音)是利用嘴唇、牙齿、舌头发出的声音,日语中大部分音节都是辅音和元音连带发出的,比如「か」是辅音「k」和元音「a」组合发出。注意日语都是「开音节」即单词的末尾都是元音,与英语不同。

1.1 音节的计算方式

清音、浊音、促音(そくおん・つまる音)、长音(のばす音)、拔音(はつおん・はねる音)为一字一音节。例如:筆(ふで)→ 2音节,言った(いった)→ 3音节,本当(ほんとう)→ 4音节。

拗音(ようおん・ねじれる音)为两字一音节。例如:食料(しょくりょう)→ 4音节。

1.2 日语中的同音词

由于日语的音节少,导致同音词极多。所以汉字、重音对于区分同音词起到了很大作用。

2. 日语的重音

日语(除去一些方言)使用的是通过音高表现的「高低重音(pitch-accent)」,与英语的「强弱重音(stress、轻读重读)」强调突出部分音节的方式有别,古希腊语、土耳其语、上海话等也都有「高低重音」。日语重音的地区分别很大,这里介绍的是标准通用日语的情况,有些方言甚至没有音调变化。高低重音的表记有很多种,一般出现的地方都会有说明,字典中常见的表记是数字型「箸①、橋②…」一般表示第几个音开始下降。

2.1 重音规则(某些方言除外):

如果一个词语的开头音节是「低」,那么下一个音节必定是「高」。反之,开头音节「高」下一个必定「低」。

一旦音高降低后,直到下一个词语开始,不会在上升。故一个词中不会出现「高、低、高」这样的发音。

比如:同样发音为「はし」的「箸・橋・端」分别为「高低」「低高」「低高」。

但是对于日语来说,按照「文節(ぶんせつ)」来看高低音还会发生变化,所谓「文节」是日语的断句,比如「僕は昨日友達と公園で野球をした。」→「僕は// 昨日// 友達と// 公園で// 野球を// した。」(有意义的最小单位,助词不会单独成文节,还会提到)。

日语共通语一般有两种重音的模式:「平板型」和「起伏型」。「平板型」没有从高到低的变化,要么全部高音(桜「さくら」),要么从低到高以后不会下降。「起伏型」会有从高到低的变化,一般把下降前最后一个高音称为「重音核(アクセント核)」。需要注意的是,重音核可以在词的最后,「箸・橋・端」都是「はし」,其中「箸」重音核为开头的「は」,「橋」重音核为最后的「し」而「端」是没有重音核的平板型。所以,「橋・端」作为单词单独读,都是「はし(低高)」但是后面跟上助词,作为一个「文节」来看的时候,重音核的作用就会体现:下面两句中「はし」跟着的「を」的音调会发生变化:

「橋を// 直す」→「はしを// なおす・低高低// 低高低」(「橋」有重音核「し」)

「端を// 直す」→「はしを// なおす・低高高// 低高低」

每个词有无重音核、重音核在哪里都是不同的,需要记忆(可能也有规律,暂不讨论)。这里推荐 OJAD(http://www.gavo.t.u-tokyo.ac.jp/ojad/)可以查询词语、活用等各种形式的重音,还有发音(网站有中文翻译)。

三、日语的语法

日语的语法(「文法」)特征(具体语法请看各种日语教材,个人比较推荐「新编日语」,之后也会系统地详述)

1. 主语可以省略

在日语中,已经提及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的内容作为主语的时候,常常省略。而英语一般不会省略。

2. 语序的自由度高

「姉は、雑誌を読んでいる。」和「雑誌を、姉は読んでいる。」两句话内容一致。日语中,词语的关系是靠助词表示的,语序会比较自由。这也是为什么可以进行部分省略而不影响理解。而英语等,依靠词语在句中位置决定主谓宾(句子成分?),语序一般无法自由调整。

3. 连接词语的附属语(「付属語(ふぞくご)」)

这里具体说下「文节」,有其具体定义的是「桥本文法」(日语四大文法之一),即组成句子的有意义的最小单位。1个「文节」由1个「自立语(詞)」和0个以上的「附属语(辞)」或前后缀(「接辞」)组成,「自立语」是可以单独成句的词,比如名词、动词等,「附属语」是助词、助动词(有活用的助词)。下例是一个文节:「話したかったんだ」→「話し・たかっ・た・ん・だ」其中「話し」是「自立语」(来自动词「話す」的活用形),之后全是「附属语」,「たかっ」是助动词「たい(表希望)」的连用形,「た」是助词,「ん」是「の」变来的助词,「だ」是助动词「だ」的终止形,故「たかったんだ」是自立语「話し」的附属语,整体构成一个「文节」。

这样「自立语+附属语」共同表示意思的语言叫做“黏着语「膠着語(こうちゃくご)」”,和「屈折语(くっせつご)」类似,但是非常规则,屈折语更加多变、多意,屈折语代表是印欧语系,还有汉语为代表的「孤立语」等,具体请看其他语言学教材。

4. 句末决定性

日语中决定句子根本性质的表示词(谓语「述語」)放在句末。比如「私を最終バスに間に合った。」的否定「私を最終バスに間に合わなかった。」不读到最后不知道意思,还有是否为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 现在式、过去式、将来时,表示断定还是推定等等。而英语等不同,主语后就跟谓语、动词,如果有否定一定会在很前面的位置表示,很快就能理解

5. 敬语

日语会根据说话对象改变,敬语体系发达。虽然英语等也有表现敬意的表述方式,但和日语迥异。敬语体系繁杂,暂略。

6. 其他与英语的异同

(日语的)人称代词数量多。同样表示第一人称的词也有不同语义,比如「わたくし、僕、わたし、あたし…」;第二人称的「あなた、君、お前、そちら」等,但是没有“您”的表述,即没有用于第二人称的尊称,一般会用名字加尊称或者头衔代替。

(日语的)时态表述区别并不严密。

(日语会)根据说话对象的性别、年龄改变表述方式。

四、日语的方言和共通语

1. 方言和共通语的区别

「方言」是地区日常用语的全体,包括用词、文法、音调(重音)等。「共通语」是日本全国通用的语言,现在的共通语是基于东京周边的东京地方语形成的。

「标准语」是进一步整合了的共通语,相当于模范用语,用于新闻、公文等,一般的共通语在词典上被标为「俗语」。

落っこちる(共通)→ 落ちる(标准)

とんがる(共通)→ とがる(标准)

ひらべったい(共通)→ ひらたい(标准)

2. 日语方言

2.1 方言成立的理由

旧时,交通、通信不发达,地区间交流少,以及政治、文化中心地用语普及偏远地区时间久等原因,导致了多样的方言产生。

2.2 日语方言的区分

日语方言最大分类是「本土方言」和「冲绳方言(琉球方言)」,「本土方言」分为「东部、西部、九州方言」,其中「东部方言」也有东北方言、关东方言之别,「九州方言」是九州地区除冲绳外的方言。

2.3 方言的特征(区别)

2.3.1 用词:

かわいい(共通语)↔ めんこい(北海道/东北方言)

幸せ(共通语)↔ かりゆし(冲绳方言)

2.3.2 语法:

否定:食べない(东部方言)↔ 食べん(西部方言/九州方言)

断定:そうだ(东部方言)↔ そうや・そうじゃ(西部方言)↔ そうじゃ・そうたい(九州方言)

2.3.3 发音:

(1)东北方言:「i」→「e」、「し・ち・じ」→「す・つ・ず」。例如:

はなし → はなす

はじめ → はずめ

(2)关东方言:「ひ」→「し」。例如:

ひまわり → しまわり

ひこうき → しこうき

(3)西部方言:单音节词发成两个音;多使用「u音便」。例如:

「木(き)」→ きぃ、「目(め)」→ めぇ

買った → こうた、はやくなる → はようなる

(4)九州方言:发不出「鼻浊音」,即鼻音的「が行」音(软腭鼻音,国际音标[ŋ]),用在非词头的「が行」和助词的「が」,表记为「か゜き゜く゜け゜こ゜」,主要在东日本(包括东京)使用,但是现在有减少的趋势。

せんせい → シェンシェイ

(5)冲绳方言:元音只有「a、i、u」,「e」发成「i」,「o」发成「u」。旧时「は行」音的「p」有残留。例如:

 こころ → くくる

はな → ぱな、ひと → ピチュ

2.3.4 音调:

关东和关西方言的高低音相反等,可见地方不同差别很大。例如:

「橋(はし)」关东「低高」,关西「高低」

「箸(はし)」关东「高低」,关西「低高」

「柿(かき)」关东「低高」,关西「高低」

「牡蠣(かき)」关东「高低」,关西「低高」

五、日语的一些小知识

1. 语汇的输入

1.1 日语中的外来语:

日语中有许多外来语,最早的自然是汉语,然后室町时代后期(16世纪)西语传入(科学、医学、宗教等),明治维新开始之后日语受汉语的影响减弱,反而向中国输出,近代中日语汇交流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比较全面的目前在看沈国成的《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日常用语中,除了汉语,英语外来语最多,其他还有各种语言,以欧洲语言为主。

1.2 英语中的日语:

部分有特色的日语被收录为了英语,常见的有吃的、运动、文化方面的专有名词,比如 sushi、tofu、kendo、judo、ninja、tatami、karaoke、anime、manga 等等。

1.3 汉语中的日语:

主要产生于近代翻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人受制于各种因素导致翻译的词并不实用、合适,随着留日学生的增多,日本的翻译反而显得更加好用,同时还有很多日语固有词、和制汉字也都传回了中国。我们熟悉的「理性、社会、民主」等等都是。具体可见《新语往还》或者汉语的外来语词典。

2. 表现自然的词语

日语表现自然的词汇十分丰富,受到古汉语的影响很大。

2.1 星星:

凍て星(いてぼし):冬日夜空中,挂霜般闪耀的星星。

銀漢(ぎんかん):银河。

糠星(ぬかぼし):指散落在夜空的繁星、无数的星。

客星(かくせい):一瞬即逝的星星,彗星、新星等。

残星(ざんせい):清晨空中残留的星光。

源氏星(げんじぼし):猎户座(Orion)的参宿七(Rigel,猎户座β)。猎户座最亮的恒星,呈青白色,像源氏的白旗。

平家星(へいけぼし):猎户座的参宿四(Betelgeuse,猎户座α)。猎户座第二亮星,呈红色,像平家的红旗。两颗星命名出自「源平合战」,红白旗分别是代表双方的旗帜,之后也被用作标志对抗双方(见图7)。还有许多依照星星位置、颜色、亮度等命名的“和文名”星星:三つ星、赤星、青星等等。

图7 分别为源氏星(リゲル)和平家星(ベテルギウス)

2.2 雨:

お湿り(おしめり):连续几日晴天后适度的雨。

甘雨(かんう):润物之雨。

快雨(かいう):使心情一换的突然大雨。

送り梅雨(おくりつゆ):梅雨季末期的强降雨,时常有雷声相伴。相对的是「走り梅雨(はしりつゆ)」:梅雨季前期的不定天气(“坏”天气)。

煙雨(えんう):如烟细雨。

2.3 雪:

雪帽子(ゆきぼうし):如帽大雪。

餅雪(もちゆき):如年糕的白软雪。

六花(りっか):雪。取雪花结晶如六瓣花。

雪肌(ゆきはだ):积雪表面。

2.4 风:

緑風(りょくふう):吹拂绿叶的初夏之风。

通り風(とおりかぜ):转瞬之风。

松風(しょうふう):吹拂松树之风。或者形容那个声音,读作「まつかぜ」。

小夜嵐(さよあらし):夜间强风。

軽風(けいふう):微风(「微風(びふう)」)。

薫風(くんぷう):吹拂嫩叶,带来叶香的初夏之风。

木の芽風(このめかぜ):树枝冒芽时的风,吹拂嫩芽之风。

3. 佛教由来的词汇

大约六世纪中叶,随着佛教传入日本,大量佛教汉语传入日本,其中现在还常用的词汇里,有许多意思已经大不一样(日语环境中),这里列举一些:

玄関(げんかん):大门口。原指禅学入门的契机。

我慢(がまん):忍耐;任性。原指轻视他人,高看自己、高慢。

未来(みらい):未来。原指死后世界、来世。

退屈(たいくつ):无聊,消磨时间,无聊地令人厌烦。原指被佛教修行的困苦消磨了精进精神。

4. 语音相关

4.1 日语是一字一音对应的:

可以用平假名记录所有说出的日语(优点)。

4.2 日语游戏:

由于音节少,同音词众多,日语发展出了许多词语游戏。

4.2.1 駄洒落(だじゃれ)、地口(じくち)、語呂合わせ(ごろあわせ):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谐音的创作,用来揶揄、讽刺、警醒、逗乐等等。「洒落(しゃれ)」本来是用来显示文化、知识、教养的,但是当意义或出发点掺杂了揶揄、讽刺等,就被冠以「駄」(「駄」作为接头词,表示后面的名词粗俗、无聊、无价值等等,除了「駄洒落」常用的还有「駄菓子」)例如:

布団が吹っ飛んだ(ふとんがふっとんだ):被子被吹飞了。有说出典是鸟山明的漫画《阿拉蕾(Dr. SLUMP)》17卷1话中博士的台词,虽然那栏小字里写了“拼死想出这个超级无聊洒落的人是桂正和”(笑)。

電話に出んわ(でんわにでんわ):不接电话。「出んわ」=「でないわ」。

下戸にご飯(げこにごはん)← 猫に小判(ねこにこばん):喝不了酒的叫「下戸」,“给喝不了酒的人饭(喝不了酒赶紧拿饭来!喝不了酒只能光吃饭菜)”,模仿了“给猫小判(江户时代金币)”的音,意为“把贵重的东西给不识货的人没有任何用,对牛弹琴”。

恐れ入谷の鬼子母神(おそれいりやのきしもじん)← 恐れ入りました:「入谷(いりや)」是东京地名(台东区),那里有个真源寺供奉着「鬼子母神」(出产、育儿的女神)。意思就是“诚惶诚恐”,不过从「恐れ入り」的「入り」开始接上了「入り谷の鬼子母神」。

その手は桑名の焼き蛤(そのてはくわなのやきはまぐり)← その手は食わない:同样的意思就是「その手は食わない(不吃你那套)」但是把「食わな」的同音词「桑名(三重县地名)」和「桑名」特产「焼き蛤(烤蛤蜊)」连在一起说了。

本がブックブックと沈む(ほんがブックブックとしずむ):把「本(书)」的英文「book(ブック)」和拟声词「ぶくぶく(冒泡地)」联系起来的一句,有点意思。

4.2.2 アナグラム(anagram):改变音节顺序重新排列成新词。例如:時計(とけい)→ 毛糸(けいと)、みかん → かんみ(甘味)→ みんか(民家)。

4.2.3 回文(かいぶん):正反读一样。例如:新聞紙(しんぶんし)、 竹藪焼けた(たけやぶやけた)、 私負けましたわ(わたしまけましたわ)。

4.2.4 倒語(とうご):反读一部分音节的隐语(Jargon)、行话、黑话。例如:ねた ←「種(たね)」、 とうしろ ←「素人(しろうと)」。

5. 日语词汇分布(『国語大辞典』里按读音算页数):

按行算,あ行>い行>お行>う行>え行。按列算,か>さ>は>あ>ま>な>や>ら>わ。最多的词为「し」开头,其次是「か」。

第一編 第一章 終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