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佛经翻译对汉语演变的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语汉文中的反切论文 佛教和佛经翻译对汉语演变的影响

佛教和佛经翻译对汉语演变的影响

2024-06-24 06: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讲座伊始,朱教授十分详细地讲解了佛教文献在汉语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同时厘清了其中的巨大学术价值,为我们揭开了这座冰山的一角。

        首当其冲的例子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且意外,那便是中文称呼手指的第四个手指头为无名指,其来源和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名称就像是一个悖论,既然它有名称,为什么要叫“无名”呢?朱教授笑称这让他联想到了北大未名湖,在座的各位同学也在笑声中陷入了思考。随后,朱教授说道,在中国的典籍中能查询到与“无名指”相关的是《孟子》中的一段文字:“无名之指,屈而不伸”。而在东汉赵岐的《孟子注》中,对无名之指作了明确说明,指的正是人手指的第四指。那么如果说这种称呼广为流传,为何还需要专门进行注释。而若是这种称呼并不普及,那是不是它的本意发生了变化呢?而汉语的“无名指”与梵语称呼第四指的“a-nāman”(没有名字),又在构词和理据上意外地相似。这一语言学上的有趣小谜团,立刻将大家进一步领略到了佛教汉语研究的魅力。

        随后,在讲解中,朱教授提到目前已经成为汉语高频词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词来自梵语,由于佛教在过去千年间与中国文化深入的融合,使得它们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接下来,无论是“爹”这种在北方广为流行的人称代词,还是“喂”这个已经是每个人接电话时挂在嘴边的词,朱教授都一一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穿插了梵语词汇、语法对汉语表达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我们现在使用的汉语拥有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特性。

        而由于时间限制,朱教授没能详尽地讲完所有的内容,正如李博寒老师所说:“朱教授期望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将自身三十年的研究所得尽数呈现。”而在提问环节,有同学问到:“东汉时期佛教已经东传进入中原,是否能认为赵岐的注释已经受到了佛教文化影响?”朱教授答道:“因为没有确切的文献,这种猜想还无法被证实。如果有朝一日证实了,便又是一个重大的成就。”

       最后,朱教授勉励大家:任何方面的学习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长时间的积淀,同学们的求学之路依然很长,需要探索的知识依然在等待被发现。同学们要把握学习机会,努力学习语言、专业知识。

        感谢朱教授本次别具一格的讲座,诸位同学都受益良多。

 

撰稿:彭浩然(2017级本科生) 

摄影:曹冉(2018级本科生)

排版:黄敏(2016级本科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