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与教育|“多动症”在儿童群体频发,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照公积金中心电话是多少 脑科学与教育|“多动症”在儿童群体频发,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脑科学与教育|“多动症”在儿童群体频发,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脑科学与教育|“多动症”在儿童群体频发,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注意,是心理学、脑科学近几十年来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随着医学、物理学等学科的长足进步,注意的认知机制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而关于儿童注意的话题,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障碍(ADHD)始终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尤其是新一代的父母,有着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对下一代的培养更加关注。每到假期,身边不少家长都要给自己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钢琴、围棋、美术……对此,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解释——提高孩子的注意专注程度。

曾经有细心的家长通过对2016年至2018年江沪浙十多所热门私立学校入学考试总结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专注力等能力是绝大多数学校考核的重点,而形成这些能力的关键是孩子对当前从事的活动进行持续专注的能力。因此,培养孩子的注意专注程度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也是学校生活的核心与学业能力的保障,更是日后孩子走入社会形成独立、坚毅性格的基础。而医学与心理学、脑科学的发展,让ADHD这个概念逐渐走进大众眼中;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涌现出名目繁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其中少数培训机构打着最新科研成果的幌子(例如前两年轰动社会的“量子波动阅读”培训骗局等),骗取家长的信任、时间和钱财,这不仅让脑科学的最新成果转化应用陷入众矢之的,更耽误了孩子宝贵的发展关键期。因此,对ADHD以及儿童注意最新科研成果的科普迫在眉睫。

什么是ADHD?

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以持久的注意缺陷或多动冲动为特点,对个体的技能或发展产生阻碍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异常活跃和冲动,存在记忆等认知功能的损害。

该障碍常见于儿童期,其病发率在世界范围内达到5%~10%,其中50%~60%的病患会延伸到成年。ADHD最早可在小学时期被确诊,如果任由其发展,某些病患会形成恶劣的社会行为障碍。

对于当今社会的孩子,学业教育是最主要的活动,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在某些教育环境下,患有ADHD的儿童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注意力分散问题,如在教室随意离位、课堂上随意说话等,不仅干扰自己和同伴的学习,也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这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有着极大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与解决,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素养;而如何恰当回应家长最为关心和担忧的“孩子听不听话、调不调皮”问题,是贯穿一线教育实践者工作始终的考验。学生家长不能完全把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学校,对孩子的陪伴与理解也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活动。因此不管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首先需要弄清的重中之重问题是,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ADHD呢?

诊断ADHD是一个谨慎的过程,这通常需要临床经验丰富的一位、三位甚至更多精神科医生共同问询后才能确定诊断结果,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标准的流程。在国内,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具有规模的三甲医院或精神专科医院,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均开设了专门的儿童精神科,这些医生具有专业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诊断结果具有权威性。根据ADHD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认知特点,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们会采用适应中国本土化的临床评定标准,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与儿童监护人详尽地交流后做出诊断。这不仅可以解答孩子是否患有ADHD的问题,更可以根据确诊儿童的具体认知行为特点,进一步将病患细分为三种亚型:注意力缺陷型(ADHD-I),多动/冲动型(ADHD-T)和二者的混合型(ADHD-C)。不同亚型的ADHD症状表现出的行为障碍存在细微差别,对各亚型的ADHD儿童的治疗与干预,经验丰富的医生会充分考虑其行为习惯和家庭背景,进而采用不同的策略手段予以治疗。

ADHD的治疗可从药物干预、行为分析和强化策略三方面入手。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对ADHD成人的药物干预存在滥用的情况,这让ADHD的药物研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除了临床上的药物干预治疗,常见的干预方法通常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与特定行为奖赏训练,例如亲子团体活动、体育训练、同辈激励竞赛等;也有一些特殊的干预措施以满足特殊需求,例如针对孩子的注意力专注训练或行为示范训练、针对家庭全体成员的家庭心理咨询与干预等。随着对ADHD神经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科学的ADHD干预手段得以产生并应用,这些新的干预方法背后是最新脑科学研究的支持。面对如何干预ADHD儿童以及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专注度难题,最基本的是要理解处于不同时期儿童注意发展的各种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或干预手段。

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注意的信息加工机制。学习与记忆是看见、听到、读到和思考的各种信息,在头脑中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应用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体首先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皮肤等感觉器官接受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信息,并将其暂时储存在各个感官的信息储存系统中。很多研究者认为包含大量图像或声音信息的感觉记忆属于知觉加工的一部分,只有个体投放了注意,被选择的感觉记忆才能进入到有效的学习与记忆中去,而没有被注意到的信息就会消失,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加工。从婴儿期开始,人类脑内基本感觉运动通路及白质已先后髓鞘化(髓鞘化是神经纤维表面包裹绝缘的脂状膜的过程,使信息传递更快更准确),这表明感觉记忆已经相当稳定。因此孩子的学习与记忆发展,实际上是以注意的发展为前提。在整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注意是一个贯穿全程的过滤机制,以此来加工感觉记忆中有限的一部分信息。

注意的脑电发展研究。脑电图(EEG)是一种研究注意的安全便捷的神经电生理技术,通过检测不同发展时期儿童脑电的变化,可以得到大脑发展的初步诊断。其中,脑电频率的发展成熟是研究脑发育过程的重要参数。一般而言,五个月胎儿已显示出脑电活动,逐渐皮质化并出现个体差异;八个月以后则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脑电活动开始具有连续性和初步的节律性,形成睡眠和觉醒的脑电图,其中同步节律波alpha波(波长为8~13Hz)通常作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新生儿睡眠时出现alpha波的原型,代表皮质神经网络的初步成熟。另外,新生儿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很早就有诱发电反应。但只有与信息的接收有关的诱发电位成熟,与信息的加工有关的诱发电位不成熟,说明这个时期的注意还未发展成熟。

到了儿童期,脑电各个频率逐渐发展,诱发电位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脑区按照固定的枕叶、颞叶、顶叶、额叶顺序成熟。值得注意的是,皮质抑制机能在此时得以发展,使反射活动更加精确完善,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三岁以前,儿童的皮质抑制机能发展很慢。随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儿童皮质抑制机能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皮质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但总的来说,大脑兴奋能力强于抑制能力,因此小学低年级儿童比较好动、容易兴奋,一旦活动起来就难以恢复平静,表现出类似ADHD多动/冲动的症状,需要来自外部的管教。只有神经系统逐渐成熟,儿童才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形成自律的品质。

对患有ADHD儿童的诊断最早发生在儿童期,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发现,患有ADHD儿童的脑电特点表现为安静状态下或任务状态下特定频段脑电波变化异常:相对于正常儿童,患有ADHD儿童反映注意选择的脑电成分和反映干扰抑制的脑电成分均明显减小,特定脑区的alpha波长与theta波长(波长为4~7Hz)脑电激活异常,并且在代表注意选择的大脑激活的偏侧化功能上,患有ADHD儿童激活的强度更低,时间更短。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正常儿童,患有ADHD的儿童存在神经生理发育迟缓的问题,更需要教师与家人的及早发现与干预。

神经系统的髓鞘化与有意注意的形成。注意的产生离不开神经系统髓鞘化的过程。婴儿期无意注意得到最初发展,到了幼儿期,儿童还不能长时间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上,他们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也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进入小学,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儿童的注意时间不断延长,注意的范围也在不断增加。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仍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尚未发展完善。例如,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一边做作业,一边玩橡皮,或者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现象,表现出类似ADHD注意缺陷的症状,自控力还比较差。有意注意的发展需要大脑神经系统的成熟,髓鞘化是神经系统成熟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幼儿期人类大脑便开始髓鞘化,但是直到六岁左右,枕叶髓鞘化才逐渐完成,此时表现为儿童的感知觉和运动协调能力的成熟。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大脑额叶和网状结构的髓鞘化尚未完成,导致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难以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的状态;直到小学高年级阶段,儿童的有意注意才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至十五六岁,大脑前额叶皮层的髓鞘化基本完成,个体逐渐发展出较为健全的个性与社会性,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

如何用兴趣引导持续注意?

不论是否患有ADHD,大脑神经系统髓鞘化的不全面和皮质抑制功能的不完善,是小学低年级以下儿童比较好动的神经生理基础,因此这个阶段孩子容易兴奋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抑制。并且由于有意注意并未占到主导地位,孩子一旦活动起来就难以主动有意识地恢复平静,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或教师参与其中,主导孩子进行有意的识记,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产生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记,而只有到小学以后,有意识记才会逐渐赶超无意识记。例如,这个时期孩子会经常有“走神”现象。其实这并不是ADHD症状,而是当前活动缺少了兴趣的引导。教师与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也不必将对成人的注意要求放在孩子身上。正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发现,兴趣是该阶段孩子能否保持持续注意的关键,家长与教师不能对其要求过高,需要创造合适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使孩子产生对当前活动的动机,而不是单纯依靠其自我约束。

游戏:适合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方式。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游戏是适合其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其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首先其具有社会性,其次儿童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有助于个性的形成。但是游戏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组织和正确引导。面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可以发展多种游戏类型,例如引导孩子进行表演或角色扮演的创造性游戏,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造性人格;还可以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编制游戏,有计划地提高孩子知识、言语、思考、注意、运动能力。例如早教班或学龄前幼儿兴趣班以主题活动、游戏代入式的课程来让小朋友学东西,而不是简单说教,这样就抓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学龄期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进入学校内的儿童,学习活动就逐渐取代游戏活动成为其主要的活动形式,同时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发展,成为促使儿童自觉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及外部活动更加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逐步分化兴趣;同时,其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为感兴趣;以及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理解在逐步发展。这时孩子的表现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尤其是面对新环境,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适应速度。因此很多教师和家长,会把低年级学业能力差或课堂表现差的孩子误认为是患有ADHD,殊不知,这可能是孩子身心上未能做好适应新阶段的准备,或客观环境准备不充分导致的学业暂时落后与状态低下,并不是学习障碍或生理障碍,过度解读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每个孩子有其独特个性,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不同学习策略,因此面对众多关注孩子、求医心切的家长,经验丰富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一般会保持审慎的态度做诊断。家长需要做的是陪伴、鼓励与引导。例如,面对学业能力落后的孩子或患有ADHD障碍的儿童,教师与家长需适当调整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引导孩子进行有意识记;引导孩子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以应对新的环境;多次耐心讲解知识难点,让孩子掌握丰富的学习策略与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

展望与启发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儿童注意与ADHD主题的文章发表越来越多,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样本也越来越丰富;同时从科普专栏到新闻报道,人们从不了解ADHD到广泛热议,说明这个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问题的深入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相信人们会逐渐正确了解ADHD并找到其应对方法。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杂志2020年9月刊第4期,原标题《改善低龄儿童的持续注意的秘密——减少对ADHD的误读》

作者 | 宋艳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李秉坤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

编辑 | 石依诺

设计 | 朱强

统筹 | 周彩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