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200年的禁肉史,吃素才是日本贵族的身份象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食肉史 日本1200年的禁肉史,吃素才是日本贵族的身份象征

日本1200年的禁肉史,吃素才是日本贵族的身份象征

2023-10-17 14: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本天武天皇在公元675年颁布了“肉食禁止令”,规定:“自今以后,亦四月朔以后,九月三十日以前,莫食牛、马、犬、猿(猴)、鸡之肉,以外不在禁例,若有犯者罪之。”此外,捕猎的陷阱和弩枪也被禁止使用。

为什么单单禁食这五种肉类呢?

第一是为了保护农耕(4月到10月是农耕季节),第二是遵从佛教戒律:

牛在农耕中承担了重要的耕田工作;马在出行和货物运输中不可或缺;狗在夜晚发出叫声使人警觉;猴子和人相似;鸡早上能报时。

当然,禁食肉的对象主要为兽类,不包括鱼类和禽类(鸡除外)。

兽类中,猪肉、鹿肉、兔肉不在其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猪有夜间掘食农作物的习性,鹿采食植物长出的新芽,两者都妨害了农业耕作,所以不被“保护”。

至于允许吃兔肉就比较搞笑了:

兔子被日本人视为“禽类”,属于可以食用的。你注意到了吗,日语中,兔子的量词是“一羽”,是鸟类专属量词。

对此,日本的一种说法是,有人在吃兔肉的时候被官差责罚,辩解说“因为兔子(ウサギ)的名字里,有鸬鹚(鵜/う)和鹭鸶(鷺/さぎ)的名字,它不是兽,而是鸟。所以吃了也没关系。”后来日本人将错就错,就把兔子的单位量称呼成1羽2羽了。

在佛教教谕和天皇禁令的双重影响下,绝大多数日本“有识之士”索性一刀切,放弃了一切四脚兽类的食物诱惑,进入了不吃肉只吃鱼的半素食时代。

吃肉的打败吃素的

进入平安时代后,日本人开始大打内战,同为天皇后裔的源、平两大武士集团打得你死我活。

简单说,平氏集团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象征着公卿阶层;源氏集团则是由关东诸侯国为主体,象征着武士阶层。

但是,十二世纪“源平合战”的结果是,拥有土地、人口、资源更多的平氏军队败给了落后地区的关东源氏军队。

为什么?

中国的曹刿讽刺贵族说“肉食者鄙”,因为中国古代是贵族才有条件吃肉,穷人吃素,而日本恰恰相反,贵族绝不吃肉,穷人才吃“低贱”的肉。

平安时代的日本公卿贵族,根本不吃肉,他们以吃肉为耻,不但不吃兽肉,连蔬菜也不吃,每天饮食就是米饭、米糕、酱菜、海藻、菌菇之类,最多吃一点咸鱼。加上那时的日本人房子不通风,大量的源氏贵族染上肺结核而死,佝偻病(缺钙)、脚气病(长期吃大米导致的营养素缺乏)、低血糖更是不计其数。

由于饮食在佛教思想中卑微的地位,经常是用做控制住人们的欲望的工具,不令摄取更多有益身心的营养。由此所引起的恶果大概就是政权灭亡的伏笔吧。

《源氏物语》和《枕草子》对于饮食一事几乎不怎么提起(这可以与中国的《红楼梦》相对比)。平安末期的饮食生活中,肉食这一块渐渐淡 出,经常连吃鱼都要禁止。

在藤原家定的《明月记》中有着“得病就是因为吃了鱼,我耻于此事啊”这样的忏悔。文学中关于食物调理,味觉享福等事情,除去在日记以外,几乎没更多的描述,这与今日媒体中铺天盖地的饮食文化介绍天远地别。此外,平家的人们常常过着足不出户、运动不足的生活,而且不喜欢沐浴,毫不讲究个人卫生。特别是女人,由于住在内府深宅,不与外界接触,经常死于结核病,而且脚气和皮肤病也往往困扰着她们,而我们平常所看到如浮士绘上幽雅公卿的腐败生活,其实与现实相差很远。那么,与此对比的关东勇士们的饮食生活又怎样呢?讲究饮食质量可以说是东国勇士们的特征,他们摆脱了佛教、迷信的束缚,既吃鸟兽类等肉食,摄取大量动物性蛋白质,也经常喝味噌汤、吃梅干等一些酸咸类以助消化。而且,通过在大山中不懈的武艺锻炼和长途跋涉的修行,有着健康良好的生活。仅此一面,就可以比较出两家勇士在体力上的区别。如女人般体格的平家勇士,恐怕很难战胜强壮如牛般的关东勇士。再加上,从公元1180年开始的三年饥荒,仅发生在关西地方,关东地区却是一片丰收良景,形势更利于源氏。不过,对于要备战筹集军粮的赖朝源氏来说,完全靠在关东收集粮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准备数万军马的粮草变得非常困难。

那时,士兵每人每天所需粮食为八合至一升,原则上自备,但进入长阵后则可由主君供给。大体上是干饭加水、汤之类浸泡着吃,其他的如味噌丸子是最适宜补充盐份的食物,这在战国时代可谓是至宝,信长、秀吉、家康夺得天下无不是靠此。

给于士兵每人一日一升米,一万兵每日须要二百五十俵(一俵合四十升),十万兵每日就必需两千五百俵,再加上军马所需的大豆,一头每日约需三升(马比人吃得多)。如此思考下来也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字。接着,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旁证饮食的重要性。以下介绍的是各时代天皇、武将、一般人(公家、普通勇士、僧侣等)平均寿命的区别。(事故及战死者除外)

可见平安中后期开始,自然死亡的年龄推前,这与那时耻于肉食的风尚脱不了干系。接着介绍各时代男人的身高

也不难看出身高从古坟时代起,以后逐渐减低,这与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有着莫大关联,如此,源平两家在食物摄取方面的不一样所最终导致其命运的不一样。因而,在政治、军事等问题的背景时,联系那时的社会生活实际也不无必要。

在战国时代,由于战争的频繁,饮食也变得以服务勇士为先。原先在公卿贵族中是不食用肉类的,肉类食品是没身份的农民猎人才吃的。渐渐的公卿们变得营养不良,而什么都捕食的农夫或猎人就显得健康多了。

谈谈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

到了日本战国时代,因为战争不断,农业人口减少导致土地荒芜,吃不饱肚子的日本人,终于把禁肉令打破了。

武士们打仗时的军粮,主要是干饭(米糕)、饭团和味噌汤,一两枚咸得发苦的梅干当菜,挂面则是奢侈的美味。平时嘴巴淡出鸟来,武士们就偶尔去狩猎打打牙祭,比如野猪、野鸡、野兔之类,德川幕府的创始人德川家康,就最喜欢架着猎鹰去狩猎。

不过,虽然有条件,武士打猎吃野味这种情况还是很难得, 因为武士看不起注重饮食的人,认为没有大丈夫气概,他们认为真正的武士,就应该乐于粗茶淡饭。

战国时代的战争,同样是吃得好的占优势。

比如大家熟悉的两个死对头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武田的军队总体战斗力占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武田军队的伙食比上杉的好:

其中要提一下面条,它是室町时代从前从中国传入的,武田信玄的甲州军队就喜欢把像是乌龙面一般的面条和蔬菜一起煮,然后用味噌来调味,武田军队常年吃富含营养的面食,体力上胜过只吃大米的上杉军。

上杉谦信本人更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徒,只吃素不吃肉,连女人都不沾。

看到这里,有人一定会有疑问:日本是海洋大国,鱼类资源丰富,吃鱼不也一样补充蛋白质吗?

这里有个误解。

曾经不发达的日本渔业

公元794年,京都成为日本的首都。

京都位于本州岛西部,坐落在四周环山的河谷上,离海岸很远。所以在当时,日本人就和我们一样,主要吃淡水魚。

日本当上渔业大国,只是近现代的事,古代的日本,造船业很不发达,远洋海船更是落后(日本侵朝海军被李舜臣打得灰头土脸就是例子),要想依靠捕鱼来维持大众的需求,是绝无可能的。

看过日本古装片的朋友都知道,哪怕是日本贵族吃饭,碟子里也只是一两条小鱼加点紫菜萝卜。

在物资严重匮乏的日本战国时代,不论是肉还是鱼都是很稀罕的,身份低的武士能吃上大米饭也算是幸运的。电影《七武士》里,落魄的武士为了一天两顿大米饭(日本人古代吃两顿饭),宁可被农民雇佣,连命都不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好多饮食习惯也是由于缺少食物才养成的。譬如大家都发现,现代日本餐桌上的食物分量一般都很小,一般人还真吃不饱。

主要就是因为古代食物匮乏,为了让食物看起来多一点,他们会将食物分成好几份放在好几个碗里,显得自己吃到很多。

天皇带头吃牛肉

到了明治维新的时候,明治维新之后大量的日本人到西欧各国学习访问,这个时候日本人发现,西欧人长得怎么这么高大,动辄一米八一米九两米,肌肉特别发达。

当时的日本人普遍矮小、瘦弱。德川幕府时期,日本贵族的平均身高是157cm; 正室、侧室是145cm。

他们研究发现,西欧人很少吃菜,多吃肉,尤其是牛肉。而且西欧人还特别愿意喝牛奶,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日本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以前不是不吃肉吗?现在不但要吃,而且要大量地吃肉,大量的吃牛肉。

甚至从那个时候开始日本制定了,给每个小学生每天一斤奶的计划,我们现在说“一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这个就是跟日本学的。

促使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明治维新时,明治天皇才十五岁。而将政权转让给明治天皇的德川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那时才三十岁,在位仅一年。

五年后,混乱的社会逐渐稳定,明治政府才解除保持有一千二百年之久的“肉食禁令”。公元1872年,明治天皇下令颁布《肉食解禁令》,自此结束了日本人长达1200年不吃肉的历史。只是,就算禁令被解除,国民也无法立即习惯吃肉食,於是,明治天皇只得以身作则给国民看。

不过事实上,明治天皇很讨厌吃肉。但是因为得跟西方人接触,又得示范给国民看,才勉强在公众场合吃食肉类。

明治天皇带头吃肉的消息,甚至传入李鸿章的耳朵里。

李鸿章表示:“吾闻倭王移风易俗,以肉奶为食,以西为师,其志不在小。中国之患,其唯日本乎?”

而最终结果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不久后发动甲午战争,清朝一败涂地,而日本也逐渐成长为世界列强。

本文来源| 网络综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