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故宫、故宫博物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皇宫宫殿名称 紫禁城、故宫、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故宫、故宫博物院

2023-11-08 08: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保和殿后台阶上的云龙大石雕

不过“紫禁”一词,则出现很早。第一个称皇帝的 秦始皇的宫殿,就被称作 紫宫。汉代皇宫 未央宫也叫紫宫。唐代以“紫禁”称皇宫。

古诗文里提到“紫禁”的诗句有不少,李白诗中就有这样一句: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皇帝的宫殿为什么称作紫宫、紫禁呢?中国古代的人们相信天、地、人之间是相互感应的。古人在对天象长期的观察、研究、想象中,发现并认为 日月星辰总是围绕着一颗不动的星运转,于是就把这颗星叫作帝星,也叫紫微星(即北极星)。

三垣二十八宿图

图源刘宗迪《山海经的世界》

以紫微星为核心的区域叫 紫微垣,是上天的中心,是至高无上的天帝居住的地方。不管哪个朝代的皇帝,都会说自己是“天子”,是天帝的儿子,自己当皇帝是受命于天。 天帝所在的地方叫天宫,叫紫微垣,皇帝所在的地方自然就应该叫皇宫,叫紫宫,叫紫禁。

比起历代的皇宫,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建造的北京皇宫更加规范,更加完备,更加恢宏,更加壮美,管制更加严格,结构布局更像一座禁戒森严的城池。天上有紫微垣,地上有紫禁城。紫禁城的名称就这样出现了。

西北崇楼

作为皇宫的紫禁城,明朝永乐四年 (1406)筹建,永乐十八年 (1420)落成。从明成祖朱棣到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执政、居住。明清之间还有李自成攻入北京,进驻紫禁城,被迫撤离前举行了登基称帝仪式,虽然时间极短,但也是在紫禁城里当过皇帝的。如果加上李自成,共计皇帝25位。

紫禁城专指明清皇宫,故宫的称呼则比较宽泛。中国历史上有过几十个朝代,产生过数百位皇帝,每个朝代每个皇帝都要有自己的皇宫。改朝换代主要靠征战争夺,打倒皇帝当皇帝,前朝的皇宫大多会被战争和新的朝代摧毁。新的朝代、新的皇帝建造新的皇宫, 以前的皇宫或皇宫的废墟便称为故宫。

电影《末代皇帝》剧照

所以,历史上的故宫遗址散落多地,多成为凭吊感怀的遗迹,如西安的秦宫、汉宫、唐宫遗址,如同所有做过古都的城市里的宫殿遗址一样,这正是古诗文里出现的“故宫”要比“紫宫”“紫禁”多得多的原因。

清朝取代明朝是一个例外。清朝没有摧毁或放弃明朝的皇宫,而是拿过来为我所用,明朝的“故宫”,一转手成为清朝的皇宫。

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彻底终结了中国数千年的帝制,但把这座中国最后的皇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几千年来无数的宫殿灰飞烟灭, 大多故宫遗址成为文献中的记载和考古的对象,只有紫禁城成为唯一留存完整的皇宫标本。正是这个特殊的原因,本来具有泛指性的“故宫”,便成为明清故宫的专指。

电影《末代皇帝》导演贝托鲁奇在紫禁城

之后,在明清故宫的基础上,成立了故宫博物院。辛亥革命后皇帝退位,紫禁城成为故宫,故宫里的前半部分归中华民国政府管辖,成立古物陈列所,在公布的章程中说明古物所“为博物院之先导”;故宫里的后半部分,依据民国政府对清帝退位给予清皇室的优待条件,仍为以已经退位的小皇帝溥仪为首的“小朝廷”暂时居住使用。

1924年11月,溥仪被赶出故宫。1925年10月10日,神武门挂出“故宫博物院”的匾牌;下午二时,故宫博物院成立暨开院典礼在乾清门前隆重举行。

神武门

选择辛亥革命纪念日宣告故宫博物院成立,其意甚远。报纸报道开院观众参观的情形:

宫殿穿门别户,曲折重重,人多道窄,汹涌而来,拥挤至不能转侧。殿上几无隙地,万头攒动,游客不由自主矣!

且各现得意之色,盖三千年帝国宫禁一旦解放,安得不惊喜过望,转生无穷之感耶?

至此,昔日禁备森严的皇宫全部成为公众自由出入的博物馆。

皇宫紫禁城、故宫、故宫博物院,这三个名称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同一个地方,但却是 同一空间里不同历史时段的三种身份、三种形象、三种象征。

电影《末代皇帝》剧照

皇宫是帝制的代表、标志——这里是帝制时代皇帝执掌国家政权、治理国家的所在地,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权力中心,也是文化中心。

故宫是文化遗产的代表、标志——这里是失去了统治权力、治理功能的被冷落的帝制遗产。

故宫博物院是现代公共文化机构的代表、标志——这里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公众服务,承担着保护文化遗产、展示并传播传统文化的职责。

图源《给孩子的故宫》

从皇宫到博物院,故宫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呈现着三种文化形态。皇宫、故宫是古老的、衰亡的;故宫博物院则是新生的、兴盛的。

在故宫这样一个不曾改动的空间中,随着时间的流动,演绎着和累积着皇朝与共和国、君主与民主、集权与公权的对峙和交替。

谁都知道,紫禁城是皇帝建造的,是为皇帝建造的,如所有的帝王一样,建造紫禁城的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希望朱家的帝业承传万世,但他绝对想不到,几百年之后,他的宫殿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成为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和游览地。

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数量首次突破1900万人次。这么多人涌进昔日的皇家禁地,自由自在地观看“博物馆”的时候,每个人都面对着同一个问题:今天的人怎么看故宫?……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文儒

著名文化学者,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历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总编辑,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相关图书

《给孩子的故宫》

李文儒 著

活字文化 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22年12月

畅销400万册“给孩子”系列全新力作

故宫院长解说故宫

给孩子的一堂600年历史课

兼顾历史眼光和文化底蕴

为孩子提供全面认知故宫的体系

培养孩子雅正广博的眼光

我知道你“在看”哟~

延伸阅读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带孩子从远古到今天,重新认识脚下的大地

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四中学生:逛一趟什刹海能涨多少姿势?

视频 | 什刹海畔的地理课:北京这座城

北京城的壮美秩序,都是围绕一条线部署而成的

唐晓峰:京城是一种语言,倾诉着很多信息…

中国大地就是一部活书,多带孩子去“阅读”

历史地理学家唐晓峰:遍布祖国大地的“八景”是什么来头?

“给孩子”系列:留一套可以传世的书给孩子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