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绘本及其带来的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的绘本作家有哪些 “和平”绘本及其带来的思考

“和平”绘本及其带来的思考

2024-07-17 17: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和平”绘本及其带来的思考

在日本绘本作家田岛征三的《你能听见我的声音吗?》中,“我”失手杀死敌方少年,自己也被炸死了。弟弟要为“我”报仇,也战死了。“我”的心看到了弟弟的愤怒、死亡,还有老母亲的悲伤。“我”的灵魂不断告诫活着的人:“不要打仗,要用语言沟通!”

“和平”绘本及其带来的思考

《爸爸的新女朋友》在美国和日本大受欢迎,在中国却受到冷遇,引人深思。实际上,这部绘本不仅在探讨孩子怎样和爸爸的新女朋友相处,它更主要在讨论怎样当好家长的问题。

  书评周刊上期关注了“祈愿和平——中韩日共创绘本系列”,这套绘本由中日韩三国的绘本作者共同策划创作,由日本的童心社、中国的译林出版社和韩国的四季节出版社在三国共同推出,12本绘本共同关注战争与和平的议题,向孩子们传达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理念。关于绘本能否用来探讨战争与和平这样沉重的议题,以及进一步说孩子们需要怎样的绘本,记者采访了中日几位专家,本周,话题仍在继续。

  “祈愿和平”系列:它介于药和水果之间

  在阅读完“祈愿和平——中韩日共创绘本系列”业已出版的几本绘本后,儿童阅读推广人李一慢和袁晓峰都表示,他们非常喜欢《和平是什么》这一本。李一慢觉得这样一种提问式绘本最能给孩子带来思考,哪怕这种思考非常浅显、简单,袁晓峰则喜欢绘本给出的视角,它不涉及抽象、深远,而只是叙述孩子周边所能感知到的平凡的东西,告诉他们战争就是让这些平常受损;包括韩国作家李亿培的《非武装地带的春天》也是如此,也是从孩子的角度去好奇一个老爷爷为什么常常登上瞭望台,朝着北方的天空凝望。

  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原在知道这个项目是由日方发起后,对于其中很多绘本中充满的关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反省表示了赞叹,但同时,他又有所犹疑:这样一套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书,主题宏大,孩子的接纳度究竟有多少。在他看来,好的绘本通常熔铸的是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他把绘本分为药、可乐和水果三种。药是解决问题,价值观正确,可乐是迎合市场,而水果则是优质的创造力。在他看来,可乐可以根据配方比兑,而水果则需要种子,等待和各种适宜的温度。当然,他也不否认“战争”的题材同样有很多好的绘本在流传,譬如《汉娜的手提箱》就是很多孩子愿意阅读的,它讲的是一个死于纳粹集中营的犹太小姑娘的故事。“祈愿和平——中韩日共创绘本系列”在他看来,介于药和水果之间。

  来自日本的中西文纪子是蒲蒲兰绘本馆的编辑,在这个项目中负责穿针引线,她表示,在正确和有趣之间,他们也颇多讨论。尽管各国作者的角度不同,但每段都试图呈现普遍性,譬如中国作者姚红创作的《迷戏》尽管涉及京剧,但是它更多在呈现一种美好生活文化被战争所破坏。她认为如果让孩子寻找“愉快”,这套绘本不会是好的选择,但是犹如成人看电影,有的片子让你哈哈一笑,有的片子可能一句话说不出来,只是安静地看,需要日后慢慢消化,她觉得孩子也需要一些给他们带来印象,但并不能迅疾产生反应的绘本。

  而且,她觉得孩子同样有很多力量去消化这些。滨田桂子创作《和平是什么?》时,最开始使用了一种被动的句式来叙述和平的概念,因为考虑到战争爆发,孩子们是猝不及防的。但在讨论中,她们觉得这样一种方式是忽视了孩子的力量和每个人对于战争的责任,于是,最终修正成了主动的句式:“不打仗,不扔炸弹,不破坏房屋和城镇”。除了韩方作者要求补加的“做了错事,就说对不起”是对历史的隐喻,它还提及“不赞同的事,就算一个人也敢说不。信什么神,信不信神,都没有人怪你”,这里面有对言论自由和信教自由的尊重,这样一种对于公民素养的倡导使得绘本有了更大的普遍价值。

  绘本带来的影响也让人惊喜。从去年秋天到今年春天,《迷戏》的原画曾和其他六个中国绘本作家的作品在日本的绘本美术馆展出,因为当时中国国内反日情绪激烈,就更加受到日本人关注。有游客在留言本上写,“日本给中国带来的灾害会一直留在中国人的心底吧……如何才能实现和平的世界?我重新想到每一个人都要思考和行动。绘画给人的力量还是很了不起!”他们表示,在历史课本上只能看到“某年某月某日,战争爆发”一句话,通过绘本,直观呈现出和平生活被破坏,他们也因此对战争的罪恶有更深的感悟。

  我们该给孩子奉献怎样的绘本?

  作为资深的绘本出版从业者,中西文纪子对中日绘本市场有着自己的观察。在她看来,日本的绘本读者已经开始出现第二代,第三代,很多家长能够凭自己童年的经历去给孩子选书、跟孩子分享阅读,他们的创作者也大都是一群“大孩子”,创作是他们自己在哄自己开心。相比,中国绘本阅读群还很年轻,还在养成,很多原创作品,也更容易倾向于“教育”孩子。

  关于孩子应该阅读什么样的绘本,中西文纪子认为这在日本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最开始,他们倾向于为孩子选择愉快的话题,而回避掉死亡、战争、父母离异,等等所有可能引起伤心的负面话题。但她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一个小孩子其实在小学低年级或者更小的时候,就开始知道死亡、性等等,如果家长不愿意去讲这些东西,选择避开,结果话题依然没有消除,而孩子也只能孤独地独自去面对这些问题,后来,随着各种阅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对孩子进行话题开放的共识。

  《爸爸的新女朋友》是一本美国的绘本,在引入日本后受到好评,还被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入“好绘本”书目,它涉及的是一个敏感话题——单亲家庭,讲述孩子和爸爸的新女朋友怎么相处,其实它的含义更广泛,探讨如何才能当好家长这一议题。在当下离婚率居高的情形下,这个绘本就有着特别的现实价值,但当中西文纪子把她引进中国后,她遭遇了一个尴尬:妈妈不愿意买,爸爸不敢买,

  在她看来,现代社会的变化,无常,使得孩子无法完全处于父母保护之下,所以他们需要学习自我保护,面对生活中他们会遇到的负面影响。他们需要在和家长分享故事的同时,获得对它的理解,并通过情感的连接,获得面对的勇气。绘本提供的共读方式,无疑是亲子之间情感建立的微妙途径,中西文纪子表示,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了很好的情感枢纽,那么在他的青春期和反抗期,他会对你持有信任,并愿意和你分享秘密,从而获得良好成长的可能。她认为共读首先是带来一种情感沟通,其次才是知识。

  儿童阅读推广人袁晓峰则表示,很多家长对《爸爸的新女朋友》一书,表现出的抵触是因为不了解,她曾在多个场合推广此书,并通过解释让很多家长予以接纳。在她看来,这个讲述离异家庭孩子和新家庭成员建立关系的故事,不单纯能给离异家庭带来启发,同样益于一般家庭亲密关系的建立。她曾大声问过一些父母:绘本中“后妈”所做的,你们是否做到了?譬如,和孩子谈话时,主动关掉电视,专心听他讲;不命令孩子做什么等等——这其实是一本探讨如何做父母的书。

  作为资深儿童阅读推广人,她认为这些年,面对绘本,中国的家长已经度过了要不要读绘本的初始阶段,而是进入了如何读、读什么的阶段,甚至很多企业的高管表示,从绘本中读到了微言大义,学到了智慧。儿童阅读推广人李一慢关于阅读有个三分法:有趣入门,有用拓展,有“艺”提升。他认为该读什么绘本,取决于孩子的成长阶段以及孩子介入绘本阅读的程度。如果是年幼的孩子,他建议从有趣开始,并适当多停留一段,而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在从有趣入手后,可以更快地开放一些关于死亡、孤独、战争的话题。

  在原来拟定的出版计划里,有一本关于慰安妇故事的绘本,中西文纪子说,之前他们在和一些家长商量后,决定还是要让孩子知道这个故事,但他们同时建议家长掌握好顺序——最好先给孩子一些正常的性教育,在知道性的健康与美好之后,再去了解残酷。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于丽丽

  (原标题:“和平”绘本及其带来的思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