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发展分析:都市型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的现代化农业专家的观点 都市农业发展分析:都市型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都市农业发展分析:都市型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2024-07-13 15: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关于都市农业的概念

对于都市农业的概念,国内很多学者都有表述,早期的学者如刘荣章等一般都是引用欧美或日本学者对都市农业的定义,而俞菊生则较系统地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都市农业的定义。

随着都市农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实践的开展,国内一些学者开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充实了都市农业的定义。例如,李岳云认为,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满足都市居民多层次需求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多功能农业。

3、关于都市农业的内涵、功能与特征

中国学者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各有已见。有些学者认为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有的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圈内进行的农作业,包含“市区农业”和“郊区农业”两个层次;有的则认为都市农业是现代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郊农业的高级阶段,是发达的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都市农业的功能,有的学者如方志权将其概括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有的学者如冯雷等则认为都市农业除了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外,还具有第四项功能——辐射、示范功能;还有的学者如曹林奎则把都市农业的社会功能具体化为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游憩功能等。尽管这些学者对都市农业的功能表述略有偏差,但可归结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对于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有的学者如刘斐等认为都市农业具有功能的多样性,环境的复杂性,经营的集约性,与工业、城市的一体性等特征;有的学者如韩士元认为都市农业具有特定的空间布局、功能的多样性、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可持续性的特征。郭忠兴等认为,从区位上看,都市农业既存在于都市内部、又包括都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因此具有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特征;从功能上看,都市农业具有显著的多功能特征;从都市农业的消费群体来看,它有明确的城市指向,即城市需要决定都市农业的发展。

4、关于都市农业的实证研究

结合都市农业的实践,国内学者作了大量实证性方面的研究,如粱彦总结了深圳市农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深圳发展都市农业进行了初步探讨;俞菊生等提出了构筑上海都市农业的两大突破口和六大创新体系;牛宝俊等则从农业科技角度对广州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个圈层、三大板块、四个绿化走廊、一个江心岛”的总体布局模式。

5、关于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生态建设的关系

都市农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随着它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相关领域的学者参与,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专业角度对都市农业进行研究,尤其是城市学界和地理学界的学者,结合城市、区域的发展与建设对都市农业进行研究。例如,张立生等在研究都市型农业(都市农业)概念与内涵、国内外发展态势的同时,指出都市农业的发展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大趋势;邓蓉等通过对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农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和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根源,并据此对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张禄祥对发展都市农业与建设生态城市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内景

二、我国都市农业园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1 、都市型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农业主导产业效益相对较低。农业园区代表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要求具备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功能。而从单纯的生产型农业发展为多功能的都市型农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生产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而农业生产突出存在投资见效慢、回收期长的特点,导致建设初期园区支出远远大于收入。目前大部分以企业、合作社投资为主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的农业园区,正处于大量投资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生产投资和支付土地租金),为尽快回收资金,园区将建设重点放在餐饮、观光等附属功能拓展上,对农业生产、管理、销售重视不够,导致农业主导产业成本高、价格平、收益低。

2、土地流转手续不够规范。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是都市农业园区建设的基础,而土地流转手续的规范性是都市农业园区长远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践中却突出存在忽视农民的土地转出主体地位,普遍存在流转价格较低、支付方式不明确、长期流转价格无递增、延期付款无滞纳金约束等问题。部分企业和村委会自行签定的土地流转合同内容不完整,特别是签定较早的耕地流转合同和四荒合同,普遍价格较低、无递增,无农户的委托协议或企业与农户直接签定的合同,合同中没有细化土地用途。这种土地流转既无法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也给农业园区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3、科技示范带动能力不强。在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园区都比较注重先进科技应用,如农业物联网、智能温室、有机生产、穴盘育苗、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都是科技农业的典型。但是,更多园区在发展初期更加重视管理房、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重视生产投入、技术投入,不重视科技培训和品牌打造,导致园区农业科技人员留不住,园区对周边农户的科技示范带动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

4、生产生活设施还不健全。部分园区远离村庄且没有建设用地指标,无法建设办公、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导致园区配套生活设施明显不足,影响了园区综合效益的提高,出现了主导产业不突出、附属产业不赢利、整体发展不明显的状态,制约了农业园区服务都市、促进生产等功能的实现。

2、 几点建议

1、扶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推动农业园区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议政府本着“扶持一批、兼并淘汰一批”的原则,优先扶持对农业主导产业投入大、集成应用各种先进农业科技及管理运行良好的农业园区;在扶持内容上,专项扶持以生产高效特色经济作物为目的的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同时,引导园区充分利用各类农展会和网上销售平台,努力提高园区知名度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稳定园区农业的主导地位,推动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和审核。从维护园区长远稳定发展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出发,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宣传和培训。一方面,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签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了解签定土地流转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避免后期出现纠纷;另一方面,加强对申请立项的农业园区的土地流转合同审核和规范,对申请立项扶持的农业园区项目,把其土地流转合同的规范性作为审查重点之一,对合同内容不完整、无到户合同等合同不规范的项目,要求申报单位进行整改。通过规范土地流转,确保园区具备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

3、提升园区科技示范能力。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示范能力,首先要提高园区内部的科技力量和科学生产水平。在提升园区内部科技力量方面,一是指导园区在工作人员聘用上以农业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为主,如聘请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负责温室物联网建设、新品种果树温室育苗、高档果品田间生产等;二是强化人才扶持政策落地,帮助园区解决专业人才在职称评定、项目申请方面的问题,拓展园区科技人才发展空间。三是协调科技部门与农业园区加强对接,进一步充实农业专家数据库,整合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等科技力量,优先派驻农业园区。四是充分发挥省城农业科研力量集中的优势,为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园区牵线搭桥,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园区建立生产示范基地。

4、合理规划建设生活设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以来,各农业园区纷纷以此为契机谋求解决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用地的途径。为引导园区合规发展,不走偏路,在管理上,一是指导园区科学规划生产设施,注重科技先进性和生态景观性相结合,投入成本与生产效益相结合,努力提高生产效益;二是指导园区合理规划生活设施,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为根本,在用地规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合理规划生活设施,选址上尽量选用荒山荒坡地或劣质耕地,在规划建设上注重实用性和景观性,切勿贪大求高和乱搭乱建,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设施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三是在基本农田范围内的农业园区,建议将园区生活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园区周边村内合作发展“农家院”、“农家旅馆”等方式,解决游客的吃住问题,实现农业园区综合效益的提高,确保园区长远健康发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