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的幸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悲观主义作家 悲观主义的幸福

悲观主义的幸福

2024-07-13 0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我在读一部小说,每晚睡觉前翻几页。

这部小说是日本现代文豪川端康成的《雪国》。

小说以日本北部的寒冷、雪茫茫的地区为背景,讲述了富裕的东京男子志贵与艺妓小春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雪的世界里,志贵遇见了艺妓小春,两人在孤独的冬夜里开始了他们的爱情关系。然而,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和各自的人生轨迹,这段关系最终没有走向幸福的结局。

电影《雪国》的镜头

小说深入探讨了现代生活中的孤独,揭示了现代人在物质世界中追求精神寄托的困境,表达了对美、爱情和生命的深深哀愁,展现了川端康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美的独特追求。通过描绘雪国的自然景色和艺妓的生活,川端康成展示了一种寂寥、悲凉而又美丽的世界。他的描写非常细腻,充满了诗意和深深的哀愁。这种美的同时,也展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使人们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悲哀。

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是,无论是《雪国》还是《伊豆的舞女》、《古都》、《山音》、《千只鹤》,这些被视为日本现代文学中的唯美主义经典作品,川端康成都渲染了一种浓浓的哀愁与悲观主义情绪,结局很悲情。

川端康成先生

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爱恋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同门师兄师妹,虽然未能结为百年之好,但是死后也要化为两只蝴蝶相爱,悲剧故事最终以戏剧结尾,寄托了中国社会的善良与美好。

为什么川端康成的作品如此悲情?

这或许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川端康成的父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先后去世,他是在祖父母的抚养下长大。但是,他的祖父母也在他14岁的时候相继去世,从那时起他成为了孤儿。这种早年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孤独和哀愁的主题。

不仅是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也是如此,他的作品常常探讨现代生活的疏离感和孤独感。比如在他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渡边透过深度的人生反思和自我寻找,直面失去挚爱的痛苦和自我身份的迷失。

那为什么如此悲情的作品,却能获得日本人的热烈追捧与喜爱?

原因也是很简单,因为整个日本社会自古以来,就充满了悲情色彩。

日文中有一个词叫做“物の哀れ”,直译为“事物的悲哀”。这个“物哀之美”的概念源于日本的平等院时代(公元11世纪),当时的文化风气对短暂、转瞬即逝的美感有一种深深的怀旧和悲哀情怀。这种对短暂美好事物的感伤在日本文化中一直得以延续,通过故事、艺术和文化活动对生命的无常和易逝进行反思。

另外,日本在二战期间和战后的经历,如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以及战后的重建过程,这些都让整个国家和人民体验到了生与死、毁灭与重生的痛苦过程。这些经历的心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集体心理,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生命的沉思和对死亡的认知,这也让一种悲观的主题在日本故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一年一度的花开花落,是日本物哀之美的自然渲染。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文化完全悲观。其实,它更像是一种现实主义,或者说是接纳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包括那些痛苦和困难的部分。从痛苦和困难的认知中寻找积极的力量——这就是“悲观主义的幸福”,从悲情中,人们更加珍视当下幸福的时刻,并从中找到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们从日本的动漫、电影或者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主题:即使在困难和痛苦中,主人公仍然能够找到力量,继续前行,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获得那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与满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日本作品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原因之一:悲观中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

活好当下,也许是日本悲观主义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