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建筑,东方美学典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是什么 江户时代建筑,东方美学典范

江户时代建筑,东方美学典范

2024-07-10 05: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会津武家屋敷,俯瞰视角 [1]

▲ 武家屋敷,建筑与庭园 [2]

▲ 武家屋敷外观 [3]

江户时期的武家屋敷多为书院造,这种住宅样式是由古代贵族住宅寝殿造[注2]经由中世的渐进变化,最终于中世末和近世初期基本完成的。以主屋为主的数座建筑形成组合布局,建筑内部地面铺榻榻米,顶棚镶板,以纸糊拉门、采光拉窗分隔房间。招待客人的公开场所与日常生活的内部场所是完全分离的,有时甚至分栋安排。公开场所的中心通过檐廊面对种植花卉树木的庭园。

主室被称为「座敷(客厅)」,它正面墙壁划分为两个龛,一边称「床之间(壁龛)」(一般挂有画轴),一边称「违棚(多宝格架)」。紧靠床之间的侧面又有一个龛,称「附书院(固定几案)」,另一侧墙上称作「帐台构」的房间入口。附书院一般开窗,本来是读书的地方,后来只做装饰。另外还有障子门(格子贴纸木移门)等室内结构。

[注2]:寝殿造是平安贵族的宅邸,在以夯土墙围绕的标准的四十丈(约120米)见方的宅地区域内,以主屋寝殿为主,配以回廊或渡殿连接东西侧的对屋,自东西对屋设中门廊延伸至筑池叠山的南侧庭园。(图4)

▲ 寝殿造概念图 [4]

▲ 书院造武家屋敷,座敷室内 [5]

▲ 武家屋敷,庭园 [6]

▲ 茶室内部 [7]

武家屋敷区的街道大多呈现出狭长、单调的状态,行走其中如同在峡谷中穿行(图8)。街道的地面或是水平,或是有斜坡或台阶;大多是直线,有时也出现曲线的情况。两侧的边墙有时是石墙,有时是木材、板条抹灰加上瓦片铺顶。有些街道可见排水渠,位于街道两侧或是中央。

▲ 武家屋敷区,街道与围墙 [8]

武家屋敷的特征在明治维新后武士阶层消失的很长时间里,在新建郊区得到保留,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了今天。今天随处可见的带有小院的独栋房屋,继承的就是下层武士住宅的传统(图9)。

▲ 某延续了武家屋敷传统的住宅及其平面 [9]

❷ 町家

町家(machiya)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住所,也作为商店、办公场所、仓库和作坊。单栋町家的地块是纵向矩形状的,面宽窄而进深深,或是由于面阔与税金有关。极端情况下,面阔只有4米,进深可达40米,因此被称为“鳝鱼的床”。町家的平面布局,通常临街区域是店铺,后面的房间做住居、会客室等,最后则是仓库等附属用房。其中有一或若干个袖珍庭园,庭园视野不尽开阔。町家的街景,往往是屋脊与街道平行,数家连续排列,形成整齐统一的景观(图10)。营业时,店家会把货品和招牌摆放到街边,占据部分街道,街道因此充满活力。

▲ 奈良井宿的町家街景 [10]

町家建筑,在日本各地都可见独特的形式。这里仅以京都和江户两个代表性都市为例。如今的京都还留有不少江户时代样式的町家,它们通常面阔三间左右,相互紧挨,临街而建。从一侧的入口进门后,是宽一间的泥地房间,直通宅地最里侧,称作「通道院子」。铺板房间沿通道院子排列(图11)。立面通常一层为细凸格棂,二层为小眼格子窗(称“虫笼窗”,图12,13)。在以关西地区为中心的西日本以及日本海沿岸都市,都见有与京町家十分相像的建筑样式。

▲ 京町家典型平面 [11]

▲ 京町家外观 [12]

▲ 京町家立面 [13]

而江户的町家则有所不同。首先,它不像京町家那样紧挨,而是在相邻两户之间留有巷子,可以从街道直接穿行到宅地背后(图14),因此町家内部不设通道院子,一般仅在临街处有泥地房间,即「前土间」。其次,江户的町家不在正面设格栅,通常在白天移除建筑构件,面朝街道开放,屋檐下挂着印有店号和家徽的门帘连绵不断,是江户町家典型的都市景观。

再者,多为土藏造[注3]也是江户町家的重要特点(图15)。这与江户火灾频发有关,但实际上,土藏造外观的厚重与豪华作为财富的象征,其意义往往超过了作为耐火建筑的功能意义。这种江户的町家形式影响了关东一带,在明治大火之后更为普及。

[注3]:土藏造,即用土墙厚厚地涂抹在木结构建筑的外侧,属耐火建筑形式。该形式亦可见于京都,但往往用于不显眼的背面(土窑仓库)。

▲ 江户町家平面 [14]

▲ 江户土藏造町家外观 [15]

▲ 町家庭院 [16]

❸ 长屋

长屋(nagaya)是手工业者和工人的住所。约七八成町人就居住于此类住宅中。江户城里长屋最普遍的格局是沿町家背面或之间的小巷排列(图17)。往往临街的町家中住着主人一家,女侍、伙计和学徒就往来于町家与背街的长屋之间。长屋面积狭小,大多只有十余平米,以压缩的形式模仿了武家屋敷与町家住宅的空间特征和建筑材料,但配备设施远不如前两者齐全。

▲ 长屋与町家,总平面示意图 [17]

长屋的区隔一般用土墙,不仅隔音效果不佳,甚至食物的气味也会飘过来。长屋入口面向小巷,一般为高腰纸糊的拉门,门上挂着暖帘,一侧有斜格窗;房间入口就是厨房的土间部分,旁边放着水盆和水瓶。真正进屋后,是宽约3尺的木板地面,一头放着火盆;木板下面则用于收纳物品,还特别做了盖板。其正上方是拉窗,一拉绳子,位于屋顶的窗户便开启成为排烟口。

里侧的房间一般是4.5~6席[注4]大小的单间,没有壁橱,被褥都叠放在房屋角落。这里不只用于吃饭和就寝,也是家庭手工业的工作场所,是长屋的核心区域。有趣的是,榻榻米、窗户、纸拉门等当时全由租房者自己负担,搬家的时候也作为财产一并搬走——这些均属于贵重物品。

[注4]:一张榻榻米的面积为1席。其形状和大小有统一的标准,但随着地区不同也有所不同。1席的传统尺寸为90cm(宽)* 180cm(长)。厚5cm,面积1.62m2。东京的榻榻米尺寸稍小,为85cm(宽)* 180cm(长),面积1.53m2。

▲ 长屋,室内生活场景 [18]

长屋区的巷子仅宽1-2米,中央挖出排水沟,由木板覆盖,生活污水、雨水即从这里排出(图19)。巷子具有半私密性,多半是死胡同。许多家务活会占用巷子空间,特别是做饭和洗刷;并摆放盆栽——在极小的空间里将町家街道和庭园融为一体。

一些设施如厕所、水井、垃圾房等是公用的,由居民共同管理、清扫。长屋区内往往还设有稻荷神社,负责保护居民远离危险。巷子口大多设有栅栏门,并挂有众多名牌和指示牌,标示巷内住户和设施(图20,21)。代管房东或守卫也住在长屋区的一角,收集租金,上交给房主或地主,以此取得报酬。他们同时还拥有将公共厕所的排泄物作为肥料卖给近郊农民的特权。

▲ 长屋区,小巷剖透视 [19]

▲ 长屋区,公共设施 [20]

▲ 长屋区,小巷及公共设施 [21]

长屋开始为单层房屋,在大正时代被重建或扩建成二层的楼房。并且随着燃气烹饪和独立供水系统投入使用,房屋格局发生了变化,家务活也呈现退回屋内的趋势,但窄巷中许多地方依然保留着长屋小巷的空间特征:门口挂有门帘,屋外的盆栽和洗刷用具是家居生活蔓延至室外的表现。

另外,有些武士住宅的围墙被长屋取代,作为给比自己身份低的人的住处。这些长屋兼有防御外敌、保护主君的功能,同时也能显示拥有众多家臣,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结语

本文介绍了三种江户时代的住宅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社会阶级。然而,其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例如,均在不同程度上与城市相隔绝,其中武家屋敷和町家除了附近建筑的屋顶,很难再看到外面的情形;建筑立面低调不起眼,向内则更为精致和精彩;与庭园的关系紧密,武家屋敷与町家均拥有庭园,长屋也通过盆栽的摆放将“庭园”融入街巷;均使用了茅草、瓦片、木、纸等相似的建筑材料。其中体现出的尊重自然、质朴、内省、静谧的建筑特征,更是日本气质的一部分。诸如此类特点,在今天的日本小住宅或现代公寓大楼中仍然可见一斑。

图文来自于网络

T: 010 63342208

入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