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有多少日本航母参加了侵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多少航母 抗战时,有多少日本航母参加了侵华?

抗战时,有多少日本航母参加了侵华?

2024-07-15 06: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代以来,日本是对中国侵略时间最长,侵略次数最多的国家,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日本的陆、海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

日本陆军的暴行比比皆是,尽人皆知,然而,对于日本海军,人们印象深刻的是甲午海战,对于日本海军参与“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侵华战争,有关著述并不多,特别是关于日军航母的对华作战,相关文章更是稀少。不揣浅陋,尝试梳理一番。

日军水上飞机母舰到航空母舰的发展

日本是世界上研究和发展航母的先驱国家之一,也是早期航母大国。从1912年设立水上航空术委员会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先后拥有过25艘航空母舰和若干水上飞机母舰,这里面有许多参与了侵华战争。

1905年1月,英国商船莱辛顿号从香港运载煤炭穿过对马海峡封锁线时被日本海军鱼雷艇截获,日本人认为这些煤炭是要运给海参崴的俄国舰队使用,属于违反中立原则的敌对行为,便将该船没收,一开始将其更名为“高崎丸”,后来又更名为“若宫丸”,作为运输船使用。为了世界霸权必须在远东地区与日本保持协作关系的英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913年,日军将“若宫丸”改造为飞机运输舰,搭载2架法曼1架寇蒂斯水上飞机,参加了当年秋季的海军演习,任务是跟随舰队进攻敌方港口(演习目标是九州岛佐世保港),起飞侦察机对其实施侦察,取得圆满成功。1914年“若宫丸”根据经验进一步改良设备,改造成为水上飞机母舰,标准排水量5180吨,常备排水量5895吨,前后甲板机库各搭载1架100马力大型版法曼(法制)与70马力小型版(日本仿制法曼)水上飞机,另有2架小型版以机翼拆解状态置于前舱内收容库(后舱为水兵居住区)。该舰为日军航母的雏形,开创了日本航空母舰的历史。改造工作于8月23日完成,恰好是对德宣战的同一天。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23日,日本以英国盟友的身份对德国宣战,日本对德宣战的实际目的除了夺取太平洋上的一些德属岛屿以外,主要是想夺取德国在东方殖民的根据地——中国山东青岛。9月,神尾光臣率领5万日军包围了驻守青岛的4900名德军。

战后降落在青岛的法曼水上飞机

日德的青岛之战平淡无奇且毫无悬念,但是在这一场战役中却诞生了许多第一次。“若宫丸”号搭载的水上飞机总共出击49次,投下由120毫米、80毫米炮弹改装而来的航空炸弹199枚,实现了第一次空中侦察、第一次使用空中武器战斗、海军航空兵第一次在作战中受创(地面德军轻武器射击造成机翼帆布蒙皮受损)、海军航空兵第一个敌舰击沉记录(本是向德军S-90潜艇投炸弹,歪打正着击中了旁边的一艘布雷艇)、首次海陆军飞机配合的空中格斗(围攻一架德军飞机2小时,无战果)、日本航母首次受创(9月30日“若宫丸”触碰德军水雷坐底,如果被称为航母的话)、日本航母首次遭遇空中袭击(贡特尔·普吕绍中尉驾驶德军唯一一架飞机向“若宫丸”投了两枚炸弹未命中),等等。而德军方面,S-90潜艇突围时,用三枚鱼雷击沉了曾参加甲午战争的“高千穗”号巡洋舰,首开东亚潜艇战先河。

“若宫丸”并没有直通甲板,其搭载的水上飞机需要用起重机从机库吊到水面起飞作战,只能称为水上飞机母舰。“若宫丸”号在战后成为训练舰,并敷设了一条18米的飞行甲板用于陆上飞机上舰替代水上飞机的试验,1931年除役拆解。作为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航空力量参与实战的水上飞机母舰,它在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日本第一艘正式航母“凤翔号”于1918年列入建造计划,“若宫丸”号在这段时间进行的一系列试验都是在为“凤翔号”做技术准备。1920年4月1日,日本海军新设“航空母舰”这一舰种(尽管“航空母舰”这四个字后来也传入了中国,但两国对其简称是不一样的,中国简称其为“航母”,日本简称其为“空母”) 。1921年,“凤翔号”抢先于英国的“竞技神号”下水,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拥有直通甲板的现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宣告航母时代正式到来!

1922年12月,在东京湾进行海试的“凤翔”号航空母舰

青岛战役9年后,张作霖用商船改造了一艘水上飞机母舰——“镇海”号。“镇海”号排水量2708吨,可搭载2架水上飞机,曾多次随奉军南下争霸,空袭上海等地,被称为中国航母的鼻祖,由此也可看出当时中日之间海上力量的巨大技术差距。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1922年,美英日法意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各国的主力舰吨位按照5.25:5.25:3.15:1.75:1.75的比例加以限制。关于这个条约,简单来说是避免了恶性军备竞赛,英美日各取所需:英国延续了20年世界霸主,美国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并挤上并列第一宝座,而日本避免了国家破产,确立了地区霸权地位。由于航母吨位不占用条约所规定的主力舰吨位,鸡贼的日本人于是将几艘未完工的大型战舰改成航母,继“凤翔”号之后,赤城、加贺、龙骧、飞龙等航母项目纷纷上马,日本航母进入暴走模式,最终,日本海军突破条约限制,成为超越英国,与美国并驾齐驱的海上强国。

1928年4月1日,日本海军以“凤翔”号和“赤城”号航母为核心,组成了第一航空战队,标志着日本海军航空兵正式成军(虽然1916年日本在名古屋设立海军航空队基地,但并未上舰)。1929年11月,随着“加贺”号航母的完工,日本顺利跻身世界航母大国。彼时,“赤城”号、“加贺”号与美国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并称为“世界航母四巨头”。

在大力发展航空母舰的同时,日本军方也没有放弃水上飞机母舰,1924年,日本海军将“能登吕”号给油船改造成了一艘排水量14050吨、搭载9架水侦机的水上飞机母舰。后来,鉴于“能登吕”号在第一次淞沪抗战中的良好表现,日本又改造了多艘水上飞机母舰。

“能登吕”号水上飞机母舰

中国成为日本航母的实战检验场

新式武器出现后,检验其威力和效能的最好方式就是实战,很不幸,中国成为了日本航母的试验场。

1928年,北伐军兵临济南,日本为阻拦北伐军,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制造了“济南惨案”,而日本海军也派出“能登吕”号水上飞机母舰到山东海域游弋,威慑北伐军。

“九一八事变”时,由于挑起事变的是关东军几个参谋的下克上行为,连关东军司令部也不知晓,前期日本政府甚至日本军部均持反对意见,事后予以默认,而日本海军由于日本根深蒂固的海陆军矛盾,也未支持陆军马鹿们的行动。

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迅速沦陷。马鹿们抢了风头,日本海军很不爽,于是,1932年1月28日,驻沪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挑起了“一二八事变”(第一次淞沪抗战)。当时日军在上海没有机场,只能依靠航空母舰提供空中支援。

早在1月24日,日军便将“能登吕”号水上飞机母舰调到了上海,可见日军早有预谋。事变第二天,“能登吕”6架水上侦察机,连续10次轰炸闸北第十九路军阵地,紧接着第一航空战队的“加贺”号和“凤翔”号航母搭载30架飞机,从日本本土紧急赶赴上海参战。

加贺号航母,从其外观很容易看出日本战列舰的影子。

日本当时只有三艘航母,“凤翔”号常备排水量10000吨,搭载18架舰载机,属于轻型航母,而“加贺”号(公试排水量33693吨,舰载机60架,战后改造,公试排水量42514吨,舰载机75架)、赤城号(公试排水量41300吨,搭载舰载机91架)则属于重型航母。由于此时赤城号正在名古屋船厂改造,因而错过了参加“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31日,从“加贺”号上起飞的17架舰载机飞临虹桥进行示威,随后对闸北、沪宁以及沪杭甬两条铁路进行侦查和轰炸。

2月5日中央空军派出9架飞机(轰炸机5架、战斗机4架),从南京明故宫机场起飞奔赴上海参战,在真如上空与从“加贺号”和“凤翔”号航母上起飞的日机遭遇。当时,“加贺”号出动了6架舰战机和4架舰攻机,“凤翔”号出动了3架舰战机和2架舰攻机。战斗中,1架中国飞机被击落,飞行员黄毓铨牺牲,日军1架舰攻机被中国军队的防空炮击落,3名飞行员死亡。

2月20日,来华推销波音战斗机的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肖特,志愿驾驶波音-218战机出战,击伤了“凤翔”号舰战队长所茂八郎的座机,随即脱离战斗。一个星期后,罗伯特·肖特驾机从上海飞往南京途中,遭遇了“加贺”号上的3架舰攻机和3架舰战机,被击落于苏州附近,罗伯特·肖特战死。

整个一·二八事变期间,中央空军共出动了25架飞机,广东空军出动了15架飞机,无论从战机数量还是性能,以及飞行员飞行技能方面,中国空军远不是日本海军航空兵对手,在“加贺”号和“凤翔”号空袭笕桥机场后,中国空军基本退出战场,日军夺取了制空权。

在一二八事变中,日本航母三天赶至战场,之后更是以1艘水上飞机母舰和2艘航空母舰的航空兵力力压中国空军,牢牢掌握了制空权。这一系列实战成果,充分显示了航空母舰优秀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强大打击能力,也显示了日本对航空母舰的运用能力。

战后,日本更加认识到航母的在未来海战和争夺霸权的重要性,加快了航母及海上航空队建设。

参与全面侵华的日本航母

“七七事变”虽然表面看又是一次日本军队的下克上行为,但是与“九一八”不同的是,由于国民党政权前期一贯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日本全国上下狂妄自大、集体亢奋。事变爆发后日本天皇、日本军部、日本政府及至日本平民全部予以支持,中国进入全面抗战。

蒋介石此时寄希望于“九国公约”,于是决定率先在上海动手,希冀引起国际干涉。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日本原有第一、第二舰队,执行的是远海作战任务,一二八事变时日本编组了第三舰队投入作战,主要执行近海作战及封锁大陆海岸线。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日本又相继编组了第四、第五舰队投入中国战场,三、四、五舰队的这些舰艇随后编入了中国方面舰队。除了这些舰队所辖的水上飞机母舰外,日本海军还派出由航母组成的航空战队(类似现在的航母打击群)及陆基海军航空兵参加侵华战争。

“加贺号”航母

淞沪会战初期,日军在上海依然没有陆地机场,因此空战主要依靠海军航空队。会战开始后,日军陆续投入了第一航空战队(“龙骧”号、“凤翔号”航母)、第二航空战队(“加贺”号航母)、第一第二联合航空队(鹿屋、木更津航空队,陆上攻击机为一联航,战斗机为二联航)、第二十二航空队、第二十三航空队,归属第三舰队的第三航空战队(神威、香久丸、神川丸水上飞机母舰)及归属第四舰队的第四航空战队(能登吕、衣笠丸水上飞机母舰),总计约240架飞机。在袭击珍珠港大出风头的“赤城号”恰好又在改装,再一次缺席。

“神川丸”号水上飞机母舰,利用货船改装,排水量6853吨,搭载4架水侦机,8架水观机

淞沪会战爆发前,日本第三舰队派出了“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常备排水量19500吨,搭载9架水侦机),对华东进行摄影侦察,重点侦查笕桥、虹桥、诸暨等机场和吴淞炮台,为随后战争的扩大后做准备。

战争爆发当天,中国空军先发制人,沿江轰炸顺江东逃的日本“长江炮舰”,第二天又攻击了停泊在黄埔江的日本军舰和正在杨树浦码头登陆的日军,以及大批堆积在码头上的军火,给了日军当头一棒。

8月14日,日本派出驻九州的木更津航空队和驻台北的鹿屋航空队展开报复,刚刚转场增援而来的第四大队在大队长高志航率领下取得击落日机三架的战绩。

8月15日凌晨,“加贺”航母号赶到淞沪战场后,没有任何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冒着恶劣天气,出动了16架九四式舰爆机、13架九六式舰攻机、16架八九式舰攻机,企图偷袭笕桥机场和曹娥机场。在中国空军反击下,“加贺”号损失了8架八九式舰攻机,2架九四式舰攻机。同一天,日机轰炸南京、杭州。

8月16日,中国空军六次轰炸日本军舰和海军陆战队指挥部。日本方面立即展开报复,命令“龙骧”号和“凤翔”号攻击嘉兴、虹桥、龙华、苏州昆山铁桥等战略目标。之后这两艘航母与“加贺”号一道,一面配合日军地面作战,一面寻找中国空军主力决战、摧毁中国机场。

17日,日机轰炸汉口。

“龙骧”号小型航空母舰,国民党军报告曾派三架轰炸机袭击龙骧号,将其击成重伤,毁舰载机23架,不过,对于国民党军的战报,存疑。

8月22日,“加贺”号紧急补充了6架九六式舰战机,这种全金属单翼战斗机作战性能远远领先中国空军的双翼霍克三型。

战前,民众和华侨捐助了大批款项用于组建空军,然而这些款项却被宋美龄存到了在香港的外国银行吃利息,导致开战时中国只有六百架老旧飞机且只有三百架可用于升空作战。更釜底抽薪的是,西方国家在此时又挂起了中立的大旗,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虽然日本也被禁运,但是日本是一个近代工业国,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等等都能自制,结果就是日军飞机源源不绝,而中国空军虽然英勇奋战,却是飞机打掉一架就少一架,

中国空军装备的美制霍克-3战斗机

随着日军在陆地上的推进,日军逐渐有了陆地机场,飞机作战效能成倍提升。9月中旬,中国空军基本损失殆尽,日军掌握了制空权。由于失去了空中掩护,退至江阴的中国海军主力遭到日军飞机轰炸,江阴一战,中国海军主力尽失。

夺取了制空权的日军,更加无所顾忌,不仅上海,广大的内陆地区纷纷遭受日本飞机的袭击。早在一二八事变时,日军就在全世界首次开启了对平民的丧心病狂的无差别轰炸,这一次,日军肆无忌惮,变本加厉。那张在铁轨中哭泣的婴儿的照片反映的就是遭轰炸后的上海火车站,这是日本“加贺号”航母舰载机所为。这次轰炸中,在车站等待撤离的1800名老弱妇孺只有三百人活了下来。

淞沪会战后,“能登吕”号和“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分别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进行侦查和对地支援,“神威”号还曾深入长江实施侦查、布雷等任务。在这一阶段,只有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援助,除了陆军武器外,还援助了大批飞机,并派遣了援华航空队与中国空军一起抵抗日军侵略。

日军攻陷南京后,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到光华门视察。1941年2月5日,大角岑生赴任南太平洋舰队司令,因飞机故障折返,在广东中山迫降时遭中国地面武装机枪扫射而坠毁,大角岑生及随行的10名军官全部死亡,为抗战中被我击毙的级别最高的日本海军将领。

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本妄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梦想破灭。为了切断中国的海上交通线,断绝海外物资进入中国,日军开始了攻占中国沿海各港口的作战,参加淞沪会战的日军航母及水上飞机母舰纷纷转向中国的南方。

“加贺号”、“凤翔”号、“龙骧号”参加了厦门作战和攻占广州,“衣笠丸”号参加了杭州湾、厦门、青岛等地的作战行动,“香久丸”号前往广西沿海,轰炸南宁、柳州等地。

除了原先那些航母,日本新造航母也纷纷投入侵华战争。1938年4月,新锐的“苍龙”号航母(苍龙号满载排水量19800吨,搭载舰载机63架)也参加了华南作战,轰炸广州天河机场,封锁珠江口;1939年11月5日,苍龙级二号舰“飞龙”号(满载排水量21900吨,搭载舰载机63架)服役,两姊妹舰参加了空袭广西南宁和滇缅公路。

“飞龙”号航空母舰

1938年9月15日,“千岁”号水上飞机母舰(排水量12550吨,搭载舰载机28架)也参加了广州战役,其姊妹舰“千代田”号则于1939年年初赶赴东南沿海,在广州、海南、南宁等地游弋作战。

1939年2月,“瑞穗”号水上飞机母舰(排水量12150吨,搭载水上飞机32架)服役,停泊青岛港,作为日本海军第四舰队司令日比野正治的座舰。“瑞穗”号多次在北方海域执行巡航任务,实施小规模侦查、登陆支援、海上封锁等任务,1940年调往南方执行海上封锁任务。

1939年后,中国沿海重要港口几乎全部沦陷,战争地域深入内陆,日军航母渐渐地成为日军中打酱油的角色,加之日本南下派占了上风,日美矛盾逐渐激化,日本航母调转方向,加紧准备对美英开战。

在中国南海的“加贺号”航母

日军航母虽然离开了中国,但是日本的海军航空队依然活跃。日军飞机几乎对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的所有县城都进行过轰炸,日本把这种对平民集中的大城市的狂轰滥炸叫做“越洋爆击”。日军从1939年开始了轰炸重庆的“101号作战”,海军飞机先后对重庆进行了218次轰炸,重庆市区几为废墟。这种对中国内地的轰炸只有海军才能执行,因为陆军飞机是靠地形导航,无法轰炸地形不熟的区域,而日本海军飞机的导航一直是采用和航海一样的六分仪定位,不需要地形地图,只需要太阳的方位角。一队队的日本海军飞机轮番上阵,包括最新型的零式战斗机参战,可以说,袭击珍珠港的精湛技术就是这样用中华的鲜血和生命财产训练出来的。

轰炸重庆的日本海航机群

日本全面侵华时,中日之间海军力量吨位对比是6:116,差距巨大,仅仅担负近海作战任务的日本第三舰队实力就远超中国海军。日军虽然没有派出战列舰、重巡洋舰等主力战舰,但是日本航母及水上飞机母舰几乎是倾巢出动(赤城除外),之所以这样,战术方面日本需要借重航母舰载机夺取空中优势,战略方面日本是为了以牛刀之势,企图迅速迫使中国屈服。同时,日本海军也是为了检验航母的实战能力,积累航母作战经验,培养锻炼航母及舰载机队伍。

经过在中国战场的实战检验,日本海军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海军航空兵,对航母的使用日渐成熟,形成了一套领先世界的航母作战战术,即组成大型航母编队,集中大规模舰载机群克敌制胜,这一作战模式引领了世界海战潮流。而这一切,无不浸润着中华民族的国仇家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