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去日本看建筑? – 有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出名建筑师有哪些 我们为什么要去日本看建筑? – 有方

我们为什么要去日本看建筑? – 有方

2024-07-12 07: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为什么要去日本看建筑? 我们为什么要去日本看建筑? 有方空间 | 2014.04.30 18:48

有方已经陆续推出四期“日本现当代建筑寻踪”,第五期亦在招募中。有朋友好奇有方为什么要推出这一系列考察,我们为此做了一份简单的Q&A,与诸位分享。

1、日本建筑设计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whyjp1

二次大战的爆发,日本建筑师中断了战前受欧洲影响但几乎与之同步的对现代建筑的探索,直至战后,才由勒·柯布西耶的嫡传弟子前川国男、坂仓准三、吉阪隆正,以及清家清、丹下健三、篠原一男等建筑师重启颇具特色的日本现代建筑之路。

20世纪初开始的日本现代建筑,选择的是一条“吸收-重构-创新”的发展之路。中间虽然也有过所谓“和魂洋才”的折衷主义,“日本趣味”的传统论争,但那都属于枝枝桠桠,日本建筑的主流首先是在一丝不苟地模仿、追随西方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地加入日本的佐料、融入日本的感觉,如今终于成为世界建筑舞台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2、日本有哪些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

迄今为止,日本建筑师一共6次获得了普利兹克奖(共7位建筑师),得奖次数仅次于美国(8次)。

whyjp1

按其得奖先后顺序,分别是:丹下健三(1987)、槙文彦(1993)、安藤忠雄(1995)、妹岛和世&西泽立卫(2010)、伊东丰雄(2013)、坂茂(2014)。

3、日本建筑师走向世界的契机是什么?

1960年5月在东京召开了有26个国家的设计师参加,对日后日本建筑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大会期间,以青年建筑师为中心,成立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的“新陈代谢派”,成员有建筑评论家川添登、建筑师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大高正人、桢文彦等。

whyjp1

在新陈代谢理念的背后,是川添登强烈地预感到大众消费社会到来之后,作为永恒象征的神殿式“建筑”将不复存在,“建筑的灭亡”不可避免。新陈代谢派主张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成长、变化、代谢、过程、流动性等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强调持续地一步一步地对已过时的部分加以改造,形成一种周期性的循环。其提出的城市和建筑计划,往往区别出主要结构与次要结构,变化的与不变的部分,根据耐用年限更换空间和设备。

与20世纪欧美先锋派仅仅停留在图纸上的梦想不同,新陈代谢派借着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的东风,一个接一个地把梦想照进了现实。尤其是在新陈代谢派建筑师集体亮相的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上,他们连阿基格拉姆波普式的图纸表现也在博览会的各种设施中予以了实现。

4、日本建筑界有什么新的动向值得关注?

在世纪交替之际出现的“Super Flat”一词, 既有各种各样的使用方法,也包含着多重意思 。Super Flat是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对日本文化特质的提炼和归纳,在日本当代艺术与建筑评论中被频繁使用,包含着多重意思。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那么,建筑中的Super Flat究竟指什么呢?

whyjp1

首先,较之于考虑体量关系、空间组合等传统观念的建筑师,Super Flat的建筑师们则更关注建筑表层的设计,追求材料的丰富表现和巧妙精致的建造来构筑表层,他们更愿意把建筑看作是二维平面的物体,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三维的存在。其次,Super Flat打破了建筑中的有序等级,比如空间的表与里、主与次、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区分,结构性材料与装饰性材料之间的区别等等。

5、日本建筑设计中的“架构”为什么那么重要?

4月12日下午柳亦春在有方空间的讲座中,突出谈到日本建筑设计中的架构对他的启发。架构在日本建筑里面对应着“结构+场所”,一个跟场所相关的结构,就是架构。“架构”让结构不仅仅是技术的概念,而是通过与场所发生关系,成为文化的概念。

架构或覆盖的概念,是建筑构筑技术的重要方面。建筑的物质性实际上意味着在作为概念的建筑中,具有本质价值的“架构”(或结构)是重要的,这是建筑之所以能“站立”,以及构筑为‘物’的骨骼。而另一方面,由于物本身必然携带着意义的特性,架构也同时会承担着建筑的象征性和文化性的层面。谨慎介入场地的架构或覆盖,将以其介入的方式以及架构本身共同形成空间的意义。

6、日本的建筑设计教育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启示?

日本的建筑学教育,在大学本科前四年,并不区分建筑、结构、机电专业,到第四年以后才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兴趣划分专业。所以,日本的结构设计师和机电设计师都有4年的基础建筑学教育,能与建筑师进行密切而专业的合作。

7、为什么要亲身实地去考察日本建筑?

whyjp1

建筑旅行,曾塑造出一批批杰出的建筑师和学者,推动了建筑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很多杰出建筑师,无论是辛克尔、阿尔托,还是柯布西耶、安藤忠雄,都是通过长时间的建筑旅行,来实现自身的蜕变。

而现当代的日本建筑,尤其擅长以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营造具有日本传统意向的建筑氛围与空间。这种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空间氛围,更难以通过照片和图纸真正被理解和感受到,只有当人置身于建筑之中,通过脚步的丈量,身体的接触,才能被完整的理解。

8、日本建筑考察能给中国建筑师带来什么启示?

“对于日本文化而言,如果真的是存在有什么特殊性的话,那就是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态度。这种特殊性使得日本在接受新的文明时显得并不是太困难。日本文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对新旧、内外等要素的兼容、并存的多重性,也正是在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通过反复的重叠转变,渐渐地构成了当代的日本文化”,日本著名建筑师大江宏在设计完国立能乐厅后曾作如是说。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同样是东方的国家,同样经过近百年的“现代化”追索。当前,日本建筑师已经在世界建筑领域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而中国建筑却仍然在追赶世界建筑潮流与回溯中华传统文化之间苦苦寻找自己的方向。在中国城镇化大发展的背景中,中国建筑似乎正在隐隐酝酿着突破与转型,而日本建筑现代化历程,必将为国内的建筑师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whyjp1

注:以上内容部分摘自有方“日本现当代建筑寻踪”《前言》(黄居正)及有方沙龙第七期《旅行与我》(柳亦春)讲座速记。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新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