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中国在建设新的“大东亚共荣圈”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人大东亚共荣圈 江月:中国在建设新的“大东亚共荣圈”吗?

江月:中国在建设新的“大东亚共荣圈”吗?

2023-08-25 2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江月】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学者维克托·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在研究完习近平主席十九大报告后,在国家评论杂志(National Review)发表文章,称所谓“中国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的道路选择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再现,是中国在承诺为邻国提供保护,取代式微的西方势力。

在其看来,中国正在复制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之间的日本模式:宣称西方衰微,诉诸泛亚洲团结,霸凌邻国,中国领导下的贸易和货币区域图景,中国新的西式武器,鼓吹北京融合了西方科技与东洋道德并将成为未来的超级强国。

不可否认,在国际政治的大棋局中,新玩家在挑战甚至替换老玩家的路径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中国真的在复制日本,意图建设新的“大东亚共荣圈”吗?

日本的妄图

“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逐步实施大陆政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政治理想,它可以追溯到1938年近卫声明中的 “东亚新秩序”。“东亚新秩序”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策动成立伪“满洲国”,以“日满支”为不平等的政治实体,三地一体化并排除欧美势力,最终实现日本在各个领域统领东亚,成为东亚区域霸主。

1940年5月,德国闪电袭击西欧,在短短的1个多月内,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相继溃败,南洋一带成了防务薄弱的“真空地带”。在此绝佳时机,日本军部间酝酿已久的“南进政策”正式付诸实践。1940年9月,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随后战车不断向太平洋开进。

在此过程中,日本与苏联订立《日苏中立条约》来稳固北方,并建立了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来构建可以“放心”南进的外部环境。此时,南进成为了联系“东亚新秩序”和“大东亚共荣圈”的内在纽带,共荣圈范围扩张到以法属印度支那、泰国、缅甸、马来、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印尼)、葡属提摩儿为核心圈、以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大洋洲各岛为外轮廓的广袤地域。

在理论上,“大东亚共荣圈”诉诸“国际正义论”,寻求领土和资源的再分配,并打上以黄种民族反抗白种民族的种族革命的旗号。在秩序上,“大东亚共荣圈”强调“各得其所”,不是各成员都处于平等关系,而是各自按照自己的天赋保全自己。正是因为各国力量不同,勤奋程度也不同,所以不可能是平等关系。

可以说,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是主张以武力为手段征服东亚、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各国,进而支配全世界。日本复制西方殖民扩张的模式,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以此对抗西方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而日本在其中要始终保持先进地位,形成一种等级分明、僵化固定的秩序。

针对战时日美谈判,日本认为,美国曾在加勒比海大肆扩张,因而对日本的野心能够理解,甚至提出日美两国共同主宰太平洋。而美国为了在华利益,在交涉中死咬中国问题,两国争锋相对,最终谈判破裂。日本自身实力欠缺,不足以形成绝对优势,而发动战争侵略他国实为不义之举,在反侵略、尚和平、重主权、倡民主的世界大潮下,“大东亚共荣圈”的幻影注定破灭。

日本对“大东亚共荣圈”的粉饰

西方的集结

70多年后,历史情境发生了变化,无论在地域上或是手段上,中国不可能重复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或许汉森想强调的是东西力量此消彼长下,曾经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同作为既存秩序挑战者之间的共性。

这样的看法绝非汉森的一家之言。在12月16日,东京举行的日本保守政治活动议会(Japan CPAC)上,特朗普曾经的首席策略官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发表讲话,同样将今时今日之情景类比为20世纪30年代,那时自由阵营对纳粹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班农认为,每年近5千亿美元的对华贸易逆差使美国活生生的变成中国的“朝贡国”,中国的优势日益剧增,而这正是美国25年来的战略假期和姑息政策造成的。

在西方的政治理论模型中,一个国家的富裕会唤醒公民意识,继而推动民主体制和自由市场的形成。因而,过去的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都乐见中国的富裕。但如今相反的事情发生了:中国成了一个“重商主义的权威国家”(mercantilist authoritative system),极大的侵犯了美国工人阶级的利益。班农在会上呼吁日本抓住自身的命运,重新寻求国家定位,与美国并肩作战,遏制中国。上个世纪,美国没有直面现实,采取了缓兵之计。而眼下绝无简单的道路可走,只有艰难的决定。

无独有偶,英国《经济学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大谈“中国渗透”,再次呼吁西方阵营的团结,利用西方的价值观来对抗中国。英媒的发难要从本月5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提议推行新的反间谍和外国干预法说起。澳官员自爆接受了中国的“政治献金”引发了总理特恩布尔近乎偏执的“反华渗透”运动。这一举动在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各国纷纷拉响对华警报。《经济学人》杂志把中国的影响力冠以“锐实力”(sharp power)的名号,意在指明不同于基于一国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的正面感染力所构成的软实力,权威主义国家以“锐实力”刺入、渗透乃至穿透外部信息环境,操纵西方民主国家决策者的心智。

如果说,在过去西方媒体的话语中,“中国威胁论”是主旋律的话,那么现在“中国野心论”则是高基调。在其笔下,中国恃富而骄、凭陵孤寡,企图用钱买通世界。伴随中国的崛起,其影响力之深之广让西方始料未及,中国的身份从一个潜在的“威胁者”转变为一个明面上的“较量者”。让美国更难接受的是中国将自身定义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威胁”已然存在,西方在揣测摸索中国的野心究竟有多大?西方媒体需要竭尽全力渲染中国野心之大,影响之深来统合西方阵营,必要时候共同协作,可以的话分头行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