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考究的《长安十二时辰》,竟然在每集片头,都存在一个大错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晷上有什么 非常考究的《长安十二时辰》,竟然在每集片头,都存在一个大错误

非常考究的《长安十二时辰》,竟然在每集片头,都存在一个大错误

2024-07-17 1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时辰与小时对照表·四库全叔制作

那古人如何判断当下是什么时间呢?这就要借助一些仪器,比如《长安十二时辰》片头动画中展现的赤道式日晷就是其中之一!

《长安十二时辰》第2集片头截图

据《西安日报》载,西安博物院收藏有唐代的日晷实物,由于本人身在帝都,无缘前往拍照,因此借用北京故宫里依然有实用价值的赤道式日晷来作说明,这些日晷虽然是明清时代的,但在原理和用法上与唐时并无分别。

它的构成很简单,分别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带有刻度和文字的圆盘,称为晷盘(盘面上有刻度,称为晷度);穿过晷盘中心,与晷盘保持垂直角度的铜针,称为晷针。

养性殿前日晷·四库全叔拍摄

它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大家熟知的“立竿见影”来确定时间。当太阳光照到晷针上时,会在晷盘表面上留下针影,根据针影位置所在的晷度,就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这种日晷之所以称为赤道式日晷,是因为晷盘斜立在基座上时,呈南高北低状,换句话说,就是晷盘与赤道面平行,因此称作“赤道式日晷”。

晷针与基座(地表)存在一定度数的夹角,不同纬度的赤道式日晷的晷针与地表的夹角不同,晷盘中心插的晷针,上面指向北极,下面指向南极,这根针与地轴平行。

以晷盘中心为基点,均匀的分出刻度,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初”和“正”两个时间段,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小时;每“初”或“正”时间段又分四个小格,每一格称为“刻”,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5分钟。

午门前日晷·下盘面·秋分至次年春分·四库全叔拍摄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了,片头动画里的日晷和实物没有什么区别啊,这怎么就成错误了?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了,片头动画里的日晷和实物没有什么区别啊,这怎么就成错误了?

这是因为,日晷两面皆有刻度,要按照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而观测不同的晷面。春分到秋分(大约是3月到9月)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晷针的影子投射在晷盘的上盘面。盘面上的时辰标记为顺时针排列,和我们现在的钟表刻度指示没有区别。

太和殿前日晷·上盘面·春分至秋分·四库全叔拍摄

到了秋分至第二年春分(大约是9月到第二年3月)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就投射在了晷盘的下盘面。与上盘面相反,下盘面的时辰标记为逆时针排列,和我们现在的钟表刻度指示正好相反。

午门前日晷·下盘面·秋分至次年春分·四库全叔拍摄

而《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就告诉我们了,故事发生在上元节期间,如截图所示:

《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截图

从现在已播内容来看,时间段还都处于正月十四这一天,后面剧集应该可延至正月十五这一天,但总共不会超过十二个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截图

正月这两天从节气来看,应该是处在“雨水”的前后,距离春分还有30天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观测上,应该是看日晷的下盘面。

正月这两天从节气来看,应该是处在“雨水”的前后,距离春分还有30天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观测上,应该是看日晷的下盘面。

午门前日晷·下盘面·秋分至次年春分·四库全叔拍摄

也许有朋友会问,如果这个时候,看上晷面会是什么样子?那就如照片中的这样,由于太阳运行的轨迹低于晷盘,针影根本就投射不到上盘面,也就是说无法从上盘面观测到时间。

坤宁宫前日晷· 上盘面·秋分至次年春分·四库全叔摄影

剧组选择用日晷来展现十二时辰,无疑是直观的,但由于对日晷的认知流于表面,并未真正下功夫去考据,因此,错误的采用了在正月以日晷上盘面来展示时辰的变化。

剧组选择用日晷来展现十二时辰,无疑是直观的,但由于对日晷的认知流于表面,并未真正下功夫去考据,因此,错误的采用了在正月以日晷上盘面来展示时辰的变化。

《长安十二时辰》第8集片头截图

对于如此重视考据的《长安十二时辰》来说,这实在是个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如有可能,希望尽早修正,毕竟每一集片头中都会出现这段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画面。

参考文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