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鉴赏诗歌的形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题中描写的景物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鉴赏诗歌的形象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鉴赏诗歌的形象

2024-07-15 05: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2.审题答题规范:细辨析、巧回答

“细辨析”指在审题时要仔细辨析意象类试题与意境类试题。意象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有:①请找出××(意象)。②××(意象)蕴含什么样的情感?③××意象在诗中有何作用?意境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有:①请概括诗中描绘的景象(画面)。②××(句、联、片、全篇)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③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巧回答”指针对这两类题巧妙地回答。意象类题应是怎么问怎么答。(详见后面的“题点突破”)意境类题回答则要注意:

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等的)+画面。(还可接着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意境营造题,要注意其两种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微积累答意境(画面)特点,要注意参照以下专业术语: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对点精炼1

(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 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解析:第一步:概括特点。本题通过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来概括画面特点。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怀新”指孕育着新的生机。第二步:描绘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步骤一、二)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鉴赏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其诗相近。

这首诗首联说野菊花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欣赏而减掉自己的幽香?颔联描绘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的高洁。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颈联从色彩方面进一步描绘,意思是说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其中的“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尾联化用了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由此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解析 概括野菊形象,只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就可以了。

方法点拨:

1.鉴赏方法:因物寻志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2.审题、答题规范:关注提问方式,答题紧扣“物”“志”

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

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对点精炼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 ①沈:同“沉”。②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6分)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从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中进行总结,答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答案:①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③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每点2分)

3.(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 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解析 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这位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圆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特征。其中,“发短”暗对清朝的“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

鉴赏 上片以“发短”突兀而起,气势逼人,发人深思: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旋即颁布了强制汉人梳结长辫的政令,在清初顺治二年(1645)的六月,江南民众还曾因满清的“剃发令”而奋起浴血抗战。词作开篇即以“发短”暗对满清的长辫,确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继之以“髯长”一语,既反衬了“发短”的鲜明形象,又以长髯飘胸显示了汉族男子传统的壮美风度和潇洒气概。再配上棱棱眉嵴、炯炯眼神,一下子就使词人的特异容貌灿灿然立于纸面。明朝灭亡后,不少怀故国之思的遗民墨客纷纷遁入僧门。但这些抱亡国之恨的僧不同于那四大皆空的僧,故词人着意点示:“我”因忧国之忧和愤世之品则“怪于僧”。一个“怪”字传递了词人多少不需表述却不难意会的衷曲。前两句是词人面容表象的大特写镜头,充分显示其怪异;“霜侵”二句则是词人心态意象的比拟式描摹,着力传达其坚强。艺术上由表入里,由近至远,由风貌到气质,从而丝丝入扣地熔铸出词人的立体塑像。

下片以闲游、戏钓的飘逸气度,进一步申足了上片遗世独立、傲岸不羁的个性;同时自然地生发为“折腰久矣谢无能”的词意。用“折腰”代替“做官”,足见词人的巧构匠心。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熏风”跟上片“霜侵”词意前后对照,上下呼应,共同渲染、象征着残酷苦涩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映衬着词人骨骼硬、心意冷,不畏险恶,不慕势禄(不屑于清政府笼络汉族士子的高官厚爵),宁可隐居深山穷壤、苦熬栉风沐雨的凄楚生活,却始终铮铮然清峻自立的高兀形象。成功的艺术形象正是诗词的生命所在。

方法点拨: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客观的人物形象。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2.审答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对点精炼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 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答案C[C项,“表明了作者……的不满”错,作者用反问的句式写下棋者十分专注,连时间都忘了,并没有不满之意。]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3分)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3分)

微积累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二、综合提升训练:

1、(2019·大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九日①水阁

韩 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 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B.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C.尾联的两句写此时诗人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答案】C[C项,“已真心服老”错,“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的是一种豪情。]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①首联两句写诗人对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蜀府将①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好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的处境。

【答案】B(“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错,不是“诗人”而应是“蜀府将”。)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答案】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3、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了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答案】B(A项,“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错,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闲望”的悠闲之情。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错,“没”指消失不见,根据“孤帆”可知这是一只小船,慢慢地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诗歌意境。从诗中看不出“疾驰前进”的意思。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错,尾联表面是感叹没有哪个渔人像太公那样贤能,实则自叹不受赏识,没有太公的际遇。)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画面。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②大:一作“太”。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如展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

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C.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D.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答案】C(“拟人手法”错,词的下阕主要以梅花的“俗”和丁香的“粗”来反衬桂花的高雅。)

(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②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email protected],注明“原创” 商务合作 QQ12015613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